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中国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 【易博达】

来源:cnnic?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
第 1 页 共 37 页
2008-2009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 “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2009年5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2 页 共 37 页
目 录
前 言 ………………………………………………………………………………………………………………. 3
{dy}章 报告介绍 ……………………………………………………………………………………………… 4
1.1 研究术语 …………………………………………………………………………………………………. 4
1.2 调查方法 …………………………………………………………………………………………………. 5
1.3 调查时间 …………………………………………………………………………………………………. 7
1.4 地区划分 …………………………………………………………………………………………………. 7
第二章 报告摘要 ……………………………………………………………………………………………… 8
第三章 报告正文 ……………………………………………………………………………………………. 10
3.1 西部地区网民规模/特征 ………………………………………………………………………… 10
3.1.1西部地区网民规模 …………………………………………………………………………………. 10
3.1.2西部地区各个省市网民规模 …………………………………………………………………… 10
3.1.3西部地区手机网民规模 ………………………………………………………………………….. 11
3.1.4西部地区网民城乡结构 ………………………………………………………………………….. 12
3.2 西部地区网络资源配置情况 …………………………………………………………………… 13
3.2.1西部地区IPv4地址数量 ………………………………………………………………………… 13
3.2.2西部地区域名数量 …………………………………………………………………………………. 14
3.2.3西部地区网站数量 …………………………………………………………………………………. 16
3.3 西部地区网民概况 …………………………………………………………………………………. 17
3.3.1西部地区网民特征 …………………………………………………………………………………. 17
3.3.2 西部地区网民上网方式 …………………………………………………………………………. 21
3.4 西部地区网民互联网应用 ………………………………………………………………………. 24
3.5 西部地区互联网发展总结 ………………………………………………………………………. 32
第四章 报告附录 ……………………………………………………………………………………………. 34
附录一 四川省互联网发展基础数据 ………………………………………………………………… 34
表一 网民规模 ………………………………………………………………………………………………… 34
表二 IPv4地址数量 ………………………………………………………………………………………… 35
表三 分省域名数以及CN域名数 ……………………………………………………………………… 36
表四 分省网站数 …………………………………………………………………………………………….. 37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3 页 共 37 页
前 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的网络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因素。而互联网超越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特点,无疑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影响更为明显。 作为中国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西部地区的发展方针主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而信息化则可极大推动工业化发展,从长远分析,西部地区总体应呈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良性互动,这是关系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得以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问题。不可否认,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与东部地区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而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应采取多种对策加快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尽快缩小东西部数字鸿沟,互联网也应在西部地区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 为了揭示我国东西部地区互联网发展差距,了解西部地区网民上网状态与行为存在的问题,本次报告内容将从四个方面对于西部地区互联网发展进行阐述,包括总体网民规模情况、网络资源情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互联网应用情况,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西部地区互联网发展状况。本次调查在内容上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保持一致并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进。我们希望本报告的发布,能够对提高西部地区互联网的应用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4 页 共 37 页
