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宜“三通”_冰雪花语_新浪博客

    对儿童进行寓言教学的作用,当代xx寓言作家金江先生是这样说的:“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不仅得到成人喜好,并且深受青少年儿童的欢迎和喜爱。学校教师透过寓言教学儿童最适宜不过了。寓言既简短又具体,既生动又形象,使儿童懂得道理,受到教育,效果很好。”   

  那么,教学寓言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由于教材选取的大多是古代寓言,所以寓意含蓄而深刻。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感性形象为主的,领悟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包括引申意义和比喻意义有一定难度,所以,让学生理解寓意,教学时就要力求化难为易,注意下面几方面的联系。   

  一、与现实联通   

  寓言教学需在虚构与实际之间游走。寓言用虚构的故事、夸饰的情节道出恒久的道理。天真的孩子会在课堂里无所顾忌地喊出:“老师,这是假的!”比如,教学《纪昌学射》时,有学生提问:“人的眼睛真的能够把虱子看得像车轮那么大吗?果真这样的话,不是人人都能在奥运会上得射击xx了吗?”学生的话可能会给老师出一道难题。如何xx?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四两拨千斤”的——   

  师:同学们,他讲得对吗?(学生纷纷点头)   

  师:没错!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另一篇短文。(教师出示《邓亚萍的童年故事》,学生自由阅读)   

  师:把这篇文章和《纪昌学射》对照起来读,你有什么发现?   

  生1:达·芬奇学画的故事不是虚构的,是真实的故事,两篇文章有一篇真实,有一篇虚假。   

  生2:我发现两篇文章都讲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学本领要苦练基本功,要有恒心与毅力!   

  师: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   

  师:《纪昌学射》的故事是虚构的,但不叫虚假。你觉得它的意义在哪儿?   

  ……   

  教师通过互文比照、联通现实、机智诘问等方法,使学生懂得了寓言情节的虚构性与寓意的普适性,更使他们比较直观地感受到了优秀寓言故事对生活与人生智慧的巧妙揭示。   

  二、与古文接通   

  寓言教学需在今文与古文之间转换。小学课本中的寓言故事都是以现代白话文的形式选入的,虽然读来明白如话,但从语文课的角度来讲,古代寓言在经过翻译之后,其语言失去了典雅、庄重、凝练和隽永的意味。这是一种遗憾。儿童时期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期,利用这个时机学习一点文言文事半功倍,也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提高艺术鉴赏力,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扁鹊治病》告一段落的时候,出示了文言文原文中的一段。学生读了两三遍,有一位学生就在座位上嘟囔:“这段话说了些什么啊,怎么读不懂呢!”教师听到学生的困惑,没有马上回应,等到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之后,他组织了一次分角色朗读,并让刚才那位抱怨的学生担当“蔡桓公”的角色。   

  “当了一回蔡桓公,有什么想说的?”教师指名让这位学生回答。   

  “哎,这个蔡桓公,太自以为是了!我可不想做蔡桓公!”   

  “那你想当谁?”   

  “老师,能让我当扁鹊吗?”   

  “当然可以!”于是,他又扮了一回扁鹊,表演的时候还摇头晃脑,煞有介事的样子!   

  人人都有一张口,可以用来发牢骚,也可以用来读书;可以用来读现代文,也可以用来读文言文。许多时候,学生不是不懂,而是不读,读多了就懂了,而且激发了阅读兴趣。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值得我们称道的。   

  三、与理性贯通   

  寓言教学需在形象与抽象之间玩味。寓言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认为由“体”与“意”组成。故事是寓言的表层,它提供一种情境与情节,以丰富人们的感观,可以称为“寓体”;寓言的里层是“寓意”,它便是寄托在故事中的道理,启迪和愉悦人们的精神。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寓言的这种特点,对人类有两大启蒙作用:对人类群体而言,它引导初民从原始的形象思维,走向理性思维,从而迈进文明社会的大门;对人类个体而言,它引导每个人从形象思维发达而理性思维较弱的童年、少年时代,逐步迈进理性思维成熟的成年时代。寓言能在这两种思维间起到桥梁的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寓言的特点,发展儿童和青少年的思维能力。”   

  对小学生凸现感性教学,以具体形象感染他们,这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看,第二学段开始,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寓言教学要使学生在感受故事情节的同时,进行分析、抽象等思维活动,超越故事得到理的智慧启迪。   

  教学《南辕北辙》的时候,曾经有一个经典的案例被教师们讨论过,即有学生在课堂上指出,地球是圆的,那个人最终还是能够去到楚国的。现代社会,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他们的空间思维活跃,诸如此类的课堂小插曲不再罕见。若是教学一味争论“能不能到达楚国”的问题,那教学本身也就“南辕北辙”了。   

  教师:聪明的同学要知道这是一则古代寓言,而我们是现代学生。先不要争论那个人能不能到楚国的问题。“南辕北辙”是题目也是成语。“辕”和“辙”大家已经知道了意思,那么“南”和“北”怎么理解呢?   

  学生A:就是南面和北面的意思。   

  教师:再想一想,还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B:我觉得“南面”和“北面”表示方向相反,不只是“南”和“北”!   

  学生C:“南”和“北”可以表示不同目的地。“南辕北辙”就是那个人想到南方去,但是驾着车往北方走了,表示自己所做的事和要达到的目的相反了。   

  ……   

  教师:这才真正理解了寓意!还需要争论“那个人能不能到达楚国”的问题吗?   

  在汉语当中,有许多字词的语境意思与字面意思是不一致的。比如,“白发三千丈”“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三千丈”和“绿”等,语文教师决不能只在字面意思上纠缠不清,而要再进一层,与学生一起享受汉语的奥妙、思考的乐趣。总之,在引导学生把握寓言的寓意时,语文教师千万不可只做揭示和督促记忆这两件事情,而是要架一座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桥梁,将学生快快乐乐地带到更幸福的知识彼岸。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寓言教学宜“三通”_冰雪花语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