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传统不因时尚而改变(王浩然)

2010-05-27 23:38:45 来自: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原文在此:

………对于传统色彩的研究和传统图案研究,对于服装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面料只是在表达这些至善精神的{dy}层展现。
服饰本身还要与构造美学、造型艺术与功能设计的xx结合,中式设计或者说中式审美情趣在当今社会主流时尚圈内为何没能流行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工艺设计上三点传统的丢失:


1、传统色彩学研究及国际标准色卡制作
界几个大的文化产业国中{wy}一个不能独立生产色卡,且没有自主研发的民族色彩能力的国家,中国传统色彩色卡,是日本一家色彩研究所研发的,价格极其昂贵,但是制作极其精良,已经开发出第5个版本了。且中国传统用色的研究的意识也不行,我知道的中国以现代研究手段出版的{dy}本色彩学专著《染作江南春水色》,就是一个韩国学者在中国大陆学习和工做10多年的结果。这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传统色彩的研究,自然就无法掌握传统服饰及其他文化艺术品色彩的搭配的原理。这样只能照抄古人,而古人留下的供我们研究的色彩就已经够少的了,出土或过久的都是不能用做参考的。中国现在研究传统色彩学的大多是从绘画用色来着手,这样也不能说不好,但全部以来绘画着一单一艺术形式就有点,以点盖面的嫌疑。我知道日本那套色卡全然采用中国传统艺术用色的典范精心的比对研究,用现代的光谱分析仪器历时17年的研究,才制作出来{dy}版本,可见这点我们的学术研究的力度和投入就是没有的,既然人家研究出来的成果我们想用就要花高价,我手头又一个简单卡谱,主要是介绍这套色卡运用方法就快400元了。
我们做丝织品的就知道,我要做唐宋织物的复原,现有的苏州丝线是满足不了的,全部要依赖德国或日本,且中国现在能够掌握和大量生产动植物传统染制线的厂家很少,且大多没有什么好的规模。后继人才的匮乏更是难以想象。



2、构图造型研究和纹章研究
我们常常是在研究所谓的中式美学,而这样的中式美学可以说根基是很薄弱的,首先我们很多人很喜欢水墨画,而水墨画的概念还不足百年,最早的泼墨作品也只能追至1000多年的五代时期,而水墨作品大量涌现也只是清初的事情。美术的传统是什么?中国的写实又是什么,中国又不是只有水墨山水作品,其实当我们去用心评阅青绿山水,俨然是一种更加深刻的山水情态的演绎和感受。典藏的中国历代书画中唐宋时期也又很多是后人所继承的,赵孟頫等人开创的文人画,也绝非今天如此草率对待或称呼为xx之做的水墨作品。水墨是中国文人画作的体现,但绝非全部。也更加不是中国绘画的全部,更不可能是中国精神单一性表达。
中国纹章也是没有得到很好的传袭的。日本又专门的正仓纹样,全是来自于平安时期,他们从唐王朝带回去的中国工艺品和书画上的图案的总结和模仿,至今这样的纹样还深刻的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而我们中国至今也找不到一本可以用于学习和临摹的纹章手册,日本仅记录家族族徽的平安纹手册就前后修订了23次。可见他们对于传统文化中基础要素的重视,因为没有这些基本元素的研究,是构建不出东方式美学。


3、格物致美的精神工艺追求的丢失
