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是持家之本
Infor是管理软件领域的“个体户”,短短8年,Infor就从一穷二白成长为年收入20亿美元的企业,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专注—只盯住制造业、物流和运输这几个行业。
孙定:我们都知道,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有SAP和Oracle两家全球性的大企业。那么,Infor现在在全球的业务情况怎么样?
陈源瀚:是的,Infor是做企业管理软件的,在这个领域,我们都知道两家大企业—SAP和Oracle,那么第三家是谁,规模有多大?可能很多中国人除了SAP和Oracle,就会想起用友和金蝶。但在全球来看,Infor是全球第三大管理软件企业,虽然我们的规模比SAP、Oracle小很多。
其实,对Infor来说,排第几都无所谓,业务好最重要。Infor只有8年历史,在全球的营收就达到了20亿美元,而我所管理的亚太区,只有5年,营收也达到了两亿美元。5年前,我们在亚太区还一无所有,我是亚太区的{dy}个员工,而现在亚太区有1800人,全球达到8000人,在34个国家拥有125个办事处。和SAP、Orale以及用友、金蝶相比,我们好像是“个体户”,在xx没有背景的情况下,短短几年从一无所有到十多亿元人民币。所以,我也有信心说,我们的业务比竞争对手要好。
孙定: Infor成长这么快,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
陈源瀚:主要得益于专注行业。Infor的情况与SAP和Oraclexx不同,它们都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品牌也很有影响力,业务是大而全的。比如SAP平台提供给银行、交通、政府、煤矿、飞机、物流等各个行业; Oracle也是既有应用,又有数据库,收购了Sun以后,硬件也有了。而我们的定位跟它们不一样,我们比较专注,只盯住制造业、物流和运输这几个行业。
孙定:为什么只盯住这几个行业?这是市场的选择,还是受自身技术所限?从IT支出情况来看,电信业和银行业才是消费IT{zd0}的行业。
陈源瀚:原因其实很简单,从全球范围来看,一年有多少家新的电信公司成立,又有多少家新的银行?也许一百家,不会很多。而制造业、贸易行业就不一样了,在这些行业,全球一年可以有几万家新公司出现。就是因为这个变化才能带来业务机会,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才会发展得这么快。
不同于SAP的是,我们的客户大部分是中型企业,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体系下,中型公司是发展得最快的。举个例子,我们在印度有一个客户,5年前买公司产品的时候,一年的营收还只有5000万美元,而现在已经达到了5亿美元的营业额。
至于小型企业,它们的数量虽然很多,但很容易被市场淘汰,不一定能持续很久,或者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小型企业在业务流程管理的规范性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并不一定适合上线企业管理软件。所以,小型企业不是我们专注的对象。
孙定:制造业也是很复杂的,覆盖面非常宽,物流行业也是一样,汽车物流与xx物流就xx不同。Infor会不会锁定某个行业里的某些领域?
陈源瀚:对。在制造业我们是离散制造和流程制造都有,不过也有偏向,比如在流程制造中,石油就不是我们的专业,但是化工和药品领域我们做得很好; 食品行业,比如屠宰场是我们的专长,美国{zd0}的几个屠宰场都在用Infor的ERP产品,食品如何包装、运去了哪里都有跟踪。
在离散制造方面,我们在汽车和电子领域比较强,这也分得很细,主要集中在空调、电饭煲、洗衣机这样的家电企业,还有一些代工厂。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机器制造,比如飞机。我举几个例子,可口可乐、强生制药、辉瑞制药是我们的客户,在中国,成飞(歼十)、三一重工、一汽也是我们的客户,他们有的用Infor的ERP,也有的用物流产品。
先找市场再做产品
Infor的管理人员,基本上没有做技术出身的,我们不是从产品出发去找市场,而是先找到市场,再去找产品; 在整合中,开放的SOA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定: 与其他创业型企业相比,Infor有哪些不一样?
陈源瀚:我们和Oracle、SAP,包括微软是xx不一样的。在IT行业,大部分企业的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的,比如比尔·盖茨,他有一个很好的产品,为了把这个产品推向市场和用户,成立一个公司来运营。这样的人很多,运气好的话,产品能够找到市场; 再好一点,公司能够成长,扩大规模; 运气如果非常好,这个公司就会成为巨头。但实际上,更多IT公司还来不及成功就倒掉了,比如早期的王安电脑。这些倒闭的公司,并不一定是技术不好,而是管理不好,是市场和管理出了问题。而Infor的创始人,包括公司的管理人员,基本上没有一个是做技术出身的,都是在计算机行业做业务的。所以,我们开始的时候,不是从产品出发去找市场,而是先找到市场,再去找产品。
孙定: 那么,Infor是如何找市场的?
