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季的到来,洗染行业也逐渐进入旺季。昨日,记者从我市{zd0}的洗涤企业大连市大马洗涤有限公司获悉,每天洗熨件数已经超过两万件,虽然还没有达到高峰季节的洗衣量,但市场已明显回暖。
公司经营部经理刘爽告诉记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接受并依赖洗衣店。小到内衣、袜子,大到床单被罩,干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得洗染行业服务范围更加广阔。
年轻人内衣袜统统干洗
在烘干区,记者见到了消费者送来的风衣、羽绒服等各种物件,对这些本该春季换季时就应该洗涤的衣物产生了疑问。刘爽告诉记者,一来,一些消费者没有及时清洗的习惯;二来,即便在换季时清洗了,衣服挂在柜子里还是会落上灰尘、沾上异味,秋冬季穿着时还应该再清洗一遍。
被分拣出来单独洗涤的内衣内裤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刘爽介绍说,虽然选择到干洗店消费的人群相对稳定,但是就年龄而言,中青年消费者占了八成以上。其中,尤以30岁以下的年轻人对干洗店的依赖更甚。“以前,很多干洗店是不洗内衣内裤和袜子这样私密性很强的衣物,即便是加付费用,也不愿意破例。但是,现在的干洗店几乎都开展了这种业务,送内衣干洗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刘爽告诉记者,店里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小夫妻,他们双手提着大包小包来到柜台前,将攒了很久的外衣外裤、衬衣衬裤,内衣和袜子等统统交给工作人员。有些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也特别会享受生活,将小孩衣服、裤子、袜子等交给洗衣店代劳。在福奈特干洗店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面楼上就住着一个小伙子,好像在外企上班,一个月送来一包脏衣服。”说话间,这位已经大学毕业两年的小伙子推门而入。闲聊中,他告诉记者,自己几乎没洗过衣服,“大概一个月送一回,换季的时候送得多一些,袜子内衣这样的小件有时扔掉重买,有时和一大堆衣服一起送来洗。工作太忙了,没时间洗,也懒得洗。”小伙子说,自己办了一张3000元的洗衣卡,每次送洗至少要花200多元。
尽管如此,也有年长的客人见到类似情况感慨:袜子、内衣都送干洗店,这都是一些家长惯的。但是,这种现象丝毫没有减少。
洗涤标识混乱纠纷不断
业务量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难题。让洗衣师经常发蒙的,是设计师不断翻新的面料和设计灵感。以 P U为例,经常被人误以为应该干洗,但实际上干洗只能造成面料板结。洗衣师在摸索中总结出,有涂层化纤质地的服装不能干洗,只能水洗。另外,近年流行混搭风格,一件衣服经常能运用棉、麻、丝、毛、珠片、水钻等多种元素。可是经验告诉洗衣师,植物纤维多运用水洗,动物纤维应该干洗,这样的衣服到底该怎么洗,洗衣师也是束手无策。
“更让我们头疼不已的是洗涤标识使用的混乱。”刘爽说。今年4月,消费者张女士将穿了一个冬天的羽绒服拿到某干洗店干洗,之后发生了串色现象。在这件棉服的洗涤说明上,明确写着“常规干洗、悬挂晾干、手洗、不可机洗”的字样。正是看见了洗涤说明的{dy}项,张女士才将羽绒服送到了洗衣店。但是干洗店按照洗涤标识操作后,没想到整个里子都花了。经过大连市洗衣事故鉴定专业委员会鉴定,这是一起典型衣服洗染标识指示错误的事例。因此,张女士只能找棉服的销售商索赔。“目前在我市洗染行业事故中,有20%的事故是因标识误导所致。”
干洗店成客人长期衣柜
让干洗店叫苦不迭的是,顾客没有及时拿走的衣物积压成堆,占用了大量的存放空间。据悉,如今全市600多家洗衣店中,存放了1至3个月的衣物超过了30%,1年以上未取走的近10%%,最长的甚至有存放了7年的衣物,而此种现象在一些规模较大的洗衣公司尤为严重。
大连洗染行业协会曾经对超期存放衣物的消费者进行过简单调查,发现存放者的理由五花八门:出差的、留学的、忘记的……“有的衣服在店里放置时间长了,压出褶或者沾上灰尘,在顾客取衣前还得重新加工。如果遇到了皮衣就更赔了,为了防止存放时间过长而变硬,每年都要将其拿出来打油保养,这给企业带来很多的额外支出和负担。”
根据《大连市洗染业服务技术规范》相关规定,对消费者送衣不取的,超过保存期30天,每件衣物每天加收0.5元保管费,半年以上的经营者有权处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条规定根本无法实施xx。“大多数洗衣店,通常还是较负责地替顾客保存好这些衣服,以免引起纠纷。”
为了改变充当免费“储衣柜”状况,一些干洗店将相关条款印刷到干洗单背面,但是仔细阅读的消费者寥寥。当工作人员准备留下消费者电话时,很多敏感的消费者当即拒绝:这是我个人隐私,凭什么告诉你们?把我的信息透露出去怎么办?对此,业内人士提醒,顾客将衣服送去干洗后长期不拿,一方面容易造成遗忘和丢失,另一方面如果因存储时间过长而造成衣服褪色、发霉,则很难界定责任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