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剑笔不管 的博客
深刻分析国人劣根性
文章提交者:潭州人士
首先说明,我并不是不爱国,也并非受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的影响。我只是生活在民族的环境中对各种现象有着自己的看法。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中国有着5000年光辉灿烂的文化,然而,也不难看出我们世世代代存在的弱点。正视自己的缺点,才能让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几乎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存在中国人,但在报道和游记中,似乎多数国家不太欢迎中国人。中国人都大概认为世人看不起中国是因为中国穷,这是典型的国人思维方式,实际上,中国人的劣根性往往让世人难以接受。
一、不平等心态
自法国大革命后,“自由、平等、博爱”成为世人追求的人格天性。平等是上帝赐予普通人的一种可贵品质。然而,中国人虽然摆脱了多年封建君主制,却仍然不能接受最基本的平等观念。在中国人眼中,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皆有三六九等,而且上等人还有压制下等人的权利。
所以人人相轻在中国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企业里,领导轻视白领、白领轻视蓝领、蓝领轻视工人、工人轻视清洁工。学历上,博士轻视硕士、硕士轻视本科、本科轻视专科、专科轻视中专、中专轻视技校。地域上,大城市轻视小城市、小城市轻视县城、县城轻视农村、南方人看不起北方人、沿海看不起内陆。
像这样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我们上学时,考试成绩往往被排名公诸于众,同时,老师也会告诫同学们:成绩好的要继续努力,不要掉到别人后面去;成绩差的则要加把劲,赶上前头的同学。父母们在谈及家里孩子的时候,也总是喜欢做相互对比,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故意夸大缺点,以为孩子会受到刺激从此迎头赶上。殊不知,这些言论却向孩子潜移默化了一个观念:人是不平等的,不骑在别人头上,则要被别人踩在脚下。
中国人喜欢人人不平等,更喜欢在不平等条件下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的地位,享受高人一头所带来的优越感。从家庭到社会、从个人到国家,无不等级森严。不少人在上班的时候觉得上司训斥自己不够人情,一回家又马上在孩子面前摆谱,儿子就得服侍老子,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就算是我们平时聊天,也要比一比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显示自己是上等人的优势。
1、势利
“笑贫不笑娼”是目前国内相当普遍的现象,势利其实就是国人不平等的表现。国家间比较国力,个人当然比较财力。钱不是{wn},但是没有钱万万不能。假如自己不能高人一等,也要通过攀上有权有钱的人来间接表明自己的身价。不少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埋怨在大城市里被本地人当成乞丐看不起,一回到家乡,却又摆出一副洋洋自得的架态,仿佛生养自己的故乡已配不上自己的身价。不少中国人觉得在外国人面前矮了一截,但凡出国归来的国人,却反过来看不起自己的同胞,可以说,中国人对中国的歧视,甚于外国人对中国的歧视。不少人在谈及自己家庭或朋友的时候不忘提醒:我认识某个领导或者某个大老板,好让别人羡慕一番。
2、职业贵贱
有这么一个故事,同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愿望都是成为马戏团的小丑,中国教师训斥道:孺子不可教也!外国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差别在哪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话是这么说,可是从事什么行业就有着不一样的地位。人们羡慕出入写字楼的白领,却对菜市场里的小贩嗤之以鼻。我接触过不少律师,都有一肚子苦水:律师在世人眼里是一个风光无限的职业,实际上大部分人却只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收入水平甚至不比街头上的小贩,可是小贩可以哭穷,律师可以吗?
孔子云:“学而优则仕。”鼓励大家多认真学习,求得一官半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让国人觉得体力劳动者就是下贱,在职业上就对成功予以定义。老外可不这么想,他们认为只要是劳动者就有自己的优势。中国人觉得开小店的人一定是为生活所迫,日本人却可以创造出全球连锁的7-11便利店。然而,中国人还是要把便利店和小店予以区别,证明小店老板永远是个失败者。
3、排外
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排外情绪为不少内地人所不满。排外怎么来的,难道真的如大城市居民所说的农民工素质低下不受欢迎?非也,排外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地区性的优越感。排外说白了是排穷,假如是香港人、台湾人或者老外,他们还会排吗?
