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有机化学?

怎样学习有机化学?

2010-05-21 10:47:10 阅读11 评论0 字号:

 

引用


 

 

1、记住官能团的名称和写法,能熟练的默写和识别。

知识体系是由知识点组成的,首先要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记住。官能团的名称和结构的联系其实很有意思,我稍后整理出来。

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

高中阶段我们要求学生掌握(1)C、H、O、N、卤族元素的的成键特点。具体就是C能形成4个价键,H一个,O两个,N三个,卤族元素一个。你看课本上所有的有机物都是这样的结构(2)碳链的结构其实是锯齿形的,只不过在画时为了简便画成直链,此外原子可以以单键为轴旋转。(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减碳法

3、有机物的空间构型。这里要求比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在脑海中想象出一个立体的有机结构,并能够旋转。在家可以用橡皮泥和火柴棒多连接一下,训练这种能力。

4、有针对性的训练。练习巩固必不可少,在看书理解的基础上做些相应的习题,不要难的,基础的就可以。

5、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兴趣是{zh0}的老师,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而讨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要比无机化学的应用更加广泛,有机化学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有机化学的前景更加广阔。

有机化学学习歌

有机化学并不难,记准通式是关键。

只含碳氢称为烃,结构成链或成环。

双键为烯叁键炔,单键相连便是烷。

脂肪族的排成链,芳香族的带苯环。

异构共有分子式,通式通用同系间。

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羟醛羧基连烃基,称为醇醛及羧酸。

羰基醚键和氨基,衍生物是酮醚胺。

苯带羟基称苯酚,萘是双苯相并联。

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

醇类氧化变酮醛,醛类氧化变羧酸。

羧酸都比碳酸强,碳酸强于石炭酸。

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

烃的卤代衍生物,卤素能被羟基换。

消去一个水分子,生成烯和氢卤酸。

钾钠能换醇中氢,银镜反应可辩醛。

氢氧化铜多元醇,溶液混合呈绛蓝。

醇加羧酸生成酯,酯类水解变醇酸。

苯酚遇溴沉淀白,淀粉遇碘色变蓝。

氨基酸兼酸碱性,甲酸是酸又像醛。

聚合单体变链节,断裂派键相串联。

千变万化多趣味,无限风光任登攀。

高考有机化学命题研究及复习策略

一、命题特点研究

1、考纲要求的考查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种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辩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

(3)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炔)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4)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5)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6)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7)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8)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9)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理。(理解由单体进行加聚和缩聚合成树脂的简单原理。)

(10)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11)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即考纲规定了有机化学的11项考试内容+化学计算(有关分子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等的计算)+四种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有机化学复习的导向和高考命题的范围。

2、近年来高考理综有机化学xx统计和分析

(1)近五年高考理综有机化学xx统计

年份

主要考点分布

题号

分值

权重

2003

全国卷

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官能团(碳碳双键、醛基、羧基)、化学方程式(消去、加成)、反应类型(酯化)

29

30

7

13

18.5%

2004

全国卷

分子式、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酯化(皂化)]、有机物的性质判断

26

15

13.9%

2005

全国卷

化学式(分子式)、同分异构体、官能团(碳碳双键、醛基)、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复分解、酯化)、反应类型(酯化)

29

15

13.9%

2006

全国I卷

有机物的性质判断、球棍模型、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设计实验判断苯酚、碳酸、水杨酸酸性依次增强,加成、酯化)、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数目、限定条件)、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反应类型(加成、酯化或取代)、有机物燃烧方程式及计算

12

29

6

21

25%

2006

全国II卷

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乙酸乙酯制取实验、分子式、化学方程式(加成、中和)、结构简式、反应类型(消去)、计算

13

26

29

6

15

15

33.3%

2007

全国I卷

由相对分子质量和元素含量推断碳原子数、化学名称(乙醇)、化学方程式(酯化、加成或加聚、有机物用途)、分子式、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数目及结构简式(限定条件)、化学反应类型(酯化)

12

29

6

15

19.44%

2007

全国II卷

通式推导、分子式、结构简式、有机物性质判断、反应类型(酯化或消去)

