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五井镇西井_ycy1970_新浪博客
村志初稿选登--五井镇西井
来源:县情网
 

五井镇西井

 

 

位于临朐县城西南30公里、五井镇政府驻地17.5公里处,龙门河下游。仲(济南仲宫)临(朐)公路从村中穿过,东邻嵩山水库与东井村隔水相望,南与王家圈村、下庄隔河为邻,西与崔木村、西北与马王村接壤,北与瑞头村相连,地势西高东低。周围崇山环抱,西临摩天岭,北靠狮子山。原村西有古井,故名。

 

村历史悠久,经考证东周时期就有人居。《临朐县志》记载,村内曾出土大量石器、陶器,经考古学家鉴定,其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原村址位于丈头湾崖一带, 1968年建嵩山水库淹没于库底,整体向西搬迁500米。  

明嘉靖二年(1523)立村。从潘家埠迁来的潘氏系早期居民。刘氏于明洪武年间,从河北枣强县迁入昌邑,兄弟三人,一人迁入水磨村,其后裔再迁西井。张氏从西小章村迁入。陈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入沂源县璞邱,康熙年间迁入五井东村,后又迁入西井。孙氏从博山、淄川、蒙阴等地迁入。现占全村人口81%的是刘、张、陈、孙四姓,王、史、李、房、赵、崔、傅、谭、翟、潘十姓占19%。全村315 户,1075人,均为汉族。

西井辖两个自然村,一曰西井,二曰西沟。先迁入者居于西井,后人口增多,扩居到村西,因有小沟相隔,故名西沟。民国二十四年(1935),临朐县地图只有西井一村,以后的新地图方有西井、西沟两个自然村。

自明朝至民国前期,属临朐县孝慈乡书堂社;1930年,属第五区嵩右乡; 194412月为五井区嵩右区万全乡;1954年成立初级社,西井为广兴社,西沟称工农社; 1956年冬,成立高级社,两社并为一社,称西井高级社;1952年至1956年,属第五区暖水河乡;19582月属嵩山乡,同年9月,属五井人民公社,西井、东井、瑞头、崔木四村为一个生产大队;19764月属嵩山公社;1984年春属嵩山乡;20013月,嵩山乡撤销并入五井镇,属之。

  全村土地386亩,境内地质多为石灰岩,土壤系淋溶褐土。虽属山区,但洼沟地多,且肥沃,是远近闻名的高产村,故当地有“西井麦子鲍庄谷”之说。建嵩山水库前,年交公粮最多达6.5万斤公斤。水库建成后,淹没良田475亩。政府启动库区移民工程,外迁村民34户。“xx”期间,社会动乱,又返迁23户。2008年始,国家落实库区移民政策,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延续20年不变。西井自然村人人受益,西沟自然村有18户计260人受益。

过去,主要种植谷子、玉米、小麦、高粱、甘薯、黄烟等,经济效益不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村集体从寺头公社聘请两位家禽孵化师傅到村里传授技术,培养了一批孵化能手,办起了西南山区{dy}座“暖房”。同时办起磨面厂、面条加工厂。七十年代,建起两座石灰窑,从业人员十余人。开展草花编等工艺品生产,从业人员达50人。1985年,投资8万元建砖窑1座,1997年停产。1990年举办抽纱培训,从事抽纱生产者达百余人,后又进行挂毯加工。八十年代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立足当地资源,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开发山岭薄地种植山楂、柿子和蜜桃,开发中产田种植桔梗、丹参、黄芩等中药材,开发良田种植樱桃和绿化树苗等。村常年种植经济作物达300余亩,经营经济林280亩。九十年代,有的村民种植佛手瓜,繁育白菜、萝卜种籽,因距水源较远,佛手瓜停种,菜种与韩国客商签约种植,已成规模。1997年,建起嵩山乡{dy}个畜牧养殖小区,实行规模养殖。至20096月,有大棚养殖专业户90余家,养猪户8家,养羊户12家。