也许中国人在近代都被欺压怕了,再加上等级观念,都希望能够在别人面前风光一把。所以进城的农民工就成了被压榨的对象,从而演变成地区性的歧视。在这一点上,大城市人有自己的筹码,可是经济落后的地方呢?别急,君子xx十年不晚,等咱们经济发达了,自然也有资格排外了。
二、公平心
我没有打错,上面说了平等,这会儿说的公平是两码事。中国人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严格区分每个人等级的同时,也对不同人给予不同的态度。
一个家庭里,父母可能对某个孩子更加重视一点,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实际上就不一样了。企业里,老板对于员工的提拔也不xx是对其能力的评判,而是根据个人喜好来决定。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所以说,学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关系。想要得到重视,首先要学会“做人”。
中国没有明确区分公民的上下级别,整天指责美国的种族歧视,但是恐怕农民在中国的地位还不如黑人在美国的地位。市民自然知道农民的待遇不如自己,却不愿意放下身价去和农民搞公平,也不同意农民拥有和自己一样的待遇。农民为了拯救自己,不得不通过考大学、拉关系,把自己变成城市人。一旦进入城市,却又看不起留在农村的父老乡亲,老子是城里人了,和你们农村人自然不是一个档次的。
户口制度自商鞅变法提出以来,在中国已经实行了2000多年,对于人口流动性极为频繁的今天,暴露出不少的弊端。然而中国不可能取消户口制度,因为需要有特殊待遇,需要有特殊身份,就需要户口的存在。能够拿到北京户口都有非一般的能耐,假如取消户口,相当于取消了发达地区人们的特殊身份,不仅仅在于待遇,也在于优越感,老百姓骨子里还是持反对意见的。
三、哲学推理能力
黑格尔曾经提出过“中国无哲学”一说,中国真的没有哲学吗,我这里不想讨论,但是中国人在对待事物却和老外的注重实际不相同,很崇尚哲学推理。
“你想追求她,你觉得自己配得上她吗?”当男人追求心仪的女人时,通常会被这样拷问,这是一句经典而饱含哲学推理的话。如果男方自身条件达不到女方“所要匹配的”,那么劝你还是不要浪费表情吧。中国人就是这样,凡事先假设,再寻找条件,用上因为所以来证明,跟解数学题一样推导出{zh1}结果。
在生活中,还有众多类似的情况。我记得国内某报纸曾经发表文章,表示哥德巴赫猜想证明问题需要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并非一般人所能及,希望数学爱好者不好盲目尝试。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数学老师的女儿和我们一个年级,成绩拔尖,有一次,老师为了讲解一道难题,说:这道题我必须讲讲,连我的女儿都不会。话说回来,为什么数学难题非要数学家才能解答?为什么学习好的不会,学习不好的肯定也不会呢?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把世界等级划得一清二楚的中国人认为:只有下等职业往上等职业爬,只有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一直以来,有不少国人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外感到不可理喻:我们都在争取机会去你们国家,你们来中国干吗?如果一个广东人在大西北定居肯定让人感到可笑。按照中国人的理论,纽约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大都市,一个孩子在纽约出生,就不应该离开纽约一刻,因为这是人往低处走。所幸美国人不像中国人,在他们心中一切是平等的,只要是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能够发展,去哪里都一样。
还有应试教育,弊病早就暴露无遗,可是中国人却不会领悟外国教育的优点,因为中国人有一种理念:如果你连理论都不会,肯定就不会实际操作了。这不只是学校成了制作高分低能学生的工厂,企业培训也一样,如果你连操作流程都说不流利,就一定不知道怎么办。
我以前所在的一家公司,要去参与行业展会,说白了是去做宣传。会前{yt},经理再次对我们该怎么答客户所问进行培训。在问到其中一位女同事时,故意进行刁难,结果她被问得不知所措。经理教训道:“你在我面前都说不好,怎么去解答客户?”可是第二天在展会现场她却对答如流,让前来咨询的客户相当满意。事后,她有点委屈的说:因为客户不懂行,如果是客户所问的难题可以巧妙回避,但在领导面前却不能这么做。
