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比引出的话题-ZOL博客

    也许有些影友对“光比”这个词比较陌生,其实这是拍摄影像时每时每刻都在应用的概念。

    无论是自然光源或是人造光源,在物体表面造成的亮度差别即是通常所说的光比。晴天正午的阳光下,人物的鼻梁的高光与鼻尖下的阴影属大光比,日落的起伏的山峦与天空也属大光比......。在以上两种环境光下,我们的眼睛可以同时看清鼻梁的高光细节也可以看清鼻尖下阴影的细节,即可以看清日落的浮云也可看清背光山峦的树木细节。然而用相机去表现这两种画面问题就来了,面对大光比的画面相机只能取其一表现,也就是是说,要浮云山峦就成剪影,要树木,漂亮的浮云就变得浅淡无光。尽管现在的感光材料号称达到12级光圈的灰亮表现力,但仍然做不到在大光比情况下同时表现出鼻尖和阴影中的细节。按照纽约摄影学院教材的说法,人眼能够容纳的灰亮等级是感光材料的100倍。了解了感光材料的这一特点,就引出了一个话题----选择性曝光,我认为用“缺陷曝光”这个词来形容更加生动。那么,相机是如何实现曝光的呢,这里有必要着重说说快门。

    光圈和快门都是控制进光量的装置,光圈的大小可以拆下镜头直观的看到,快门是如何开启的在今天的数码相机时代,多数影友恐怕都没有直观的见到过,快门的开启,不像想象的如开门那样打开再关上,因为任何机械装置都不可能用1/4000秒的时间打开又关上一个放入光线的装置。目前普遍采用的平走式快门的原理是利用竖立在感光材料前的两块先后启动的帘幕之间形成的缝隙,形成缝隙的两块帘幕同时自左至右移动,该缝隙便横扫感光材料使之感光,两块帘幕先后启动的时间差决定缝隙的大小,该缝隙以同一速度掠过感光材料使之曝光,缝隙越大,进光量越多[相当于较慢的快门速度],反之同理[相当于较快的速度],换算成一次性开门的速度,便是平走快门的释放原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无论缝隙大小,该缝隙是以均匀的速度掠过感光材料,使整个材料均匀感光。这与下面要谈到的“缺陷曝光”有关。

    下面是两张例片:

    P1是侧光,镜头指向南,太阳在我的右侧偏后,平坦的草坪与天空受光均匀,除了松树的阴影外,整个画面光比不大,光圈7.1,速度1/500秒,拍摄时间  16:59。 

    P2拍摄的是同一花坛,镜头指向西,太阳在前方偏右,属逆光,光圈7.1,速度1/320秒,拍摄时间  17:08。

        P1

 

        P2

 

    两张例片相比,P2的画面光比较大,由于是逆光,天空亮,花卉处在背光而较暗,拍摄时间相差9分钟,两张画面的蓝天却明显不同,而实际肉眼看上去的蓝天是一模一样的。严格的说,P2天空的浅淡主要是曝光过度所致,即使是这样的曝光量,前景的紫色郁金香仍显得曝光不足。如想得到P1的蓝天必须凶狠减档曝光,如果是那样,郁金香便会因曝光不足紫的发黑了。由于快门帘幕的缝隙是以均匀速度掠过感光材料,不会单独给P2的天空减档、给前景的花卉加档,拍摄光比较大的画面时,只有影者自己选择要突出的主题曝光而舍掉次要主题,为了安慰自己,不得已给漆黑的前景轮廓照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剪影”。给暗背景的花卉照取了个名称叫低调片,给背景曝白的逆光人物取了个名称叫高调片。。。。等等。这些统统与拍摄时大光比的环境光有关,是“缺陷曝光'所致。自然光下,再大的光比,任何人的眼睛都不会把绿叶背景看成漆黑一片.....。感光材料的能力缺陷,反而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了可利用的缺陷美。

    然而,这种缺陷美用在灯光夜景拍摄有时时就不美了,最常见的是拍成漆黑一片的背景,只有一些亮点亮线勾勒出的“画面”,空洞、刺眼。千方百计挑选光比小的夜景环境,或选择天色将黑不黑的拍摄时间才是给画面融入更多细节的补救的措施,夜景不是夜里拍摄!否则只能叫灯景:主动发光或反光的物体与背景之间光比{zd0}。顺光,闪光光比最小,两者都不是理想画面的光比。

    无论是胶片还是光敏元件,曝光过度的部位是无法修复的,中灰渐变镜对明亮的天空能够起到压暗的作用,但使用的范围太窄。现在有了后期处理手段,包围曝光再后期合成不失为是一种解决办法。现在许多相机针对大光比环境光曾加了动态 D-Lighting选项,本人尝试过,感觉并不理想。

    外出拍摄的时间可以选择,环境光线却掌握在老天爷手里,日常经验的积累,就是为了抓住瞬息万变的{zj0}拍摄时机,祝各位影友好运气。

    {zh1},上一张室内灯光片,柔光灯多角度的设计,几乎使室内的景物没有阴影,是较理想的拍片环境光比。闪灯补偿绝出不来这样的效果。

 

  • 我的其它日志...
  • ·
  • ·
  • ·
  • ·
  • ·
  •   
  • 你可能还喜欢...
  • ·
  • ·
  • ·
  • ·
  • ·
  • ·
网友评论:阅读

郑重声明:资讯 【光比引出的话题-ZOL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