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知识要点(三)

北师大版物理知识要点(三)

2010-05-17 05:18:24 阅读19 评论0 字号:

北师大版物理知识要点(三)

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

第五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m/s。太阳光传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约为8分20秒。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速度大约为空气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大约是空气中的2/3。

4、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与平行。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射向各个方向。漫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现象。

2、实像和虚像:能够呈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的交点,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只能用眼睛观察,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做虚像。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3、球面镜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做凹面镜。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做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面镜的利用:汽车观后镜……

凹面镜的利用: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增大(减小);当光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五、物体的颜色

1、光的色散: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3、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允许所有颜色的光都通过的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的色光。

4、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5、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一、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主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光心:薄透镜的中心点叫做透镜的光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形成发散光,这些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虚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凹透镜的焦距。

焦距越小的透镜,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

3、透镜的分辨方法

(1)手摸法: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

(2)聚焦法:用太阳光对着透镜照能得到细小亮斑的是凸透镜。

(3)放大法:看书上的字放大的是凸透镜。

二、凸透镜成像

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倍焦距。

3、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倍焦距。

4、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大于1倍焦距。

5、放大镜的使用: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使用时应使物体尽量远离透镜,但物距不得超过一倍焦距。

三、生活中的透镜

1、幻灯机与投影仪:幻灯片或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屏幕的距离为像距。

原理: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

屏幕上要成正立的像,幻灯片必须倒放。要使屏幕上得到的像更大,应当使凸透镜与幻灯片或投影片的距离减小,同时使屏幕远离透镜,即应把幻灯机或投影仪远离屏幕。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景物到镜头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为像距。

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一些,应减小物距、加大像距,即照相机离景物近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大些。

3、显微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它是对物体的两次放大,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虚像。

显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4、望远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先由物镜把远处的物体拉近成实像,再由目镜放大成虚像。我们看远处的物体通过望远镜使视角变大了,所以能看得很清晰。

四、眼睛和眼镜

1、眼睛:眼睛相当于照相机,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眼睛中的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屏幕。

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眼睛通过睫状肌来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物体的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最扁平时,眼睛能看清最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穷远。当晶状体最凸起时,眼睛能看清最近点。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为25cm.。

2、近视眼: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配载用凹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可以得到矫正。

3、远视眼: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配载用凸透镜制作的远视眼镜(老花镜)可以得到矫正。

4、眼镜的度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的,凸透镜的度数是正的。

凸透镜越厚,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

凹透镜中心越薄,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

度数=100/f(f为焦距,单位:米)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北师大版物理知识要点(三)】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