{dy}章 报告介绍
1.1 研究术语
? 网民
过去半年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 宽带网民
指过去半年使用过宽带接入互联网的网民。宽带包括:xDSL、CABLE MODEM、光纤接入、电力线上网、以太网等。
? 手机网民
指过去半年曾经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 农村网民
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农村的网民。
? 城镇网民
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城镇的网民。
? IP地址
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上网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中的其他设备,是互联网中的基础资源,只有获得IP地址(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才能和互联网相连。
? 域名
本报告中仅指英文域名,是指由点(.)分割、仅由数字、英文字母和连字符(-)组成的字串,是与IP地址相对应的层次结构式互联网地址标识。常见的域名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或地区{dj0}域名(ccTLD),如以.CN结尾的域名代表中国;一类是类别{dj0}域名(gTLD),如以.COM,.NET,.ORG结尾的域名等。
? 网站
是指以域名本身或者“WWW.+域名”为网址的web站点,其中包括中国的国家{dj0}域名.CN和类别{dj0}域名(gTLD)下的web站点,该域名的注册者位于中国境内。如:对域名cnnic.cn来说,它的网站只有一个,其对应的网址为cnnic.cn或,除此以外,whois.cnnic.cn,mail.cnnic.cn……等以该域名为后缀的网址只被视为该网站的不同频道。
? 静态网页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5 页 共 37 页
指URL中不含“?”和输入参数的网页,包括:*.htm、*.html、*.shtml、*.txt、*.xml等。
? 动态网页
指URL中含“?”或输入参数的网页,包括ASP、PHP、PERL、CGI等在Server方进行处理的网页。
? 网页的更新周期
指搜索网页时的日期与该网页的{zh1}更新日期之间的时间间隔。
? 调查范围
广东省。除非明确指出,本报告中的全国数据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
? 调查数据截止日期
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2008年12月31日。
1.2 调查方法
1) 电话调查
? 调查内容
被访者是否上网,被访者背景信息: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城乡、收入等; 网民的上网行为、上网深度、上网体验等。
? 样本规模
调查总体样本66000个,其中,固话用户、手机用户各33000个,样本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 调查方式
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CATI)。
? 调查总体细分
A
B
C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6 页 共 37 页
调查总体划分如下: 子总体A: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包括:住宅固定电话覆盖的居民+小灵通用户+学生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其他宿舍电话覆盖用户】,用a代表来自子总体A的样本; 子总体B:手机覆盖人群,用b代表来自子总体B的样本; 子总体C:手机和住宅固话共同覆盖人群【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和手机覆盖人群有重合,重合处为子总体C】,C=A∩B,用c代表来自子总体C的样本。
? 调查总体和目标总体的差异——电话无法覆盖人群
CNNIC在2005年底曾经对此群体进行过研究,此群体中网民规模很小,因此本次调查研究有一个前提假设,即: 针对该项研究,电话无法覆盖人群中的网民在统计中可以忽略不计。
2) 网络调查
网上调查重在了解典型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08年12月9日—12月31日进行了网上调查。将问卷放置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网站上,同时在政府媒体网站、全国较大ICP/ISP网站与各省的信息港上设置问卷链接,由网民主动参与填写问卷。回收问卷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答卷有效性检验,筛除无效答卷。网上问卷调查得到各大网站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网民的热情参与。本次网上调查共收到调查问卷81,488份,经过有效性检查处理得到有效答卷72,152份。
