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贵-四川长虹:布局超前与股价滞后

长虹布局:超前还是冒险

  在发改委的新扶持策出台前,作为彩电企业战略转型的先锋,四川长虹集团早在2004年已经率先开始在彩电上游,乃至“上游的上游”布局的步伐,而经过近6年的努力长虹已经形成了以“虹欧”等离子屏、“长智光电”液晶模组、“华意”冰箱压缩机、“长虹东元”空调压缩机等为代表的年销售规模数百亿元的上游核心部件产业群。

  “造屏”之困

  更为重要的是,在等离子面板、液晶模组领域基本完成上游材料部件本地化布局的长虹,还前瞻性地开始了在OLED面板领域的布局,并且在有“第三代显示技术代表”之称的OLED领域的研发、制造都取得了突破,其中在OLED面板大屏化技术上的突破已经与日韩品牌齐步。

  作为一家身处内地的彩电巨头,长虹在其自身主业——彩电战略转型升级比任何一家沿海彩电巨头都走得更加坚决,“如果做不了屏,长虹还不如不做彩电”,这是2004年7月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重返长虹后甩出的{dy}句话。

  虽然当时中国市场平板电视市场的规模只有三四百万台,但是作为替代CRT的趋势性产品,中国企业在上游的布局几乎为零,占平板电视成本70%,全国需要进口的液晶屏、等离子屏成为国产彩电行业整体亏损的主要原因。

  然而等离子、液晶面板上游领域的投资动辄上百亿元而且技术升级更新很快,其投资存在巨大风险,再加上掌握技术的日韩和台湾企业为了维持高额利润不愿意转让技术,这让国内企业一筹莫展。

  据悉,到2009年中国电视面板进口额已经达到近200亿,这几乎相当于国产彩电当年销售收入的70%,而在上游面板利润的支撑下,外资平板也操起价格战的屠刀在中国市场大举进攻,2007年其在中国一二级市场占有率一度提高到7成,国产彩电面临着危险的局面。

  在国家扶持策迟迟不能确定,京东方、上广电等国内液晶屏行业投产即亏损的大环境下,曾经是CRT老大的长虹寻求改变现状的愿望也更强烈,既没有过分依靠策扶持,也没有期待外资巨头会主动转让技术,长虹聪明地选择了曲线进军上游的道路。

  2005年底,长虹{dy}次确立了计划进军PDP产业链前端高附加值的屏制造,而2006年底曲线近亿收购韩国第三大等离子厂商ORION则让长虹成为国产彩电“造屏”的引导者。

  超前还是冒险

  虽然行业和长虹内部都对长虹这一冒险性的投资颇有说辞,项目的筹资和建设过程又经历了包括汶川大地震在内的重重困难,但是从2007年4月开始动工的虹欧等离子一期项目还是仅用了18个月就实现竣工,而等离子面板良品率的爬坡期也只用了9个月。

  相对而言,长虹在等离子面板上游配套产业的布局则更为完善,据了解,在引进等离子面板技术后,长虹与彩虹、韩国欧丽安的研发人员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开始对新一代等离子面板技术的开发,在节能20%、3D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将取得突破的第二代虹欧等离子面板下半年将正式推出市场。

  在长虹等离子项目已经竣工一年多后,国家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规划才提出要以面板生产为重点,完善新型显示产业体系,而包括京东方、TCL华星光电、龙飞光电在内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才开始立项动工。

  按照其规划实现量产最快也要2012年初,到那时长虹等离子面板的产能规划有望上升到400万-600万片,而且已经量产超过3年时间进入利润的稳定回报期。

  长虹内部人士表示,“虹欧一期项目的投产证明我们可以做等离子,而且目前的资金xx可以支撑二三期工程的需要,只要市场需要扩能我们一定会投资,而PDP工厂今年就要实现现金流为正,我认为现在xx没有担心的必要了。”

  进入2009年随着液晶电视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高,在TCL、海信、康佳先后宣布各自的液晶模组建设计划后,长虹选择与台湾面板巨头友达建立了液晶模组的合资公司——长智光电,投资建设4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形成年产能达360万片的液晶模组生产能力。

  消息人士透露,长虹与合作伙伴也在寻求合资进入高世代液晶面板领域的机会,虹欧项目的成功也为长虹进入高世代液晶面板领域奠定了基础。

  长虹集团新闻发言人刘海中告诉记者,“就当其他家电企业依然没有找到改变低利润率局面的解决方式,苦等国家策扶持的时候,长虹已经用不到6年的时间率先完成了三坐标的布局,并且提出了将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从传统制造向xx制造延伸;探索向现代服务业拓展的{lx1}战略。”





  •   
  •   
  •   
  •   
  •   
  •   
  •   
  •   
  •   
  •   
郑重声明:资讯 【胡兰贵-四川长虹:布局超前与股价滞后】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