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地理整合优化模拟题之七_启迪慧想_新浪博客

一、从文字中获取信息
1.中国某一种农业活动的方式是:「农民利用水渠或坎井灌溉农田,在狭小的耕地上,栽种较高大的果树,并在其绿荫下,种植棉花、麦类、葡萄、瓜果等,作物成层分布。」就中国的四大地区而言,该种农业活动最可能出现在哪两个地区?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高科技信息产业研发投入成本极高,但产品生命周期短,因此产业的空间分工以降低成本与提高资源的利用度为要。在研发期后,产品之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I:研发完成进入市场时,需求量较少,价格较高
   阶段II:成为主流产品时,需求量大,价格下降
   阶段III:当产品接近生命周期尾声时,需求量小,维修为主
   甲信息工业公司的重要客户在美国,{zd0}生产基地设在中国深圳,但甲公司在美国加州也设有一小厂与其{zd0}客户的营运总部只有一墙之隔。产品需修改时,则由甲公司的两厂研发人员透过图文电视接力研发。
请回答2-4题:
2.甲公司与美国{zd0}客户具有分工关系,就该项产品而言,其客户之营运总部主要是负责下列哪个阶段的工作?
  A.研发期    B.第I阶段    C.第II阶段   D.第III阶段
3.甲公司的加州小工厂主要是支持产品生命周期的哪些阶段?
  A.I         B.I和II      C.II和III    D.I和III
4.甲公司利用两地两厂接力研发修改,主要是要节省下列哪个资源?
  A.人力      B.技术       C.时间       D.市场
二、从图中获取信息
海雾生成于海上或海岸区域。读我国近海海雾的出现频率的年变化图(图4),完成5-7题。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地理整合优化模拟题之七5.据图可知我国近海沿岸的海雾,雾频率{zg}月份是 

   A.2月       B.4月      C.6月    D.8月

6.雾期最多的区域应位于   

 A.南海沿岸    B.东海沿岸    C.黄海沿岸    D.渤海沿岸

7.欧洲的北海与沿岸是世界常年的海雾区,该海域多雾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①海域北部较封闭  ②寒暖流交汇  ⑨冬季多锋面气旋④常年火山爆发    ⑤常年盛行偏西风

  A.①⑤    B.①④  C.③⑤   D.②③
三、从图形和文字中获取信息
8.下图为2007年丹麦所有风力发电机组一年中风力发电量的变化图,发电量季节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哪个因素相关(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地理整合优化模拟题之七  A.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北大西洋暖流的减弱          D.风向的季节变化
安徽省某镇是“蓝田花猪”的产地,当地政府积极推广使用“日光温室、猪圈、厕所和沼气池”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读下图回答9—10题。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地理整合优化模拟题之七9.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其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虽然不利于蔬菜有机质的积累,但能够提高蔬菜产量
 B.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能保持日光温室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C.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蔬菜产量
 D.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10.“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  
  ①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②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③广天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④开展综合利用,既发展了经济,又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巴西利亚城市规划布局图回答11题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地理整合优化模拟题之七

11.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A.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B.商业区、绿地、住宅区
  C.住宅区、商业区、绿地        D. 绿地、住宅区、商业区
四、调动和运用相关学科知识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即能源消费增长率与同期GDP增长率的比值。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如该系数小于l,则本年单位不变价GDP能耗比上年降低;如大于l,则本年单位不变价GDP能耗比上年上升。据下表中我国1998—2004年部分年份的相关统计数字,完成12~13题。
12.表中能源消费弹性系数{zg}的年份是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地理整合优化模拟题之七

  A.2004年         B.2003年        C.1999年         D.1998年
13.这几年间,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①我国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  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有上升趋势③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趋于合理  ④汽车拥有量大幅增长 ⑤我国能源利用率明显提高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可燃冰”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它是自然形成的,由于需要同时具备高压和低温的环境,它们大多分布在深海底和沿海的冻土区域,这样才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据材料回答14—15题。
14.下列地点最有可能分布有可燃冰的是(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地理整合优化模拟题之七15.可燃冰的大规模开采、使用可能会加剧(  
  A.全球变暖     B.酸雨危害     C.臭氧层空洞     D.生物多样性减少
五、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
山东鲁北化工濒临渤海.公司实施绿色文明战略,通过技术集成,建成了生态产业链,其中之一是海水"一水多用".海水首先用来放养贝类、牡蛎、鱼虾等;初级卤水放牧卤虫;终级卤水先送纯碱厂、硫酸钾厂、灭火剂厂等供工艺冷却;吸收了这些厂废热之后的卤水送到溴素厂吹溴;吹溴后的卤水晒盐;晒盐后苦卤生产硫酸钾等产品.一水多用,产业链一再延长,最终使海水全部资源化.这是目前国内海水利用最为彻底的模式.回答16-17题.
16.生态工业园内各类工厂的配置,主要考虑的工业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环境因素      C.交通运输      D.生产协作
17.在日本,人们把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企业形象地归入“静脉产业”,因为这些企业能使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有关静脉产品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减少环境资源消耗为目标 ②很多程度上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③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 ④体现了以废弃物利用{zd0}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图3-3反映的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能源生产和消费发展情况是(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地理整合优化模拟题之七

