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水稻大田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11)
一、
栽前化学封杀灭草,应根据前作腾茬时间和秧苗适栽期而定。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对稗草、牛毛草、鸭舌草、野茨菰、球花碱草等浅层杂草发生密度较高的田块可结合泥浆沉实,耙地后亩用60%“丁草胺”乳油100毫升或25%“恶草灵”乳油200毫升拌湿润细土20~25公斤均匀撒施,施后田内保持7~10厘米水层3~4天,进行药剂封杀除草,压低其杂草发生基数。
二、
机插水稻适宜移栽的秧龄为15~20天,此时叶龄基本处于四叶期,刚刚进入自养阶段,根源基发育数目相对较少,加之播种密度高,根系盘结紧,机插时根系拉伤重,插后秧苗的抗逆性较常规手插秧弱。为此,与常规手插秧相比,机插秧的返青缓苗期相对较长,活棵返青期迟2~3天,在栽插后7~10天内基本无生长量。
三、
同一水稻品种在同等的栽培条件下,主茎叶龄相对稳定。若移栽秧龄小1个叶龄,本田有效分蘖期就多1个分蘖位。机插秧的秧龄较手插秧小3~3.5个叶龄,但由于机插时植伤较重,返青缓苗期比手插秧长1.0~1.5个叶龄,两者相抵,机插水稻的本田有效分蘖期就相应延长了2个叶位分蘖,约7~10天,因而分蘖节位增多。
四、
机插水稻实现了宽行浅插,植株温光条件优越,发根能力强,这为低节位分蘖创造了有利环境。在缓苗返青后,机插水稻的起始分蘖一般始见于五叶一心期,且具有爆发性,分蘖发生量猛增。再加之分蘖节位低、分蘖期长,群体数量直线上升,够苗期提高,高峰苗容易偏多,从而出现成穗率下降、穗型易偏小的现象。
五、
机插水稻实现了定行、定深、定穴和定苗移栽,满足了高产群体质量栽培中宽行浅栽稀植的要求。在本田生产中应根据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措施,促进早发稳长,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栽培路线。肥水运筹要实现“前稳、中控、后促”的原则,创造利于早返青、早分蘖的环境条件。同时还要控制高峰苗,形成合理群体,提高光能利用率,以确保大穗足穗,为夺取机插水稻高产稳产打基础。
六、
水稻活棵分蘖期是长根、叶和分蘖的营养器官生长为主的时期,机插稻这一时期的栽培目标是创造有利于早返青、早分蘖的环境条件,培育足够的壮株大蘖,达到小群体、壮个体,为争足穗、大穗奠定基础。
七、
根据机插水稻秧龄短、个体小、生长柔弱的特点,在水层管理上,要坚持薄水活棵、分蘖,做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形成强大根系。在肥料运筹上要分次施用分蘖肥,同时坚持肥药混用,以达到追肥、治虫、除草的三重效果。
八、
坚持薄水移栽,机插结束后,要及时灌水护苗(阴雨天除外),水深以不淹没秧心为宜。插后3~4天进入薄水层管理,切忌长时间深水,造成根系、秧心缺氧,形成水僵苗。活棵后即进入分蘖期,实行浅水勤灌,灌水时以水深达3厘米左右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水气协调的目的,促分蘖早生快发,植株嫩壮,根系发达。对一些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若田脚较烂,发泡起烘,土壤透气性差,应及时脱水爽田1~2天,促进新根生长,然后实行浅灌。
九、
机插秧由于采用中小苗移栽,插后初期吸肥能力不如手插秧,为此,分蘖肥施用应采取“少吃多餐”的原则进行。如江苏省,一般在移栽后5~7天施一次返青分蘖起始肥,并结合使用小苗除草剂(如53%抛秧星、50%速除、50%抛栽宁、36%水旱灵等)进行化除。方法是每亩用尿素5~7公斤,与稻田小苗除草剂一起匀拌湿润适量细土,堆闷3~5小时后在傍晚田内上水5~7厘米后撒施。施后田间水层保持5~7天,以提高化除效果。同时开好平水缺,以防雨水淹没秧心,造成药僵甚至药害。对栽前已进行药剂封杀灭草的田块,不可再用除草剂,以防连续使用而产生要害;栽后10~12天亩用尿素7~9公斤再施一次肥,以满足机插稻分足蘖的需要;栽后18天左右视苗情施一次平衡肥,一般每亩施尿素3~4 公斤或45%氮、磷、钾复合肥9 ~12 公斤。其它地区的具体施肥时间和数量可根据当地生产实际而定。
十、
僵苗是机插水稻分蘖期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的生长状态,主要表现为分蘖生长缓慢、稻丛族立、叶片僵缩、生长停滞、根系生长受阻等现象。导致僵苗的原因比较复杂,类型繁多,主要分为肥僵型、水僵型和药僵型三种。前两种主要是由于用肥过多或秧苗长期处于淹水状态造成的,而药僵苗是在除草过程中,因除草剂用量过多、用药时机不当或喷洒除草剂后没能及时上水护苗造成的。
十一、出现僵苗现象的补救方法
机插本田僵苗的补救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肥、水、药等管理调控措施,分别对待。如肥僵苗应采取先灌水洗肥,后排水露田,促进新根生长;水僵苗直接排水露田透气,提高根系活力;药僵苗换水xx2~3次后,追施xx氮肥。在采取相应的水、肥调控的同时,每亩僵苗田用“惠满丰”15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可促使秧苗快速转化。(未完待续)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