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之遥,可以很容易闻到浓重的口气,
特地上网查了一下:如果不是“身体疾病”的原因,那就是“不良情绪”所致……
不是虚位以待,而是起身离座。昨晚23时30分钟左右,BTV《身边》栏目演播室,主持人栗坤说完结束语,我旋即从椅子上站起,离开之前用手机拍摄了监视器里张悟本的样子,当时,陪着张悟本前来录像的“经纪人”从外面的导播间进场,正在皱着眉头“批评”着张悟本:“你太紧张了……”
说实话,在前天晚上《身边》栏目的一位女编导来电邀我参加这期节目的录制之前,我对张悟本知之甚少,连夜查阅了大量资料,方意识到此君俨然已是当今养生界的“{dj0}热门人物”,当然,近些日子其也是媒体上的“争议话题人物”。编导告诉我,我在节目中扮演的将是对张悟本所谓“绿豆疗法”提出质疑的各方媒体、机构、患者的“代言人”。
昨晚上节目之前,我先打了一个电话,后又接了一个电话。我打给了一位我熟悉的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诊断学博士),电话里他很客观地评价了张和张的绿豆,主要观点:1,对一部分患者会有效果,换句话说只要吃素就有利于健康;2,说法有过于极端之嫌,比如虚寒者就不适合甚至有反作用;3,张显然缺乏足够的中医理论知识。
我接到的电话是台里文艺中心一位负责艺人统筹的小妹打来的,她是受CCTV4一位朋友之托,她的朋友得知我将和张悟本上节目,让她转告我,张悟本确实治好了他的一位新加坡朋友“很严重的病”,希望我在节目中“别太刁难”张……
我当时有点纳闷的是:怎么我要参加这个节目的消息,居然如此之快从BTV传到了CCTV呢?
事实上我没想过“刁难”张悟本,{dy},我不懂中医,也不懂养生;第二,我没尝试按照张的说法喝绿豆汤治病;第三,媒体上质疑张的报道已铺天盖地,如果那是“刁难”,我最多是复述;当然,之前我并不排除在听其表达的过程中观察这个人,以及现场发问的可能。
我走进演播间的时候,张悟本已经提前坐在座位上了,见我进来,张悟本马上起身,“哎呦,董老师,您好您好!”,伸出手来和我握手,我伸手微笑回应,落座。
工作人员调灯光的差不多10分钟时间里,我一直低头翻阅手上的资料,其中一份是编导刚刚提供给我的——当天上午张悟本针对近期一系列对其的质疑之声召开新闻说明会的新闻稿,我做过10来年的记者,直观那是一份“相当具有水准”的新闻稿,看似“有理”、“有力”、“有节”并且“引经据典”、“事实充分”的那种。
我沉默无语的时候,身边的张悟本一直在对主持人栗坤说着什么,他手里拿着一张纸条,上面手写着一组百分比数据,“事实胜于雄辩”,短短的10分钟之内,张重复了三四次这句话。其间,陪他一同来电视台的那个人(经纪人)反复提醒他一些有关注意事项,比如“不要把‘见效率’说成‘有效率’,一字之差,差别大了”什么的。
主持人栗坤抓紧时间对张悟本说明着做这期节目的用意:“我们会将媒体上对您的一些质疑提出来,然后您可以一一解释澄清”,张频频点头,大声说:“没问题……有质疑很正常嘛……我从来没说过包治百病……媒体总是断章取义……事实胜于雄辩……”
之前在相关资料中我了解到,张悟本“表达能力超强”,“言语绘声绘色”,不过当时距离我20厘米的张悟本却没有给我这种印象,感觉他说话的气息、语调都不够平稳,表达也不够流利、顺畅,显然,其心理正处于剧烈或活动之中……别忘了,我主持过BTV生活频道的《生活广角》、现在还主持着科教频道的《非常故事会》,节目都是访谈类的,对话对象从陌生平民到演艺明星,多少也该算是“阅人无数”吧。
节目终于正式开始录制。主持人开场白,介绍嘉宾、放小片……一起按部就班。节目提出的{dy}个质疑是:张悟本是否出身“中医世家”?其父亲是否曾给“中央领导”看过病?
张悟本讲述了自己很小的时候就看到父亲给厂子里的工友以及左邻右舍的邻居用针灸、推拿治病的情景,随后,他反问:“针灸、推拿是不是中医疗法?我父亲用针灸、推拿给别人治病,他是不是中医?”
我接过话头:“张先生,我有一个疑问:通常我们说一个人出身于‘某某世家’,至少应该这家三代都有人从事这个行业,姑且说你父亲是中医,但仅仅凭你父亲这一代是中医,就说你出身‘中医世家’是否符合常理呢?”
