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杉和中浚江泳:古代五官科的重要发明创造及代表
【摘要】 本文通过对先秦至1840年中医药文献资料中涉及的古代五官科发明创造的主要文献线索、文物情况和图片资料进行梳理,按朝代纵向发展归纳总结了中国古代主要的、有较大价值和研究意义的五官科医疗技术发明创造及代表器具,展现中国古代五官科的发展脉络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 古代 五官科 发明创造 器具
从中国远古到1840年间形成的中医药学术体系,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与疾病斗争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传统医学体系,而五官科作为中医组成部分,是中医局部疾病xx思想的具体体现形式。在中医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诸多独具特色的五官科医疗技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资料,并有种类丰富的五官科器具发明、流传。这些是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和临床价值。
本文结合有关文献、论著、文物、图片,按朝代纵向发展对我国古代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五官科发明创造进行系统归纳、综述,阐述古代五官科发明创造的成就及其发展,整理具有代表性的五官科器具,展现我国古代五官科医疗技术的发展脉络。
具有发明创造价值的古代五官科医疗技术
金针拨障术 金针拨障术是我国古代医家xx白内障眼病时所发明的一项技术,我国早在1000多年前已能实施这项手术,这无疑是世界眼科史上的创举。唐代《外台秘要》[1]在“脑流青盲眼”(即白内障)中提出“……此宜用金篦决……一针之后,豁若开云而见白日”,这是我国医学著作中关于金针拨障术的最早记载。杜牧《樊川文集》亦记有擅长金针拨障术的两位眼科医生,他们对白内障的病变位置、颜色、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等问题已积有较丰富的经验。从当时多位xx诗人的诗歌中也可看出唐代的金针拨白内障手术相当普通。明清时期对金针拨障术进行了总结和提高,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张璐所撰《张氏医通·七窍门》[2]上列有“金针开内障”专节,详细讨论圆翳内障(白内障)的成因、症状、针拨内障的适应症与具体操作方法。对病人瞳孔在不同光线下的反应,翳的颜色、形状、老嫩,以及眼球的硬度等都给予了特别的注意,并详细介绍了大小形状各异的金针、拨障时的注意事项、并发症的处理等,并专列造金针一节,介绍金针的大小、粗细、刚柔等内容。书中提及瞳神内夹道(即虹膜与晶体间的狭窄空间),是古代{wy}明确指出这一最关键的拨障路径者。对术中出血的原因,明确指出是因进针后触着黄仁造成,此与现代xxxx一致,说明张氏对针拨内障这一重要并发症的认识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目经大成》所载手术操作八法,符合科学原理,它同现代西医白内障摘除术比较,有不易出血、手术反应轻、术后愈合快、不需严格卧床等优势[3]。现在,我国又在此基础上发展成“针拨套出术”,不但能剥离眼球上的混浊晶体,同时能将晶体套出,这比国外的晶体摘除术要优越得多。
对于针拨内障的进针部位,早在《审视瑶函》[4]即有“离黑睛与大眦两处相平分中”之说,但因大眦靠近鼻部,术中操作不便,黄庭镜将其调整为“风轮(即黑睛)与锐眦相半”。此部位至今在针拨内障术中沿用,经现代实验研究和xxxx,认为具有重要的解剖学意义。
砷剂失活牙髓技术 东汉张仲景已首载使用含砷剂失活牙髓xx龋齿的方法,《金匮要略》[5]有“小儿疳虫蚀齿方”,其xx为“雄黄、葶苈,右二味,末之,取腊月猪脂溶,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点药烙之”。其中雄黄的化学成分为二硫化砷。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也记载了以雄黄末塞牙孔口,再用烙铁烙之以xx龋齿的方法。至明代《本草纲目》[6]记有用醋调xx,待干取粟粒大,以绵裹安齿缝内,第二天取出的医疗技术。xx为自然砷,该法所载用药量及失活时间,并要求来日取出都是较科学的。美国的斯普纳(Spooner)于1836年始用砷剂失活牙髓,该技术到今天仍是临床常用,较之我国相关技术发明约晚1600年。