文化、政治、经济等等方面的发展从来和贫民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请大家注意我的用词“贫”穷民众,而不是“平”凡盈实的民众。中国的贫民是物质匮乏与精神的匮乏。可能很多人说中国大多数人拜托了贫穷,其实这xx可以看看我们中国现在拥有的中产阶级人数。这100年来,中国文化中一直就是贵族意识,贵族不是极其有钱的富豪,但没有钱的人{jd1}称不上是个贵族,当然如果这样没有钱的人还曾今在贵族家庭生活过,那自然或多或少会有贵族气质的存在,比如说曹雪芹。一般贫民那知道什么妆花云锦、什么缂丝、什么紫檀、什么鸡翅木呀?顶到天知道叫红木,去看看真正又品味的人传承文明{jd1}不仅仅是因为一腔热情,而是根植于传统之中,又弥留于流行与传统之间隙的人,法国的时装谁也无法否认它是一种文化,同样也无法去拒绝追逐那些经典的线条、色彩和传世的惊艳,那就是非商品的精品存在。一个只能是商品的商品{jd1}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我们看看我们今天的中国工艺,中国绘画,有几个作品堪比世代典藏的,而西方的服饰文明追求的就是一种对面料、造型、色彩的一种xx驾驭的能力。
西方极简主义者提出:当我拥有越多材料的时候,我掌握材料的能力也就渐渐丧失。个中思想莫不是来自于对工艺的执着,工艺是什呢?台湾导演侯孝贤说:工艺,是人在世界中找到存在的价值。这话说的很美,也很又哲意:因为工艺的存在的确是我们由起初是认识世界而后又去了解世界,且最终适应世界的一种最终呈现,这就是古代“格物致知”的思想传承。今天都21世纪了,中国丝绸(除缂丝、刺绣,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不能成为成品面料)织了都快7000年了存下来我们还在用的,且我们能够卖到的不到30种图案,唐代的绫已经沦落为书画装裱的辅助性材料,纱、绮、罗、缎、縠、绸、紬、绉、絽、锦、染缬、妆花等等,这些又有几个人知道呢,中国各大高校服装系老师又有几个知道这些织品的区别呢?运用的合理性,那就不用我说了吧。今天充斥我们眼帘的都是中国各个丝织厂生产的极为粗滥的丝织品。不看过中国古代丝绸艺术,根本就不可能做出好的中国服饰,在市场扯点红头绳想编出中国结艺的梦古人都不敢作,今天的中国人正在这么做,且未来依然又99元/件的汉服存在。



这就是今天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没有灵魂的设计,1、2两点是设计的基本元素,第3点是设计目的确立后的解决办法。从来东西方的设计都是基于功能性作为基础,而美只是表现的差异和设计理念的差异,从来也没有存在实力上的差异,而今天是实力上的悬殊。东方人不胜于西方人,西方人也同样不胜于东方人。因为彼此的艺术都是生活中最为美好的调剂,设计本身是因为生活而变得更具魅力。美的存在不在东西地域与文化的差别,而是心的差别。你的心是否在不自信的排斥着外来文明呢?如果我们自己的文化真是伟大而辉煌的,我们又在害怕什么呢?只能说我们是否只是假象的强大,也就是“看上去很美”。《法句经》:由喜爱生忧,由喜爱生怖,离喜爱无忧,何处有恐怖?其实这里不是简单的讲情爱,更多的是我们自己对于自身或其他事物的贪着,而进入一种无法自拔而冷静的态度。追求文化复兴固然是好的,但文化的复兴本身就不是靠我们自己的野心,所以文化的复兴最终是靠文化自身的生存能力,一个真正大儒觉对不会因外界的风云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志趣,我们的国家也就是这样的。放下一些对事物好坏的成见,自然你会理解好之好,坏之坏。这就如同我们那份悲悯的心性。我只是说放下一些成见,而不是对鉴辩事物形态能力的丧失,因为离开事物的本质就无有任何一个事物的表象树立,离开一个色相又怎么会有一个空的存在。其实,任何一个事物都是无法得到永恒的,这是包含文化的。文化的没落是无法得到承袭,可不是简单意义的传承。