3) 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
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标进行技术统计,而统计上报数据主要包括IP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 地址总数
IP地址分省统计的数据来自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地址数据库。将两个数据库中已经注册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属省份的数据,按省分别相加得到分省数据。由于地址分配使用是动态过程,所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同时,IP地址的国家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会要求中国IP地址分配单位(如中国电信等)每半年上报一次其拥有的IP地址数。为确保IP数据准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会将来自APNIC的统计数据与上报数据进行比较、核实,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7 页 共 37 页
确定最终IP地址数。
? 中国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
中国的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由以下两部分数据相加得到: {dy}部分是.CN下的域名数和网站数,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采用计算机网上自动搜索得到;第二部分是中国类别{dj0}域名(gTLD)与网站数,由国内各类别{dj0}域名注册单位协助提供。这些数据包括:所有类别{dj0}域名(gTLD)和域名下已开通的网站数;按.COM、.NET、.ORG分类的类别{dj0}域名(gTLD)和网站数;按注册单位所在省份分类的类别{dj0}域名(gTLD)和网站数。
? 网页数
采用计算机网上自动搜索,对抽取的网站从其首页(WWW+域名)开始搜索,通过网页上的层层链接,抓取所有属于该网站的网页特征及其文本内容。将由网页搜索所获得的所有中国网站的网页数和网页字节数分别相加,得到中国网页总数及网页字
1.3 调查时间
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2008年12月31日。
1.4 地区划分
CNNIC参考国家西部大开发策略,将地区划分如下:
省/市/自治区
东部地区
北京、福建、广东、海南、河北、江苏、辽宁、山东、上海、天津、浙江
西部地区
甘肃、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陕西、四川、西藏、新疆、重庆、云南
中部地区
安徽、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西、山西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8 页 共 37 页
第二章 报告摘要
? 2008年西部地区网民达到5822万人,增长率从2007年的44.1%升至2008年的52.0%。
? 西部地区中四川省网民规模{zd0},达到1103万,渗透率为13.6%,新疆网民渗透率{zg},达到27.1%。
? 西部地区手机网民达到1939万,占到西部地区网民总数的33.3%。
? 西部地区城镇与乡村比例为77.2%和22.8%
? 西部地区IPv4占全国比例为12.9%
? 西部地区域名总量增长速度放缓,域名总数量为1437613个,较2007年增长21.2%。
? 在西部地区所有域名中,CN域名数量为1022134个,相比于2007年上升16.7%。
? 2008年西部地区网站数量实现高速增长,从2007年的103042个升至253518个,增长率高达146%,而这一数字去年仅为42.8%
? 西部地区网民男女比例分别为53.3%与46.7%。
? 西部地区19岁以下网民比例为37.3%,40-49岁年龄段以及60岁以上年龄段的网民比例均高于全国水平,分别为9.9%和1.7%,50-59岁年龄段为4.1%,与全国比例相近。
? 西部地区网民学历构成明显高于全国水平。除了小学学历以外,初中以及高中学历网民比例均低于全国水平,而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比例均高于全国水平。
? 四川省网民职业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比例为38.3%,其次为企业职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比例分别为15.0%和10.3%。
? 受经济发展限制影响,西部地区整体网民收入偏低,月收入1000元以下收入段的网民比例均高于全国水平,而1000元以上的收入段均低于全国水平。
? 西部地区家庭上网比例低于全国3.4个百分点,比例为75.0%,而网吧使用比例则远远高于全国水平,比例为49.8%。
? 西部地区上网设备主要以台式机为主,比例为92.2%,西部地区手机上网使用比例远远低于全国水平,比例为33.3%。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9 页 共 37 页
? 西部网民通过宽带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已经超过该地区总体网民的90%,宽带上网已经成为{jd1}主流。
