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驴友谈十四年帐篷之使用经验(2) - 霞客- 户外装备

资深驴友谈十四年帐篷之使用经验(2)


   

  

  VANGO的外贸大家庭帐,超大的帐篷空间和高度,同时40多KG的超级重量也让我们每次使用时吃了不少苦头。吸引眼球度满分,住宿满意度满分,娱乐舒适度满分。但凡住过这个帐篷的人都非常喜欢,在徽杭古道时很多驴友跑过来与它合影。长度7米多,高2.2米,可住8人,客厅里还能搭一顶双人帐……

  

  回忆了这么久,呵呵,差点儿都不知道要说什么了。还是回过神儿来谈谈帐篷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吧。

  在中国,早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野营帐,通常只能在一些渔具店里买到一些科星之类的渔具品牌帐篷。从那个时期一直到现在,中国的双人双层蒙古包式野营帐都占到统治地位。只要一出去,营地里尽见各种品牌的此类帐篷,毫无特色。而在国外,各类型帐篷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百花齐放。

  早几年,我曾经很喜欢LUXE的设计风格,不拘一格,在设计上总是处在国内帐篷的{lx1}位置。

  这两年,国内的帐篷兴起了轻量化的风潮,甭管是什么品牌的,都在追这股潮流,可以看到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各种技术和材料的不断更新,越来越轻的帐篷将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方面,硅面料的使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外一些厂商也在不断的挖空心思使得帐篷可以在结构上有所突破来达到轻量化作用。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结构问题,因为在中国,隧道帐用得人很少,究其原因是在不能下地钉时这类型帐篷就无法正常使用,必须要去找到石头来压住各帐角才行,所以早先一些老驴们都不向新人推荐这种帐篷(在07年以前我也一直对这种帐篷抱有偏见)。其实在国外,隧道帐的使用很普遍,从高山帐到野营帐和家庭式的大帐篷,都有这种类型的。隧道帐的缺点前面已经说过,但它的优点很多人都没有看到,那就是它的结构,可以有相当大的一个使用空间,以及同样空间帐篷中它的重量要轻许多。有兴趣UL的朋友以后不妨这种类型的帐篷。

  同样提到结构,也不得不提一下三通的帐杆结构,这种类型的帐篷给轻量化做出了重大突破,以至现在各个品牌都有类似的帐篷推出。在国内我见到最早的是VAUDE的,但现在的代表作当属MSR的忽巴忽巴(这款帐在重量和空间上做到了{zh0}的平衡,君不见N多品牌都在模仿它的样式)。

  

  谈完轻量化,我想谈谈空间问题。这是一个向来被中国驴友们忽视的问题,从来只见有人问哪款帐篷价格怎样?防雨性好不好?轻不轻?却很少见人问这个帐篷的内部空间是否舒服。我在做装备培训时,帐篷必谈四个要点,就是:重量、防水、价格、空间。既然很少人问,那我今天就来谈谈空间的发展趋势。

  空间问题历来容易被大家忽视,我想根本的一个原因可能还是在于我们使用的帐篷还比较少,没有对比时很多朋友就认为帐篷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小小的,慢慢的就对它的空间舒适性没什么想法了。

  现在回想起来,刚开始那些年我用帐篷时,也对空间感没太多印象,一直到我使用了MOUNTAINHIKE的半月2时,我才猛然发现,原来帐篷也可以住得更舒适的。就如同我们住的房子,如果长期在一个30平米的小房间里住着,习惯了也不觉得什么。但如果换一个90平米的大房间来住,再想住回30平米的小屋,就会觉得很不舒服了。我也是这个样子,从05年开始,我就不断的在寻找各种舒适的大空间帐篷。07年时,经常在穿越的时候我还是愿意背着 5.2KG的两室一厅四人帐出行,虽然它很重,但真的很舒服,而且如果是四个人住的话,其实每个人分担下来也就1.3KG,还是很容易接受的。

  

  最近研究国外的野营帐,目前的一个趋势是各大品牌都在努力从结构上增加空间感,并尽可能的降低总重量。比较明显的两个趋势,一种是在顶部加横杆,以此来增加上部的空间,并改变帐内整体的空间感,不再象传统的蒙古包式的帐篷,底下是大的,越往上就越小。另一种是在底部的帐篷先是垂直于地面起杆,达到一定高度后再弯曲成蒙古包,我们都知道,很多帐篷的底边尺寸长都有210CM,但为什么你180CM的身高还会觉得使用时太挤了呢?因为它是蒙古包式的,从帐底向上时形成了一个角度,使得它的实际使用长度减少了很多。而这种先起直角,再形成蒙古包式的结构,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LUXE的蜘蛛,这是我在国内见到的最早一款此结构帐篷。

在阅读整个文章

郑重声明:资讯 【资深驴友谈十四年帐篷之使用经验(2) - 霞客- 户外装备】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