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辉煌——写在茂名石化建厂55周年之际(二)

      

——写在茂名石化建厂55周年之际

 

  

深化改革 增强活力

  茂名石化除炼油化工主要生产单位和动力、港口、铁路运输等辅助生产单位外,还有矿山、建材生产、机械加工与制造、工程建设与检修、工程监理、汽车运输、对外联营、房地产、贸易以及13所普通中小学校、7所幼儿园、公安分局、职工医院等后勤服务单位。企业办社会,大而全,杂而多。企业的竞争力受此影响而被削弱。

  面对此种状况,茂名石化实施了系列深化改革。

  ——调整产业结构。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果断地从建筑材料、汽车运输、汽车修理、油页岩开采、铁运车辆维修等与炼油化工主业关联度不高的行业退出,突出炼油化工的主营产业地位,改变产业庞杂、效益低下的局面。

  ——改革体制。20002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整体重组改制后,原茂名石化公司一分为三,即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油化工公司(存续公司)、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分公司)和中国石化茂名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上市公司主要以炼油为主要业务,而存续公司则包括乙烯(200312月进入上市公司)、港口、铁路运输、生活后勤、多种经营等业务单位。2005年,子公司被注销并注入分公司。

  ——剥离办社会职能。公司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将13所中小学校和公安、水电、电信移交地方管理。

  ——实施改制分流。根据国家和中国石化有关政策规定,2001年以来,先后将石化医院、房地产公司、皮鞋厂、幼儿教育、物业管理、机械制造、建筑安装等单位实施改制分流,去枝强干,精干主业。改制涉及净资产25918万元,分流正式职工2701,减少二级单位10个、车间级单位4个。改制分流后,茂名石化按照“同等优先、规范支持、合同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一如既往地支持改制分流企业。这些改制分流企业在茂名石化的支持和自身努力下,业务量扩大,职工收入提高,队伍稳定,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德才兼备的基础上,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实行“政治上表扬、经济上奖励、组织上信任”,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改革完善分配制度。改变“大锅饭”、平均主义做法,建立“以岗位定薪酬、收入凭贡献”的分配机制。近几年来,公司总结过去分配上的经验和不足,以落实“任务、责任、实践”要求为主要内容,细化考核方案,完善工资管理模式,改进奖金考核发放办法,向生产一线、业务骨干和业绩突出的职工倾斜,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科技进步 提供支撑

  科学技术是{dy}生产力。茂名石化50多年来走过的历程,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真理。

  依靠科技进步,公司在艰难中转型并站稳脚跟。公司始发于开采油母页岩,在得到加工阿尔巴尼亚原油的任务后,公司技术人员和工人很快掌握了炼制xx原油的技术,使1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在19634月一次开车成功,从此公司由开采加工油母页岩向加工xx原油转变,朝着炼油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公司依靠自有技术力量建成了包括第二套常减压蒸馏、延迟焦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加氢精制、脱硫制硫和润滑油系统在内的大小装置24套和一系列公用工程配套设施,迅速形成了5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科技的春天到来。公司把推进科技进步作为振兴企业、提高发展能力的根本措施。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改造、以加氢裂化装置为代表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以润滑油产品升级换代和多种原油混炼为重点的技术开发是八十年代公司科技进步的三大任务。八十年代,公司共获得{gjj}、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1项。

  进入九十年代,公司把科技摆在先导地位。从1991年下半年起,公司的科技开发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高投入带来成果的高产出,公司在节能、新产品开发、质量、进口原油加工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突破。如在质量方面,公司在大量加工进口原油中经受了考验,在油种复杂多变、含硫高的情况下,保持油品出厂合格率{bfb}。在节能方面,大力推广成熟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使能耗进一步下降,在国内保持{lx1}地位。九十年代末期,公司消化吸收引进的30万吨/年乙烯生产技术,实现了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创国内同类装置运行最长纪录。同时公司牵头与有关单位开发了渣油加氢处理成套技术,解决了含硫渣油加工难题,提高了炼油经济技术指标,促进了我国炼油技术水平的提高。公司与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开展新标准高等级道路沥青攻关并取得成功,为替代同类进口高等级道路沥青作出了贡献。依靠科技进步,公司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汽油生产全部执行高标准清洁汽油标准,化工部分产品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质量水平,成功替代了进口产品。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自动化水平迅速提高,是九十年代以来科技工作的又一突出成就。1991年,公司{dy}套集散型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在{dy}套常减压蒸馏装置顺利投运。此后,计算机技术陆续运用到各装置中,为装置生产过程优化打下了基础。1992年,公司建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计划、统计、财务、机动设备、生产调度、电力调度、销售、人事、节能、质量等,基本覆盖了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公司建立了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各个模块,使生产经营管理真正走向了现代化、信息化。

  “九五”期间,茂名石化完成技措项目122项,投资12.14亿元;共完成科技攻关项目161项,投资约5700万元。从九十年代起,炼油生产大量应用变频调速器、DCS智能控制系统,运用计算机进行生产调度和管理、模拟流程、优化生产,使炼油生产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在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催化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系统”等9个项目通过集团公司的鉴定,“20万吨/年高等级道路沥青工业试验”等2个项目通过了集团公司验收,获{gjj}技术进步奖4项,其中“重交道路沥青研制”项目荣获一等奖;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14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获广东省重化厅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九五”至“十五”期间,茂名石化开发出多种新产品,并创出了一批xx产品。其中高等级道路沥青、航空煤油、部分化工产品专用料等成为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拳头产品。