今天的中国设计是需要彻彻底底的革新观念,东方设计理念与西方设计理念是有很多不同的,原因是他们本身所处的文化圈就不同,但不同不代表不“通”。东西方文明是可以相互理解和赞美的,为什么东方戏剧(梅兰芳)体系会存在于世,说明西方从来也没有忽视过东方文明。我们有时候也真的很可笑,说西方设计占社会时尚的主导地位,其实人家一直就那个座坐着,我们的设计文化本来也有一个座,{zh1}是我们自己丢了。这就如清代皇帝看郎世宁最初的画一样,清帝赞许了郎世宁的画,画的像,色彩也美。但是就是没有中国绘画中追求的意境之美,反而多了那些光影呀等等。我们一分析就明白,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东西文明的差异和融合。首先清帝赞许的是色彩和绘画最初的作用——纪录。这些是基本要素。然后清帝不喜欢的是画面缺失的中式审美的侧重和情趣,更加不喜欢的是多出的当时我们还无法理解的西方美学的基础。说白了这就是设计功能是一样的,而理念不一样。都是切菜刀怎么就双立人比王麻子就好了呢?都是座具怎么沙发就和圈椅结下了生死怨仇呢?所以我们东方工业设计大国的地位从来也不是欧风美雨给吹跑的。我觉得是我们对自身文化无法做到自知自觉吧!东方那顶时尚大国的冕是我们自己摘掉又非要那西式的xx不可。其实帝王xx根本就是在于你戴的是冕或许xx,而是你自己有没有那颗敢于面对众人的心,我相信乾隆见到拿破仑,依然是要求拿破仑行跪拜礼,传统从来不会因时尚而改变,时尚,却是根植于传统的。

如果这三个问题不解决,中国设计永远也无法摆脱用设计xx的方式来做冕的荒诞。


我们宣和缂丝研制所全力支持明华堂和上海一个汉服社团的工作,就这样一件明代皇后的霞帔造价就要近5万(2个工人10个月),一个裙的刺绣就要近10万(1年3个工人)。我们是不是觉得很多了呢?其实一个爱马仕的丝巾的制作时间是18个月,这就是手艺的文明,着就是对文化的尊重。一个衣服的面料都尚且如此糊涂的日子糊涂的过,我难保任何一个汉服社团和汉服制作者仅仅因为热情而散发的热亮又多少,如果有人要问我又什么资格在此大放厥词的话,我就说一点:我们家3代人传承缂丝艺术就仅40年。我的祖辈们用自己的一生在捍卫自己的手艺,我们能给日本首相做缂丝腰带是没有什么好炫耀的,但是我们值得荣耀的是这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家庭。我们的这40年来的艰辛我都没有xx亲历,我都也只有默默的看着爷爷那满满的烟缸里的烟头,那是一种苦郁的执着,是世界上最美瞬间。中国的年轻研究生在做的是什么?一个邻国的学者花十年又在做什么。所以我说我们根本就不配去批评别人,用实际的行动去做就好了,谁知道“一把梭子两头尖,缂丝工人叫苦连”。不要以为一个人坚守一份事业是一件多么简单而浪漫的事情,亲历者都不敢说谁真的能坚持多久,缂丝是贵,可是又几个人见到宣和缂丝研制所从1996年至今一直就在一个破旧的只可以挡风遮雨的旧地税楼里,说实在的我也是个学生,我怎么会不知道自己要出去干点别的多赚点钱,我们还不是中国工艺企业中最差的,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工艺的艰难前程。你们看着江苏南京云锦研究所好,人家是原来{gjj}研究所。今天虽然也是企业,但是瘦死的骆驼总小不过我们这种民间作坊。再艰难也不能饿死,压在我身上至少还有那可怕的商品房xx、未来的医疗,后代子嗣的生计都是要钱的,空留一个手艺是要死的,一定要让我们的手艺时代复兴,复兴不是一个口号,是一份做工艺的心。汉服商家里我接触过且值得尊重的人也就两家,我可以不盈利,但工人工资是要付的,我也只能做成这样。既然做文化的怎么还能在乎自己的得失呢?当然楼主说越实惠便宜越好,这是消费者的心态,而这样心态{jd1}不能做文化事业,也做不出成绩。就那{zlx}的文化产业动漫和游戏来说,CCAV人家是抄袭,模仿,日本人是用真是的电影影像记录下来,回来在细致的绘画着做动画的,我们就这样永远都不会明白细节才决定精致、美、品味。游戏行业中的暴雪公司生产的《魔兽》研发制作用了多久,再看看中国生产的游戏周期又是多久,为什么《魔兽》的一个代理公司可以成为中国游戏产业中不可忽略的企业,难道仅仅是因为经济效益吗?