  A.水电、核电、风电发展最快,消费率{zg}   B.2008年石油消费中国产不足一半 

  C.石油、天然气产量下降,消费量提高       D.煤炭产量稳中有升,尚有少量出口
  读“我国沿30°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19-21题。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地理整合优化模拟题之七9.图中①②③19.三条曲线分别代表的是

 A.年太阳辐射量  地势  7月均温    B. 7月均温  地势  年太阳辐射量

 C. 7月均温  年太阳辐射量  地势   D. 年太阳辐射量 7月均温  地势

20.x地的气候类型符合下图的是21.就②曲线而言,y地大于x地,主要因为y地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地理整合优化模拟题之七                                                                 D
 A.地势高,大气稀薄,多晴朗天气   B.地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C.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离太阳更近 D.沙漠广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22.(36分)

材料一  黄海上游水电的开发,形成了一个有极大调节能力的阶梯电力群,在西北电网中具有供电质量稳定、可靠性强、运行方式灵活等优点.黄河水电公司在黄河上的电站建设中,针对水环境保护、空气污染防治、固体废气物处理、植被保护、水土流失等项目,都制定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并与工程建设同步实施,取得了明显成就。
材料二  局部地区矿产资源和城市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地理整合优化模拟题之七(1)黄河上游为何能够形成阶级电站群?(6分)


(2)图示金昌-白银-兰州一带有色金属工业较为发达,但酸雨较少,简析原因。(9分)


(3)甲地形区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12分)


(4)乙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东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所经之地,分析此地带能成为“丝绸之路”线路的原因。(9分)


23.结合材料,读图完成:

【材料一】:北大荒以美丽神奇、荒蛮富饶而
闻名于世。广义上的“北大荒” 原黑龙江省广大尚未开垦的荒芜地域;而狭义的“北大荒”则指开发较晚的三江平原地区。在过去60年里,来自四面八方的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满怀激情地奔向北大荒。从1947年{dy}批农场创建以来,这片荒原上已建成114个大中型机械化的国有农牧场,昔日人迹罕至的北大荒,成了“中华大粮仓”。
【材料二】:我国三江平原湿地演变图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地理整合优化模拟题之七【材料三】:截止“九五”时期,东北巩固和新建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共110个,占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的13%,粮食区际商品量和商品率均占全国xx。                 

 东北地区商品粮食产量分布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地理整合优化模拟题之七                       【注: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县的粮食总产平均水平为3.85 × 108千克】

(1)1980年至2000年三江平原的湿地如何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2)简述哪些自然因素会引发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的波动?结合材料三,分析这种粮食产量的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有哪些?


24.(34分)读甲、乙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以及流经两地区主要河流流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径流季节分配和补给类型图”回答有关问题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地理整合优化模拟题之七 (1)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说出判断依据(6分)
 
 (2)结合甲图中R1河流流域范围的气候分布特点,分析该河流径流量较大的时期9月至10月左右的原因.(8分)
 
 (3)分析乙图中R2河流被所在国家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10分)
 
 (4)对比分析两条河流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及其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10分)


 25.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印度河流域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但在18世纪之前,人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条藏身于沙漠,人迹罕见的河流曾有过与古埃及相媲美的璀灿昨天。
 材料二    印度河流域地形示意图(图9),巴基斯坦调水工程示意图(图10),印度河流域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图11)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地理整合优化模拟题之七 ⑴描述图9中印度河干流的流向(4分)

 

 ⑵结合材料说明印度河上游(海拔200米以上)的河床特点及水源补给类型和时间(14分)


 ⑶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印度河平原就出现了发达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进入青铜时代早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说明印度文明产生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⑷印度河流域灌溉历史悠久,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调水量{zd0}的工程之一。西水东调工程,即从西三河调水到东三诃,解决东三河下游的灌溉等用水问题(图10)。说明巴基斯坦大规模“西水东调”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和对策。(12分) 


