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影》教学设计_随心_新浪博客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光》单元的起始课,五年级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他们知道影子产生必须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但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带领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去探究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光和影的规律,{zh1}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的教学,我想尝试让学生从现象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对影子的产生有初步的感知的基础下,然后提供材料,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影子变化的规律,在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交流,以此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像电灯这样能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产生影子必须要有光源、遮挡物、屏,并且遮挡物在中间。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的照射位置有关,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的。影子的大小变化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2、过程与方法:做光和影的实验,并用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光和影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课件、投影仪

分组实验:手电筒(带线)、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白纸1张

四、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问题情境,解决影子产生的条件

 

1.观察

2、找出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对光源的认识

3、提出问题

1、请大家关注屏幕,你看到了什么?表演手影。

2、影子的产生必须有什么条件,引出“光源”概念,举例、判别

3、结合经验思考:手影产生还需要条件有哪些?(遮挡物、屏,且遮挡物在光源和屏中间)

4、请个别学生表演手影,让学生提出关于影子的问题

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且步步引导,解决影子的产生条件及对光源的真正理解,并让学生从现象中自主发现问题,为探究奠定基础。

(二)探究影子变化

 

1.暴露前概念

2.开放研究,也可以根据提示卡进行活动、记录

 

1.让学生交流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 出示并介绍材料:头上带红线的手电筒、木块、纸屏

3、探究要求:(1)小组可以利用材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老师这有些提示卡,也可以供小组研究

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省去各种指导,把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合作,让记录卡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使学生探究的时间更集中。

(三)交流环节

 

1、  汇报交流

2、  互相补充、质疑

3、  形成新认识

.1、从活动中,你对影子的变化有了哪些认识?交流一下

2、适当板书

 通过交流,让学生对活动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不断让学生揭示头脑里建构的模型。

(四)教师补充,落实科学概念

整理本节课的研究学习活动,形成新的认识。

投影的认识和图片。

补充学生的概念发展成果。

(五)课外探究

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交待任务:回家再做做手影游戏,看是否符合这些规律。

进一步发展科学实证意识

板书设计

光和影

光源      遮挡物         屏        影子

斜射                               

直射                               

离光源近                   

离光源远                   

光照面的形状                形状(投影)

左边                                右边

 

附活动提示卡:

小组活动提示卡一:

保证光源(手电筒)和屏(卡纸)的距离不变,光源的照射位置也不变,移动中间的遮挡物(木块),即改变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观察影子的变化。(提示:可以将纸屏立起来)

我的发现:

 

小组活动提示卡二:

将纸屏放在桌面上,遮挡物放在卡纸的中间,用手电筒(光源)从不同的位置照射(如垂直和倾斜、左、右、前、后照射等),观察影子的变化。

(注意:控制其他条件要相同,如不能改变手电筒离木块的距离,可以用手电筒上的红线拉直到木块的正上方来估量保证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

我的发现:

 

小组活动提示卡三:

用手电筒垂直照射木块的不同面,观察影子的变化。

(提示:使木块和屏有一定的距离,方便观察)

我的发现:

 

 

 

试教体会:

一、探究前的指导要有效:

    在{dy}次试教时,我让学生观察手影(我在表演手影时用了一些技巧),然后让学生从现象中并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有关影子的问题,学生想到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会产生影子?产生影子需要哪些条件?影子的大小为什么在变化?为什么影子总是黑的?等等。从这些问题中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影子的前概念,从而让学生向着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研究。然而就这样让学生马上进入探究(即使结合活动卡),会出现许多问题,学生的描述有点困难。在其他老师的建议下,我在探究前应该先解决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光源的概念,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有真正可以描述的科学词汇,并且关注一些重要的信息,如遮挡物总是在光源和屏的中间等。

二、活动卡内容要明确: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探究,根据学生从现象中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时在需要帮助时可以使用教师提供的活动卡(书上要求的三个活动)。在我认为,光和影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我们未必要xx按照书上的要求让学生去操作,从中发现其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有关影子的问题,且试着去解决不是更好吗?不是更能提高他们的兴趣吗?其实书上的那三个问题在接下来的几课中还是会具体学习到。所以我不想控制学生的思想,甚至大胆的让他们花时间“玩“,玩腻了,或玩不出名堂了,他们自然会想着看看教师提供的活动卡。但是三次试教下来,我都不是很满意。面对活动卡上的提示,一些学生有些难以下手,还是需要教师”挨家挨户“的小组指导。当然,从中也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因为没有书上那样图片的参照和教师过分的暗示指导,学生在实验时有自己的操作和想法也比较多。但我希望的是,让更多学生都能参与进去。{zh1}一次在安阳实小试教时,辅导员和小组成员给我的建议是:活动卡内容繁多,学生是没有耐心阅读的。并且我的活动卡事实上也是叫学生如何操作,并不是让学生思考着解决问题,所以还不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可以做如下改进:活动一:光源从左边照射木块,影子在        ,光源从上面(前面)照射,影子在      ,光源垂直照射时和倾斜照射时,有什么发现?等类似将活动具体化,然后再问:从这些现象中说明影子的什么跟什么因素有关?活动卡二可以直接给出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影子变大或变小,从中你发现影子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这样的问题显然比以上我的活动卡要明确的多,而且也给了学生铺垫,不至于太唐突。后来,我也个别请了几个学生,让他们根据这样的改进活动卡去探究,描述,学生的活动有效率多了。

三、汇报交流时要分解概括,必要时结合演示

在让学生交流对影子的探究发现时,结果让我都很惊讶。总是只有个别学生举手,导致许多学生倾听时不够关注,而明明学生的活动卡上记录的发现不少。后来我无意中听到一个学生说到:都让一个同学汇全报光了。于是他也就不想再补充什么了。后来,小组成员也给我建议:让学生先汇报某一点后,同样内容的活动发现要及时补充。如果让一个学生较久的汇报会让其他学生乏味,不愿倾听,再想补充时就有点困难了,所以会感觉汇报环节不够活跃。另一点,影子的变化,这个活动的探究是空间的,所以有些学生汇报时不够清楚,应该要让汇报者上台演示下,让其他同学能清楚的明白,从而更好的对照自己的发现收获。

上这样的一堂课,是对自己和目前科学课堂中的常规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这种想法来源于章鼎儿老师的两次讲座及一次课堂观摩。当然,我的教学实践表明我还比较稚嫩,没有充分做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但仍然希望的是:教师精简的指导,然后把时间真正充分给予学生,让他们真正自主的探究。而我们追求的就是“让学生轻松学,教师轻松教“的课堂。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光和影》教学设计_随心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