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成元明粉的工业盐
阅读提示:众所周知,为保障国民健康,我国实行的是盐业专卖制度。群众如果食用了非法渠道购进的私盐(多为工业盐),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10多天来,记者根据群众举报,顺藤摸瓜,日夜跨省跟踪追击,摸清一个贩运私盐的走廊,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每天都有大批工业盐从湖北应城经京港澳高速(107国道)运往河南各地,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健康安全。 今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一周年。泛滥的私盐,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 司机投诉 “被人遥控贩盐受罚2.5万元” 记者获知此事线索,源于10多天前一个货车司机的投诉。 5月12日晚,“豫C891××”大货车司机李某向记者喊冤:“我被人栽赃贩运私盐,现在货车被扣,还要罚款2.5万元。” 李某称:5月初,他从河南运了一车货到汉后,空车到东西湖吴家山一家物流园区配货,中介让他到应城东马坊找“石老板”,运送20吨“添加剂”到河南。5月4日下午,他根据石某的短信提示,七弯八拐找到东马坊街道内一个旧仓库,一名艾姓男子帮他装好货后,给他两张运输单,让他把货送到洛阳,由收货人付运费。李某见运输单上收货人一栏是空的,便问“有没有收货人的电话”,艾某称:“你放心好了,到时收货人会跟你联系。”李某走到信阳后,石老板打电话追问他在哪里,随后告诉他:“照我说的继续往前走,不要走高速公路,直接走107国道。”当晚11时许,在靠近确山县城时,李某的车被交警和盐业执法人员查扣。盐业执法人员认定他贩运私盐,决定罚款2.5万元。“我又不知道装的是盐,要处罚也只能罚货主和收货方。”李某大呼冤枉,但无济于事。他返回应城寻找石老板和艾某,两人却避而不见。 就在李某四处奔波申诉的过程中,又有一辆“辽P546××”大货车与他遭遇相似。该车司机董某在应城东马坊配运20吨“印染剂”,货主电话遥控董某走到京港澳高速确山服务区时,被盐业执法人员查扣,也是罚款2.5万元。董某称:“要是我知道车上装的是私盐,打死我也不敢往河南运!” 李某、董某告诉记者,他们事后得知,应城货主通过这种遥控手段,不仅害得一些司机糊里糊涂被查处,更有大量漏网的私盐流入外地,“要是不相信我们的话,你可以亲自去调察。” 记者跟踪 盐贩狡兔三窟“巧妙”出货 知情人称,盐贩为了避人耳目,往往事先不会告诉司机运的是私盐,而是用“化工产品”、“大米”、“食品添加剂”等名称遮掩。托运时,还要对车主进行审核,再一步步“引导”到运货地点。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决定前往应城。5月13日,记者来到应城东马坊街道的必经路口——一个铁路道口边“守株待兔”。巧的是,当天下午3时许,一辆河南牌照的大货车停在道口边问路。记者上前搭讪,司机自称姓沈,通过东西湖一家物流中心找到应城的货源,准备到东马坊一家工厂拉20吨“化工产品”到河南周口。记者称经常有货要带到周口,希望以后请沈某帮忙。沈某爽快答应,并与记者互换了手机号。 当晚5时许,记者询问沈某在哪里,他称货主还没找到搬运工,他得先在车上呆一晚,明天发车。 5月14日一早,记者打电话给沈某,准备提醒他查验货物是否为合法的化工产品后再走。孰料沈某称,货主在13日夜间找到了搬运工,督促他连夜上路,他通过京港澳高速到了信阳后,货主电话通知他立即出收费站。随后,收货人开来一部小车为他引路,在一个城郊接合部货被卸走。沈某此时已到驻马店,准备再寻找新的货源。 沈某运送的到底是什么呢?14日上午,记者赶到驻马店,沈某描述是“白色袋装物”。记者跟他在车厢内查找,发现散落了很多细盐。“这些盐产品根本没有准运证,要是早知道真相,我也不会做这趟生意。”沈某把细盐尝了一下,半天合不拢嘴,后怕不已。 暴利驱使 贩运私盐走廊形成多年 河南私盐泛滥是怎样的状况?5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确山县盐业局。李某、董某的货车还扣在这里。李某车上的20吨货已被卸下。 确山县盐业局执法队负责人告诉记者,已经验明李某运输的是工业盐。“从湖北流入河南的私盐,已经泛滥成灾!仅今年以来,我局就查获20多起贩运私盐案。”何谓私盐?执法人员解释:私制、私运、私销、私购的盐产品,都是私盐。 该局盐业执法人员称,湖北应城和云梦一带的岩盐储量非常丰富,被称为“膏都盐海”。湖北的工业盐售价每吨在二三百元左右,运到河南后被包装成小袋的所谓“加碘盐”后,再偷偷销到河南一些偏远地带,每吨售价可高达二三千元。10倍的暴利之下,盐贩趋之若鹜。自2006年起,大量私盐从湖北等地流入河南,且每年呈上升趋势。 该局分管执法的副局长张明介绍,湖北的盐产品进入河南,必须要有两地盐务部门核发的准运证,否则就属违法。运输者不管是否知情,也在受罚之列。 张明告诉记者:2009年,该局仅在京港澳高速、107国道两条运输线上就查获贩运私盐车辆57辆,查没私盐1200余吨。“被查获的只是冰山一角。”张明说,由于很多贩盐车漏网,京港澳高速实际上成了私盐运输的“黄金通道”。打击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希望盐产地的相关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堵塞贩运源头。 