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的记忆(中)/国学网】
第二单元 朔漠新风——游牧文化的体现
30、青花海水龙纹八棱带盖梅瓶
河北省博物馆藏
1964年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南路元代窖藏出土
通高51.5、口径6.6、底径14.5厘米
身绘青花海水及火焰纹,用留白手法饰飞舞在波涛汹涌的海水中游龙四条;肩及胫部饰如意形云纹,内绘青花花卉、凤鸟和怪兽,形象对比鲜明,白地蓝花与蓝地白花相映成趣,又极富艺术感染力。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一改唐宋以来瓷器花纹布局疏简的传统,工细的描绘加上繁复的层,形成了花团锦簇的艺术风格。其形体规整,充分显示出元代工匠高超的成型技巧。
31、青花双狮戏球纹八棱玉壶春瓶
河北省博物馆藏
1964年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南路元代窖藏出土
高32.5、口径9.7、底径9.8厘米
瓶身绘九层青花纹,颈部绘蕉叶纹、回纹和莲瓣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双狮戏球图,狮身系彩绸缨络,回首翘足,嬉戏争斗,空白处间以杂宝。下腹、胫、足部绘钱纹、莲瓣、回纹及卷草纹。造型优美,纹饰生动清晰,青花色泽浓艳。
32、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棱执壶
河北省博物馆藏
1964年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南路元代窖藏出土
通高23.6、口径4.9、底径7.8厘米
盖为圆尖钮,鼓顶八棱形,饰覆式莲瓣纹,向柄一侧有一小圆形钮。颈中部内束,饰一周回纹,上半部饰蕉叶纹,下半部覆莲纹内绘火焰宝珠纹。腹的上部在两周卷云纹之间饰六组折枝花卉,下部为仰式莲瓣一周。圈足饰卷草纹。流细长,流颈间有S 形花饰相连接,流身两侧饰卷云纹。柄宽而扁,安于腹颈之间,柄顶堆贴一卷云纹。造型秀美典雅,纹饰繁而不乱。
33、青花凤首扁壶
首都博物馆藏
1970年北京市西城区旧鼓楼大街豁口元代窖藏出土
高18.7、口径4、足径4.5×8.3厘米
元代特色器型,源于金属器。壶流塑成凤鸟的头部,羽毛长而飘洒,壶柄蜷曲成凤尾。青花勾画的两翅垂于壶体两侧,下面绘缠枝花卉,好像凤凰飞翔于花卉之间。造型生动别致,画面颇具立体感,可谓独具匠心。出土时碎为48片,后经修补复原。
34、青花凤首扁壶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芦草沟出土
高18.5、口径4、足径4.3×8.2厘米
此壶凤尾为锯齿纹,首都博物馆所藏凤尾为卷草纹,有研究者认为是“一鸾一凤”。
35、青花飞凤纹高足杯
河北省博物馆藏
1972年河北省定兴县窖藏出土
高9.5厘米
高足杯,酒器,下承以高足若把柄,故俗称“把杯”,元贵族使用的金银器也多以高足杯形式出现,为元代{zlx}的器具。因便于端拿,高丽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称其为“上马杯儿”。蒙古人酒风豪放,饮酒客醉则喜,认为与其“一心无异”,民族特点可见一斑。
36、青花云龙纹高足杯
河北省博物馆藏
河北省新安县出土
高12、口径12.4厘米
器内口沿绘青花卷草纹,内腹壁压印龙纹一周,底绘青花火焰纹,外腹壁绘青花龙纹。此杯青花和印花复合装饰,龙为三爪,毛发飘动,颇有气势。
37、青花龙纹高足杯
江西省萍乡市博物馆藏
1992年江西省萍乡市鹅湖公园窖藏出土
