雨后天晴观古桥_垂钓者_新浪博客

                雨后天晴观古桥



前天,雨后天晴,午休后外出室外活动,散步福马路观看清晰的鼓山景色。





然后,乘车至中亭街口下车,走街穿巷,一时产生怀旧的想法转入重了利发埕、三通桥、真人殿、星安桥、上下杭、龙岭顶、白马河公园,看看有“福州味”的古桥和老旧的房子……否则,如遇旧城改造拆迁,就不能见到“原汁原味”古老的建筑物。

现在就以见到“三通桥”、“星安桥”现状来说起:

三通桥,在现中亭街世纪联华附近,属文物保护单位。原位于中亭街中段西边一个巷道走进,跨小桥河道直向的三通桥,原桥位坐东向西。旧城改造时,中亭街建筑物扩大增高,为了保护古桥原拆原址重新改建,把原有的桥石板、桥墩基石拆卸下来,重新在三捷河上砌建成了横向,南北走向,坐北向南,如旧模样。







雨后天晴观古桥

当今,三通桥北桥头前,是“敕封水部尚书”——陈文龙尚书庙从台江原天华戏院后面拆迁在此。

 






    据说,三通桥原位于下杭路东头、小桥的三通河上,曾是福州一景。始建于清代嘉庆丙寅年间(1806年),该桥跟星安桥结构几乎相似,但更有气势,石构拱桥,二墩三孔。桥墩为船形,颇具气势,长度为三十六点七米,宽为三点一米。所谓“三通”,是指城内三条小河通过此桥,东通小桥,西通三保,南通新桥仔。河流、水位没改变之前,三条小河同时在桥下涨潮、退潮的奇观,令人拍手叫绝。古河道自唐五代以来就是福州的重要航运通道,历史上这一带就是交通便捷,物流通畅的地方,桥下百舸争流,桥上行旅络绎。1992年,它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列入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实地察看,三通桥与原本是东西走向的桥,现在却是南北走向。原来这座桥在改造中亭街时被拆除掉,2004年才按原样、原材料重新修建成,所以因为地势原因,走向不同了。

2000525日凌晨零点10分,中亭街改造项目的开发商利嘉集团因施工造成三通桥坍塌。此后,各大媒体对三通桥遭人为破坏一事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省市领导及中央电视台、国家文物局和广大市民的xx。市主要领导对三通桥的修复做出批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由利嘉集团承担三通桥修复的所有费用。考虑到中亭街新建筑紧贴三通桥,对文物景观产生很大影响;三通河河道已变成箱涵,三通桥被人为造成旱桥,因此决定就近移址重建三通桥。经专家反复论证,三通桥将旋转90度后西移10米左右,架在三捷河上(原在三通河上),并采用三通桥原有石构件,按照原貌原规模予以修复,保留三通桥原有的建筑风格,同时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给古桥以新生。鉴于三捷河河道较窄,不能落下三通桥的二墩三孔,故河道将予以拓宽,并在新桥址两端拆迁旧屋区,植榕树建公园。

曾于去年在本博发表的网址是: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013ad0100cp9u.html

如今,三通桥下,水源不能畅流成了“死水”脏臭不堪。

    星安桥,虽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北桥头两旁受民房围拢,影响了原貌。星安桥是夏天乘凉的好地方,而今仍见有七八位老人休闲坐在南桥头边上攀谈聊天。









星安桥,南向大榕树也被宅院的围墙包抄,且河水脏臭。原来闽江涨潮平时,这内河的水清洁,居民饮用这河道的水源。



据相关介绍星安桥位于福州台江区的星安河上,曾经是xx的南台十景三桥渔火中的一桥。初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经嘉庆九年(1804)、光绪十六年(1890)、宣统二年(1910)、民国十四年等多次重修。桥为石结构拱桥,二墩三门,桥墩为船形,南北走向,桥两向铺设有石台阶榕。桥长十八点三米,宽二点一米。桥两侧石栏板有乾隆丙午新建嘉庆乙丑年重修垂裕堂张重修憔善社监督等题刻。
    星安桥虽然袖珍,但旧时却是由南面入福州城的重要通道之一。古时从仓前山龙潭角搭渡过闽江,在苍霞洲渡头上岸,星安桥是入城通往陆路的{wy}通道,上龙岭顶,分路入城,或西去洪塘。那时候,三桥周围聚居了无数的渔民。夜晚,从桥上远眺,万家渔火闪烁,水天相照。明代有诗人写诗赞道: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部帆樯近半牛。可见,当年这里的夜晚景致美不胜收。 199211月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星安桥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雨后天晴观古桥_垂钓者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