12

29

6

15

19.44%

(2)统计分析

①近几年有机xx的分数权重大多高于考试说明规定的15%。

②考查的有机化学知识主要集中:

{dy}类:考查有机基础知识

a.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分类

b.       官能团及其转化

c.       有机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

d.       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问题

第二类:考查跟有机化学有关的基本技能

a.       研究“新”有机物

b.       判断同分异构体、书写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往往有限定条件值得注意

c.       高分子化合物与单体的相互判断

d.       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酯化反应、水解反应、加成和加聚反应为多

e.       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以酯化、加成、消去、取代为主

第三类:以有机物的推断、合成和有机与无机结合的问题,考查推理、分析和综合能力

a.从探究角度考查有机化学

b.有机框图综合推断题

第四类:有关有机物的燃烧及其相关的计算

综合性的有机xx一般就是这些热点知识的融合。

③有机xx均建构在以课本为主的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之上。xx涉及的多是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原理。但xx有相当的综合度,注重学科内的综合。

④有机xx虽然不强调覆盖面,但抓住了有机化学主干知识,强调了基本能力和化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

⑤有机xx的考查层次大多在理解、掌握和应用的级别。因此,有机xx在整卷区分度中担当重要作用。

二、命题趋势

1.xx分布保持稳定

根据近年来命题情况来看,有机化学在高考理综xx中仍保持稳定,第I卷中的选择题1题的可能性较大,且以有机物的性质判断和简单的有机计算为重点。第II卷综合题一题15分左右,以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为重点。

2.xx难度保持稳定

有机化学xx的综合性较强,难度不会太大。

3.xx呈现方式保持稳定

①将课本知识置于新的背景下,考查的问题与新的背景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本质性的关联。由于学科xx题量较少,考试命题肯定仍会以主干知识为主进行命题。

②xx提供一种新的物质,这种物质是新科技或新发现的成果,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往往是多官能团的复合体,xx借以考查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等。

③xx给出若干数据以及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若干信息,要求推导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时,这类题目往往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有机反应等。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有机化学知识内容仍应引起重视。

④有机推断、合成题、图表分析题、开放性xx区分度大,xx给出有关有机反应的信息,要求考生结合合成某新物质的流程图进行推断,或者设计有机合成路线。

三、复习建议

(一)基本知识

1.化学用语:分子式、简单有机物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酯化反应和取代反应)。

2.结构模型:比例模型、球棍模型、有机物分子空间构型。

3.同分异构体结构式(结构简式)的书写与判断: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和类别(官能团)异构。

4.同系物、有机物的通式、简单有机物的命名。

5.有机反应重要类型:易将加聚反应写成加成反应而造成失分,特别注意的反应类型有,酯化反应和酯类的水解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要重点引导好学生把握有机反应的条件特征。

(二)官能团的性质、重要有机物的性质和特殊用途,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

要不断地归纳整理,促进学xx散型思维方式的形成。协xx生构建有机物的相互转化网络图(以乙烯和乙醇为中心的一元和二元网络)。

(三)有机物的燃烧规律及其简单计算

(四)重点有机实验

1.重要有机物(甲烷、乙烯、乙炔、溴苯、乙酸乙酯)的制备、检验或鉴别(溴水或溴的xxxx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等)、提纯等实验。

2.基本操作:分液、萃取、蒸馏、分馏、回流、水浴加热、银镜反应、糖类的水解等,分液漏斗、温度计、蒸馏烧瓶、冷凝管等的使用。

3.精选近年高考xx和各地模拟xx进行专项训练。

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使之成为中学化学的难点,会考、高考的热点,其学习的方法又与无机化学的学习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一、结构决定性质──学习有机化学的法宝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在有机化学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不仅表现在化学性质中,同时也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因此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要善于利用好这个法宝。这样在有机化学学习时能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从物理性质看:烃一般是非极性或弱极性的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因此烃的熔点、沸点比较低,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常温下为气态,烃一般难溶于强极性的溶剂水中;烃的衍生物随着官能团极性的增强,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其熔点、沸点都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当的烃类要高,如乙醇的沸点为78℃,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当的丙烷高出120.07℃;具有强极性的烃的衍生物,容易溶解在强极性的溶剂水中,如低碳原子的醇、醛、酸能与水互溶。

