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1 13:41:02 阅读61 评论3 字号:大中小
四川新华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扈晓明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振兴规划》是我国抗击金融危机促进企稳回升的重要举措,它标志着文化产业发展已经纳入了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日程,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刷业如何才能发挥其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关键在于行业的健康转型与升级,行业的健康转型与升级归根到底取决于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09年12月5-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3月召开的“两会”,也都明确指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刻不容缓,要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成为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最核心思维。
经过30年的发展,低成本、低效益、高消耗、粗放型的管理是当前印刷行业经济增长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理论上讲,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向产业链中xx延伸,积极发展研发、品牌、供应链、营销渠道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环节等等诸如此类的策略无疑都是正确的,同时也是我们所强调的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内容。但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才能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实现这个转变?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和能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拟从为什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当前印刷业后危机时代的主旋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如何进行“转变”几个方面谈谈对印刷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认识。
一、从当前我国印刷业经营情况分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当前印刷业后危机时代的主旋律。
在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发生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也同样对我国印刷业产生了最严重的冲击。中国印刷技术协会顾问沈忠康先生将我国印刷业受这种冲击的结果概括为:“一是出口订单大幅下滑,据统计,受影响最严重的广东省印刷出口下滑在20%-30%之间;二是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利润普遍比销售额跌幅大;三是包装印刷随出口下滑下降幅度大于出版印刷,出版印刷中报纸出现了与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下降;四是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大于大型骨干企业,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五是印刷机械的跌幅大于印刷业。”
深入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改革开放30年的出口拉动增长开始面临巨大阻力,2008年的金融海啸就是一个转折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1-9月我国出口累计下降21.3%,进口下降20.4%,单从印刷业情况来看也基本如此。受影响最直接的地区,如上海2009年上半年283家企业出口下降7%,浙江苍南出口下降16.3%。由此可见,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有待调整。
(二)、与此同时,欲以内需取代外需,却又深感内需拉动不易。在国内经济低迷的时侯,国家陆续出台了拉动内需的一揽子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xx产业振兴规划应运而生。在国家采取强有力扩大内需多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印刷业发展随国民经济总体趋势有回升的态势,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转入止跌回稳,逐步回升,趋势基本与工业GDP同步,但印刷业受金融危机洗礼后,不太可能再像过去大幅度超过GDP增长(二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
(三)、印刷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与包装印刷相比,报纸印刷和出版印刷更具有文化产业的特征,在金融危机条件下,“文化具有反向调节功能,面对经济下滑,文化产业有逆势而上的特点”。在法兰克福书展中,2009年版权贸易增长11%,德国2009年GDP下降4%,但图书销售增长2.8%;2009年我国的图书订货额增长达18%以上。国家实施“农家书屋”工程,要求2010年建立20万个“农家书屋”,2015年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按每个书屋1000册图书要求,今明两年至少需用2亿本图书。包装印刷在我国还是个新兴产业,经过10-20年的发展已基本成熟,近年来,随外资的进入包装市场已趋于稳定,暴利时代不会再有。随着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3G时代的到来,电子媒体的出现,报纸印刷在经历了持续强劲后,在金融危机到来时出现了首次下滑。因此,总体看出版图书的增长将高于其他印刷。
(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我国的文化产业由于其性质和地位的特殊性,受计划经济的烙印较深,真正步入市场经济的时间较晚,具有国际性的品牌企业较少。尤其是印刷企业,大的不大、小的不精的局面基本没有改变,全国印刷企业数量庞大,而印刷xxxx的销售总额总体才600亿元左右,不及大日本和凸版公司一家的销售额(约107亿美元)。与危机前比较,2008年国内xxxx销售下降了1.67%,利润下降了13.47%。印刷业结构性矛盾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更加突出地暴露出来。
(五)、企业与企业之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和国民待遇不公。据新闻出版总署2009年年检统计数据,全国共有印刷企业101857家,销售超过2.53亿的大企业仅91家。从量上讲我国印刷企业近30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但要从质的飞跃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国大部分中小印刷企业的发展大多是从某一行政主体脱离而来,或是从作坊式的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管理参差不齐,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危机意识不够,长期的粗放经营扛不住风险的摧残。另一方面,虽然大批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血肉和肌体,但中小企业享受不了与大企业在融资上的公平待遇,中小企业缺乏发展的资本市场,从而在规模上难有所突破。
(六)、产业服务功能缺失。印刷业作为产业链最末端的服务行业,受产业链上游产业发展状况的影响极大,对上游产业有较强的依赖性。加之长期以来把自己定位为加工制造业,缺乏主动开拓市场的服务意识。