张悟本开始补充:“我没见过我爷爷,不过我听说我爷爷当年也会中医,也用中医给别人瞧过病……”;为了避免张悟本再提到自己的曾祖父,我和主持人只好转移到另一个话题:张悟本的父亲和“中央领导”。
我说:“张先生,在百姓看来,如果一位医生曾经给‘中央领导’看过病,那一定是一位‘名医’、‘神医’,我先知道的是,当初你父亲行医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张悟本开始讲故事:“我这个人饭量很大,了解我的人都知道……那年头买粮食要用粮票,粮票很精贵,我父亲手里经常会有很多粮票,而且我家床底下全是二锅头酒……”
张的这段表达逻辑不是很清晰,我不得不帮着他“翻译”:“张先生,你是不是想说,你父亲当年行医很有影响力,被你父亲治好病的人,都用粮票和二锅头作为回报?”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张悟本显然对我的“翻译”工作格外认可,“我父亲开过自己的中医诊所……应该是一个被我父亲治好的人,认识‘中央领导’……有{yt}一辆车来把我父亲接走了……回来告诉说,去给中央领导瞧病去了……”
接着未等发问,张悟本开始复述着上午“新闻稿”上的内容:“因为一些原因,我现在也不便说出‘中央领导’的名字……”
我追了一个问题:“那大概是在哪一年?”;张悟本:“应该是(19)87年吧……不对……8……时间确实太长了,我真记不清了……反正就是那个时候,你也应该知道那个时期国家的‘政治形势’,对吧?”
节目继续进行,转场,小片,所提出的第二个质疑是:张悟本有行医资格吗?
张悟本回应这个质疑倒是非常干脆:“我不是医生,没有行医资格,所以有的媒体说网上查不到我的名字,我不是当然查不到了。”
张继续解释他的身份:“我是高级营养师,我是通过食疗的方法调理患者的身体,不是治病,是调病。”
我发问:“张先生,在我看来你说自己出身‘中医世家’,6岁开始学中医,你父亲又医术高超到能给‘中央领导’看病,原本有机会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你后来却没成为一名中医,我能不能说你不是一个学中医的好学生呢?”
张悟本的笑有点尴尬:“也不能这么说,我也用针灸、推拿给厂子里的人瞧过病,只不过当初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对中医的态度。”
张悟本接着讲了一个故事:“1994年,有{yt}我正在外面给别人看病,PB机响了……那年头还没有手机,告诉我我母亲突然去世了……这给了我很大的刺激——我给无数人看好了病,却不能挽救自己母亲的生命……从那{yt}起,我就发誓,防病比治病重要,我要从根儿上不让人得病,然后我就开始研究食疗,要让大家用最简单、{zpy}的方法,远离疾病……”
接下来主持人提出了关于张悟本学历的话题,出具了张随身带来的一张xxx的复印件,上面显示的学校名称是: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我问张悟本:“张先生,你能不能现在当着摄像机镜头再一次说一下你接受高等教育的经历?”
张悟本先是说出了“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医药专业”,而后在表述与“北京医科大学”有关的学历的时候,陷入吞吞吐吐,“我只上了十几天……然后就退学了,因为发生一件很不好的事情,我不想说……”
我追问上的到底是什么学,张的回答依然有点混沌不清:“北医大办的……一个夜大……吧,就是那种比较短期的……培训……”
在张悟本开设的官网——“悟本堂”网站上刊登的张悟本的简介中,教育经历:“为1981年,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学习;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医药专业学习……”
我说:“张先生,你刚才的说法与悟本堂网站上对你的介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是原因呢?”
张回答:“我平时从来不上网,我不会上网,可能……可能是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的吧……”
我说:“我觉得这样的‘失误’是应该及时更改纠正的,你说呢?”
张悟本脸上多少有点不好意思的表情,连连称是。
接下来,节目进入下一个环节。主持人提出了相关媒体刊发的张悟本在书籍、讲座以及电视节目中总结7个言论,选择性让张认领并解释,7个言论如下——
论调一:“{wn}”食疗方———每天1斤绿豆煮水。
论调二:降压药会吃出脑梗、肾衰竭,糖尿病并发症也是吃药吃出来的。
论调三:不要喝酸奶,里面的增稠剂会让血管堵塞。
论调四:生吃长条茄子就等于吃降脂药,它不仅吸油,治血脂黏稠,还能治肿瘤。
论调五:高血压患者应大力补钙:女性3000毫克,男性4000毫克。
论调六:吃盐多少跟血压没什么关系。
论调七:80%高血压、糖尿病都是误诊。
张悟本首先否认了“论调一”
我说:“换句话说,你的绿豆煮水疗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不过,你是否在涉及与绿豆煮水疗法的言论中,向患者或者受众强调过一点了呢?毕竟我们看到的是,现在几乎所有相信绿豆疗法的人,都在买绿豆”。
张悟本说:“确实没有着重强调……可能造成了患者的盲目接受……”
我打断他说:“对不起,我听到了‘盲目’这个词,这是从张悟本口中说出的,我想应该有着很特别的意义。”
张悟本接着承认了“论调二、四、七”都是他说的。论调二的大致理由是:“一般降压药的说明书上都有类似‘肾功能不健全者慎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提示?不正说明吃降压药可能导致肾衰竭吗?”
