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值只有十分之一分的铜币
1842年{dy}次xx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占据。英国殖民者为了加紧控制香港的财经命脉,继而抢占中国市场,便于1845年在香港设立东方汇理银行香港分行(又称丽如银行),1847年东方汇理银行在香港xxxx。 1863年英国皇家造币厂开始铸造“香港一仙”、“香港一文”铜币,投放香港市场流通,“香港一仙”币值相当于一分,可换10枚“香港一文”铜币。1866年“香港一文”铜币改版铸造为“香港一千”(图3)铜币,“一文”及“一千”铜币的币值都是一密耳(ONE MILL),即十分之一分,这两种铜币是香港货币史上币值最小的货币。 “香港一文”铜币,直径仅1.5厘米,重量为0.98克,正面中间铸有圆孔和内廓,内廓四周为对读“香港一文”中文字样,背面上缘环铸英文“HONG-KONG”,下缘是“ONE MILL”,内廓上方铸有xx图案,下方是维多利亚女王的英文缩写“VR”,左右两边是铸造年份。“香港一千”与“香港一文” 样式相仿,只是币面的“文”字改为“千”字。 从香港“一文”及“一千”铜币的样式,可以看出该币设计者颇费一番“苦心”。在香港铜币铸造前,香港市面流通的货币主要是清朝的铜钱及墨西哥“鹰洋”等,由于港英当局担心这种新型的铜币投放市场后被华人拒用,因此香港“一文”及“一千”的钱型仍旧仿照中国古钱的样式,在币中留有中式的圆孔和内廓,并在币面铸上中文,形成了这种中西合壁的铸造风格。 尽管港英当局在香港铜币的设计上“用心良苦”,但“香港一千”也只铸行一年就不再铸造,原因是“香港一千”与10倍币值的“香港一仙”读音容易相混淆,再加上“一文”及“一千”的币值太小,在流通中作用不大,因此两种币值仅十分之一分的香港铜币便退出香港的货币流通领域。 最早铸上中文字“圆”的银币1866年英国殖民者在香港设立造币厂,开始铸造“香港壹圆”、“香港半圆”银币流通市场。该银币是在中国领土上铸造的最早的机铸银币,而且是最早在币面铸上中文字“圆”的银币。 香港铸币与其它的英国殖民地铸币一样带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币面大都铸有英国女王头像。这套香港早期银币也不例外,正面为英国女皇伊丽莎白头像,边缘上方铸英文“VICTORIA”(维多利亚),下方为“QUEEN”(女王),两侧饰凹凸花边。背面中间铸有中国风格的“寿”字图案和中文“香港壹圆”、“香港半圆”字样,右下方是发行年份。 香港早期银币发行后,因不受华人欢迎,加之香港地小人稀,因此流通并不广。从1866年开铸,到1868年停止铸造,只铸行了短短的3年时间,此后香港造币厂的机器设备便卖给日本。香港早期“壹圆”、“半圆”银币,由于铸造时间短、铸量少,留存至今的更是少见,由于其在铸币史上的开创性地位,因而成为钱币爱好者搜集的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