26.(30分)读图8和图9,完成下列问题。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地理整合优化模拟题之七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说出①、②两地地形类型。(8分)

(2)为什么③海区7月经常出现浓雾?(6分)

 

(3)简析④地的气候特征。(10分)

 

(4)分析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6分)


六、自然灾害
27.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地理整合优化模拟题之七(1)据材料一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集中分布地区。  (2分)
 
材料二:2008年9月22~27日,四川省先后有l2市38个县(市)遭受暴雨袭击,其中9个县(市)出现大暴雨;峨眉山市日{zd0}降水量达1 59.8毫米;北川县连续5天出现暴雨。地震灾区泥石流频发,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部分地方道路中断,对灾区的恢复重建十分不利。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四川灾区该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3)为减轻川滇山地的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列举应采取的应对措施。(4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2.B  3.D  4.C   5.B   6.C  7.C   8.A   9.B  10.C  11.C  12.B 13.C  14.B  15.A   16.D   17.B  18.D  19.C    20.D   21.A
 22.答案:(1)河流流经高山峡谷地区(或{dy}阶梯和第二阶梯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3分)  (2)深处内陆,降水少(2分)
  (3)自然原因地处内陆,降水稀少,风力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人为原因是过渡垦殖,破坏植被等不当的经济活动(2分)
   (4)河西走廊地形平坦,水源丰富,农牧业发达,人口较为密集,经济繁荣,历来交通发达.
23.(1)湿地面积大量减少;大量湿地被过度开垦转变为耕地湿地大面积缩减,会导致地表水涵养量降低;对河流的调蓄能力降低(地表水循环被改变);破坏了野生动物栖息地,该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湿地调节局地气候的能力下降或丧失等。(2)土壤肥力下降;东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时空、年际分布不均,易产生旱涝灾害,影响粮食产量;纬度位置较高,夏季易受低温冷害、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表现出很大的波动性。  影响粮食的供应量和粮食市场价格等。
24.答案:(1)都是面积较大的外流盆地。判断依据:一是两图经纬线的跨度较大,说明实际距离远;二是两图四周高、中间低;三是两盆地中部均有外流河流经(甲图R1为刚果河,R2为长江)。(2)R1河(刚果河)支流分布在赤道两侧,上游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流量较大的时期南北交错,北侧各支流流量较大的时期是5-10月,南侧各支流流量较大的时期是9-次年4月,9-10月正是南北两侧支流流量较大的季节。(3)R2河流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大,大部分河段江阔水深,没有冰清,可四季通航;该河流与南北铁路线交织成网,沟通东西;沿江经济发达,腹地广大,人口城市稠密,运输量大,水运繁忙。(4)R1河流中下游发展水稻种植业、亚热带经济作物,有利自然条件是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充分、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流众多、灌溉条件便利。
25.⑴流向:上游向西北流(2分),而后折向西南流(2分)⑵河床特征:河流穿行于高原峡谷中,多“V”谷(河道狭窄,河道深切,多险滩,3分),比降大(落差大 3分)。补给特征:水源主要来自山地季风降雨(2分)和北部雪山冰雪融水(2分)。每年有2次汛期,一次在3~5月(春汛2分),是高山积雪大量融化所致;另一次是在7~8月(伏汛)(2分),是西南季风带来的大量雨水和高山冰雪融水。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分),便利的灌溉水源(2分),便利的水运(2分)
⑷原因:东南部印度河平原耕地高度集中(人口、城市集中,2分),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不足(2分)。环境问题:抬高了地下水位,有的地方土壤渍涝(2分),有的地方土壤盐碱化明显(2分)。对策:平整土地,衬砌防渗(2分),管井排水(打井抽水,有灌有排,2分)
26.(1)山地高原为主;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大;海岸线平直(4分)  ①丘陵(2分) ②高原(山地)(2分)(2)7月有寒流(2分)近海面气温低(2分)水汽充足(2分)(3)终年温暖,年温差小(4分)   年降水量较多(2分)季节变化明显(2分) 双峰型(11月到12月、2月到5月降水较多)(2分)
   27.(1)西南地区。(2分)
   (2)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土层松动。(4分)
   (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完善监测预警系统。(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

  • (2010-03-17 18:42:20)
  • (2010-03-23 07:15:31)
  • (2010-04-03 08:13:31)
  • (2010-04-16 08:13:14)
  • (2010-04-12 09:00:52)
  • (2010-04-20 22:43:02)
  • (2010-04-22 07:55:54)
  • (2010-04-23 08:09:26)
  • (2010-05-06 06:46:51)
  • (2010-05-19 08:53:16)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地理整合优化模拟题之七_启迪慧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