河南全省私盐的泛滥程度如何?张明称,仅2006年,该省就查处盐业违法案件4950起,其中大要案193起。郑州市盐业局一份资料显示:在城乡接合部,加碘食盐的市场占有率不足30%。 探寻源头 应城仓库“矿产品”令人生疑 流经河南的非法私盐,有多少来自湖北?应城的盐产品工厂,又是什么样子?5月17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东马坊暗访。“过铁路2.5公里看路标。应城交警大队三中队右转直走。到路口再右转直走。走到头再右转走二百米,左转到汪前粮食储备库。走到头最左边仓库找艾师傅15549541XXX。” 司机李某就是根据这条绕口令般的短信,找到拉货的地点。记者按短信提示,驱车寻找该处,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 在汪前粮食储备库一排弃用的旧仓库门口,杂草丛生。最左边仓库的大门锁着,透过铁门看到,里面堆放着一袋袋白色物品。“谁叫你拍照的?”随着叫声,两名男子迅速关上院墙大门,其中一人上前抢夺记者的相机。 记者报警后,东马坊派出所民警和工商执法人员迅速赶到,控制住两男子,随后责令其中的艾某打开仓库展开清查。 仓库里码放着大量已包装封口的产品,外包装上写有“强化元明粉,恒伟矿物加工厂”字样。地上散落着粗盐,还有很多粉碎过的细盐状产品。工商执法人员当场查封了40多吨成品,并取样带走。 据介绍,元明粉又名无水芒硝,用于制造硫化钠,硅酸钠等,也用于造纸、玻璃等工业。 那么,恒伟矿物加工厂生产的这些成品,真是强化元明粉吗? 偷梁换柱 工业盐假扮“元明粉”售出 这个废旧的仓库,正是恒伟矿物加工厂厂址,经营者为张某,河南太康县人。据东马坊工商分局周局长介绍,张某只在这个工厂挂名,真正的经营者为石某。 19日上午,记者拨通石某的电话:“前几天河南确山查扣的20吨货是你的吗?”“货是我的,但不是他们说的工业盐,我们的产品只是氯化钠占主要成分,约80%,实际上叫强化元明粉。”石某说。 记者:强化元明粉是什么东西? 石:就是每吨工业盐中,加入200公斤元明粉做成的产品。 记者查询《河南省盐业管理条例》第三条:盐或盐产品是指氯化钠含量为主要成分的盐制品。凡居民直接食用以及饮食加工、渔业和畜牧养殖业所用的盐产品为食盐,其他盐产品为工业盐。 记者:按照河南的盐业法规,含氯化钠80%的“强化元明粉”,也是工业盐,禁止非法运输到当地。 石:我不知道。 记者:你的工业盐从什么渠道购来?石:我通过正规手续,拿到省盐业公司的准运证后,从应城长江盐厂进的货,再加工成强化元明粉。《湖北省盐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省内企业发运的盐产品,必须持有省盐业行政主管机构开具的通行证。通行证应当载明运输品种、数量、始发地和到达地,并由到达地盐业行政主管机构查验。恒伟矿物加工厂又是怎么做的呢? 记者:你的产品出厂前,有没有经过化验或检验? 石:没有。也没有人来检验。 记者:销往哪里? 石:都销往河南。 记者:有通行证吗? 石:没有。 记者:销往哪些单位? 石:大部分是些个体户,我也记不清。 5月21日,记者从应城工商局获悉:经检测,从恒伟矿物加工厂抽检的产品,根本不是什么“强化元明粉”,而是氯化钠含量高达94%以上的工业盐。 监管缺位 盐业市场亟待规范 “这些工厂做的就是盐生意,矿物加工只是个幌子。”一名正规盐厂的老板透露:“在应城,类似工厂何止一两家!” 为了验证这个说法,记者通过河南媒体又找到多例司机被骗运盐的经历。如2009年11月4日,河南司机邹某在应城市××化工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运送一车“化工原料”到河南,被郑州市盐业局查扣,经化验其货为工业盐。邹某为特困家庭,靠xx买车谋生,被扣车罚款后痛不欲生。“造成今天这种局面,除工商要在审核资质上把好关,质监和盐业部门也要尽到责任,分别管好生产和流通环节。”应城市工商局东马坊分局一名负责人说。 5月19日上午,记者电话采访湖北省盐务管理局(应城)直属分局张副局长,他另有一番说法,认为是“国家的(盐业)法律法规不健全”。他说,国家对再加工后的工业盐并没有一个准确定性,而鄂豫两省盐业管理条例不尽一致。“工业盐加入一些微量元素后,主含量是盐,但不能称为盐,我认为只能是盐产品。而生产环节由质监局管,他们也拿不出一个标准。”张副局长还认为,这些盐产品在运输途中可能流向食盐市场,最终的去向只能由当地来监管。 应城市质监局负责人则称“正在进行岗位交接”,婉拒了记者采访。 记者查询《湖北省盐业管理条例》,氯化钠含量在50%以上的盐制品,由省盐业行政主管机构批准设立的盐业批发企业统一经营,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显然,像恒伟矿物加工厂这样的企业,不具备经营和销售资格。 据了解,针对盐产品行业的乱象,应城市已召开紧急会议,成立由公安、工商、盐业等部门组成的专班展开调查,对境内盐厂和盐产品储存点进行清理,严防盐产品通过非法渠道流入外地。该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已对恒伟矿物加工厂立案调查。 工业盐危害 工业盐主要用于制碱、锅炉软水、染料、肥皂等领域,如流入食用领域,其危害不小。因其内含有汞、铅、亚硝酸钠、砷等,人吃了以后会发生慢性中毒。同时,工业盐不含碘,人的身体若严重缺碘会导致疾病发生。(记者蔡青) 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