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

扎染

2010-05-22 20:41:20 阅读8 评论0 字号:

扎染工艺及其应用
一.前言
扎染采用针和线对织物扎、缚、缝、缀之后,再经染色而形成花纹图案,广泛用于服装、围巾、门帘、床单、沙发罩等装饰布,各呈异彩。扎染的制作条件并不是很高,一针一线即可,扎缝时由于宽窄、松紧、大小各不相同,以及皱痕折叠的千变万化,加之染色采用不同工艺和掌握染色过程中的时间长短,染化料用量不同,{zh1}产生的花型图案具有深浅各异,色彩自然,边沿柔美的效果。
二.扎染原理分析
采用线、绳之类将织物不需染色部分扎住,不让其上色,染色后将织物展开清洗。扎线越缚得紧,防染效果越白,如果有意识放松扎缚线,可以形成深浅不同,出现多层次的过渡色,具有色晕自然效果。
三.扎染的方法步骤与技巧
扎染工艺不同于大机器印花和染色,首先通过手工操作,使产品具有艺术化特点,工具是针、线及薄形塑料布,小至绣花针,大至缝被长针,花型小又精细用小针,质地松用较大针,花型大而粗犷用较大针。
1.扎染的步骤程序
选择布料,设计图案,将图复制于布料,手工扎制,冷水浸泡,染色,水洗,拆线、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2.扎染的方法和技巧
一种为对称扎法;将织物先对称折叠,再用针线缝起来,有的可1/2折叠有的也可1/4折叠,须注意折叠不可过厚,防止产生染色不匀。
第二种自由扎法:图案无规律,花型散乱且不对称,一般采用撮扎、串扎、块扎的手法。扎花时串线针距越短,花纹轮廓越准确
四.几种扎染染色工艺
1.还原染料染色法
2.活性染料染色法
3.冰染料染色法
4.一浴多色的扎染工艺(适用于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先准备好同色的线,染料不可固着,当扎花时用碱水敷上纱线,扎好再用塑料布捆紧,之后进行大面积煮染。两种染料在同一浴里,化学性能与给色原理xx不同,但两者之间无相互吸附、凝聚或沉淀反应。碱剂对直接染料也无影响,染色在45分钟内,利用这方法,可以弥补色谱不全,取长补短。
五.总结
1.染色之前,要用清水浸泡织物,吸足水分,以阻止染液过分的渗入扎结部分,也可先上浆,再扎结,之后再退浆。
2.扎结一样的花型,先扎和后扎的效果不一样。
3.冰染料不适合浅色
4.涤棉织物,用可溶性还原染料较为合适
5.有些花型适宜用蜡染和扎染并用。
薄而密的织物,可扎染成较细微的花型
扎结方法有缝结、单独扎结、花色扎结、相互交叉扎结等等。
缝结是用针线照设计好的图样穿行,缝法有平缝收拢扎结法、包边缝、皱盖缝和双皱盖缝,扎结一般不用针,只用线。

 

扎染知识

概念:根据设计图案的效果,用线或绳子以各种方式绑扎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绑扎处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图案的一种印花方法。也可将成形的服装直接扎染。分串扎和撮扎两种方式。前者图案犹如露珠点点、文静典雅,后者图案色彩对比强烈、活泼清新。一般可用来做较为宽松服装、围巾等。多选用丝绸面料。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其加工过程是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染色是用板蓝根及其它xx植物,故对人体皮肤无任何伤害。扎染中各种捆扎技法的使用与多种染色技术结合,染成的图案纹样多变,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实物是东晋年代的绞缬印花绢。唐代扎染发展到鼎盛时期,贵族穿绞缬的服饰成为时尚。北宋时期因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从而导致扎染工艺衰落,以至消失。但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除中国外,印度、日本、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也有扎染手工艺。20世纪70年代,扎染成为流行的手工艺,广泛应用于服装、领带、壁挂等。在同一织物上运用多次扎结、多次染色的工艺,可使传统的扎染工艺由单色发展为多种色彩的效果。

扎染面料知识

    扎染,古称绞缬,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扎染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据推测,这种印染工艺当在夹缬之前。因为早期扎染的防染工艺较为简便,仅用针、线作工具即可。又因我国丝织品产生较早,印染工艺也很发达,扎染与丝织面料之结合可谓珠联璧合。
   
    从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来看,是出于新疆地区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的作品。如此看来,扎染这种工艺早在东晋已相当成熟。史载唐代时,由于经济的繁荣,扎染工艺也着实兴旺了一阵。当时xx的纹样有“鱼子缬”、“撮晕缬”、“玛瑙缬”、“唐胎缬”等等。色彩有大红、茄紫、墨绿等色。不过即便在盛唐时期,能穿着扎染服饰的也只能是达官贵族,一般的平民还是不敢问津的。宋时,为抑制侈靡、提倡素朴、重振国运、以安社稷,政府曾下令禁止扎染工艺的生产及使用。以后随着战乱不休、兵荒马乱局面的出现,扎染工艺便日趋衰落。然而,同时期的邻国日本,却将我国的扎染工艺视作国宝。至今在日本的东大寺内,还保存着我国唐代的五彩绞缬。
   
    经过数百年的工艺演变,扎染工艺的防染手段已有几十种,染色也从单色演变成复色的多次浸染。扎染纹样具有从中心向四周成辐射状的工艺效果,扎染纹样的生动与丝绸面料的飘逸相谐成趣。因此过种古老的印染工艺至今仍有极大的魅力。
   
    扎染的防染手段很多。最简便的是将面料折叠后用线绳捆扎,经染色后再拆掉线绳,面料上就出现了色彩斑斓的画面。古时还用小米粒扎进面料内,染出点点小花,或许就是“鱼子缬”的印染法了。古时染料一般用植物染料,亦称草木染。常用染料有红花、紫草、蓝靛等。从宋代的印染工艺看,扎染是城市作坊常见的印染方法,应用面较广。
   
    在现代生活中,扎染作为一种xx的工艺形式,被时装设计广泛采用。经过设计人员的匠心独运,扎染已不再局限于服饰的运用,而是将其搬上墙壁,变成壁挂艺术,以美化环境、适应了当代人审美要求。

扎染的分类

大理民族扎染

  大理民族扎染采用民间图案,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其工艺由手工针缝扎,用植物染料反复染制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xx褪色,而且对皮肤有xx保健作用,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巍山彝族扎染

  巍山彝族扎染采用xx植物染料,发挥传统民间扎花工艺特色,做工精致、当然精美、图案新颖多变,具有古朴、典雅、自然、大方的特点,既有较高明的艺术欣赏价值,又有较强的实用性。彝族扎染有蓝染、彩染、贴花等系列产品。制成品有台布、壁挂、门帘、衣服、裙、帽、包、地毯及各种面料。用户可根据各种图案花布,用来制作衣裙、围腰、被面、床单、门窗、窗帘、桌椅帽等。用扎染制作的衣裙、床单、门窗、窗帘穿在身上,挂在室内,别一番古朴、典雅的风味。

扎染的特点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 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文章转自中国纺织网: 和巍山县兴巍民族工艺厂: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扎染】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