    从化学性质看:烷烃的单键结构决定了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取代反应为它的特征反应;不饱和烃中的双键、叁键由于其中的一个、二个键易断裂,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成和加聚反应为它们的特征反应;苯芳烃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具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双重性质,能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决定于官能团的性质,因此要根据官能团种类去分析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如甲酸乙酯、葡萄糖,尽管它们不属于醛类,但它们都含有醛基,因此它们都具有醛的主要性质(如银镜反应等),甲酸(H-CO-OH)从结构看,既有-COOH,又有-CHO,因此甲酸具有酸和醛的双重性质。

    二、分析“断键”规律──正确书写反应的关键

    在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时,同学们面对复杂的有机分子结构有些茫然,如果能抓住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键”规律,对正确书写反应产物,配平反应方程式将提供很大的帮助。 例如乙醇主要化学反应的断键规律:

    置换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催化氧化:2CH3-CH2-OH+O2 ─→ 2CH3-CH=O+2H2O

    (注:每二个氢原子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水,故乙醇与氧气2:1反应)

    取代反应:CH3CH2OH+HBr─→CH3CH2Br+H2O

    消去反应:CH2-CH2- OH─→CH2=CH2+H2O

    三、学会辩证分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弄懂一个或几个化合物的性质,来推知其它同系物的性质,从而使庞大的有机物体系化和规律化,这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但是,不同间的事物在考察普遍联系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其发展性和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有机化学知识。(1)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有同系物,而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是相似的,这就是普遍性。因此,在复习时只要认真弄懂一个或几个化合物,就可推知其它同系物的性质,从而把庞大的有机物体系化和规律化。但是,任何特殊性都不能xx包括在普遍性之中,复习中要善于在有机物的特殊性中发现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以醇为例:醇类能催化氧化为醛、发生消去生成烯,但(CH3)3C-OH不能氧化成醛,CH3-OH、(CH3)3C-CH2-OH不能消去生成烯,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乙醇能与水互溶,但维生素A难溶于水;乙醇与甲醚虽然组成相同,但由于结构不同,两物质的熔沸点等性质相差甚远。前者是量变引起了质变,后者是质变引起量变。乙醇、苯酚、乙酸、葡萄糖分子中均含有羟基,因而它们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但由于与羟基相连的基团各不相同,基团间相互影响的结果使羟基表现出来的性质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如:乙醇、葡萄糖溶液呈中性,苯酚溶液呈弱酸性,乙酸溶液呈明显酸性,这是普遍联系与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2)内因和外因虽说结构决定性质,相同结构的有机物具有相似的性质,但由于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多面性”,具有相同结构的有机物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不同的反应。所以分析有机反应,在首先考虑内因即物质结构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外因,即反应条件对有机反应的影响。如乙醇与浓H2SO4共热至170℃,发生消去反应,主要生成乙烯;但若是140℃,则主要发生取代而得到乙醚。还如苯与Cl2在铁为催化剂时发生取代得氯苯,但在紫外线照射时,则发生加成生成“六六六”。因此,我们在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明反应条件。

    (3)量变与质变

    恩格斯说过:“化学可以称为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构成的变化而发生的质变的科学。”有机化学中同系物间由于碳链上碳原子数目在量上的增长和分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和无限复杂;同分异构体的存在是由于运动的量变而引起质变的表现。在复习中,要能从量的变化中理解质的变化,也要从质的变化中认清量的变化。

    如在烷烃同系物中,随分子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烷烃的状态从气态→液态→固态变化,熔、沸点也升高。还如乙醇与甲醚组成相同,由于原子和原子间连接次序不同,两者性质迥然不同。

    (4)普遍联系和相互影响

    有机物的分子里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习中要从物质间结构特点的关系去认识性质的关系。如乙醇、苯酚、乙酸、葡萄糖分子中均含有羟基,因而它们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但由于它们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烃基不同,乙醇,葡萄糖溶液呈现中性,苯酚溶液显弱酸性,而乙酸溶液呈现明显的酸性。再如甲苯等苯的同系物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苯则不能,这就是因为其分子中侧链受苯环影响的缘故,甲苯比苯容易取代,则是因为甲基影响苯环的结果。又如醛分子和羟酸分子都含有羰基,醛羰基容易发生加成反应,而羧酸分子中羰基受直接相连的羟基影响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蕴含在有机化学中的辩证关系还很多,关键在学习有机化学时,能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依据事物的内在特征、外部条件综合考虑,灵活地作出判断、做出处理,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