? 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西部地区网民每周上网天数明显偏小,主要集中在每周上网2-3天的时间段。
? 西部地区即时通讯服务较其它地区使用比例{zg},达到75.7%,电子邮件使用比例为56.3%,搜索引擎使用比例为65.8%,低于东部地区近4个百分点。
? 西部地区网民该服务应用比例为65.8%,去全国低2个百分点以上。
? CNNIC将“博客”、“论坛”以及“交友”三个服务划为网络社区服务,西部地区网民“博客”使用率较高,达到56.2%,
? 西部地区互联网娱乐服务使用规模较大,网络音乐、网络视频以及网络游戏使用比例均高于全国其它地区,娱乐化明显。
? 西部地区网络银行与网络炒股服务使用比例与全国差距不大,网络银行使用比例为18.1%,与中部地区类似,但与东部地区20.4%的比例还存在较大距离,网络炒股使用比例与东部地区相同,均为11.3%。
? 西部地区网络教育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用比例高达18%,而这一数字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分别为15.9%和16.6%。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10 页 共 37 页
第三章 报告正文
3.1 西部地区网民规模/特征
3.1.1西部地区网民规模
2008年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年增长率达到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dy}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网民也实现了较大规模的增长,2008年西部地区网民达到5822万人,增长率从2007年的44.1%升至2008年的52.0%,而2008年全国的网民增长率为41.9%。 图1 东中西部网民规模对比
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较高的用户增长率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发展的完善,从网民渗透率分析,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仍然存在巨大差距。2008年东部地区网民渗透率达到33.6%,中、西部地区渗透率相近,分别为16.0%和15.8%。
3.1.2西部地区各个省市网民规模
西部地区各个省/直辖市的网民规模以及渗透率分布并不均匀,其中,四川省网民规模{zd0},达到1103万,但受到整体人口规模巨大影响,四川省网民渗透率偏低,仅为13.6%,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11 页 共 37 页
新疆网民渗透率{zg},达到27.1%。从数据分析,西部地区受到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人口结构影响,互联网发展状况也参差不齐。 图2 西部省市网民规模对比
3.1.3西部地区手机网民规模
截至2008年12月,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176亿人,较2007年增长超过一倍,CNNIC预计,2009年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上网会有更快速的发展。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网民渗透率相近,分别为33.3%和33.8%,东部地区达到45.0%。虽然西部地区整体手机上网渗透率{zd1},但四川省手机网民相比于西部其他地区增长迅速。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12 页 共 37 页
图3 手机网民规模比较 作为西部地区网民规模{zd0}的省份,2008年四川省手机网民占到四川省整体网民的49.0%,远远高于全国39.5%的水平。较高手机上网比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5·12地震”对于部分地区通信设施造成巨大破坏,有线上网影响较大;与此同时,地震又提高了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量以及信息需求速度,手机由于不受时间以及空间限制,加以上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手机上网用户的高速增长。
3.1.4西部地区网民城乡结构
与东部与中部地区比较,西部地区城乡网民结构差距明显,城乡网民比例分别为77.2%和22.8%,在所有地区中差距{zd0}。城乡网民差距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原因造成,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农村地区用户对于信息意识的缺乏促成,这也意味着,对于西部互联网发展而言,如何缩小城乡间信息意识差距将成为未来发展互联网的工作重点。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13 页 共 37 页
图4 东中西部网民城乡结构比较
3.2 西部地区网络资源配置情况
3.2.1西部地区IPv4地址数量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目前主流应用是IPv4,但是,随着IPv4资源的短缺形势越来越严峻,向IPv6过渡已经是大势所趋,西部地区IPv4地址规模呈现出递减的趋势,2008年IPv4地址占到全国总量的12.9%,与东部地区差距逐渐明显,东、中部地区所占比例分别为70.8%和16.6%。 图5 东中西部地区IPv4分布比较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14 页 共 37 页
