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毙吧。。。_飒飒_新浪博客

第四章  国外新媒体内容创新分析

 

 

{dy}节  世界新媒体内容创新现状及思路分析

 

1、提供点播服务,革新内容生产理念

2007年12月25日, BBCiplayer播放器正式上线。在BBC节目首播一周后,英国用户都能利用iplayer软件免费、随时随地观看或收听BBC最近七天内所播出的视音频节目。用户可以在线观看,也可以下载到本地,用电视机、电脑、手机或者其他移动终端观看。

iplayer的点播服务使人们利用媒介和媒介内容的主动性大大增强,这不仅仅是传送方式的革新,同时也引起BBC关于节目内容制作、包装、传输方式的反思。尤其是iplayer内置到手机、任天堂游戏机后,BBC尝试根据“字节”制作节目:将节目压缩到15分钟,以使观众更便捷地在手机、MP4、游戏机等移动设备上收看节目视频,而且也更容易使厌烦长时间节目的年轻观众保持兴趣。

2、推行UGC策略,创新内容生产方式

创立于2005年的YouTube,已经成为用户创造内容(UGC)的{zj0}应用范例。截止2009年11月,YouTube视频观看量达120亿次,同比增长137%,其余9大{zshy}的视频网站的观看量仅为YouTube的四分之一,且增速远低于YouTube,仅有86%。YouTube获得流量的压倒性增长,首先是因为其率先推出了视频分享这个概念,其次是其技术平台为用户提供了视频分享的很好体验。在不具备传统媒体的节目资源和观众资源作支持的前提下,YouTube发展出了自己的内容提供模式——由用户创造内容,即由位于各个终端背后的每一位用户自己做内容提供者,YouTube为他们提供发布和展示作品的平台。

早在2005年5月,BBC推出后台(Backstage)服务时,BBC就说“这是你们的BBC”(This is your BBC)。为了方便用户创造内容,BBC还在其网站(backstage.bbc.co.uk)上提供了BBC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的素材,用户可以自由使用该网站的创作素材,创造出新的作品。2005年7月7日伦敦爆炸案的报道使BBC进一步认识到受众在其内容创造上所起的重要作用。BBC不再把公众视为节目的被动接受者,而是BBC 传播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合作伙伴。为了聚合全民生产的微内容,BBC大力推广其“共享”理念。鼓励用户在BBC 网站上建立自己的博客,并将自己的视频、音频作品参与到BBC 网站的建设中。

3、强化数据库的搜索功能,提供内容出口

为了让用户能更方便、快捷地检索、使用BBC不同平台的节目,BBC增强了在线检索功能,利用新的网络搜索引擎,用户通过输入声音和图像就能查找到BBC电视台和广播台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资料。而BBC的节目创作人员也能更方便地找到他们需要的资料,以便他们重新包装和循环使用历史资料。新的数据库和搜索引擎起用后,用户订制信息也将成为可能。

而Hulu在成立之初,就将“最简单的方法以{zj0}体验看到{zg}质量的视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此,Hulu不断开发智能化的搜索方式,例如,提供给听力障碍者使用的“字幕搜索”功能,用户只需输入偶尔听到的几句对白,系统将自动呈现对白的出处及时间。除此之外,Hulu还推出了一个名为“热度地图”(Heat Map)的功能,用户可以移动一个标记,定位到字幕搜索结果出现的段落(用蓝色标出),从这里开始欣赏电视剧。另外,用户可以利用该地图查看那些段落最精彩,从而跳过去直接观看。

4、创建社交网络,与观众建立新型伙伴关系,提升用户粘度

在依靠内容积累起海量用户后,就需要把用户固定下来,建立起用户的忠诚度。BBC认为,真正的融合不仅仅是公司内部各传输平台的融合,也不仅是与其他相关企业的合作,还包括与观众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为此, BBC紧随SNS的潮流在2007年斥资3.5亿英镑开发社交网络服务。这些社交网络以BBC广播台和电视台的知名栏目为依托,旨在吸引这些栏目的忠实观众参与节目的互动,同时为这些拥有共同爱好的观众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此举不仅为受众提供了一个有关广电节目的反馈渠道,巩固了BBC节目的观众基础,增强了观众与节目之间的互动,更是大大改变了 BBC严肃保守的形象,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

 

第二节 世界新媒体主要国家内容创新动态分析

 

新媒体更深刻的内涵在于它重新定义了媒体、新闻、资讯,同时也把互动、个人化、个性化和服务引进了媒体范畴。随着一些社会化媒体比如博客、SNS以及微博的兴起,受众对网络的诉求正在从网络媒体诉求向网络社会诉求发展与深化。2009年3月,Hulu发布了名为“Hulu朋友(Hulu Friends)”的社交网络服务,用户可以创建在线档案、邀请、分享、订阅、形成爱好者团体。无独有偶,2010年初,BBC即宣布,具备更多Web 2.0功能的iPlayer3.0版将于近期推出,初期阶段支持与Facebook,Twitter和 Bebo三家社交网站的集成。

 

第三节 未来世界新媒体内容创新前瞻

 

1、技术革命给媒体渠道、终端的变革将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消费习惯。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用户对多终端设备的需求,新媒体需要不断拓展内容的传播渠道,在内容传输方面,向用户提供能够支持、融合多样化的数字终端的内容集成。

2、由于数字化内容在复制与传播方面的零成本,以及原创源头判别的困难,内容的原创性对于其生产者的意义可能在瞬间被消解。面对Web 2.0的指向,新媒体提供稀缺、优质的内容资源的同时,要试图把人与内容的关系深化为人与人的关系,以内容为媒介,向应用领域延伸,为用户在网络社会中进行关系再造提供平台。

 

 

 

 

----------------------------------------------

 

硬着头皮终于码完了,至少在我看来,浅薄的我还不足以撑起这么宏大的主题。无奈,世间的很多事情都由不得自己,主动做事情也好,被事情做也罢,总之,交差,领钱,滚蛋……

搜集资料的两天,茫茫的网络上,确实不乏有真知灼见之人,敬佩之余,又感慨,自己不是这块料,对自己是不抱什么希望了,废了的,废了的……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接着毙吧。。。_飒飒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