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民间传统用具

沙地民间传统用具

2010-05-24 20:19:05 阅读110 评论5 字号:

       一、生活用具

       1、芦花靴

      芦花靴(通东人叫它茅靴)是崇启海沙地人当年{zh0}的保暖鞋。穿上芦花靴,天再冷,脚总是温暖的,决没有生xx之虞,比今之时髦的皮靴要舒适百倍。

  芦花靴之所以如此暖和,是因为它使用了海门土生土长的保暖材料:稻草和芦花。据说从前有个叫花子,大年三十夜到一财主家“跑发财”(沙地人对叫花子乞讨行为的昵称),那财主说,行啊,你只要光着脚板在这场院里站一夜,明天大年初一,我分一半家产给你。那时天正下着鹅毛大雪,朔风呼啸,身穿破衣烂衫的叫花子冻得脸都发青了,狠毒的财主料想他光脚在雪地里站一夜肯定会冻死,但是叫花子站的地方有几根散落的稻草,他就站在这几根稻草上,一夜过来居然没死。传说虽然近乎天方夜谭,但稻草暖人却是不争的事实。旧时崇启海农家都要在床上铺上厚厚一层稻草过冬,这一层稻草可抵几条褥子。芦花靴就用稻草做底,用草鞋耙头推,不是一层,而是两层,俗叫“夹底”,草鞋是一层底,叫“单底”。一双做工好的芦花靴底,硬实得就像木块一样,雪水也难渗透。

  鞋帮用芦花绳纬。将芦花搓成绳是要很高技术的。整枝芦花虽有二三十厘米长,但太粗,搓成的绳子跟拔河绳相仿了,怎能用来纬芦花鞋?只有将它一小枝一小枝扯下来,才能搓成小指头粗细的芦花绳,然而一小枝芦花才七八厘米长,大手捏都摆不住,怎么搓?有些老农一辈子搓绳卖,却搓不成芦花绳,而专做芦花靴卖的农户家个个都会搓,而且手脚麻利,只见他们灵巧的双手捏住芦花小枝快速搓转,宛若两只灰蝴蝶在手上上下翻飞。

  芦花靴,好像并非沙地特有,通如海地区也有,但那里的芦花靴不像沙地芦花靴鞋帮高耸,真正的靴子样,而是塌乎乎的,活像个麻雀窝,所以它的俗名叫做“毛窝儿”,且大多单底,因而也不耐穿,一冬天下来就烂了。

  时代演进到今天,人们脚上早已换成了各式各样美观雅致的棉皮鞋、雪地鞋、毡靴……冬天,室内有取暖器、空调,再也不用担忧脚受冻了。昔日农家的“保暖鞋”已经作为“老土”、“古董”被安置进民俗博物馆,制作的工具“草靴耙头”也没了踪影,然而,它们的历史功绩我们是不能忘记的。

      

       沙地民间传统用具 - 司马东方 - 东方时事评论精选

      沙地人的芦花靴(音“芦或西”)

       二、生产用具

       1、水车

       水车又称孔明车,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是先人们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高超劳动技艺,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传为汉灵帝时华岚造出雏形,经三国时孔明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记得小时候海门地区曾有一种水车,是用人力踩踏使水车转动提水。见下图:

       

        沙地民间传统用具 - 司马东方 - 东方时事评论精选

        

       沙地民间传统用具 - 司马东方 - 东方时事评论精选

       3、纺车

       纺车是采用纤维材料如毛、棉、麻、丝等生产线或纱的设备。纺车通常有一个用手或脚驱动的轮子和一个纱锭。关于纺车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的《方言》,记有“繀车”和“道轨”。兽锭纺车最早的图像见于银雀、汉帛画和汉画像石。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有关纺织图不下八块,其中刻有的有四块。1956年江苏铜山洪楼出土的画像石上面刻有几个形态生动的人物正在织布、纺纱和调丝操作的图像,它展示了一幅汉代纺织生产活动的情景。这就可以看出纺车在汉代已经成为普遍的纺纱工具。因此也不难推测,纺车的出现应该是比这早的。

      

       沙地民间传统用具 - 司马东方 - 东方时事评论精选
       名扬天下的也曾在水南村居住学艺。早在南宋理宗帝年代,年仅13岁的黄道婆为逃避当童养媳随商船漂落到崖州水南村。当时黎族人的棉纺织技术{lx1}于中原汉族,黄道婆就倾心向黎民学习用木棉絮纺纱,用米酒、椰水、树皮和野生植物作为颜料调色染线,用机杼综线、挈花、织布的纺织印染技术,并比欧洲早400年发明出脚踏“三绽三线”纺纱车和“踞织”织布机,提高了织锦质量,成了一名“中国古代伟大的女纺织家”。以“踏车椎弓”织出的、筒裙的图案艳丽素雅,有鸡花纹、马尾纹、青蛙纹等200多种,誉为“机杼精工,百卉千华”。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沙地民间传统用具】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