论调七的大致理由是:“上火可能导致高血压症状,饮食结构也可能导致糖尿病症状,去医院的话,一检查就会被定义为高血压、糖尿病,但经过我的方法调理之后,很多被医院确诊为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都恢复正常了,这不就是说明有误诊吗?”
我说:“张先生,我以为任何一种病都存在被医院误诊的可能,你的这个观点最关键的地方不是‘误诊’,而是‘80%’这个比例,这个比例你是如何得出的呢?”
张说:“就是根据来我这里调病的患者的实际病例总结出来的啊!”
我说:“那么这是不是可以说,你治好了80%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呢?”
“董老师,我不是医生,所以不能说是‘治病’,只能说是‘调’……”,张以咬文嚼字避开了我的问题。
接下来,播放的小片引出了媒体对张悟本又一个质疑:“张悟本的号凭什么那么贵?”
《北京晨报》记者先后四次调查发现,现在找张悟本看病可谓是洛阳纸贵,一号难求。300元的号已经排到了2012年。1800元的号排到了明年,另外还不能砍价。此外,记者还算了一笔帐:张悟本{yt}看50人,那挂号费300元的话,一日进帐15000元,如果是1800元的号,那一日进帐就是9万元……
我笑着说:“张先生,现在是否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你?”
张说:“我可以告诉你,到现在为止,我一分钱都没有拿到。”这样的回答显然出乎我的意料,我原以为其最多会说“没那么夸张”呢!
张继续解释:“我们是一个企业,各有分工,我只负责开方子,其他事情都有人在做,也就是经纪人在做。”
我问:“难道你不过问吗?”
张说:“不过问,全权交给他办理……我现在一分钱都没拿呢,当然,我也对他说,‘你小子到时候可不能少给我啊!’”说到这里,张悟本的脸上终于有了点笑容。
我问其,“难道出书的时候不是你和出版社签合同吗?”;张说,“是我啊,但版税什么的我都不管,钱我也没拿到,都是别人在管……”
显然张悟本对媒体针对挂号费昂贵的质疑有着相对充分的准备。首先其说明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许多工作人员同样得生活,随后又举了一个例子,曾将一个去过很多医院却始终无法得到医治的孩子的疑难杂症“调”好,{zh1}反问:“1800也好,2000也好,你说贵吗?”
张悟本不断重复着“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话,而其手上的那个某个部门的患者跟踪调查数据便是其所言的“事实”,数据显示:经其调理的患者,见效率达70.3%……
……
不得不说,整个节目录制过程中,张悟本确实失去了此前其参加各类电视节目时的那份侃侃而谈、从容潇洒,以至于节目刚一结束,其“经纪人”便当场“批评”其:“这是你所有录过的节目中表现最差的一次”、“有什么你就说什么,你那爷们儿的劲儿哪去了?!”
下面,我以客观的角度、结合现场感受以及有限认知,为张悟本何他的绿豆xx做一些总结——
1,张悟本的绿豆xx肯定xx了一定比例的患者,这些人需要感谢他;
2,作为慢性病患者,尤其去医院xx始终没有效果,如果听从张悟本的理论喝绿豆汤,无外乎于两种结果——一,没有效果;二,有效果;前者不会有人有激烈反应,后者的反应将是空前激烈;
3,张悟本在自我形象塑造方面,应该有夸大甚至虚构的成分;
4,张悟本的理论表述中有过于追求极端的倾向,因为这个时代属于——无极端,不眼球;无眼球,不赚钱。
5,张悟本对中医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远远低于其受众对此的直观想象;
6,张悟本的背后有着一个极其懂得商业运作乃至炒作的团队;
7,张悟本将“看病难、看病贵”的医院作为抨击、嘲讽的对象,将相对便宜且唾手可得的绿豆、萝卜、苦瓜作为xx的主要食材,是其迅速受到追捧的两大撒手锏;
8,养生热是张悟本扬名得利的肥沃土壤,电视媒体对养生节目的趋之若鹜是张悟本日进斗金的助推器;
9,如果张悟本还聪明的话,送他四个字:见好就收。
10,《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VS“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我不知道{zh1}胜利者会是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