通过以上探本溯源的分析,就可以看出沿用了三十年的经济增长的方式已到了必须转变的时候了。当前我国印刷业经营发展的基本态势表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将成为当前印刷业后危机时代的主旋律。
二、后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注入新的内涵。
从经济学角度解释,“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xxx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就是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而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益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的方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以金融危机为转折点,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印刷业高速增长,从1978年的48亿到2008年超过4800亿,整整增长了100倍。单从印刷来看,前30年经济增长应归属于外延扩大再生产。改革开放后,印刷行业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脱胎出来,从隶属于某一行政主体单位剥离出来,作为产业参与市场经济运行,加之国家采取特殊政策给予扶持(如世行xx等),印刷业得到了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有利时机。近年来,包装印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受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包装印刷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了与出版印刷并驾齐驱的一大产业。允许外资进入印刷领域后,从而带动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等沿海地区印刷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规模从几十亿增长到超千亿。这些增长主要还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的。这种增长方式必将导致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下。这种经济现象只能是暂时的,当经济规模从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xx。金融危机的到来警示我们不能再盲目追求过高过快发展,预示着印刷行业将从超速发展向正常发展轨道的转变。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是由于需求面与供给面两个条件共同决定。经济增长的理想状态应是总需求与总供给恰好相等。若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就会产生通货膨胀,若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就出现产能过剩与失业。改革开放30年来印刷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大大超过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总需求,这也是造成当前印刷业低水平盲目发展,市场恶性竞争加剧,市场秩序混乱,技术进步受阻,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我国印刷业前30年的高速发展是靠对资源、环境与社会的透支来实现的,必须矫正才行。
从生产要素中资本、劳动力、资源与技术的数量及品质问题来讲,就当前我国印刷产业调整结构概念而言,如何充分利用劳动力,提高金融效率,增大对教育、技术研发的投资等才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
由是观之,所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调整结构”其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概念,都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及中国改革开放第二个30年的{zd0}挑战及主旋律,它不仅单指印刷行业而言,同样涉及到中国从经济到社会到政治的几乎每一个领域的改革。
三、颠覆传统思维,实现跨越式转型。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要求,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突袭而来的金融危机必将促进、加快印刷产业的大调整、大洗牌。国务院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印刷复制业列为八大重点文化产业发展之一,是对印刷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在认识上的又一次升华,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也是印刷业转“危”为“机”的重要历史机遇。印刷业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颠覆传统思维,实现跨越式转型。
一是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
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印刷产业经历了由传统的手工作坊到数字化生产的演变。而今,高新技术推动了印刷技术的巨变,对传统纸张印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我国数字出版业达到了530亿元的规模,2009年达750亿元,年增长超过50%,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加快。数字出版已使出版媒体进入了多元化时代,即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到形式,使媒体由平面向多维方向发展,严重冲击着传统印刷。据美国印刷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dy}季度美国印刷业销售额同比下降了9.4%,传统油墨纸张印刷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0%,但喷墨数字印刷和喷粉数字印刷却同比增长了7.1%和8.8%。在欧美发达国家,CTP和数字化印刷技术的普及率已达到了80%以上。在我国数字印刷也已达到了一定规模。据《科印网》调查显示,截止2009年7月我国数字xx彩色数码印刷装机量已达354台。据《2008年中国印刷行业报告》显示,在10万家印刷企业中购置了CTP设备的已有1400家。
适应印刷技术发展的需求,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在研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过程中,都曾强调印刷业今后的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新技术、新装备、新器材的开发研究,自主创新。如果说印刷是文化产业今后发展的重点产业,那么印刷技术新装备、新器材发展则是印刷业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此,要抓紧组织研究重大印刷新技术、新装备、新器材的开发项目,并争取将开发项目早日列入xxxx工程计划。目前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根据《规划》提出的“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的要求正在研究重大项目工程计划,新闻出版总署也在准备设立重大项目数据库。推进印刷科技进步的具体实施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围绕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工程,以数字喷墨印刷技术为突破口,制订新技术、新设备、新器材统筹开发规划方案;2、围绕绿色、安全、创意印刷,发展相应的技术装备器材;3、制订培育骨干企业重大技术改造规划;4、规划建设一批先进印刷产业示范基地(园区);5、扩大印刷出口和“走出去”参与国际收购兼并等重大项目规划。
