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吨甘泉润灾民
我市赴玉树制水队凯旋
“危难时刻,你们紧急驰援,全力支持救灾抢险,充分体现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充分体现了对青海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使灾区各族人民感受到情同手足、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株洲制水分队离开玉树时,青海省委、省政府和玉树州政府特地为他们送来了感谢信和一面“爱在灾区,情暖玉树”的锦旗。
17日晚上,黄魁、彭继军、刘兆锋、倪世红四位制水队员返回株洲,在玉树的30天内,株洲制水分队共为灾区制出了800吨自来水,解决了3万多名灾民和救援人员的饮水用水问题,还和藏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艰难制水:四次失败后终于出水
灾民大都安置在结古镇的赛马场、体育场等地,饮水和环境卫生条件很差。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制出最干净的水?所有人在期待。
4月24日21时许,应急制水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得知当地居民饮水习惯不允许水中有任何味道,否则宁愿从扎曲河中取水后,制水队员放弃了常规的固态氯xx,而是采用“聚铁”xx工艺。
22时许,制水队员兴奋地启动制水设备开始制水,但未能成功。大家只好拆卸设备调整,再启动,一直忙到次日凌晨2时,当时,气温已降至零下6度,如此反复四次,制水均告失败。
25日,队员们一大早爬了起来,饿着肚子奔向制水设备,通过大范围拆卸终于查出问题所在,原来是空气稀薄、气温太低,制水设备往往会被冻住,无法正常出水。制水队员不断调整工艺,到14时26分,{dy}股清澈的直饮水喷出,制水队员、武警官兵、当地藏民无不欢呼雀跃,纷纷上前取水饮用。
负责水质检测的彭继xx了度日如年来形容出水经历。之前,灾民一直是在扎曲河中取水,检测结果显示扎曲河水污染严重,浊度达到66.2度。因担心出水水质,他始终蹲守在设备旁,手持浊度仪,紧盯出水管。{dy}股水流出时,他赶紧上前取水、检测,数据显示:出水浊度0.1度,远优于欧盟和国家标准。
藏民们陆续前来打水,“好!xxx家乡人好!”藏民们竖起大拇指或双手作揖,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向制水队员表示谢意。
天气
“凶猛”:蛋炒饭2个小时未熟
初到玉树,触目皆是断壁残垣,队员们心情凝重,只求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连续五日,大家嚼饼干、啃方便面寻找水源、检测水质。帐篷外,余震不断,大地不断摇晃,新队员刘兆锋很不适应,夜里经常惊醒,抱着发胀的脑袋手足无措。
变化无常的天气使队员们“深受其害”,早上下大雪,中午出太阳,下午是冰雹,紧随其后是沙尘暴,晚上气温都在零下五、六度。有救援队员进入灾区就患上肺炎,被紧急送回医治。
4月19日,清水河镇降大雪,一觉醒来的刘兆锋准备添加衣服,脑袋一懵重重摔倒在地,挣扎着起来,楼梯间走了一半又滚落下地,吞了两粒药丸继续上路。到达结古镇,太阳炽烈,紫外线逼得大家睁不开眼,因无法预料下一个小时的天气,队员们不敢贸然减衣服。傍晚时分,爱干净的刘兆锋到河边洗了个脚,回到帐篷后便摔倒在地,从此不再洗脚、洗头。
最简单的动作都显得异常艰难,清晨起床,从帐篷支架上取下冻得僵硬的毛巾和牙膏,用“开水”泡软,再将坚固的牙膏挤在牙刷上。彭继军鞋带掉了,弯腰系完一只后,就得直起身子深呼吸一分钟,再弯腰系另一只。为了稳固水泵,他和刘兆锋负责挖一个约三十厘米的小坑,震后的土质非常松散,俩人却花去了2个小时,因为每一锄头下去,就得休息三、五分钟。
为了吃顿米饭,队员们在地上挖了一个坑,捡来柴火,架上锅子煮饭,往往是眼睁睁看着锅中水干了,生米却未成饭状,有人提出干脆做蛋炒饭,几个人轮流炒,折腾了近2个小时,饭依然是夹生的,丧失耐心的队员们只好拌着老干妈下咽。
5月13日,返回西宁的队员{dy}件事就是洗澡,黄魁整整在浴室内呆了2个小时,头发、耳朵里全是细沙,浴室内已是一滩黑水。“28天了,终于洗了一个澡。”他笑着说,大家都在讨论是否要用钢丝球擦身子。
藏民纯朴:小女孩作画赠别制水队
“感人的故事太多了,数都数不清。”队员们回忆,纯朴的藏民给他们留下了太多感动,格桑尼措家便是其一。
制水队员的帐篷离藏民格桑尼措家不到500米,他的大女儿元丁求措经常带着弟弟妹妹来制水队串门,每次都会给队员们跳舞,制水队员们则会送给他们饼干、火腿等食物。
相熟后,队员们去女孩家串门,格桑尼措亲手制作了糌粑和酥油茶款待他们,不停地双手作揖表示敬意。
离开玉树时,格桑尼措一家跑到帐篷内,帮队员们收拾行李,还给大家送来了一幅孩子们作的画:三个孩子手拉手在跳舞,铅笔歪歪斜斜地写着“亲爱的叔叔们,你们辛苦了”。送别时,孩子们紧紧地抱着队员们的腿,眼里噙满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