    四、抓好相互联系──促进知识融会贯通

    在有机学习中,除了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性质、用途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之目的。

    如重要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CH ≡ CH → CH2=CH2 → CH3-CH3 → CH3-CH2-Cl → CH3-CH2-OH → CH3CHO → CH3COOH → CH3COOCH2CH3

    学习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不仅要掌握转化过程的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更要理解转化过程与物质性质、制备、用途的关系。

    六、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知识的升华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本原则。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机化学作为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更应如此,在学习中要善于运用化学原理去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又要善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达到知识的升华。

    如在学了《多糖》一节后,会分析吃干粮时细嚼慢咽,在口腔中咀嚼时间长些,能体验到味道变化的道理,还可联系很多饮食保健的道理:饭后不能喝过多的水,有些食物能帮助消化,有些食物又阻碍了消化等,这样对淀粉的水解有了一个深层次的理解。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拓宽了学习的思路,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适应性,学会关心社会生活,并努力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了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仅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当然,有机化学的学习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认识,以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有机复习思路

把基本概念、典型代表物的知识、官能团的转化关系作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培养和训练  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个主抓思想:

1.主抓基本概念的理解

   一.是采用对比法复习概念。可让学生将概念分组,找到各概念中的异同,在比较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对比:

(1)单键、双键、叁键;

(2)碳碳双键、碳氧双键;

(3)碳碳叁键、碳氮叁键;

(4)同系物、同系列、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素异形体;

(5)饱和与不饱和;   

(6)链状与环状;

(7)根与基、原子团与带电原子团(离子)、原子团与官能团;

(8)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实验式;

(9)取代、加成、消去、加聚、缩聚、 酯化、水解(卤代烃的水解、糖的水解、酯的水解、盐的水解、***和蛋白质的水解);

(10)氧化、还原;

(11)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苯的同系物、环烃、环烷烃;

(12)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与酚、醛与酮、羧酸与酯、酯与脂、硝基化合物与硝酸酯、氨基酸与蛋白质等);

(13)盐析与渗析、盐析与变性;

(14)加成与化合;   

(15)取代与置换;

(16)消去与分解;            

(17)水解与皂化;     

(18)加聚与缩聚等。

  二.是认真辨析每一概念抓住要害,正确运用。

  三.是找到各概念的特点、规律,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概念的特点

取代反应的特点——只能发生在单键上;每一步反应一定是两种生成物,且均为化合物。

加成反应的特点——反应物一定有不饱和;每一步反应有一种生成物。

消去反应的特点——必须是同一个分子内相邻碳原子间上的两个单键断裂去掉一个小分子;形成新的不饱和键。

加聚反应的特点——相同或不同分子一定有不饱和键;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缩聚反应的特点——生成高分子化合;同时有小分子生成;反应物未必是不饱和物;可以通过缩合或酯化等形式进行。

成环反应特点——聚合成环;脱水成环 羟基间:二元醇分子内脱水成环 (环氧烷)二元醇分子间脱水成环(环醚)羧基间:二元酸分子内脱水成环(环酐) 二元酸分子间脱水成环(环酐)羟基与羧基间:羟基酸分子内脱水成内酯 羟基酸分子间脱水成环酯二元酸与二元醇分子间成环酯

氨基与羧基间:氨基酸分子间脱水成环*** 氨基酸分子内脱水等。

2.主抓典型代表物知识的落实

引导学生记忆有机物的溶解性

在学习有机化学知识时,学生对物质的溶解性深感xx,反映有机物的溶解性难记,易混,而有机物的溶解性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效果,因为溶解性是有机物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若有机物的溶解性未掌握好,对于物质的鉴别、提纯、分离等实验基本操作就无从下手,就谈不上牢固地系统地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下面,谈谈我是怎样引导学生记忆有机物溶解性的。

