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着力为新农村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应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促进农民增收,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坚持把农业农村经济放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布局、去谋划、去推动。
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保障机制
要突出践行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看问题、想对策,遵照中央“多予少取放活”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推动均衡发展。对于国家规定的各种补贴、农村义务教育减免学费、抑制生产资料上涨等政策坚决地不折不扣贯彻和执行,让农民从政策扶持中实现增收。
一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要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使用节能型农业机械和加工设备,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努力提高农业标准化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工作,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二要建立健全农村教育文化事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积极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着力提高农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加速实施“三下乡”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计划生育服务站、卫生院、敬老院、村卫生室、图书室、体育活动场所等公益设施建设。三要建立健全农民司法援助和咨询体系。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成立各种村民自治组织,逐步建立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的工资保障金和社会保障体系,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人身保险、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办法。
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支撑机制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要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大力强化产业支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从农业内部实现增收。
一要发展特色产业。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不能就农村抓农村,就农业抓农业,要从本地的资源和市场等综合优势出发,抓住战略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千方百计把各种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带动农民能工则工、宜商则商。要把选好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围绕农业产业的发展来规划,制定地经济发展蓝图,真正做到一村一品、甚至一乡(镇)一品,成带成片,形成规模经济,带动当地的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及服务业的发展,以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要鼓励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要走市场化的道路,通过有偿服务,壮大技术部门的实力,提高技术研发和推广水平。要对重点产业保留足够的农技人员和经费,保证有足够的技术支撑,并激励技术人员到生产{dy}线去开展技术服务;要鼓励和引导xxxx建设技术研发机构,农技部门要与xxxx相互配合,大力推广农业实用科技,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共同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资金是发展产业的基本条件,要对农业方面的投资加以整合,集中投入重点产业,使其发挥更好的投资效益。同时,除了政府的投资外,要想办法组织社会资金,引进开发资金,利用银行资金,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四要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要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能人大户,积极引导、扶持和发展产业协会等新经济组织,搭建市场——政府——农民之间的桥梁,{zd0}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新经济组织的服务带动功能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让农民在农业经济形成过程中得到实惠。
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增收的平台运行机制
坚持城乡统筹,实施以工补农战略,着力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问题,做好“减少农民促增收”这篇文章。同时,更要引导农民“跳出农村谈增收”、“跳出农业谈增收”,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构造农民增收的新平台,让农民从非农产业中实现增收。
一要重视小城镇建设规划。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科学规划”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优化小城镇建设布局规划,合理布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并与小城镇外部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交通道路、产业园区、水利设施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二要繁荣小城镇经济。要立足当地资源条件、环境优势、人文特色等,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其次是积极主动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工业;{zh1}是围绕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三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除了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外,目前更为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对此,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切实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增强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发展的能力;继续加大对农民工技能和法律知识培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工回乡投资创业,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和乡镇企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总之,要把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与发展小城镇有机结合起来,以产业为支撑,以特色兴产业、赢市场、增活力,把小城镇建设成产品加工和销售、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同时,要着力发展二、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民增收。
建立健全打击农村xx问题的长效机制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业生产力得到普遍提高,农民的休闲时间增加了。但是,农村的文化娱乐生活比较缺乏,农村中xx的现象比较突出,导致家庭破裂、妻离子散,严重影响和耽误了农业生产,有的甚至无心耕种,结果粮食减产,收入锐减。因此,建立健全打击农村xx问题的长效机制,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一要建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实行群防群治和联防联治。以自然村、组为单位,由农村中的退休干部和德高望重的老大妈、老大伯们担当联防队员,对本村、本组的禁赌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和督办,发现有聚众xx的,发现一起、纠正一起、举报一起,利用农村中的联防队员对当地人熟、地熟的优势来治理和防范农村中的xx问题。二要不定期的开展专项禁赌斗争。由政法机关不定期的开展打击“xxx”等xx违法犯罪专项斗争,专项打击和铲除农村中的xx网点、窝点,对设点xx的庄家、庄主,应依法从重从快处罚;对参与xx的应给予治安处理;对举报有功的人员应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并给予严格的保密。三要丰富农村中的业余文化生活。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把爱xx的从牌场上拉回来,把沉迷于xx的从xx桌上吸引下来,使之改邪归正,步入勤劳致富的轨道,做一个本分守纪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