高4.4厘米
内、外腹壁绘折枝花草纹,作二方排列,内底心绘一只兔作回首状,兔周围绘有祥云瑞草。
38、青花缠枝菊花纹高足杯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高9.4、口径12.4、底径3.2厘米
内壁饰暗花八宝纹,外壁腹部饰两组缠枝菊,辅以弦纹。元人有爱菊的风尚,大都的菊花非常昂贵,有“一本黄花金十镪,富家菊谱签银榜”的记载。此杯所绘菊花纹,画面疏简,线条流畅,显得生机勃勃。
39、青花飞凤纹高足杯
江西省萍乡市博物馆藏
1985年江西省萍乡市福田乡元代窖藏出土
高8.7厘米
此杯为竹节形高足,外壁绘飞凤纹一对,内底心书“福”字,这种吉语款瓷在民窑中较为常见。
40、青花寿字款高足杯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文物管理处藏
2006年内蒙古包头市燕家梁遗址出土
高9.4、口径11.9厘米
此杯内壁近口沿处一周卷草纹,杯底草书一“寿”字。杯外壁绘两只相向翱翔的凤,凤间有云朵。一只凤右翅膀及尾部残缺,另一只头部、两翅膀及尾部残缺。凤尾卷曲似云纹。青花淡雅清丽。“福”、“寿”字款高足杯,说明人们在举杯畅饮的同时,祝愿“福寿双全”,表达出传统文化的吉祥寓意。
41、青花荷莲纹葵瓣口盘
安徽省博物馆藏
1977年安徽省安庆市出土
高1.3、口径16.2、底径13.7厘米
盘内底主纹饰用莲花和水草表现荷塘纹,青花色彩艳丽。此为元青花装饰的典型图案之一,标准图式中有两个基本要素,即莲花和水禽,源于元代流行的丝织品纹样——满池娇,可见元青花装饰吸收其他工艺美术品的特长,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内容与画法。
42、青花莲池纹花口盘
江西省景德镇陶瓷考古所藏
高4.5、口径27.5、底径18.5厘米
盘内壁饰缠枝菊,外壁饰以莲瓣,盘心绘莲池纹,所绘图案栩栩如生,观者如临其境。
43、青花鹿纹盘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藏
1985年4月山东省青州市青州粮食中转库铁路西侧元代墓葬出土
高1.4、口径16.5、底径13厘米
此盘釉质细腻,莹洁光亮,坚细色白,釉质白中泛青,青花鲜艳深浅不一,积釉处稍有黑斑。口沿作七瓣葵花形,边缘绘卷草纹一周,盘心为两棵交叉的垂柳,树下一只作回首观望状的鹿,盘心边缘绘兰草、石头及其他花木植物。
44、青花淡描云龙纹花口盘
江西省景德镇陶瓷考古所藏
1980年江西省景德镇市落马桥元代窑址出土
高4.8、口径27.6、底径20.4厘米
盘心绘云龙纹,龙的三爪分张有力,内壁绘缠枝卷草,外壁饰以莲瓣。
45、青花松竹梅纹花口盘
首都博物馆藏
1970年北京市后英房遗址出土
高1.7、口径16.5、底径13.4厘米
盘中心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青花色泽淡雅,颇具文人画意蕴。与常见的满纹饰大盘相比,自有一番情趣。
46、青花花卉纹盘
安徽省博物馆藏
1992年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至正十三年孙氏家族墓出土
高0.9、口径16.2、底径13.6厘米
盘心绘两组并蒂莲,口沿绘一圈卷草纹。运笔纤细,生动自然。整个画面布局规整,和谐秀美,似在宣纸上作画,颇有意趣。既体现了元瓷纹样的优美,也反映了元代人们的生活情趣。
47、青花缠枝花纹盘
辽宁省博物馆藏
高4.1、口径14.1、底径8.6厘米
盘中心纹饰为十字杵(舂米或捶衣的木棒),是佛教中的杵系礼器或法器。十字杵纹饰最早出现在元代青花碗内。
48、青花双芦雁穿花纹花口盘、青花缠枝花卉纹盏
安徽省太湖县文管所藏