在这一转型中企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自身实际,在走数字化印刷的道路上,准确定位,积极推进。谁在这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中占领数字印刷的先机,谁就会赢得未来的印刷市面场。
二是从被动加工向主动服务转型。
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2500美元的高速发展期,人们的消费观也由温饱消费转向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印刷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走向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作为精神利益的消费群体,客户越来越注重印刷品品质与消费过程中是否能带来心里上的满足,“满意和不满意”已成为客户购买的。企业也正在由生产密集型向服务密集型转变,服务已成为谋取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战略手段。客户满意作为服务营销的主要之本,是企业生产或提供服务的直接目标和最终归宿,世界经济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营销的重要性也必将在印刷行业日益突出。
新媒体挑战下,争取客户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在平面媒体受到冲击的局面下,如何寻找印刷媒体在市场中新的定位,是每个印刷企业关注的焦点。当前形势下服务营销和服务模式的内容包括:发展创意印刷,拓展服务领域,为客户全过程服务;提高信息增值服务;吸收数字、网络技术走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道路。
三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
在微利时代,印刷企业要花大力气实施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努力实现以最小的成本代价换取{zd0}的利润回报。按照这一要求,一是要精益市场和客户管理,细分市场和客户,建立市场和客户分级管理体系,依据市场和客户类型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防止资金的沉淀和损失。二是要灵活经营和科学经营,面对不同市场时机和环境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尤其书刊印刷企业经营上的淡季旺季越来越明显,淡季的严重亏损吞噬了旺季来之不易的利润,企业在这方面要有新策略和新思路。三是精益成本管理,一个企业是否具备优势竞争力的显著特征最终取决于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对相对成本和收入有所作为。近年来,由于各种原辅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因国家政策调整导致的企业成本上升,印刷企业在价格战的尽头,控制成本的水平已成为衡量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准。精益成本管理有效地降低成本,在企业经营战略中已处于核心地位,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金融危机后印刷企业要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争取在又一个30年内或者更短的时间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印刷;科学规划印刷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设一批技术先进、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管理科学的产业示范基地。
四是从依赖资源消耗向低碳经济转型。
世界经济的发展证明,无论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过去漫长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还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处于今天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对能源等资源的消耗量都是巨大的,且排放的气体、液体、固体污染物的量也是巨大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哥本哈根气侯变化大会确定的实现减少碳排放40%-50%的目标,将使“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新能源”等概念成为行业新的指引方向。而且随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进一步推广,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其中最直接的受益者。印包业作为典型的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在此次低碳风暴的影响下,未来有望进一步改善和升级现有模式,提高行业对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有望提高产能效益,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回顾过去几百年的传统印刷业,让人有脏、乱、差的印象,加上使用有害物质为原料,印刷被视为污染、有危害的产业。然而在新科技的带动下,近20年间印刷技术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响应“保护环境,绿色工业”的时代要求,印刷产业步入了高科技、节能、环保的新时代。
据调查,至2009年4月30日中国印刷工业总产值达5746亿元,印刷行业对外加工贸易632.38亿元人民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保持着健康、平稳、快速的良好发展势头。印刷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并且随着世界印刷产业转移,我国正在逐步成为全球印刷加工基地。同时,由于我国印刷工业发展越快,给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越大,矛盾越突出,这一点还没有引起业内人士高度重视。
目前,“环保”是全球各国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不但涉及各大工业,就连零售行业、服务行业、个人生活习惯等也因此而受影响。可以想象得到,相信未来几十年,环保将是所有行业的大前提。可预测到,为了让印刷行业更环保,供应商、制造商也会陆续推出配合这方面的新技术,这不单是指耗材产品,在设备上或配件上也将不断有新产品推出,因此,我们必须预见到未来环保的要求与针对环保的技术、工艺流程及管理方式的转变。
绿色印刷的兴起和迅速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责任 。大力发展绿色印刷和绿色包装,势在必行!
五是建设现代化的和谐印刷产业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发展面对的是全球范围的国际竞争,要使印刷产业发展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在印刷产业本身做大做强与优化升级的同时,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和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的思维谋划印刷产业的发展未来,推进以“三高两低一自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低耗能、低污染、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特征的现代印刷产业体系的发展。构建现代化的和谐印刷产业体系要做到:印刷与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印刷与印刷设备、器材协调发展;印刷与环保协调发展,重视绿色印刷;印刷与市场健康协调发展,关注安全(防伪)印刷;抓住印刷服务面广的特点,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和谐的产业体系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同时产业体系内产业之间又能相互促进和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