中国人在哲学推理时还喜欢吧自己的条件运用到别人身上,或者与其他同类事物进行简单对比(真奇怪这时候怎么就变得很平等了)。我生在南方,当我们探讨一些地理问题时,不少人都会提出一个疑问: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究竟是怎么生活的?是的,南方人永远都无法理解冰天雪地生活的乐趣。在本文前面,说到中国人认为外国人看不起贫穷的中国,也只是中国人根据自身等级观念的臆想罢了。
四、表面决定内在
正因为事物是“推导”出来的,也因为事物必须是有等级的,所以中国人很重视表面。世界上的{dj0}名车没有一个是中国品牌,然而中国的名车消费量却居世界前茅。为什么,门面就决定了内在。中国人就怕被别人说穷,说无能,所以必须把自己武装到底。开着一辆宾利,说明自己拥有的钱财无数,也足以掩饰背后累累的负债。一个没有文化的暴发户,花钱当上了大官,赶紧买个xx大学的假xx证明自己是个学者。
如果不看排行榜,大家或许想不到,当今世界xx高楼竟有七座位于中国。当然,欧洲人喜欢带有文化性的建筑,对于摩天大楼不屑一顾,房子嘛,够住人就行了。然而中国人不仅在国内比拼谁的楼层高,还推想欧美的发达国家自然会比中国有更多的高层,有钱谁不显显派头啊,可笑至极。
不仅人们争相购豪宅、开名车、穿品牌、吃喝xx浪费成风,政府也不甚了了。当学者们敲定GDP是地区经济实力度量衡的时候,每一个地方都会为了指标绞尽脑汁。世界金融风暴,西方国家商讨的是如何让平民和企业摆脱生存困境,而中国却是为着GDP的保八保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几年前,曾有过一项统计,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不外乎260多座,却有近190座提出了兴建“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不少市长亲临欧美或日本考察,对国际化大都市的结论竟惊人一致: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
排行榜总是让国人所津津乐道,因为往前排了,就表示自己的实力强了,也就有理由瞧不起后面的。财富排行、企业排行、名人排行、社会活动排行、城市竞争力排行、甚至捐款也有排行。海地地震期间,还有中国救援队比美国早到两个小时的报道,真又争了一口气。
中国愤青的反日情绪可谓有增无减,然而口头上喊着“xx日货”,实际又是怎么样的行动呢?相机是富士的,汽车是本田的,化妆品是资生堂的,还喜欢吃寿司。韩国人也反日,却不像中国人一样成天空叫喊,而是自觉购买国货。在网上看过一则论坛,说李白在唐代就知道骂日本了,这首诗是:“日暮苍山兰舟小,本无落霞缀清泉。去年叶落缘分定,死水微漾人却亡。”每句的{dy}个字串起来是“日本去死”,{zh1}一个字串起来是“小泉定亡”。直到2008年国内爆发的xx家乐福事件中,这首诗又被改了,但前后变成了:“法国去死,家乐福亡。”不管是哪首诗,都缺乏唐诗的韵律,xx狗屁不通,假如李白在世,肯定会因此失声痛哭。如果连自己国家的文化可以随意践踏,还算得上是什么爱国。
无怪乎鲁迅把这些人称为“爱国贼”,然而现象之所以存在,就在于国家一直以来采取的极左教育和国人对表面功夫的重视。因为在中国,行动不代表一切,需要让人知晓,低调只是无能的代名词。如果我抛开政治现象不说,那么生活中也需要作秀。比如,办理一个证件,回执上写明是20天后领取,那么这段时间不能光等着,要多去发证机关问问证件办下来没有,以表示自己办事的责任心。
五、极端思想和虚伪
既缺乏公平心,又着重哲学推理的中国人被推倒了极端的边缘。中国人不仅思想极端,行为也有失偏颇。
我在上一节提到的爱国愤青,其实就是一种极端的民族主义表现。想当年打出“扶清灭洋”旗号的义和团,就到了极端愚昧的地步。为了xx西方的一切,义和团把大刀举向洋鬼子的同时,也惨无人道的杀戮使用洋火、身着洋服,甚至戴着眼镜的中国同胞。可是,极左的教育却不客观评判这段历史,一味把义和团定义为爱国主义。
近代中国因为落后,成了帝国主义侵略的对象后,中国人大概意识到了封建文化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为了革新,批判孔子学说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等级思想,反对“忠孝节义”带来的毒害,{wy}的做法就是不忠也不孝。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礼节,既然礼节是旧社会的毒瘤,那么父母就不应该孝敬。
无独有偶,对待女性的社会地位也一样。妇女在封建社会的重男轻女思想下地位低下,为了改变妇女的弱势,所以各方面就要更加照顾女性。我记得有篇新闻报道中写道:本次参加会议的女性代表占总数的90%以上,说明妇女地位得到提高。是啊,女人上来了,把男人的地位压下去了,公平吗?不少岗位招聘,为了避免歧视妇女之嫌,不得不对男性应聘者进行拒绝。《婚姻法》甚至规定:离婚时,财产分配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按照顾女方和子女的原则进行。男同胞们,我们是不是该搞个男人联合会予以抗议啊!