  55年来,茂名石化有1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48个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8个项目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发明专利。1997年以来,公司获得中国企业创新纪录27项。近几年公司开发、生产的20多个产品成为广东省xx产品,“南海牌”成为广东省xx商标。

选贤用能 企以才兴

  茂名石化的建设、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一支革命化加知识化的队伍。创业初期,通过组织的号召,一大批领导、干部远离家乡前来参与建设,成为公司的“开荒牛”。但公司的专业人才一直较缺乏,直到1979年,公司近二万名职工中仅有工程师155人,高级工程师4人。

  改革开放后,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大力引进人才,与高校合作办学培训等途径,加强高层次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专门办班等形式,加强对职工技术培训。鼓励职工岗位成才,让有才能的人走上领导岗位、在技术岗位上挑大梁。对在管理工作中解决了重大课题的突出贡献者和具有绝技、绝招、能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8种人才给予特别津贴,给技术拔尖、贡献突出的职工评聘“操作大师”、“高级操作师”,使其薪酬与车间领导相当,让有技术专长的人吃香。公司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为职工学业务学技术创造条件,使大批人才脱颖而出,职工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公司重视人才的培养,先后与华东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开办了石油化工、工商管理等在职硕士研究生班,并鼓励自学成才。2003年实施了分配制度改革,并实施了特别津贴制度。20043月,公司被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7年、2008年,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工业工程硕士班,有32人被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硕士班录取为正式学员。半个世纪来,茂名石化人才辈出,他们在生产经营、技术革新、改革发展等各方面为公司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炼油化工装置操作工不少是大学毕业生、工程师、高级技师。多年来,在全国、中国石化、广东省各种技能比赛中,茂名石化都获得好名次,充分展现了大企业的风采。近几年,公司三次参加集团公司、全国技术工种比武,每次都夺得个人、团体{dy}、第二名。有8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96人次被评为省部级以上技术能手,1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改革开放以来,从茂名石化走出去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xx作家吕雷、李兰妮,还有一大批人才到镇海炼化、福建炼化、广州石化、海南炼化、惠州乙烯、武汉石化等炼化企业担任领导或技术专家。

  截至2009年底,茂名石化有博士11人,硕士136人,大专以上学历4367人,教授级职称16人,高级职称451人。中级职称以上、高级技师、技师总和达2575人。

典范工程 创造奇迹

     随着国内乙烯实施改扩建,茂名石化36万吨/年乙烯的规模已不占优势。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茂名石化36万吨/年乙烯迎来改扩建的机会。 20041215日,茂名石化10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奠基。这是当时我国生产规模{zd0}、设备和技术国产化程度{zg}的乙烯。

  茂名石化10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总体设计批复概算为74.94亿元,配套工程锅炉煤代油技改项目基础设计批复概算为6.48亿元。按工程总体统筹控制计划,工程定于2006928日建成投料试车。

  但实际上工程于2006916日就投料开车,施工工期仅21个月。21个月,便完成了一项我国大乙烯建设史上的“不可能的任务”。

  说是“不可能”,是因为按原计划茂名新乙烯必须在2006728日建成,928日投产。然而由于工程启动后步履艰难,工期一度滞后3个半月。当时,几乎没有人相信工程能按期竣工投产。李安喜同志担任公司总经理后,带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和工程项目经理部干部职工,科学统筹、精心组织、高效协调、环环相扣、步步紧逼、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抢晴天、战雨天,五一、国庆、元旦、春节不放假,双休日也不休息,硬是将失去了的3个半月工期给抢了回来。

  历史的镜头在这里定格。2006916日,茂名100万吨/年乙烯装置成功投产,17个小时产出合格产品。这比原计划提前了12!而且投产后迅速度过“磨合期”,保持安全连续运转,打破了过去装置开车后不久即“停工消缺”的惯例,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领导称赞为我国大型乙烯“高速度建设、高标准中交、高水平开车”的典范。

  百万吨乙烯项目的投产,使茂名石化成为全国{zd0}的炼油化工生产企业,极大地增强了茂名石化的竞争实力。在工程投产后,正值化工产品处在高价位时期,百万吨乙烯日均创利1000万元、税金300万元。2007年,茂名石化乙烯创造利润24.38亿元,xxxx率达到30%2009年,实现利润38.69亿元,日均创利润超1000万元,被赞誉为“印钞机”。而且百万吨乙烯拉动了上千亿元后加工产业,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茂名百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创下多项国内新纪录:一是规模{zd0}。二是建设工期最短。施工工期仅用21个月,这在国内没有先例。三是投资最省。茂名石化百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投资为1.18万元/吨,与国内几大乙烯改造工程平均投资1.47万元/吨相比,投资成本降低了约16%,比概算节约3.42亿元。四是设备和技术国产化率{zg}。在这之前,我国拥有“5大乙烯、14小乙烯”,但其核心技术和设备无一例外全是引进的。而茂名乙烯裂解装置510台设备中有448台是国内制造,国产化率达87.8%。工程中的30万吨聚丙烯装置,首次采用改进后的国产化第二代环管法先进工艺并实现主要设备国产化。此外,64万吨/年汽油加氢、46万吨/年芳烃抽提、10万吨/年丁二烯等装置也采用了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成为自主创新技术应用最多的大乙烯项目。

  茂名石化在百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实现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称赞。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2007年春节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六大中央媒体对茂名石化自主创新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了集中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20083月,茂名石化在百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果,获得了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颁发的第十四届{gjj}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待续) 

(文章来源《茂名石化报》,作者:董章裕  韩泉梅)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走向辉煌——写在茂名石化建厂55周年之际(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