陈源瀚: 2000年的时候,IT产业刚刚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我们在分析产业机遇时,认为{zd0}的市场就是软件,因为软件覆盖的领域很广,而且能够出现增长的细分领域——应用软件。因此,无论IT如何变化,任何行业都需要应用软件,而且都有自己的行业特点。所以我们认定了应用软件是机会。
再看当时的应用软件行业,在全球形成规模的,只有SAP和Oracle。其他的,比如中国的用友、金蝶,日本的日立、东芝,还有一些欧洲公司,大多数都只发展到几亿美元的规模,就无法突破了。这是为什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他们大多是凭单一的产品、单一的平台去打市场,自然就限制了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对用户来说,也存在问题,比如一个企业要上ERP,就要找一家ERP公司,要上财务软件,又要找另一家公司,接着供应链管理、CRM都要找不同的公司,却没有一个系列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于是我们紧盯住市场,哪里有机会,我们就快速地进入这个市场,{zh1}找到了制造业和物流业——经济好的时候,进出口需要物流行业和制造业; 经济不好的时候,食品、药品在内需经济中仍然非常重要。
孙定:但是,作为一家IT企业,技术也是安身立命的关键。Infor的技术怎么解决?xx靠收购吗?收购以后的整合又怎么做?
陈源瀚:做IT必须有技术和产品,做企业当然也不能卖空气。所以,我们找准了市场以后,才去“请”技术人员回来。一方面,我和我的老板,也就是Infor的创始人,都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计算机领域摸爬滚打的,对这个行业十分熟悉,也认识很多开发人员。所以要组建一支开发队伍并不难。在Infor成立的时候,我们找了很多技术高手,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团队; 另一方面,我们寻找市场上{zh0}的技术来补充和完善解决方案。我认为,难的不是建立开发人员队伍,而是建立营销队伍。因为在产品层面,我们自己不能开发的,可以通过收购获得,现在有很多公司的产品都不是自己研发的。
而技术买回来,就要增加它的附加值,要进行改良。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们面临的{zd0}问题就是整合: {dy}是企业文化; 第二是怎么把ERP、财务软件这些产品整合在一个平台里面。这需要很大投入,也曾经让我们很头疼。{zh1},我们决定使用开源和SOA的技术,根据行业标准,建立开放的SOA平台。
我们不怕竞争
相对于SAP、Oracle,Infor的顾问虽然少,但产品更专业、灵活,更适应现在市场越来越具体化的需求; 而对比本土厂商用友、金蝶,Infor对行业更有经验,也更全球化。
孙定:开放的SOA对Infor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那么,Infor的业务模式与SAP、Oracle这样的企业相比,有什么不同?
陈源瀚:其实业务模式和它们没什么两样。但是它们的规模比我们大,与IBM这样的大企业都有合作,比如SAP,可能一家大的顾问公司就有500个SAP的顾问,在全球,我们自己的和第三方机构的顾问加起来,也就几千个,在国内也就100个左右。当然我们也希望和大公司挂钩,只是这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还要增加顾问,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未来的信心,我们不怕竞争。
首先,SAP、Oracle的历史长、规模大,关系网也就大。自从金融风暴以来,整个市场在IT方面的投资正在改变,就拿中国来说,以前中石油动辄就投数千万美元去做一个软件项目,一做就是3年、5年,而现在的投资项目都比较具体,往往要求一年内就上线。而且大型企业基本上都已经有了ERP系统,SAP、Oracle和它们的实施队伍、顾问队伍都面临着市场饱和,我认为,它们的DNA已经过时了。
其次,SAP、Oracle软件的实施周期{jd1}比不过我们。在制造行业,汽车制造与流程制造、食品制造、药品制造xx不同,而我们正是专注在这些领域,才能提供不同的平台和产品,这样的好处是,Infor的软件包能够适应企业80%的业务,上线自然就快。而SAP的产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很大也很复杂,所以它的平台可能只能够适应1/3都不到的业务,需要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慢慢改造。尽管SAP的平台很灵活,但这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在发展中国家,企业的业务变化是很快的。比如我接触过的一个电子类公司,可能{dy}年主要做LCD,第二年就改做USB,第三年就做LED了,而一个ERP系统,要3年才能上线,怎么可能跟得上业务的变化?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5年都上不了ERP的原因。
此外,我们在价格上也有优势。面对同样的项目,我们比SAP要便宜一半以上。毕竟我们是一个很年轻的公司,品牌没有那么大,所以我们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带给市场更高的价值,才能生存下去。
孙定: Infor在中国也有业务,现在与国内用友和金蝶这些本土厂商比的话,做得怎么样?