列宁说:“只要往真理面前迈出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谦虚本是美德,可是谦虚过了头就是虚伪。众所周知,中国人在受到夸奖时总要谦虚恭维一番:“过奖了!”老外就不一样,一句“Thank you!”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喜悦。被夸奖谁不高兴呢,有必要遮遮掩掩去“谦虚”吗。
老外是“直筒子”,有问题直接说出来。老外开会,会上七嘴八舌争得不可开交,会后却达成一致意见。中国人开会,会上往往只有一种声音,会后却有十种声音。中国人说话不像老外喜欢直来直去,总是喜欢拐弯抹角,否则会被认定是没有城府,是不会说话的表现。所以外国人和中国人的交谈往往很费劲,听不出个所以然,而且总是“大概、差不多、应该是”。 胡适的《差不多先生》就是对中国人马虎应付事物做出的批判,可是至今国人还是保留着这个习惯。也难怪,中国人喜欢做老好人,大概是受了《中庸》的影响吧,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在中国与人打交道,一个字累!
六、教育导向
看看我们的教育吧,有些什么该挑的。
1、结果反映过程
“毛遂自荐”、“蒋干中计”,这些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应该说明,高中的时候这两篇课文几乎是同时学的。这就巧了,毛遂和蒋干都是请求上级领导前赴大任,毛遂成了自信的象征,流芳千古,蒋干却落下“言过其实”的恶名。
其实我们看看两件事情的过程,情况是基本一致的,不一样就在于毛遂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而蒋干被周瑜算计失败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哪能因此就说明蒋干无能呢?但是没办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让你失败了呢?那就认罪吧。
中国人对事物过程的认可xx依靠着其{zh1}的成败,小时候,整天玩耍,仍旧优秀的同学就是好学的,如果埋头苦干,只要考不出成绩,那就相当于整天都不学习。结果在这里,你还有什么可以争辩的?
我们的教育赞颂拉瓦锡不放弃的精神,嘲笑普利斯特里和舍勒在真理触到鼻尖时放弃了。假如拉瓦锡至死没有发现氧气,我们是不是反过来评价拉瓦锡固执己见之傻?我们不是还歌颂伽利略放弃研究永动机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么?
2、片面夸大问题
为了表现自己比别人有能耐,中国人有一股吹牛的本事。吹自己便罢了,连一些明明有着两面性的事情,也非吹它好的或不好的一面。
为了鼓励大家勤奋学习,便有了铁杵磨针、凿壁偷光、悬梁刺股、裹萤映雪等励志故事。小时候听听觉得有趣,现在想想,却怀疑这些故事的真实性。铁杵磨针的老太婆,从经济学上讲这要花费多少时间成本,恐怕至死也磨不出绣花针来,把铁杵卖掉直接换个针可以多做多少线活?凿壁偷光,更是在歌颂损人利己的行为。还有爱迪生在火车上做实验的故事,这可是置全车人的性命于不顾,却被歌颂成钻研科学的可贵精神。
对于人物的定性,我们从小看电视就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小白兔是可爱的,大灰狼才是凶恶的,狐狸是狡猾的。一部《三国演义》神化了诸葛亮,也让大家一起声讨曹操这个奸雄。我们没有去分清当中的好坏,一开始就对人物作出定义,实在是误了国人的判断能力。
3、xx和教条
有名教授,研究发现中国的祖先比外国祖先聪明得多。中国古代的文字是竖着的,看书会一直点头。外国文字是横着的,看书像一直在摇头。所以中国人总要去寻找先人的认可,外国人却一直在发展新的学说。
听起来有些滑稽,但中国人确实喜欢这么说:自古以来。这样一说也是理论更具说服力。上学时语文课,往往会强调作者的用词写作好在哪里。当年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里面有两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还特别讲解为什么“暧暧”和“依依”不能交换。呜呼哀哉,假如陶渊明一开始就写成:依依远人村,暧暧墟里烟。我们的教材又会做什么解释?
