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9 16:16:43 阅读1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2002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连续8年在全国保持{dy},但内蒙古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依然突出。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区政府做出决定,将不再追求GDP增速,而把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了发展目标——适时提出“富民强区”战略。
“我们不再追求速度,追求的是转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如是说。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分析,内蒙古不再保“{dy}”并不是不要GDP,而是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前提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
“增速老大”的隐忧
据统计,2000年到2009年,内蒙古GDP年均增速达18.7%,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内蒙古增速最快,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虽然内蒙古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令人注目,但产业结构中能源、冶金、农畜产品比重高、市场风险大的问题早已被人熟知。豪华数据难掩内蒙古的尴尬,内蒙古的基本区情依然是“欠发达”。依靠资源、能源起家的内蒙古,在国家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面临着与全国经济格局极不相符的窘境。同时,内蒙古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各盟市之间的发展差距明显。
针对内蒙古人均GDP高而人均纯收入低的现状,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业与社会发展处李靖靖分析:“从需求上讲,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方式属于投资带动型,投资的贡献不言而喻;从产业结构上,内蒙古属于工业主导型;从资源、能源方面讲,内蒙古主要依托重型工业的发展,资源主导型特征明显;从区域带动关系分析,呼包鄂(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经济发展速度快,占据全区GDP的半数,对全区经济带动作用巨大。”
“而且,内蒙古的发展实则是一个大积累、大发展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内蒙古的人均GDP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水平的原因。”李靖靖认为,下一步内蒙古亟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全面协调发展之路。
如何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推进传统资源型产业深度开发和精细加工;推进农畜产品加工、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延伸升级,发展非煤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优势,尽快改变“一煤独大”局面,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些正是内蒙古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再追求GDP增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共识。
统筹协调是“十二五”主线
内蒙古求变效果如何,关键要看如何做到全区12盟市的协调发展,如何定位自身发展方向和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资源分布不同,人文环境各异,不可能用一种模式发展,也不可能xx照搬一个地区的发展模式来指导另一个地区,更不可能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区域。目前,是否可以重新划分经济区域的论证正在进入决策者的视线,记者从内蒙古发改委了解到,正在制定的《内蒙古“十二五”总体规划》也正在对经济区域规划(三区两圈一带)做调研,而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是其规划的主线和基调。
近年来,呼包鄂崛起成为全区的经济增长中心,但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东部盟市尽管也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总体看,无论是发展的速度、质量还是效益都不高;各盟市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都面临一个全面发展的问题。
在谈及内蒙古如何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真正实现富民强区的问题时,李靖靖认为,内蒙古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三产协同发展”转变,重视乳业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在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等领域给予更多的政策、资金扶持。同时注重科技投入,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的多元发展与多级支撑。
各地依托优势谋转变
随着呼包鄂“金三角”作为内蒙古经济增长中心位置的确立,以及东西部盟市经济的快速崛起,可以说内蒙古经济社会正在迎来全面协调发展的{zj0}历史时期。
从长期发展看,阿拉善—乌海—巴彦淖尔经济发展区(阿乌巴经济区)将借助邻近宁夏银川、甘肃酒泉、张掖、金昌等地的区位优势,通过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发展区域经济。
而在专家眼里,锡林郭勒—赤峰—通辽经济发展区(锡赤通经济区),凭借该区域丰富的煤炭、有色金属和优越的交通条件,依托北京、天津,加强与河北张家口、承德,辽宁朝阳、阜新及吉林省有关地市的经济联系与合作。由于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新型资源能源型企业、重型装备、物流等产业的优势,很有可能成为内蒙古下一个经济增长极。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经济发展区(呼包鄂乌经济区),以“金三角”开发为重点,加强与宁夏银川、陕西榆林、山西忻州、朔州及京津冀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力求再一次肩负起内蒙古发展之重任。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姜月忠提出,内蒙古区域不均衡发展表现明显,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二元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呼包鄂的经济虽然占到全区一半以上,但是并不能带动全区各地经济的发展。自治区政府应该实施多极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促进内蒙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两圈”,即以二连浩特市为中心的“蒙古高原经济发展圈”和以满洲里市为中心的“满洲经济发展圈”。前者涵盖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部分旗县市、包头市北部地区,蒙古国的东戈壁省和乌兰巴托市。后者涵盖呼伦贝尔市全部,俄罗斯的赤塔市,蒙古国的乔巴山市。
“一带”是指呼伦贝尔—兴安经济发展带,依托哈尔滨、长春、沈阳建立新蒙东“长三角”地带。
据了解,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的实施,内蒙古东部五盟市先知先觉,嗅出了大发展时期到来的机遇。
以怎样的方式和渠道融入东北振兴的潮流中,更好地接受东北振兴的辐射和带动,是内蒙古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现阶段,内蒙古正处于资源大规模开发和加工转化快速发展期,东部盟市在吸引中小企业的同时,紧紧围绕东北三省已形成的机车、汽车、煤化工、飞机制造等产业进行配套。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以及冶金、有色、建材等原料生产和输出基地,内蒙古东部盟市工业重化工型特点突出,而这些也正是其融入东北三省的敲门砖。2010年3月,由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编制的《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发布实施。《规划》涉及区域涵盖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土地总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
记者就《规划》相关事宜致电内蒙古旅游局规划发展处,一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说,内蒙古密切关注此事的进展,并已经着手对东部盟市的旅游资源进行摸底,正在制定相关方案。
2010年4月中旬,内蒙古与东北三省签署25项合作协议,为东部盟市融入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以能源、化工、冶金为主体的重型工业,目前正在进行全面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成为该地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如何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摆在每个省市区面前的头等大事。随着人们对区域经济合作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区域内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不同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都在为区域经济体规划建言献策,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体正在迅速整合形成,跨地区、跨省区的经济合作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李靖靖认为,内蒙古在谋划区域经济发展中大有潜力。
他说,面对行政区与经济区极不统一和地域狭长影响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等问题,应该加快在改革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各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事权、财权和经济管理权,加快内蒙古各级政府职能转换,提高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做好区域经济的规划、管理和调控,尤其要简政放权,加强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管理和调控能力。
“对于国内经济与对外经济发展不平衡、走出去战略不顺利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内蒙古区位、资源优势和18个口岸优势,实施向北开放战略和对外经济合作战略,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新战略,全面提高内蒙古经济的对外发展和竞争能力。”姜月忠认为。
虽然内蒙古在探索转变发展方式、寻求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是,对已经找到立足点和突破口的内蒙古来说,只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贯彻一切为实现富民强区的总战略,就能甩掉多年来因GDP增速引发的干扰影响,再现一个全新的内蒙古,并不遥远。(文/赵杰 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