陈源瀚:用友和金蝶的优势在于它们是本地公司,比我们更灵活,覆盖面更大。但是有一点,我们的是企业应用软件,不是简单地卖软件,而是卖我们对一个企业、行业的经验。
比如食品管理,我们收购了很多公司,有些公司在这个领域拥有接近30年的经验。而目前中国的食品管理还不到位,金蝶和用友怎么提供这些软件?本土软件厂商在中小企业,在财务方面和流程管理上已经做得不错了,但在真正专业的药品等行业,他们还谈不上。
另外,用友和金蝶还有一个大问题,这也是很多本土公司的问题—现在这个行业,尤其是在制造行业,企业全球化发展很快,比如中兴作为手机制造商,不但在中国有厂,可能在印度、马来西亚都有厂。假如中兴在中国用了金蝶ERP,那么印度、南美洲也要用金蝶的ERP,这些分公司怎么去用?此外,中国有很多小企业,这个市场能让用友、金蝶获得不少收入,但当这些小型公司成长为中型企业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了。比如一家公司要在香港上市,用友和金蝶的软件怎么能符合香港的财务规范?所以,一定要有全球性的品牌、全球性的服务商向企业提供服务。而中国本土软件厂商在做全球市场时的魄力、财力和品牌都不足。
所以在我看来,我们的竞争对手就是我们自己。
采访手记
要让用户货比三家
说起全球的管理软件公司,很多业内人士也只数得出SAP和Oracle。根据Gartner{zx1}报告显示,SAP在全球商务智能、分析和绩效管理软件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22.4%,而在中xx市场,这个数字就更高了。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市场被称作寡头垄断。处于垄断地位的少数大企业,仍然可以凭借市场份额的优势,影响产业的发展。在中国,很多大企业上ERP,都吃过寡头垄断的苦。不是说寡头的产品和服务不好,而是对中国企业来说,花了大价钱上的ERP,可能并不是最适合的。
“中国人讲究货比三家。”陈源瀚说,他要让用户货比三家,这既是给Infor一个生存的机会,也是给企业用户多一个选择。这样的生意之道,让Infor迅速发展,成就了这个全球管理软件第三大企业。
现在,Infor只专注在制造和物流行业,还有很多中小管理软件公司是专注在金融、电信、零售。Infor的经验值得借鉴,毕竟,有竞争,市场才会更健康。(文/李响)
总裁感悟
不放过一件小事情
“我现在{zd0}的问题就是时间不够用,恨不得有分身术。”和很多企业老总一样,陈源瀚的工作很忙、他一个人要负责盯着Infor在亚太区的所有业务,虽然各国市场也有了负责人,可是“在亚太区,各国市场相差很大,中国有中国的问题,印度有印度的问题,日本有日本的问题,这些要都由我解决,我是住在飞机上面的。”陈源瀚开玩笑地说,他总是跑来跑去,已经说不清哪里才是自己的家。
在陈源瀚看来,日本企业比较排外,对外国品牌信任程度低,但它们看重产品品质,一旦认定了这个品牌,是很愿意花钱的; 而印度人非常注意细节,在签订合同之后,还要再签一份补充协议,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一条一条地讨论清楚; 中国人做生意很实在,但存在着一个重大的问题—不够注重细节,只是大体上过得去就算了,但事实上,一套IT设备和产品,保养、维修都很重要,“搞不好问题就变得很大了”。
所以在Infor亚太的5年中,陈源瀚始终坚持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其实很多时候,客户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可能是一个很小的问题,甚至它就是想见见我,我都会很快赶过去。”他说,“因为再小的问题,如果放任不管,都有可能变成大问题。”
计世网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