祖宗之法不可变,概念一旦形成,就应该无条件遵循。再加上有理论才有实际,应试教育变成了机械性背诵教育。说点别的吧,我相信大家看过不少动画片,但似乎都不喜欢国产货。为啥呢,中国的动画片真的是为儿童所作,里面充斥着“依依呀呀”的内涵,索然无味。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只是用了动画表面,内容则xx适合成年人,有更多的创作余地,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孩子而言,自然受欢迎了。
七、小聪明:纪律和诚信
上面说到中国人的教条主义,是在概念上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假如这些东西成了规定,那么中国人又有了灵活性,耍小聪明是中国人的一大本事。
遵章守纪方面最突出的无非是交通规则了,闯红灯是家常便饭,尽管十字路口安装了摄像头,汽车有车牌可以辨别,行人没有的话就可以随意走动了。我们习惯了斑马线上是红灯的情况下行人穿梭而行,不少司机眼巴巴看着前头是绿灯却无法往前走。大家都在闯,不闯的人还被认为是傻子,真是左右两难啊。
尽管汽车为了避免拍照不闯红灯,但司机超车更是一绝,中国司机走S形路的本事极高,根本不理会靠右行驶礼让别人,所以在中国城市堵车司空见惯,不是中国的城市汽车保有量多,也不是道路不够宽广,而是素质没有跟上去。
但司机并没有违反交通规则,中国人都知道,只要法律不禁止,就是可行的,所以钻法律漏洞是中国人的长项。中国是大陆法系的国家,成文法不管规定得再详细,也不能顾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给了大家可乘之机。换言之,判例法如果到了中国会怎么样,我想判例的数量会迅速积累,因为以前没有的案例,都可以心安理得去做了。
中国人太聪明了,却xx没有正义感可言,能有一点聪明才智是引以为荣的。相比之下,德国人行为古板,不懂变通,如果德国不是因为有如此雄厚的经济实力,必定要让中国人看不起。曾经有留学在德的中国人,在公用电话亭上贴上男女标志,次日,贴女性标志的电话前空无一人,贴男性标志的却排起长龙,然而,没有一个德国人会“变通”一下去占用女性的电话。
网络上有一篇文章说中国人去到美国发现了美国人的傻。美国信用卡公司规定:开户、销户都是免费的,更换磨损的卡片要缴5美元手续费。中国人的对策是:碰上更换卡片时,先销户再开户,于是节省了更换卡片的费用。这样简单的对策,美国人居然从不运用,更换旧卡时老老实实地付5美元。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在中国人眼中,外国人是死脑筋,可是,西方人真的傻吗?西方发达先进的经济实力、层出不穷的科技成果说明了什么,中国人的聪明又用在了哪里?老外对于生活中一些毫不起眼的情节并不在意,他们把心思用在真正的发展上。中国人成天琢磨贪小便宜,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到头来却聪明反被聪明误。
说到诚信,我先说说时间观念。我记得上中学暑假时,有一次我们一伙同学相约早晨去爬山,电话中约定早上5点一刻在某个地方集中。那天早上,我按时到了指定地点,满以为大伙都在那里了,谁知一个人都没有,一直等到7点多,所有人才陆陆续续到齐,但都没有迟到的愧疚感,反而觉得按时到来的是傻帽。如果说这仅仅是不懂事的学生之间的行为,那么现实中的成年人呢,又有几个每一次都能做到守时。
求人办事,中国人为了嘴上不得罪人,也可能是为了圆滑应对,往往找些间接言辞敷衍:“我会去办!”结果很可能,求人的一方在傻等消息,另一方却不知道哪里去了。
英国xx政治家查尔斯•詹姆斯•福克斯,以讲究信用闻名,缘由是:年幼时父亲一次无意间违背了诺言,本答应要当着他面前拆除的亭子,却在他不在时拆除了。为了承认错误,父亲特地盖了一个新亭子拆卸给他看。
这事让福克斯记住了诚信的重要性,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向父母学习,中国古代虽有曾子杀猪的故事,但如果福克斯是在中国,很可能免不了皮肉之苦,中国人的不讲信用就是从小被耳濡目染了。
正因为中国人不守纪律、不讲诚信,所以中国人的行为被大家所不齿,中国人也因此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人。
八、自私狭隘的群居动物
中国人是群居动物,闲时聚集在一起喝茶、打牌、聊天,与老外单调的自娱自乐形成鲜明对比。在中国,如果一个人喜欢独立生活,必然会被视作自闭症或者抑郁症患者。
所以中国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通过关系办事,中国商人对关系的利用娴熟程度真让人刮目相看。“团结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说明了这一道理。在中国,不管跑业务、找工作、考升学等等,办好任何一件事情,有关系要靠,没关系要找。中国人是有了关系才能挣钱,西方人是有了钱才能混迹政界。