 村处交通要道,自古商业、运输业较发达。1935年,临(朐)南(麻)公路开通。1985年架设高压输电线。1998年,公路拓宽改造,给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百业俱兴。全村有肉鸭、肉鸡、蛋鸡苗及饲料经营户6家。牛奶经营户1家,固定资产百万元。民营缫丝厂1家,固定资产达300万元,职工50余人。有石料场、石灰窑、饭店、杂货门市、油坊、水泥预件厂、车辆农机维修、模板租赁户、建材经营户、加油站、磨面和粉碎加工户24家。有建筑队3个,运输经营户十几家。面包车、轿车20余辆,农用三轮车,拖拉机35辆(台),摩托车300余辆。1998年开设集市,农历一、六逢集。至2008年底,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bfb},电脑、空调进入寻常百姓家。

 过去是有名的缺水村。大旱季节,要到几里外挑水吃。解放后,治理水荒成为头等大事。1957年,从龙门河西老泉引水,投巨资修干渠 1500,灌溉田地500多亩。在村东洼地打井十几眼,用水车汲水。1970年春开始,先后从村西三里外的泉子峪引水两次,挖井一口,修水渠2000,修100立方蓄水池一座。1971年与崔木村联合修建小(二)型水库,1973年竣工,修水渠1万米1974年、1975年,在龙门河和丈头湾崖分别挖大口井1眼,建扬水站2座,修水渠15001989年从崔木村引水,挖大口井1眼,埋设塑料输水管3000,修建大型蓄水池1座,基本解决吃水困难。1998年后,地下水位下降,政府扶持打深机井1眼,建蓄水池1座,取名“幸福池”,进一步解决了用水问题。

 村重视林业发展。1952年在摩天岭种植松柏百余亩,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狮子山造林1500亩,栽松柏7万株。1970年在庙子峪山谷造林360亩,栽植马尾松、刺槐3万株,八十年代后承包到户经营。

 积极开发荒滩。19761978年,投工2万个,在龙门河南河滩改河垫地53亩。1986年、1996年两次在南河滩复垦、垫地40余亩。

清朝末年,设私塾1处,有学生20余名,多是富家子弟,有塾师2人。解放前,先后有孙学孔、窦书文、王志增、刘可升、王兴义等儒师任教。解放后,5次建学校。1963年在一农户家建校。1966年在偏坡地建校。1975年联合周边村在马地坡建西井联中,有校舍28间,教师13名,其中8名为公办教师,在校生260余名。1985年,本村学生增加,又在北崖新建教室26间,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占地2920平方米,在校生250人。后随生源减少,2000年周边学校合并至西井小学,在校生150人,教师12人。改革开放以来,全村考出全日制本科学生30多名,硕士、博士生12名。

孙兆明,1992年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计划与统计学专业毕业,先后任青岛双星集团总裁办公室主任、销售公司经理,2002年考取中国海洋大学国际金融学硕士,毕业后任青岛农业大学副教授,2008年考取青岛大学经济学博士。谭学吉,197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临朐一中、潍坊电视台工作,退休前任潍坊电视台专题部、总编室主任等职。孙宁伟,2006年考取清华大学国防生。

刘凤美曾当选为临朐县党代会代表、人代会代表。

解放前,有1名中医大夫行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聘请西磨砚池村退伍军医安洪祥xx。1968年建合作医疗,有医务人员3名。2008 年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90%

村风淳朴,村民勤劳忠勇。{dy}次世界大战期间,孙维法、孙佃元、刘怀义三人赴欧参战。回国时,每人得金质奖牌1枚,自认为铜牌,当作无用之物丢弃。回乡后,备述异国风情和授奖经过,一度成为村中谈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赵德安、孙兆建、张如义、李世昌、陈丙山、付士成、付士法、刘风入、刘玉田9人参军。李世昌系连级干部,1947年在济南战役中壮烈牺牲。

建国后任职军界的有:孙兆建,曾任南海舰队总财务处处长(正师级),今居广州湛江;李同魁,转业前任解放军某部炮兵团团长;张兰利(1961——20051979年参军,曾任兰州xx干休所所长(副师级)

赵德安(1928.11——2008.6),幼而聪颖,家庭富裕,身材魁梧。1937年,在本村私塾读书,1943年参加吴化文xx,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在河北保定空军学校学习,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952年、1954年先后任空四军小队长、中队长,曾一次击落3架敌机,并击落美国高空侦察机一架,3次受到空军司令部嘉奖。1955年任空军大队长,后任正师级、副军级领导干部。1971年受林彪事件牵连,在青岛疗养6个月。1976年任(石家庄)中国人民空军航空学校副校长。1977年到苏联海参威出色完成侦察任务,带伤而归。1980年退休后在广州xx居住。20086月因病逝世,享年80岁。