西部地区各省市IPv4地址分布情况与网民分布规模类似。西部地区IPv4拥有比例{zd0}的是四川省、陕西省、广西省以及重庆市,比例分别为2.6%、2.5%、1.9%和1.8%,其他省份均在1%以下,其中宁夏、青海、西藏IPv4地址仅占0.2%。 一个地区的IP地址数量往往代表着该地区互联网发展的好坏,其可以从侧面证明该地区的上网人数、网站数量等信息。从西部地区的IPv4地址分布看,基本符合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较,形势不容乐观,在全国31个省市中,IPv4地址占有比例最小的六个省份均来自西部地区。 图6 西部地区各省市IPv4地址在全国总量中的比例
3.2.2西部地区域名数量
2008年中国域名总数达到16826198个,较2007年增长41%。经过07年域名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之后,西部地区域名总量增长速度放缓,域名总数量为1437613个,较2007年增长21.2%,与全国增长水平差距较大。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15 页 共 37 页
图7 东中西部地区域名数比较 在西部地区所有域名中,CN域名数量为1022134个,相比于2007年上升16.7%。2007年CN域名的爆炸式增长主要由于国家{dj0}域名的注册管理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推出“一元域名体验活动”,此活动极大提高了用户的注册量。从06年至07年的爆炸式增长以及07年至08年的在高位下的趋稳意味着“一元域名体验活动”已经在西部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图8 东中西部地区CN域名数比较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16 页 共 37 页
与网民分布类似,西部地区各省市中,四川省域名数量最多占到西部地区域名的36.8%,占全国的3.1%,其余各省大多数在1%以下。 图9 西部地区各省市域名数对比
3.2.3西部地区网站数量
2008年西部地区网站数量实现高速增长,从2007年的103042个升至253518个,增长率高达146%,而这一数字去年仅为42.8%。但增长迅速并不意味着设施完善,从网站{jd1}数量看,西部地区网站与东部地区相差超过7倍。 图10 东中西部地区网站数比较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17 页 共 37 页
西部地区各省市网站除了四川省以外,其它地区数量差别不大,均在1%左右,四川省网站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2.7%。 图11 西部各省市网站数比较
3.3 西部地区网民概况
3.3.1西部地区网民特征
1)西部地区网民性别结构 西部地区网民男女比例分别为53.3%与46.7%。2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显示,中国整体网民男女比例分别为52.5%、47.5%,接近中国人口性别结构,而西部地区人口男女比例为51:49,根据网民人口特征判断,未来西部地区女性网民比例会进一步扩大。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18 页 共 37 页
图12 西部地区网民性别结构 2)西部地区网民年龄结构 西部地区网民以低年龄为主,其中19岁以下网民比例为37.3%,高于全国的35.2%水平,但与此同时,40-49岁年龄段以及60岁以上年龄段的网民比例均高于全国水平,分别为9.9%和1.7%,50-59岁年龄段为4.1%,与全国比例相近。 图13 西部地区网民年龄结构 3)西部地区网民教育程度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19 页 共 37 页
相比于中国整体网民学历结构,西部地区网民学历构成明显高于全国水平。除了小学学历以外,初中以及高中学历网民比例均低于全国水平,而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比例均高于全国水平,这意味着互联网对于高学历人群的渗透率较高。但这种学历结构并不乐观,作为目前已经成为“大众化”的服务的互联网,对于全国整体人民的普及才是其发展方向,而不应xx在高学历人群中。 (注:高中学历包括技校、中专、职高) 图14 西部地区网民学历结构 4)西部地区网民职业结构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20 页 共 37 页
图15 西部地区网民职业结构 四川省网民职业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比例为38.3%,其次为企业职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比例分别为15.0%和10.3%。一个地区网民的年龄、学历以及职业结构会对不同互联网服务的应用程度起到决定性作用,西部地区各种互联网服务受到人口特征结构限制明显,我们将在“互联网服务应用”部分给与阐述。 5)西部地区网民收入结构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21 页 共 37 页
图16 西部地区网民收入结构 受经济发展限制影响,西部地区整体网民收入偏低,月收入1000元以下收入段的网民比例均高于全国水平,而1000元以上的收入段均低于全国水平。500元以下和无收入成为四川省{zd0}网民群体,比例为32.2%,500-1000元收入网民比例为17.2%,而3000元收入以上人群比例仅为11.2%。
3.3.2 西部地区网民上网方式