不仅事业靠关系,中国人喜欢热闹,喜欢和别人打成一片,社会嘛,就是靠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才形成的。老外或许对中国xx商业街的热闹感到不理解,也受不了餐馆里嘈杂刺耳的声音。喜欢作秀的中国人其实在自我心目中的地位很低,一来谦虚、二来表示我心目中有着集体。
也正是如此,中国人的隐私受不到应有的保护,自我的事情变得大众化。有人写道:“爱情属于2个人,婚姻却属于2+N个人。”因为婚姻意味着成了一家亲,就需要和大家共享。我们可以感觉到,平时在自己的生活空间里,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总是会在一个圈子内部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尽人皆知。上学、升学、工作、升官、工资待遇、做生意、婚姻、生子、买房、迁宅、社会活动,不论喜丧,都要一一向自己熟悉的人汇报。本也没什么,可恶的是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亲戚朋友们便会过来七嘴八舌讨论一番,跟开政协会议一般各抒己见,再像人大会议般表决通过。
自从我上大学离开家乡之后,我就明白了为什么不论在什么地方,外地人总会比当地人有出息。一方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有努力拼搏才有一条生路,却不像在家里可以悠然自得。另一方面,离开熟悉的人群建立自己的关系,可以避免事业开展的同时遭受亲戚朋友们关心性的轰炸,自主选择自己的道路,成功的几率自然大大增加。
但是群居动物最终却没有形成集体的力量,因为中国人表面上团结大家,实际上是相互利用。中国人太自私了,既然如此,求别人办事就要满足别人的胃口,所以这就有了今天可怕的一幕:贪污。
一说到官员的贪污,老百姓肯定恨之入骨。我们老说西方国家的政治是金钱政治,那是因为真正竞选领导的西方人都需要金钱为自己拉选票,他们是在花自己的钱而并非将老百姓的钱摄进自己的腰包。其实,中国贪污{zd0}的根基就是民间贪污,人的自私、表面文章和不平等心理为贪污的生存铺上了温床。
如果问老百姓做什么职业{zss},几乎会异口同声说公务员。老百姓认为公务员整天无所事事,浪费纳税人的金钱,却又巴不得通过公务员考试求得铁饭碗。每一个中国人都痛恨贪官,却又希望自己能成为贪官。因为贪官贪的可是老百姓的钱啊,老百姓能同意吗,如果自己当了官就可以贪下面人民的金钱,必定要笑纳了。
贪官可以撤职、判刑,但如果换掉中国所有的官员,相信贪官只会有增无减。是人谁不喜欢钱啊,正如苏洵在《六国论》所写:“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一般人上医院治病,花医药费本已足够,却非要向医生再赠送一个红包,就希望医生做得更好一点。我学车的时候,带我的教练本是一个非常本分的人,有一次,我无意间听到有学员在说:“我很想请教练喝酒,可就是请不到。”几个月之后的教练慢慢变了,经常暗示学员应该送点礼物。对啊,一开始不送礼的就成了不识相,一轮过后所有人又重新回到起跑线,就需要送再多的礼,周而复始,贪污就从此开始。
中国人不仅自私,还爱互相猜疑。大家都知道幼儿园里学的《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吧,小兔子妈妈只要不在家,来敲门的就一定是要吃自己的大灰狼。应该说怀疑的本性就是在这时候被培养出来的,教育没有让孩子们认识人世间的美好一面,更多的是让大家不相信他人。父母、老师也经常教导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如果有困难只能找xx叔叔。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一直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社会总体的诚信度不高,因为中国人太爱耍小聪明,所以用到每个人身上的时候,后一句做得过头,前一句又做不到。所有人都要戴着面具再去看透别人的真面目,真叫人伤透脑筋。
九、结语
中国人并非一无是处,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力上升飞快,有不少外国人到中国定居、投资、旅游,也证明了中国人优秀的一面。有了硬件,我们还需要把软件方面的素质搞上去,东西文化差距大,我们当然也不提议放弃自己原有的文化,而是要找出自己的不足,以包容的姿态去迎接一体化的世界客人!
简评:
在我看来造成今天的这些实事,根本的本质不是国人个体的因素,而是专制制度造成的必然想象
---试想一下:能指望从一个黑色大染缸里捞出非黑色东东吗?何况大家都在里面一同被浸泡了2000多年。直至今日你我还深浸其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