村处要冲,依山傍水,植被完好。有景点及古迹5处。

其一曰狮子山。群山环抱,以奇、秀、峻著称。远看,像一头雄狮卧在地上。狮子的口、鼻、左右耳和狮子的腿、屁股,轮廓清晰。山上柏树,郁郁葱葱,如狮子颈部的毛。更让人称奇的是,从不同角度观看,“狮子”神态各异,或怒,或吼,或发威。附近,有一小山,状如球,像是狮子滚动的绣球。大自然鬼斧神工把狮子装扮得惟妙惟肖。

其二曰螭龙潭。龙门河大桥北端,有一峭壁,长百米,荫天蔽日。西有崔木水飞流而下,东有龙门河湍流遇山阻挡折回,两水相激,形成一潭,惊涛拍岸,声闻十里。潭水面积近10亩,深丈许,其色澄清,其味甘冽,名“螭龙潭”。

潭北岸,上有巨壁,下临深渊。岩石缝隙中,松柏荆棘,交织丛生。崖上有石庵,全以石砌。庵前近悬崖处巨石上,镌有“螭龙潭”,为明邑人鞠珍(成化举人)书,体行楷,笔力遒劲,气韵生动。庵前立有石碑,其文曰:“临朐西南之隅,天生石门,虎踞龙。此地宝光万道,瑞气千条,前有流水,后有青山。流水处蛟龙生焉喷云吐雾;青山外连绵逶迤飞翠流清。左有‘百书’万卷,右有虎石生成。山高直插云霄,峰危生于龙潭。春晓溪雨,夏瀑悬泉,若至秋深霜旦,红叶欲燃,真美景也。”

其三龙门口。螭龙潭两崖对峙,状若石门,俗称龙门口。龙门口南,右侧筑台,前临潭水。台上古有“广德雨祠”,又称“龙王庙”,始建于北宋。周边多植观音柳。庙宇于清咸丰年间,遭洪灾冲毁,只存遗址。1993年由附近村庄捐款、中庄等村工匠重建。龙王庙东崖通衢,系古代青州通往西南的驿道。夏天涉水,隆冬履冰,往来艰难。1968年、1998年,人民政府两度兴修龙门河大桥,形成双桥卧波景观。今乘车经此,凭窗西望,螭龙潭美景尽收眼底。1998年,在龙门河大桥北修建公路时,于路东百米处挖出恐龙化石,实属罕见。

其四摩天岭。位于村西,为青石山,海拔532米。峰峻岭陡,巍巍而立,上摩云天。山上建有石墙,并有蓄水池和简易房,系清末村民为防贼寇而建。墙高3米,设有垛口、射孔等。后有土匪盘踞,为害一方。1953年,电影《南征北战》中摩天岭阻击战的场景即取自这里。

其五双龙桥。位于村东,长9米,宽4米,高3米,为一石桥。清嘉庆年间,由村民集资,石氏工匠修建。桥北头建有关帝庙,庙前立有碑碣。桥体部分被淤泥掩埋。桥头石碑详细记载着此地胜景和建桥经过。惜石碑已不知去向。其碑文曰:“此地南水北流,东水西注,周围崇山峻岭,梓柳成林,梅兰葳蕤,古槐映辉”。

建国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刘凤美(1957——1974)赵金祥(1974——1980);刘玉海(1981——1997年)赵金祥(1997——2002);刘玉庆(2002——2003)陈丙胜(2003——今)。任社长、大队长、革委会主任、村主任的有:赵永泉、孙其文(1944——1952);刘风庆、陈玉光(1944——1946);张如堂、陈玉丰(1953——1954);陈丙柱、刘怀明(1954——1956);孙兆良(1957——1966);李同胜(1966——1968);刘洪祥(1969——1997);陈丙义(1997——2002);陈丙胜(2003——2006);张兰喜(2007——今)。

(供稿   刘玉福、陈丙胜、李守祥)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临朐五井镇西井_ycy1970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