1)西部地区网民上网地点比较 经济相对落后造成家庭电脑普及率较低,而这也进一步影响家庭上网的普及率,从各个场所上网地点使用比例分析,西部地区家庭上网比例低于全国3.4个百分点,比例为75.0%,而网吧使用比例则远远高于全国水平,比例为49.8%,除此以外学校以及公共场所上网也稍高于全国水平。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22 页 共 37 页
图17 西部地区网民上网地点 2)西部地区网民上网设备 西部地区上网设备主要以台式机为主,比例为92.2%,高于全国89.4%的水平,这一方面由于经济原因造成,而另一方面,网吧较高的使用率也是促成原因之一。西部地区笔记本使用比例为28.8%,高于全国27.8%的使用比例。 图18 西部地区网民上网设备
值得xx的是,西部地区手机上网使用比例远远低于全国水平,比例为33.3%,低于全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23 页 共 37 页
国超过6个百分点。虽然手机上网在服务内容方面与电脑有很大差距,但其简便的操作以及使用率可以显示一个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情况,从西部地区结果分析,互联网在该地区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3)西部地区网民互联网接入方式 西部网民通过宽带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已经超过该地区总体网民的90%,宽带上网已经成为{jd1}主流。37.4%的网民使用过窄带接入,这里的窄带接入已经不同于互联网初期的拨号方式,而更多的是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接入,由于宽带窄带之间存在复用,实际上只使用窄带接入的用户只占总体网民的8.8%,低于全国9.4%的水平。 图19 西部地区网民上网方式 4)西部地区网民上网时间 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西部地区网民每周上网天数明显偏小,主要集中在每周上网2-3天的时间段。每周上网不到{yt}的网民比例为16.7%,高于东部地区的14.4%以及中部地区的16.4%。西部地区使用互联网天数在2-3天的网民比例为28.3%,而4-5天以及6-7天的比例均低于其他地区水平,分别为15.8%和26.1%。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24 页 共 37 页
图20 东中西部地位网民每周上网天数 西部地区与较少的上网天数相呼应的是偏短的上网时间,西部地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4.8小时,而东部地区这一数字为18小时,中部地区稍高与西部地区,上网时间为15.4小时。 图21 东中西部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
3.4 西部地区网民互联网应用
3.4.1 互联网基础应用比较
从互联网三大基础应用分析,西部地区应用偏向通讯。其中,即时通讯服务较其它地区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25 页 共 37 页
使用比例{zg},达到75.7%,电子邮件使用比例在所有地区中排名第二,比例为56.3%,但搜索引擎使用比例与其他地区有很大差距,比例为65.8%,低于东部地区近4个百分点。 图22 东中西部网民基础服务使用比较 3.4.2 互联网服务概况 1)网络媒体 西部地区网络新闻使用比例在各个地区中{zd1},使用比例为77.5%,与全国状况相差1个百分点。网络新闻作为互联网中重要信息传播方式之一,其应用比例往往可以代表一个地区的信息意识,从本次调研机构分析,西部地区网民的信息意识还有待提高,虽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而互联网则为西部经济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人们的信息意识,则是互联网能否有效推动经济的基础。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26 页 共 37 页
图23 东中西部网民网络新闻使用比例对比 2)信息检索 西部地区网民信息检索应用比例并不乐观,搜索引擎是网民在互联网中获取所需信息的基础应用,目前全国搜索引擎的使用率为68.0%,西部地区网民该服务应用比例为65.8%,相差2个百分点以上。西部地区网络招聘也低于全国的18.6%的使用比例,为17.4%。这主要由西部地区整体互联网环境有关,一方面,网民上网时间偏短意味着其对于互联网信息渠道的依赖性较小,另一方面,西部地区互联网内容建设相对缺乏,进一步影响了人们对于互联网信息渠道的依赖性。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27 页 共 37 页
图24 东中西部网民信息检索应用使用比较 3)网络通讯 西部地区对于互联网通讯的需求稍高于全国水平,其中电子邮件使用比例为56.3%,高于中部地区的55.4%,但与东部地区57.9%人有很大差距,即时通讯的使用比例为75.7%,全国地区中排名xx。 东部地区电子邮件使用比例较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商务需求较大造成。 图25 东中西部网民网络通信工具使用比较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28 页 共 37 页