一、学好理论,抓住规律

首先学好理论,应将有关物质的溶解性的理论知识系统地交给学生,如相似相溶原理有两层意义:其一,极性溶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如强酸等)非极性溶剂(有机溶剂如苯、汽油、xxxx、酒清等)能溶解非极性物质(大多数有机物、Br2、I2等);其二,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互溶,如水中含羟基(-OH)能溶解含有羟基的醇、酚、羧酸。

其次,归纳出有机物溶解度规律交给学生,如有机物的溶解性与官能团的溶解性有很大的关系,总结出

1、官能团的溶解性:

(1)易溶于水的官能团(即亲水基团)有:—OH、—CHO、—COOH、—CO—、—NH2。

(2)  难溶于水的官能团(即憎水基团)有:所有的烃基(—CnH2n+1、—CH=CH2、—C6H5)、卤原子(—X)、硝基(—NO2)等。

2、分子中亲水基团与憎水基团的比例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1)当官能团的个数相同时,随着烃基(憎水基团)碳原子数目的增大,溶解度逐渐降低,如,溶解度CH3OH>C2H5OH>C3H7OH>…..,一般地,碳原子个数大于5的醇难溶于水。

(2)当(烃基中碳原子数相同时,亲水基团的个数越多,物质的解度越大,如溶解度:

CH3CH2CH2OH3CH(OH)CH2OH2(OH)CH(OH)CH2OH。  

(3)当亲水基团与憎水基团的对溶解度的影响大至相同时,物质微溶于水,例如常见的微溶于水的物质有:苯酚C6H5—OH、苯胺C6H5—NH2、安息香酸(苯甲酸)C6H5—COOH、正戊醇CH3CH2CH2CH2CH2—OH(上述物质的结构简式中“—”左边的为憎水基团,右边的为亲水基团)、乙酸乙酯CH3COOCH2CH3(其中—CH3和—CH2CH3为憎水基团,—COO—为亲水基团)。

(4)由两种憎水基团组成的物质,一定难溶于水,例如,卤代烃 R-X、硝基化合物R-NO2 ,由于其中的烃基R­—、卤原子—X和硝基—NO2均为憎水基团,故均难溶于水。

二、讲清原理,以理服人

在给学生讲理论,总结规律的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要把原理讲清楚,以理服人,但要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内,切忌盲目拔高,否则适得其反。

例如,在讲述“直链淀粉难溶于冷水,而能溶于热水;支链淀粉不溶于水;纤维素不溶于水;部分蛋白质能溶于水”的知识时,做完有关的实验后,可向学生讲述:

淀粉是由若干个葡萄糖单元连接起来的高分子化合物,每个葡萄糖单元都含有几个羟基,照理说也应该能溶于水,但直链淀粉的分子不呈直线型,而卷曲成螺旋状,其羟基在螺旋内形成分子内氢键(向学生讲解时可尽量回避“氢键”的概念),使它不能与水分子再形成氢键,因而不溶于冷水。加热时,分子运动破坏了分子内氢键,直链淀粉便能溶于水了。支链淀粉由于外表有一层薄膜,使羟基不能跟水接触,因而不能溶于水。

纤维素也是由若干个葡萄糖单元结合起来的,空间结构呈链条,链条之间由氢键相互作用而结合成纤维素束,这样就很少有羟基裸露了,所以纤维素不溶于水。

蛋白质分子中也含有羧基、氨基和羰基等亲水基团,因此有些蛋白质能溶于水。但一般蛋白质分子中的多肽键之间组成氢键,形成象弹簧一样盘绕曲折成螺旋状,使分子变得很大,直径近胶粒,这样蛋白质溶液也便形成了胶体那样的稳定状态。

