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掠影——鼓浪屿游记(40)_hjc95878_新浪博客

厦门掠影——鼓浪屿游记(40)

 

龙头山遗迹:

    沿日光岩寺右侧而上,有个岔路口,向右去瞰青别墅,向左去龙头山寨遗迹。龙头山寨遗迹相传是郑成功在此练兵的场所,清顺治四年(1647),郑成功辟厦门为抗清复台基地,龙头山(即日光岩)系其建寨屯防址之一。寨址原砌筑石寨墙基本上已毁,今存东侧寨墙1段及寨门1座。寨门位于两块大岩石夹峙的隘口处,门高1.74米,宽0.8米。两侧寨墙共长4.5米,高2.9米。寨门内崖壁上留有多处当年建寨时凿岩搭椽、架梁的梁孔,直径0.15米,深约0.08米。凿孔作“人”字形排列,或依山岩地势作直线排列。龙头山寨为郑氏在厦门最早的屯兵营寨,遗址内保存有蔡元培、蔡廷锴等许多名人题咏郑氏业绩的诗刻。蔡元培先生的题诗是一首七绝:“叱咤大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鹤猿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蔡廷锴的题诗也是七绝:“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屯维今古同。当年古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诗中那种英雄惺惺相惜的情感得以尽情流露。在闽海雄风题刻的右前方,有一首郑成功的题刻,是后人临摹郑成功的笔迹刻的:“礼乐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开寿城,东海酿流霞。”

 

    山寨门前有两个守门士兵和两匹战马的铜雕,艺术家将士兵气宇轩昂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游人到此都要与之合影,以致铜雕表面被磨得精光铮亮。

    



 

 

 

 

    过了龙头山寨,再向上行,就到了中秋博饼雕像处。这里的一座中秋博饼雕像反映了郑成功练兵时的情景和厦门中秋博饼的民俗。

 

 

    用骰子“博状元”这种xx游戏,起源于隋唐年间,是赴京赶考的士子们为了祈求考中状元而设置的。主要特点就是比较简单,口彩好,契合了士子们的心理。骰相的名称起源于科举制度,游戏设“状元”一个,“对堂”(榜眼)二个,“三红”(探花)四个,“四进”(进士)八个,“二举”(举人)十六个,“一秀”(秀才)三十二个,共计六十三个。骰相就是根据四枚骰子显示的不同点数来确定的,比如:“对堂”就是由三,四,五,六点组成的。一千多年以来,骰子的骰相和名称以及游戏规则变化不大,但游戏的筹码形式变化却很大,从“状元筹”,普通货币,“状元会饼”,到各种生活用品,生活各异。

 

     相传郑成功在厦门练兵期间,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解士兵们的中秋思乡之愁,在兵部衙堂和僚属们经过推敲,巧设“中秋会饼”作为筹码,与骰子,骰子游戏规则巧妙结合,让士兵们赏月玩饼、品茗谈天。该活动简单有趣,又有利于提升士气,郑成功遂定于每年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前后六夜,军中按单双口分批轮流赏月搏饼。由此形成了博饼文化的雏形。并由郑成功带入台湾,曾盛行于闽台之间。而后经过了几百年沧桑,现在只有厦门地区还完整的保留这种民俗,并且演变成独特的地方文化。厦门现在已经将博饼文化申遗了,并且在海沧大桥旁建有“博饼民俗园”。

 

日光岩顶上是个军事碉堡,登顶的栏杆现在是不锈钢制的。原来的栏杆是铁制的,是鼓浪屿的{zh1}一位国民党守将的专门安装,预备为蒋介石登临日光岩游览用的,可是因为时局紧张,蒋介石只是在军舰上遥望了日光岩,并没有敢上岸。没几天,解放军就攻克了鼓浪屿,这些为蒋介石准备的栏杆,就变成了为公众游人准备的安全设施了.

 

皓月园:

     皓月园是鼓浪屿地标—郑成功雕像的所在地,里面还有一个瀚海雄风的青铜雕塑,是以郑成功事迹为题材进行创作的。郑成功巨型石像建于1985年8月27日。雕像高15.7米,重1617吨,由23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组合而成。覆鼎岩海拔29.5米,向海中延伸30米,地形险峻,气势磅礴,它与海中的剑石、印斗石鼎足而立。如今,覆鼎岩上临海顶天立地的郑成功雕像成为园中的主体建筑,它也是中国历史人物雕像中{zd0}的一座。 “皓月”园名取自《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诗句取名。

 

 

这张照片是花了大价钱乘船从海上正面照的,在陆地上是拍不到这个角度的,所以我很得意这张照片。当时连拍了几张,这张{zh0},就用在文中了。园内青铜大型群像浮雕,再现了当年郑成功挥师东渡,驱荷复台的历史场面。

 

      皓月园以及郑成功石像正面所对,是厦门岛上的演武大桥,这是是郑成功操练赴台作战水师之地。据《厦门志》记载:“演武池在城南澳仔社口校场侧,相传郑氏演武处也”。远古时期的南普陀寺门前、演武池、厦大西村、演武路、厦大操场和芙蓉湖这一大片区域都是海湾(厦大古海湾)的组成部分,水波粼粼,而海湾的出口处就在沙坡尾避风坞一带。在郑成功据守厦门期间,厦大古海湾逐渐成为闽粤重要的渔港。也就是说,300多年前,在如今的厦门大学和南普陀寺以东,是连成一片的湖水,直通大海,是xx的深水良港。郑成功在准备收复台湾前,曾经在此按照《水师水操法》在此操练战船和士兵。

  

演武大桥宛如天女抖动的白绫,飘舞在蔚蓝的海水之上,上下起伏,给静止的海岸带来动感,让人感动一种韵律的美感。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厦门掠影——鼓浪屿游记(40)_hjc95878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