4)网络社区 CNNIC将“博客”、“论坛”以及“交友”三个服务划为网络社区服务,西部地区网民“博客”使用率较高,达到56.2%,其中半年内更新过“博客空间”的用户占到“博客”用户数的62.3%;与之相反,论坛使用率较低,比例为28.5%,论坛使用率较低的原因为:相比于博客,论坛地域性以及专业性较强,除了少数大型综合论坛之外,大多数论坛都有独立的主题以及地域特点,而西部地区垂直以及地域论坛数量相对较少,进而造成该服务使用比例偏少。 图26 东中西部网络社区使用比较 5)数字娱乐 西部地区互联网娱乐服务使用规模较大,网络音乐、网络视频以及网络游戏使用比例均高于全国其它地区,娱乐化明显。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网民结构的低龄化,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西部地区互联网内容建设所导致。相比与其它互联网服务,娱乐服务地域性特征并不明显,而类似电子商务、论坛等地域性特征较强。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29 页 共 37 页
图27 东中西部地区数字娱乐使用比较 6)电子商务 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西部地区电子商务业务总体而言处于中流水平,网络购物比例与中部地区相近,比例分别为23.6%和23.1%,但与东部地区的26.2%仍存在很大差距。网络售物使用比例全国{zd1},为2.8%,此状况主要由地域经济特色造成,相比于东部地区,西部适用于个人网络交易的产品较少,如图书、服装、电子产品等等。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网络支付比例高于中部地区,比例为17.3%,原因是西部地区高学历人群比例较高,接受难度较小。除此以外,高学历的网民结构也促使该地区对于旅游预订业务使用比例较高,比例为6.1%。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30 页 共 37 页
图28 东中西部网民电子商务使用比较 7)网络金融 西部地区网络银行与网络炒股服务使用比例与全国差距不大,网络银行使用比例为18.1%,与中部地区类似,但与东部地区20.4%的比例还存在较大距离,网络炒股使用比例与东部地区相同,均为11.3%。 与电子商务类似,相比于其他服务,在进入门槛相对较高的互联网金融方面,西部地区与全国其它地区差距并不明显,而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网民高学历使用比例较大造成,随着互联网在西部地区渗透率的加深,网络金融服务还能否保持该比例还有待观望。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31 页 共 37 页
图29 东中西部网民网络金融使用比较 8)网络教育 西部地区的农村不同程度存在着信息流通不畅、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师数量不足、培训不够、质量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999 年教育部开始立项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并于2001年2月正式宣布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实施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在中国西部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10000所卫星远程教育教学示范点。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西部地区网络教育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用比例高达18%,而这一数字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分别为15.9%和16.6%。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32 页 共 37 页
图30 东中西部网民网络教育使用比较
3.5 西部地区互联网发展总结
2008年西部地区网民增长迅速,增长率达到52%,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西部地区互联网发展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仍然存在很大差距。2008年东部地区网民渗透率达到33.6%,西部地区渗透率{zd1},仅为15.8%。网民特征方面,西部地区网民男女比例分别为53.3%与46.7%,而西部地区人口男女比例为51:49,根据中国网民性别比例趋于人口性别比例判断,未来西部地区女性网民比例会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网民年龄呈现两极状态,即年轻网民与年长网民比例较高,19岁以下网民占到该地区用户的37.8%,全国水平为35.2%,而40岁以上网民中,西部地区为15.7 %,全国为15.3%。与网民年龄类似,西部地区网民学历也呈现两极状态,小学以下学历为6.6%,高于全国5.4%的水平,西部地区大专及以上学历均高于全国,这一特征也促进了西部地区一些进入门槛较高的互联网服务高使用比例。{zh1},网民收入方面,受到经济发展影响,西部地区网民收入偏低,500元以下及无收入人群达到30.7%,而较低的收入也将为该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造成一定障碍。 除了网民规模以外,与互联网普及相关的因素还有基础资源建设情况,从本次调研看,西部地区基础资源建设仍存在很大提高空间。本次调查将西部地区划分为12个省市,东部地区为11个省市,虽然较东中部地区省市数量占优,但在互联网资源方面,却远远低于东部地区。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33 页 共 37 页