镶牙技术 我国在唐代时期就发明了较为先进的镶牙技术——汞合金牙齿充填术,据《新修本草》[7]记载:“用白锡和银箔及水银合成之,凝硬如银,堪补牙齿脱落。”这是世界上用汞合金补牙的最早记载,而英国人Bell最初使用汞合金是在1819年,比我国晚了约1200年。目前镶牙所用汞合金仍由水银、银、锡、铜、锌以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牙齿再植技术 牙齿再植即将牙齿拔除,加以处理后,再将其固定于牙槽窝中,以xx慢性根尖周围炎和外伤所致的牙齿脱位等。据记载,我国早在宋代就发明了植牙术。如《圣济总录》[8]有治牙齿摇落,复安令著,坚齿散方:“齿才落时,热粘齿槽中,贴药齿上,五日即定,一月内,不得咬硬物。”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关于植牙xx及手术的记载。诗人陆游也有“染须种牙笑人痴”的诗句,而楼钥《玫瑰集》载:“……凡齿之有疾者,易之以新……使人保持终身编贝之美。”表明当时植牙技术已相当高明并已普及,而欧洲直到18世纪,才由法国人福夏尔最早制作假牙和镶牙,比我国晚了至少600年。
鼻息肉摘除术 对鼻息肉之病因、症状、摘除手术器械设计及手术方法步骤等认识清晰,技术精巧,疗效良好者,当推明代陈实功。陈氏指出,鼻息肉结如石榴子,渐大下垂塞孔窍,使气不得通,xx不效时宜手术摘除。方法是:先用麻药吹鼻两次,次用细铜箸二根,箸头钻一小孔,用丝线穿孔内,二等相距五分许,以二箸头直入鼻痔根底部,将箸线束鼻痔根部纹紧向下一拔,其痔自然脱落,置水中观其大小,预用胎发灰同象牙末等分吹鼻内,其血自止,戒口不发。
咽部异物的剔除术与医疗器械设计 金元时期张子和《儒门事亲》[9]载:“一小儿误吞一钱,在咽中不下,诸医皆不能取,亦不能下。戴人熟思之,忽得一策,以净表纸,令卷实如筷,以刀纵横乱割其端,作鬅鬙之状。又别取一筷,缚针钩于其端,令不可脱,先下咽中,轻提轻抑一探之,觉钩入于钱窍,然后以纸卷纳之咽中,与钩尖相抵,觉钩尖入纸卷之端,不碍肌肉,提之而出。”张氏钩取咽中铜钱的器械设计和方法要领等是很科学的,惜未得到推广改进和发展。
蒸熏术及器具 所谓蒸熏术,是指利用汤药的水蒸汽,或把xx点燃,利用雾、烟作蒸熏xx,是中国古代耳鼻喉科较为常用的一种xx技术,可以说是目前耳鼻喉科常用的雾化吸入xx法的雏形。据记载,早在宋代甚至更早就已成功运用这种技术,如宋·《太平圣惠方》载:“冬月喉痹肿痛不可下药者,用蛇床子烧烟于瓶中,口含瓶嘴吸烟。”明·《普济方》治牙痛,用“莨菪子入瓶内,以热汤淋下,口含瓶口,令气蒸之……甚效”。而在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乾隆年间银制蒸熏器(用治五官科疾病),更为蒸熏术的发明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10]。
唇裂修补术 早在秦代我国就出现了兔唇修补术,到晋唐时期更为盛行,出现了以修补唇裂为专长的外科医家,其技术水平也较高,成为当时的常规手术之一,这是我国外科学发展史上少见的突出例证。《晋书·魏咏之》记载,魏咏之,生而兔缺,为了谋取出路,于18岁时,“闻荆州刺史殷仲堪帐下有名医能疗之,贫无行装……以投仲堪。既至,造门自通。仲堪与语,喜其盛意,召医视之。医曰:‘可割而补之,但须百日进粥,不得笑语。’咏之曰:‘半生不语,而有半生,亦当疗之,况百日邪。’仲堪于是处之别屋,令医善疗之。咏之遂闭口不语,惟食薄粥,其厉志如此。及差,仲堪厚资遣之”。咏之术后恢复了容貌美,乃至接任仲堪职为荆州刺史。这一生动的史实说明,仲堪帐下这位以擅长修补唇裂(即兔缺、兔唇)而名闻遐迩的外科医学家手术技术高超,否则不可能使人慕名长途跋涉去求治。至明代,王肯堂在xx术发展的支持下,成功运用并发展了唇裂修补术。清初康熙二十七年,琉球国还派人专门到中国福州学习唇裂修补方法。西方直至16世纪,才由法国名医布洛兹·巴雷用“8”字缝合修补唇裂成功,比我国晚了1000多年[11]。
具有发明创造价值的五官科代表器具
五官科手术器具 清代医疗器具的发明及使用较多,主要用于五官科疾病,有些构思很巧妙,对口内操作的医疗器具无论在制作上或是使用方面考虑得都很周全,较前代有很大发展。如《喉科心法》一书中专列有“器具图说”,绘图并描述医疗器具的形态、质地和功用。如:压舌、铍针、三棱针、剑针、毫针、长箝、自来风式吹药管、喉枪等[12]。《喉症全科紫珍集》[13]还载有专用于撑开口腔的铁圈。
眼镜的发明 我国在元代已发明并使用眼镜。据记载,元人已用鱼脑骨作原料制成透明片,用黑色丝带将其系于眼睛之前,称为“鬼眼睛”,它在结构和功效上都符合眼镜的定义。如元代《析津志·风俗》云:“幽燕沙漠之地,风起则沙尘涨天,显宦有鬼眼睛者,以魫(即鱼脑中骨)为之,嵌于眼上,仍以青皂帛系于头。”充分说明在元代已发明了眼镜用以保护眼睛,而其载于“风俗”条,说明当时还颇为流行[14]。
牙刷的发明 早在东汉我国就发明了用牙刷清洁牙齿的方法,如东汉·高世安译《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中就提到将杨枝制成的一端或两端打扁成刷状的牙刷,形如扫帚,以蘸药刷齿。宋·周守中《养生类纂》有载“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15],说明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1953年在发掘辽宁大营子村驸马卫国王墓葬时,从随葬品中发现了两把象牙制的牙刷柄,牙刷头部呈扁平长方形,有8个植毛孔,分两排,孔部上下相通,每两孔间的距离相等,虽因年代久远,牙刷头部所植毛束已消失,但仍可看出植毛的痕迹。牙刷柄呈细圆柱状,整个牙刷的制法、形状与现代的标准牙刷很相似,这是继用手指揩齿及用杨柳枝头咬软擦齿以后的洁齿用具的一大进步。约500年后欧洲所记述的植毛牙刷与周守中的记录相同。