只有给学生讲清原理,才能使学生记得牢,不易遗忘。

三、加强实验教学,xxxxx                           

要使学生牢记并灵活运用有机物的溶解性的知识,必须在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上下功夫,切忌让学生死记溶解性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有关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多观察、多体会,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迹,如在学习高二第四章{dy}节“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有机溶剂”时,在讲完有关理论知识后,向学生展示了课前准备的几支试管,分别盛有:塑料与水、塑料与汽油形成的溶液、塑料与苯形成的溶液等,并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漆工用汽油浸泡油漆工具,用汽油洗粘在手上的油漆;用氯仿(CHCl3)与废尼龙形成的溶液补穿孔的尼龙袜子等生动有趣的例子,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补充一些物质溶解性方面的演示实验,如讲醇和醚、酚、醛和酮、羧酸和酯进行溶解性的对比实验,在进行有机化学总复习时,用几支试管分别盛有乙醇和水的溶液、酒精和苯酚、水和苯酚形成的浊液、水和苯的(分层)、水和xxxx(分层)、水和乙醛、水和乙酸、水和乙酸乙酯(分层)等,将管口封好,并分别贴上标签,放在教室一角让学生参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xxxxx。

另外,还可利用实验操作及时纠正学生作业中有关有机物溶解性方面的错误,例如部分学生在作业中回答“如何分离混在苯中的苯酚?”时,用加浓溴水使苯酚生成三溴苯酚沉淀,再过滤的错误方法,这时教师可以演示在苯和苯酚的混和液中加入浓溴水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有无沉淀生成,并明确:虽然三溴苯酚在水中难溶,但却能溶于混和液体中的苯,使三溴苯酚无法生成沉淀。实验现象使学生口服心服,避免了在以后的学习中犯类似的错误。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一、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口诀: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连短线;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用五个字概括命名原则:“长、多、近、小、简、”

    命名步骤   1、 选主链-----“长、多”               2、 定编号----“-近、小、简、”               3、写名称----用格式:

                简单取代基编号-这些取代基名称-复杂取代基编号-取代基烷烃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命名方法:与烷烃相似,即:长、多、近、简、小的命名原则。但不同点是主链必须含有双键或叁键。

 命名步骤:

   1、选主链,含双键(叁键);   2、定编号,近双键(叁键);   3、写名称,标双键(叁键)。 其它要求与烷烃相同!!!

三、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是以苯作为母体进行命名的;对苯环的编号以较小的取代基为1号。有多个取代基时,可用邻、间、对或1、2、3、4、5等标出各取代基的位置。

有时又以苯基作为取代基。

四、烃的衍生物的命名

    卤代烷烃:以卤素原子作为取代基,并作为依据编号,象烷烃一样命名。卤素原子“编号”和“写序”两个优先:

          卤素原子编号---卤素原子名称---烃基编号--烃基某烷

    卤代烯烃、炔烃:以卤素原子作为取代基,但要以双键或三键作为依据编号

    卤代芳香烃:以卤素原子作为取代基,苯为母体。苯既可以作为母体:如苯的同系物,溴苯,硝基苯,苯又可以苯基作为取代基:如苯乙烯,苯乙炔,苯甲醇,苯甲醛、苯甲酸,苯丙氨酸

    醇:以羟基作为官能团象烯烃一样命名

    酚:以酚羟基为1位官能团象苯的同系物一样命名。

    醚、酮:命名时注意碳原子数的多少。

    醛、羧酸:某醛、某酸。

    酯:某酸某酯。

有机物的化学式与纯净物间的对应关系

大家知道凡纯净物均有固定的组成,有相应的{wy}的化学式。那么一个化学式是否就对应一种纯净物,即只代表一种物质呢?不少的xx涉及到这一知识点,尤其有机物由于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因此一个化学式就不一定能代表一种物质,它可以代表一种物质,也可代表多种物质,或多种物质间的混合物。下面对各类物质的化学式是否对应纯净物总结如下:

烷烃:分子式通式为CnH2n+2,当n≥4时,化学式不能代表一种物质。即从丁烷起烷烃的化学式不能对应纯净物。因为只有CH4、C2H6、C3H8无同分异构体,即只有上述三者化学式对应纯物质。而从丁烷起均存在同分异构体。

烯烃:分子式通式为CnH2n,当n≥3时,化学式不能代表一种物质。即从丙烯起烯烃的化学式不能对应纯净物。因为只有C2H4无同分异构体,即只有C2H4能对应纯物质。而丙烯已有环丙烷这一异类异构体,丁烯起则既有烯烃同类异构体还有环烷烃等异类异构体。