1998年安徽省太湖县白里镇阮氏一世祖墓出土
盘高1.6、口径16.3厘米;盏高4.1、口径7.9厘米
芦雁纹,元代称“雁衔芦”,此纹饰源于织绣图样。元杂剧《风雨像生货郎旦》里“架着雕鹘”的行军千户,便身穿胸、背绣着“雁衔芦”纹的官服。
49、青花缠枝牡丹纹扁执壶
安徽省太湖县文管所藏
1998年安徽省太湖县白里镇阮氏一世祖墓出土
通高21.3、口径5.5厘米
壶盖主体纹饰为覆莲瓣,以连续菱形纹为边饰;壶身中心饰缠枝牡丹纹,辅以卷草纹;足饰垂瓣纹。画面纹饰富丽繁密,线条活泼流畅,层次清晰,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赏心悦目。造型端庄清秀,古朴典雅,独具风格。
50、青花双凤纹高足碗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197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阿力麻里出土
高11.4、口径16.1、足径6.3厘米
此碗足部呈四节竹节式喇叭型高圈足,内壁两只凤凰相间于云纹中,牡丹纹环绕口沿四周,外壁为缠枝牡丹和莲花纹,腹下部有一圈变形莲瓣纹。整体层次感强,构图丰满,用色匀畅,毫无滞涩感,具有元代青花的突出特点。青花由于发色不稳定,故出现晕散现象。
51、青花荷塘鸳鸯纹碗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文物管理处藏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郊区燕家梁出土
高8.3、口径17、足径5.9厘米
外壁图案用弦纹分为相离的两部分,上部一周为缠枝莲花纹,下部为仰莲莲瓣。缠枝莲花心留白,用线条勾画花瓣而不填充颜色,花叶卷曲,有的呈蝎子状。口沿残,有三处铜锔钉和铜片修补痕迹,另有两处钉眼痕迹,一处钻孔,一处从外壁钻未通。碗内壁口沿饰一周枝叶繁茂的缠枝莲花,碗心莲花内一对凫水的鸳鸯相对鸣叫,形象生动逼真。
52、青花束莲纹匜
首都博物馆藏
高4.3、口径16.2厘米
匜是西周、春秋时流行的盥洗用具。该匜仿青铜器造型,形似瓢,圆形,有流,流下有一小环纽,内中心绘青花束莲纹,内壁绘卷草纹,外壁绘变体莲瓣纹。青花色泽浓艳,画风粗放。元代的匜一般看来应该是酒器,不同于先秦以前作为盥洗器使用。从元代墓葬壁画及墓葬或窖藏的伴出关系来看,匜与玉壶春瓶、盞一般构成酒器组合;从材质和工艺来看,匜也与玉壶春、盏的组合基本保持统一。
53、青花兔纹匜
江西省萍乡市博物馆藏
1985年江西省萍乡市福田乡元代窖藏出土
高4.4厘米`
此匜凹槽形短流,内底心绘兔纹及花卉。
54、青花折枝花卉纹匜
安徽省博物馆藏
1977年安徽省安庆市出土
高4.3、口径13.2、底径8厘米
器口一侧有长方槽形短流,流下有卷云形小系,内底绘折枝牡丹,内外壁辅以卷草纹,画线为边框。
55、青花折枝花卉纹象耳瓶
安徽省博物馆藏
2004年安徽省当涂县出土
高31、腹径16.5、底径9.5厘米
此瓶呈八棱形,主体纹饰为折枝花卉,辅以蕉叶纹、卷草纹、莲瓣等,器耳以元代青花常见的象耳做装饰。构图饱满,繁而不乱。
56、青花“頭青”照子
江西省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1980年江西省景德镇市落马桥元代窑址出土
高4.2、底径3.8厘米
“照子”,验证火候及原材料优劣的试烧样品;“頭青”,头等青料。照子的出现,说明了青花瓷的生产技术已很成熟,陶工们能对未烧的青料进行分类定级;也说明了当时官府根据需要安排窑场和窑工的生产任务,对不同类型的产品,使用不同的青料绘制。(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