牙膏的发明 在公元前3000年,我国就已有了保护牙齿、清洁口腔的记载,最早使用的漱口剂有盐、酒、醋、茶及温水等。如春秋时期《礼记》上就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五代时期出现了复方配制的洁牙剂,以后又逐渐发展到采用香药去秽,就是在牙齿清洁剂中加入xxxx的中药如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藿香、佩兰等,不仅能保持口腔清洁,还有xx口腔疾病的作用。宋·《太平圣惠方》[16]则开创了xx牙膏的先例,其载用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
【参考文献】
1 唐·王 焘. 中医古籍经典·外台秘要集要[M].辽宁:辽宁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7:156.
2 清·张 璐.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张氏医通[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6:98.
3 肖家翔.中医眼科手术疗法的源流及发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 报,1995,17(4):4~7.
4 明·傅仁宇.审视瑶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3.
5 张家礼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金匮 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487.
6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933.
7 唐·苏 敬辑.新修本草[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1:107.
8 宋·太医院编.圣济总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59.
9 金·张子和.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儒门事亲[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5:39.
10 耿鉴庭.蒸熏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3(1):94~96.
11 胡国庆.口腔病中医xx术渊源[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 (3): 43~45.
12 干祖望.中医学概论·喉科概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8:61.
13 薛已原.喉症全科紫珍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1.
14 聂崇侯.中国眼镜史考[J].中华眼科杂志,1958,(3):233~239.
15 周守中编辑.养生类纂[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1:86.
16 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5:262.
郑重声明:资讯 【陈建杉和中浚江泳:古代五官科的重要发明创造及代表】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
在线投诉
】,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
蚌埠振动实验台丨电学实验台
2019/5/11
淮南价值观标牌|淮南标识标牌(查看)新闻网
2019/5/11
积石山高速公路护栏
2018/2/14
长春ohsas18001认证机构哪家好
2018/8/18
双流航空港会计培训
2018/2/7
番禺南村哪家医院做包皮手术{zh0}
2015/10/23
广州市xx多动症的医院哪里比较好
2015/12/12
无锡回收NEXPERIA安世WIFI芯片
2022/9/5
快速减肚子脂肪
2015/3/24
冬季进补适宜多食红枣- adsgswyh - adsgswyh - 和讯博客
2010/2/26
蕨类植物的观赏特性及应用_花哥_新浪博客
2010/4/14
中经联盟物业专业委员会首期论坛隆重举行_中经联盟_新浪博客
2010/4/16
20100517 商品集体暴跌,PVC几近跌停- 上海中期研发部- 上海中期专家 ...
2010/5/18
{zx1}魅丽奇成人保健用品商城
2010/5/19
番禺红木家具一条街
20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