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一种出厂价为15.5元的药品“芦笋片”,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后,最终在 湖南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以213元的价格卖给了患者。去除成本后,利润高达近13倍。
然而,广东银行医院肝病专家门诊主任杨炯却是另外一种心情:“148元的乙肝药我卖45元,为什么有人不准我卖?”。
“零利润”实验两周夭折
《》报道,去年3月18全国爱肝日,广州一家媒体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九成乙肝患者感觉目前抗病毒药价 格太高,不少患者因为省钱而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 复、加重的情况时有发生。即日起,目前各大医院售价为148元的乙肝抗病毒药以45元的价格提供给乙肝患者。”
“当天就有近百人打来电话询问这个消息的真实性。”昨日上午,在医院办公室,杨炯说起当时情形还是很兴奋。“我就是按进货价卖给患者,相比其他 医院,降价达到七成。”杨炯找出当时的一份药品出入库登记表,2009年2月16日,进货120盒,进货价为45元/盒。
“我只是想做个尝试,实现药品零利润,45元的价格提供给乙肝患者,就是想看看能否切断所有的利益链条,让患者治病不差钱,让医生有尊严。”
不料第二天经销商就打来电话,说压力太大。零售价不能太悬殊,两个星期之后就停止了供货。 后来杨炯不得不另找了一家医药公司,药品的售价提高到98元。再后来,干脆换了另外一种药品。
“下游经销商说,不给杨炯断货,他们就不进货。”
“主要是其他的经销商有意见。”记者找到当时杨炯的供货商杨某。“对于我们来说,卖给其他二级经销商与卖给杨医生都是一样,我都是这个批发价出 去。但下游经销商给打来电话:如此低价销售,那他们就没有任何利润可言,要不给杨炯断货,要不他们就不进货。”一番权衡之后,杨某只好断了杨炯的货。“还 是不要破坏游戏规则好。”
到2009年4月初, 杨炯的“药品零利润”行动仅仅坚持了两个星期。得知消息的患者以比其他医院低七成的价格拿走了400多盒药。
暴利药链条:除了患者,谁都不想医药降价
“一线用药想进入三甲医院的采购范围,前期的公关费用在15~20万元之间。专科用药大约3~5万元之间。”胡静(化名)是一家医药公司的代表,他 介绍了一种药从药厂到患者手中的各个环节。其中层层加价,除了患者,谁都不想医药降价。
所谓一线药,就是临床用量比较大的常用药,比如xxx,降压药等。
进三甲医院,至少要好几道关。首先是院长,现在医院都有一个医药委员会,主管的副院长,药科主任,具体科室主任都得一一打点到。这个前期的公关费大 约在15~20万元之间,包括吃饭,娱乐等费用。”胡静说,这些人同意之后,再经过招标等程序,药就能进入医院了。“如果不是一线药,几万元就可以了。”
进入医院的药房后,要把药卖出去,还得要医生开药。“医生开药有提成,这是公开的秘密,医生的提成约为25%~30%。”
但加价还远远没有达到顶点。按规定,根据招标价医院可顺加15%。医药公司也要利润吧,10%,医药代表也有提成,3~5百分点,然后还要交 税,15%~25%。层层算下来,当这种药最终销售到患者手中时,流通领域的加价就占卖出价的80%以上,而成本只有一成多。
“就说阿德福韦(编者注:一种口服抗病毒xx,用于xx有乙型肝炎 病毒活动),区域总经销(一级经销商)的价格在40元左右,经上述流通环节后,价格至少涨3倍,达到120元左右。”在某三甲医院 的博惠药房里,一瓶阿德福韦的售价是115.2元。
发改委:拟取消销售药品加成
有关数据显示,政府部门11年来24次主动降低药价,招标采购2000年开始到今年做了11年,降价还是成了“空降”。
5月25日,官 员就药价虚高问题表示,国家发改委将采取四项措施,加强药品价格管理,加大对流通环节恶意加价、牟取暴利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降低虚高药品价 格。
这四项措施包括:对属于企业自主定价的药品加强市场购销价格调查;对政府指导价药品加强成本审核;建立基本xx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改进药品价格 管理方法。
在研究改进药品价格管理方法方面,国家发改委正在修订药品价格管理办法,探索有利于推动降低招标采购等市场交易价格的方式方法,对流通环节实际加价 率进行监控。
这位人士说,在取消医院药品加成的过渡期间,国家发改委为调动医院使用低价药的积极性,拟在不突破现行15%加价政策前提下,适当调低高价药加价 率,相应提高低价药加价率,实行差别加价政策。
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曾公布了《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强调要按照“医药分开”的要求,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逐步取消 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
以药养医——政府投入不足
在《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中,发改委称,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收入,可通过增加财政补助,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和设立“药事 服务费”项目等措施进行必要补偿。
以药养医的现象为何长期存在?《》报道,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 入长期处于不足状态。在政府财政补贴医院政策不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以药养医的体制始终会存在。
公立医院为保生存,自然会有逐利冲动,成为市场化的主体,而丧失了公益性。负担则由市场也就是老百姓 来承担。
来自卫生信息统计中心的{zx1}数据,200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16118.8亿元,人均卫生费用1192.2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 4.96%。与2008年比较,全国卫生总费用增加1584亿元(未扣除物价影响),增长10.9%;人均卫生费用增加9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增 长0.13个百分点。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下降4.8个百分点。
来自卫生部的官员也承认,4.8个百分点,对于自费比重非常大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根本就不会有什么感觉。
而据熟悉行情的业内人士透露,即使在现有的 财政投入中,真正属于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只有1/3,其余的2/3还是来源于其他方面的折算,这也就意味着,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口号下,政府对医 药卫生事业的投入与需求依然差距甚远。
而在政府财政补贴医院政策不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以药养医的体制始终会存在,医院也始终无法停止牟利的冲动,利益相关者就能在牟利冲动下找到更多寻 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