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改名隐射的权力禁忌- 槟郎之声- libins - 和讯博客
骆马湖改名隐射的权力禁忌 [转贴 2010-05-28 09:41:06]   
骆马湖改名隐射的权力禁忌
张敬伟

    “清清的骆马湖啊,一望无穷,站在那湖岸上,从西望不到东。秋水养肥虾和蟹,碧波怀抱菱和藕,丰收的渔歌一声声唱到我心中。”2005年1月5日,xx歌唱家宋祖英唱响了这首《清清骆马湖》,一时间,美丽的骆马湖成了古城宿迁的一张名片。可是,最近当地却闹起了一场骆马湖“改名风波”:有人擅自把湖名改成了“马上湖”!原因据说是因为“骆马”谐音“落马”,“犯了忌讳”。(5月23日《扬子晚报》)

    骆马湖更名“马上湖”,为的是xx“骆马”谐音“落马”的不吉利。按理说,这种趋利避害的心理可以理解。可是,在现代法治语境下,权力主导下的更名,便相当的耐人寻味。如此权力禁忌,凸显一些公权缺乏现代科学知识,充满宿命迷信思维的不自信。如此政治文化泛滥,是对现代文明的嘲讽,也必然遭致公众的讪笑和舆论的批评。

    遗憾的是,此类更名似乎是xx终结的进行时,有的地方为地名老土而更名,如石家庄;有的因为不吉利的谐音而更名,如骆马湖被改为马上湖;有的因为胡乱联想而更名,如苏州西山镇被更名为“金庭镇”等等。不管哪种形式的更名,都有关权力的禁忌,因此在权力的主导下而强迫进行。这么一来,那些被改的老地名一下子就丧失了所有的历史文化韵味,其超越时空的民俗意义也流失殆尽。改过的名字是好听了许多,可是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而言,好听的名字对他们来说是隔膜的,因为他们所拥有的属地文化被阉割被抛弃了。

    当此时也,人们不禁怀疑,扛着权力大棒强行改名者更像是画蛇添足的莽撞者。一个人要改名,起码还要到有司办理一下申请改名的程序;一个地方要改名,起码要问问当地民众愿不愿意吧?!但无论是骆马湖也好,西山镇也罢,改则改矣,民众则是被遗忘的旁观者。有句话很难听,但确实戳到了改名者的死穴,那就是强奸民意。而这,显然和现代法治、公民社会的内涵背道而驰。更为讽刺的是,古人尚且晓得“强奸民意”的不堪,现代执掌权柄者却连古人的民本意识都不具备,真是让人慨叹今夕何夕。

    以骆马湖为例,骆马湖最早记载见于《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五年(1131)四月金将渡淮,屯宿迁县骆马湖。”京剧里也有传统折子戏《骆马湖》。也就是说,从宋到元再到明清两代,封建时代的当地官员并没有因为“骆马湖”不吉利的谐音而有改名的冲动。事实是,封建王朝是家天下,属于人治范畴。在此境遇下的官场文化,禁忌和避讳是常有的事儿。对比之下,难道现代官场文化尚不如封建时xx明自信?

    所谓公权,是为公共权力,因此权力所为,皆应曝晒于阳光之下,绝不能有避讳民众的权力禁忌存在。否则,公共行政就变成了潜规则下的权力擅用,必然导致民众的{zj2}反对。一个僭越民意的行政作为,即使顶着最动听的幌子,也不会为公意所采纳。

    幸运的是,骆马湖改名“马上湖”最终流产。当地官方媒体深度介入,连发4篇文章讨论骆马湖改名的是非,导向很明确,就是反对。当地官方最终也强调,改名并非官方所为,而是所谓旅游策划大师的乱弹。但不管怎么说,没有权力的许可,改名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即使宿迁的骆马湖改名事件确乎是民间所为,但其他地方的改名也逃脱不了权力禁忌的魅影。

    故而,骆马湖改名的夭折是幸中之幸。人们企望,其他地方有更改地名冲动者,亦沉静省思是否符合公共行政准则,是否契合民意期待。如果说仅仅是为了祛除一个胡乱联系的禁忌,而追求权力意志下的彩头,{zh0}还是善罢甘休为是。

成都商报

郑重声明:资讯 【骆马湖改名隐射的权力禁忌- 槟郎之声- libins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