追求什么明代家具吗?明代家具你换复合板材做出来的东西,你要吗?汉服商家也有和我谈面料的,我不说别的,很多汉服商家连真丝都用不上,你们自己可以咨询咨询,明华堂在从香港注册品牌之前花了有足足1年多的时间在解决真丝面料裁剪、洗涤、熨烫的问题,这就是态度。你说人家要的价格高,低价位的你又看不上,如果对品牌管理和服装生产和运营稍微了解的就知道,一个xx的品牌和真实名品之间的差距永远是天地之隔,细节决定一切。细节是一个品牌文化{zh0}的传达,去看看日本真正和服的剪裁和生产,乃至手工缝纫,都是对于工艺的态度最美的体现,大家别忘了日本的兄弟机械是全球服装生产机械里{zh0}的,又1000多种线迹,他们为什么还选择手工缝纫呢,不是技术达不到,而是机械没有一个人的心。心灵手巧活才好,这样简单道理我不用阐述吧。xx的民族服装才可能是文化的传播使者,明华堂的服饰早就在韩国上流社会所只能知名了,不说别的今年韩国文物部门与清华大学服装染织系做交流时,韩国文物复制所所长在给清华师生展示他们所复制的明代礼服,他们就和清华的几个教授说:其实你们香港明华堂做的也很好。日本二玄社在华出版代表在和我谈及中国古代缂丝时,无意间在我的电脑上看到明华堂服饰,他欣喜的说这个我知道,叫明华堂,我很好奇的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上次他在南京的时候看到过明华堂的服饰。当我告诉明华堂的钟毅只比我大一岁的时候,代表先生直接是惊异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相信这就是民间对于明华堂工作做的{zh0}评价。
我曾经放弃优越的工资,选择会老家帮爷爷重新整合手工产业的目的。不能说是仅仅靠热血,当然没有是肯定不行,但只有这点也不肯定不够的。牺牲固然是大义凛然,但如果因为做中国工艺而无法生存,我只能说不是我们手工艺者的悲哀而是中国工艺的悲哀,因为他已经早已成为过去。但是就今天在全球各地的中国文化热来看,中国文化一点也不是僵化得难以实现现代化生产管理和市场运作的一块朽木。经济{jd1}不是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但是根基,以经济目的为目的的文化产业必然会呈现出今天这样的不断、复制,且做工粗俗的。但如果不注重经济运营的文化产业,最终也不能切实的进入市场竞争,也就不会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选择。
客户选择产品对于今天的全球来说,是一个自由开放,且渐渐追求个性消费的时代,那么面对早已是世界第二大xx品消费市场的中国,比起上百万的一件西式礼服和皮草来说,中国的明华堂只能算是个品牌,一个连时装周都上不了的品牌(中国国际时装周一场运营费用高达500万,我不知道99元或500元一件汉服什么时候可以不借以自己的实力去到巴黎走走呢?)难道孤芳自赏就是中国软实力的强大? 中国文化难道就是一种低廉的依靠人力大量生产,又依靠内需而大量实现产业价值的外包品牌吗?文化商品区别于商品,我想从字面来看就是文化吧。咱们看看中国民众为国外多少服装企业样活了牌子。牌子一旦养活,那就永远有赚不完的钱。杰克琼斯,马克华菲等等,爱马仕的全球销售代表都说,忽视中国市场就如同忽视未来。所以爱马仕在中国到处调查整合寻访中国民间{djgy}师,还要创造一个全新适合中国的品牌,可见这个在原产国只有很小面积世界皮具精品xx的成功绝非仅仅是一种偶然。