炔烃:分子式通式为CnH2n-2,当n≥3时,化学式不能代表一种物质。即从丙炔起炔烃的化学式不能对应纯净物。因为只有C2H2无同分异构体,即只有C2H2对应纯物质。而丙炔已有环丙烯和丙二烯这两种异类异构体,丁炔起则既有炔烃同类异构体,还有环烯烃、二烯烃、双环烷等异类异构体。

苯的同系物: 分子式通式为CnH2n-6,当n≥8时,化学式不能代表一种物质。只有C6H6和C7H8无同分异构体,即只有苯和甲苯对应纯净物。因为C8H10有邻、间、对三种二甲苯和乙苯共四种同类异构体,其他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则更多。

一元饱和醇:分子式通式为CnH2n+2O,当n≥2时,化学式不能代表一种物质。只有CH4O无同分异构体,即只有甲醇(CH4O)对应纯净物。因为乙醇与甲醚(CH3OCH3)互为异类异构体,丙醇起既与醚互为异类异构体,还有羟基位置不同产生的同类异构体。

一元饱和醛:分子式通式为CnH2nO,当n≥2时,化学式不能代表一种物质。只有CH2O无同分异构体,即只有甲醛(CH2O)对应纯净物。因为乙醛与乙烯醇(HO-CH=CH2)互为异类异构体,丙醛起既与烯醇、酮互为异类异构体,还有醛基位置不同产生的同类异构体。

一元饱和羧酸:分子式通式为CnH2nO2,当n≥2时,化学式不能代表一种物质。只有CH2O2无同分异构体,即只有甲酸(CH2O2)对应纯净物。因为乙酸与羟基乙醛(HO-CH2CHO)和甲酸甲酯(HCOOCH3)互为异类异构体,丙酸起既有羟基醛和酯互为异类异构体,还有因羧基位置不同引起的同类异构体。

通式为CnH2nO2的酯:所有化学式均不对应纯物质。因必须n≥2,所以必与一元饱和羧酸和羟基醛互为异类异构。

一元饱和卤代烃:分子式通式为CnH2n+1X,只有CH3X和C2H5X两种能对应纯物质。因为只有甲烷和乙烷分子中的氢几何位置xx相同。

通式为CnH2n+1NO2的硝基化合物:只有硝基甲烷(CH3NO2)能对应纯物质。硝基乙烷与甘氨酸(H2N-CH2-COOH)互为异类异构,从硝基丙烷起既有硝基的位置不同的同类异构体,还有与氨基酸的异类异构。

其它的能对应的还有:CH2X2、CHX3、C2H3X 、C2HX3、C2HX等。

有机物检验和鉴别常用方法

有机物的检验和鉴别是高考中的重要化学内容。其常用方法有以下4种。

一、有机物检验和鉴别常用方法

1.溶解性法

    有机物的溶解性不尽相同,有的易溶于水,如醇、醛、羧酸等;而有的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易溶于CCl4等。根据它们的溶解性不同,可以检验和鉴别。常用的试剂是水,如加水检验,观察是否溶解,可以鉴别乙酸和乙酸乙酯、乙醇和氯乙烷、甘油和油脂等。

2.密度法

    有机物的密度存在着差异。根据有机物密度的不同,尤其是相对于水的密度大小,通过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的沉浮,而达到检验和鉴别的目的。如用水可以鉴别苯和硝基苯、xxxx和1-氯丁烷。也可以用水鉴别乙醇、苯和xxxx。

3.燃烧法

    观察有机物能否燃烧,以及燃烧过程中的实验现象,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气味等,可以检验和鉴别有机物。如观察燃烧时是否产生黑烟和黑烟的多少可以检验和鉴别乙烷、乙烯和乙炔,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检验和鉴别己烷、己烯和苯,以及聚乙烯和聚苯乙烯等;通过观察是否燃烧可以区别xxxx和其他有机物,因为xxxx在空气中不燃烧;通过闻燃烧时的气味可以区别聚氯乙烯和蛋白质,等。