我接触过很多汉服商,大多和我表述的时候都一样:我们是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然后怎么困难的走到今天呀。又是如何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啦。他们大多都是没有结婚的人,等结婚的时候,你的老婆或你的老公让你和他一起还房贷的时候,我看有几个还能说就是饿死我也要做什么汉服的?我相信这样的没有商业运营思考的任何一个汉服品牌和今天的中国代工企业一样,离最初的文化目标会渐行渐远,前万不要想是你不够热血,是你不懂的坚守。其实,这样的商家我挺为之惋惜,我也不是学经济和管理出来的,但我知道我想要做出一份事业{jd1}不能永远只用信念或国家、慈善机构的帮扶,靠的我们自己的生存下去的能力和勇气,说白了:自身企业与产品的竞争力。商业与文化的结合,并不代表让文化低俗化。法国的时装业没有因为金钱而沾染过任何不堪的设计,德国工业设计也不是因为金钱而山寨四起,日本的动漫产业也没有因为商业而变得庸俗。因为他们深刻的意识到金钱与梦想没有距离,有距离的恰恰是你那自己的心。市场一点也不是翻覆着铜臭的地方,因为市场创立之初就是为了无数的彼此的供求,这个和医患、师生等等关系是无二无别的,如果一个黑心的堕天使你还会那样信任他的那份救死扶伤信念吗?没有那样的信念自然就不会有妙手回春的力量,因为那颗心就没有力量。一个没有力量的心,是无法让任何一个信念去永恒,同样也无法让那些再美好的梦想转化成现实。遗失的美好!
同样也是品牌再生能力和循环价值的体现。就以今天的中国经济来说,文化不能热,一热就是沙漠。请那些坚守这传统文化产业的朋友们好好想想,如果我们自己有热血和理想的人都没有活下来,谁还会继续沿着一个长满荆棘的且并不宽敞的道路走下去,还是踏实的从服装自身出发去展示文化,靠说教说出来的企业文化是没有,同样靠解释的文明也是不存在,人类的文明是要又文化遗存的。爱国,{jd1}不是xx韩剧日货就能体现的,爱国,更加应该是去改善自己的心态,沉静的思考出一条适合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去学习韩国韩剧的运营手段,日本传统文化保护的手段。不说别的中国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人家BMW集团曾经赞助了多钱,咱们自己查查,在看看咱们自己的民族品牌和企业,这就是一个民族的良心,我们富足了强大我们还能保持这份良心吗?韩国三星集团是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的倡导者,非物质文化的概念提出至今也就这一家企业也资助这全球化非遗事业的发展,这就是一个民族的品德和文明。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球项目中最多的就是中国,其次是日本,韩国才几个名录?我们中国才是非遗事业的{zd0}的受益国,这些些是编造不出的实事。所以我们在说韩国抢我们端午节怎么怎么不好的时候,请看看我们又是如何对待我们的文化。我可以这样说如果让我低廉去卖缂丝,不如我去点别的,因为任何时候缂丝都不是生活的必须品,也不可能是。他又怎么可能成为那种适合仅以微薄利润占领市场且销售量和农副产品一样的经营模式呢,现金流的产业模式当然是一种从客户角度来说最为美好的商业模式,但{jd1}不适合精品消费和文化消费。我也没见古董拍卖行里加价都一百一百的加呀,青花瓷的美是中国创造的,钱却是老外赚的。
其实中国文人的内敛、豁达、情性的真挚、对待学术的态度和品德塑造的重视我看今天的教育中提到的很少,我们对于传统历史人物往往是以一种末世审判一样,其实我们也只是历史中的一个环节,谁就一定超越了历史,谁又一定就成为了永恒呢?不是历史人物才有历史的局限性,我们也是未来历史书本书写和塑造的对象,我们难道就拜托了这种局限性了吗?我们不是依然像祖辈们那样无法超越生死一样无法超越这历史的规律吗?谁又一定比谁好到哪里去呢?宽容的面对历史和与我们相处的人,都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尊重,一个不懂得尊重历史的人,绝非是一个诚恳而忠实于历史的人。时间之轮永远在衍生着眼前的一切,同样也会淹灭了我们眼前乃至于我们自身的存在,万事万物永生皆是一种美好的虚妄。
万事万物皆是此消彼长,我们在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描述历史呢。不说别的历史课本对于岳飞与秦桧的评判就是又出入的,对于慈禧、李鸿章等晚清人物的群体性塑造也是扭曲的,一个掌控中国近达半世纪慈禧,可能卖国求荣吗?亦不想想这和一个个人变卖家产是不一样的,一个站在权利顶点和国家主人的位子上的中国女性,她都不可能卖国,且卖国也不可能得到任何利于她存活的空间,因为她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国家主权的存在,咱们看看韩国人怎么在歌颂《明成皇后》,这部电视剧对于历史学者来说也不是xx合乎历史真实的,但是编剧和导演或演员都在塑造一个民族精神的个体化展现,我们为什么没有这样电视剧呢?我们的历史剧塑造的任何一个人物的性格都是极其单一或极为单纯的存在,我们虽然不是历史中风云沉浮的主宰,我们的心性成长都是有着如此漫长复杂的变化,更何况那些主宰历史动向的他们。李鸿章用自己的积蓄培养出来的北洋水师,毁于甲午,难道他就那么大方,那么高兴的面对散尽家财又人财双无的局面吗?我们在评述我们自己的历史的时候千万不要盲目,现在很多人可能很讨厌满清,我想满清已经成为了历史,满愤悲情的去又怨恨,不如花点时间重视一下现在和未来,毕竟历史需要不断的书写,也需要我们不断的创造,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确实也不会因为一个数百年的清朝,中国文化存在的意义也绝非是任何一个朝代xx书写或xx抹杀的,因为那是一种因与果的积淀。读读清史,我反而为晚清人物的爱国情怀而动容,无论保皇或革命党人,都是在以自己的理念去引导这个国家的方向,至于方向这样的东西,只有适合与不适合,而怎会又有根本性的好坏呢。
我不是一个个汉服的忠实粉丝,但我们宣和是一个用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丝织文明一份子,我和很多中国人一样对日本或韩国有一种无法冷静的xx情绪,但是我深知那是我的非理性表现,这样的状态是做不到沉静的研究的。我们必须放下偏颇意识,要诚恳的认识日韩在这些基础元素上的研究水平,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对学问的态度,当我们站在今天还这样仇视日本的同时,我们自己又将怎样精神状态认识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又是在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传承的文化,诚然我们是在不谙工艺的情况下传承文明,所以难免不走样,要想不走样也只能像明华堂那样先恢复到断续的那个点上。但这点对于明华堂来说是足够的,但是对于汉文化圈子来说是远远。我们在辱骂日本人的时候,我经常提醒我自己,如果我们承认日本文化中有中国文化的精华,那么中国文化精神为什么如此奇特的展现在今天的日本,日本的国宝名录中为何如此多的记录着来自中国的书画作品和艺术精品呢,且远远超于日本本土生产的艺术作品呢?可以肯定的是日本民众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认可是至今都没有动摇和质疑的,在今天日本很多流行元素中的运用,我看到了日本驾驭东方文化的能力,日本的动漫产业、日本出版业、丝织产业和生活陶品的都在世界是{lx1}的,这都说明一点他们从来也没有忘记传统。我自己一个亲身体验:我一个朋友家中藏有唐、宋时期的瓷碗,我们常用这些古瓷喝茶。有一次我朋友的日本客商来华,到他家做客,我泡了一些茶斟个那位日本老者,老先生竟然用一种近乎仪式化的展现了他对于中国历史的尊重:喝完的时候是深深的鞠躬。这一点我们是忽略的,当然他只是日本人中的一份子,但我不认为是一个少有的特例存在。


(16519)
(44944)
(30194)
(3762)
(5000)
(7771)
郑重声明:资讯 【强烈推荐~!传统不因时尚而改变(王浩然)】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