4.官能团法

    有机物的结构差别在于其官能团,根据有机物官能团的差别检验和鉴别有机物,是最常用的化学方法。其一般思路是:官能团→性质→方法。常用的试剂和方法如下表。

物质 试剂和方法 现象和结论

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鉴别 加入溴水

或加入KMnO4酸性溶液 褪色的是不饱和烃

苯和苯的同系物 加KMnO4酸性溶液 褪色的是苯的同系物

醛基类物质 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或加碱性Cu(OH)2悬浊液、加热 产生银镜;

加热后出现红色沉淀

醇 加入活泼金属钠;

或者加乙酸、浓H2SO4 有气体放出;

有果香味酯生成

羧酸 加紫色石蕊试液;

加Na2CO3溶液 显红色;

有气体逸出

酯 闻气味

或者加稀H2SO4 果香味;

检验水解产物

酚类物质 加FeCl3溶液;

或者溴水 显紫色;

白色沉淀

淀粉溶液 加碘水 显蓝色

蛋白质检验 加浓硝酸溶液;

或者灼烧 显黄色;

焦羽毛气味

二、例析

    例1  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将其鉴别开来的是(  )

①硫酸铜、碳酸钠、硫化铝三种粉末②甲醇、乙醛、溴苯三种液体③苯、乙醇、xxxx④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三种晶体⑤碳化钙、碳酸钙、含酚酞的碱石灰三种干燥粉末

A.①②         B.③④         C.②         D.⑤

    解析  根据各组物质的性质,当用水鉴别时,①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碳酸钠溶液呈无色,硫化铝发生水解反应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并产生白色沉淀;可以鉴别。②甲醇和乙醛都与水互溶,且都为无色溶液,因此不能鉴别。③乙醇与水互溶,苯和xxxx虽与水都不溶解,但苯浮于水面之上,而xxxx则沉于水面之下,因此可鉴别。④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氯化钠溶解时温度基本不变,因此也可鉴别。⑤碳化钙溶于水时发生水解反应产生无色气体和沉淀,而碳酸钙不溶于水,含酚酞的碱溶液呈红色,可鉴别。故答案为C。

    例2  下列各组气体或者溶液用括号内试剂加以鉴别,其中不合理的是(  )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品红试液)     B.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稀盐酸)

      C.酒精、醋酸、醋酸钠(石蕊试液)                        D.硫酸、硝酸钡、氯化钾(碳酸钠溶液)

     解析 A选项中,虽然用品红试液可鉴别出SO2,但无法鉴别CO2和CO,故不合理。B选项中可先用HCl鉴别出Na2CO3(产生气体),再用Na2CO3鉴别出AgNO3(白色沉淀),{zh1}用AgNO3鉴别出NaCl,合理。C选项中,可将石蕊试液分别滴入到三种所给溶液中,变红色的为醋酸,变蓝色的为醋酸钠(水解呈碱性),无明显变色的为酒精。D选项中各取少许加入Na2CO3溶液后,产生气体的为H2SO4,产生白色沉淀的为Ba(NO3)2,无明显现象的为KCl。因此答案为A。

     例3  用一种试剂鉴别偏铝酸溶液、硅酸钠溶液、鸡蛋白溶液、纯碱溶液和蔗糖溶液,这种试剂是          。

     解析 NaAlO2、Na2SiO3、Na2CO3三种无机盐溶液均能够与HNO3反应,并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实验现象,蔗糖溶液遇硝酸无明显现象,鸡蛋白溶液遇浓HNO3显黄色。因此可选择浓HNO3。

常见有机物的分离方法

混合物 试剂 分离

方法 主要仪器

苯(苯甲酸)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苯(苯酚)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Na2CO3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溴苯(溴)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硝基苯(混酸) H2O、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苯(乙苯) 酸性KMnO4、NaOH 分液 分液漏斗

乙醇(水) ca* 蒸馏 蒸馏烧瓶、冷凝管

乙醛(乙酸) NaOH溶液 蒸馏 蒸馏烧瓶、冷凝管

乙酸乙酯(少量水) MgSO4或Na2SO4 过滤漏斗、烧杯

苯酚(苯甲酸) NaHCO3溶液 过滤 漏斗、烧杯

肥皂(甘油) NaCl溶液 盐析 漏斗、烧杯

淀粉(纯碱) H2O溶液 <div align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怎样学习有机化学?】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