西部地区IPv4地址数量所占全国比例仅为12.9%,远远低于东部地区的70.8%比例;域名数量为140万个,而东部地区域名数量为1084万个;除此以外,虽然西部地区网站规模增长率达到146%,但整体数量依然较小,2008年东部地区网站规模达到180万个,而西部地区仅为25万个。 网民上网方式方面,受到经济发展状况影响,西部地区家庭电脑普及率较低,进而引起家庭上网比例偏低,网吧比例达到49.8%,远高于全国43.4%的水平。而网吧的高使用率也导致了台式机和宽带的高使用率,使用比例分别为92.2%和91.2%。此外,西部地区网民使用互联网时间偏少,主要在2-3天区间,而东部地区则集中在6-7天时间。 互联网服务使用方面,西部地区通讯娱乐服务使用较多,电子邮件服务于即时通讯服务使用率均在全国中上水平,此外,网络音乐、网络视频以及网络游戏使用比例均高于东中部地区,电子商务处于中等水平,但未来形势发展并不乐观,网络购物以及金融使用率稍高主要由于西部地区网民的高学历促成,但随着互联网在西部地区进一步渗透,该比例下滑的可能性很大。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34 页 共 37 页
第四章 报告附录
附录一 四川省互联网发展基础数据
表一 网民规模
地区定义
省/市/自治区
2008年底
网民数
普及率
占全国比例
增长率
东部地区
北京
980
60.0%
3.3%
32.9%
福建
1379
38.5%
4.6%
59.3%
广东
4554
48.2%
15.3%
36.2%
海南
216
25.6%
0.7%
49.9%
河北
1334
19.2%
4.5%
75.0%
江苏
2084
27.3%
7.0%
18.6%
辽宁
1138
26.5%
3.8%
45.3%
山东
1983
21.2%
6.7%
57.9%
上海
1110
59.7%
3.7%
33.7%
天津
485
43.5%
1.6%
69.1%
浙江
2108
41.7%
7.1%
39.7%
西部地区
甘肃
327
12.5%
1.1%
49.5%
广西
734
15.4%
2.5%
31.1%
贵州
433
11.5%
1.5%
93.4%
内蒙古
385
16.0%
1.3%
19.7%
宁夏
102
16.6%
0.3%
66.4%
青海
130
23.6%
0.4%
117.4%
陕西
790
21.1%
2.6%
52.8%
四川
1103
13.6%
3.7%
36.4%
西藏
47
16.4%
0.2%
29.5%
新疆
625
27.1%
2.1%
72.1%
云南
548
12.1%
1.8%
81.0%
重庆
598
21.2%
2.0%
67.9%
中部地区
安徽
723
11.8%
2.4%
23.1%
河南
1283
13.7%
4.3%
34.2%
黑龙江
620
16.2%
2.1%
30.2%
湖北
1050
18.4%
3.5%
48.7%
湖南
999
15.7%
3.4%
44.7%
吉林
520
19.0%
1.7%
19.8%
江西
610
14.0%
2.0%
19.5%
山西
819
24.1%
2.7%
52.8%
全国
29800
22.6%
100.0%
41.9%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35 页 共 37 页
表二 IPv4地址数量
地区
省/市/自治区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东部地区
北京
13.0%
19.4%
23.8%
福建
2.8%
2.5%
2.3%
广东
10.2%
9.8%
11.2%
海南
1.3%
0.9%
0.8%
河北
3.7%
2.9%
3.1%
江苏
8.5%
7.2%
6.2%
辽宁
3.5%
3.6%
4.3%
山东
5.4%
4.8%
4.7%
上海
6.1%
6.4%
5.9%
天津
2.3%
2.2%
1.6%
浙江
8.4%
6.8%
6.9%
西部地区
四川
3.4%
3.5%
2.6%
陕西
1.6%
2.6%
2.5%
广西
1.4%
2.2%
1.9%
重庆
2.2%
1.9%
1.8%
云南
1.3%
1.3%
0.9%
内蒙古
0.9%
1.2%
0.8%
新疆
1.1%
0.8%
0.7%
贵州
0.9%
0.7%
0.6%
甘肃
0.6%
0.6%
0.5%
宁夏
0.4%
0.3%
0.2%
青海
0.2%
0.2%
0.2%
西藏
0.1%
0.1%
0.2%
中部地区
安徽
2.2%
2.1%
2.0%
河南
4.6%
3.9%
3.4%
黑龙江
2.2%
2.1%
2.0%
湖北
3.4%
2.9%
2.6%
湖南
2.4%
2.3%
2.2%
吉林
2.4%
1.9%
1.7%
江西
1.9%
1.8%
1.6%
山西
1.6%
1.3%
1.1%
合计
100.0%
100.0%
100.0%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36 页 共 37 页
表三 分省域名数以及CN域名数
地区定义
省/市/自治区
域名
其中:CN域名
数量(个)
占域名总数比例
数量(个)
占CN域名总数比例
东部地区
北京
3,600,797
21.4%
3,261,297
24.0%
福建
902,861
5.4%
580,093
4.3%
广东
1,895,269
11.3%
1,275,617
9.4%
海南
79,527
0.5%
66,213
0.5%
河北
261,328
1.6%
207,110
1.5%
江苏
737,334
4.4%
451,342
3.3%
辽宁
364,082
2.2%
266,039
2.0%
山东
690,963
4.1%
559,996
4.1%
上海
1,088,825
6.5%
818,261
6.0%
天津
127,684
0.8%
82,880
0.6%
浙江
1,089,032
6.5%
813,178
6.0%
西部地区
甘肃
41,037
0.2%
32,476
0.2%
广西
155,304
0.9%
127,179
0.9%
贵州
90,123
0.5%
82,874
0.6%
内蒙古
68,194
0.4%
58,193
0.4%
宁夏
27,510
0.2%
23,430
0.2%
青海
14,832
0.1%
13,176
0.1%
陕西
154,027
0.9%
112,117
0.8%
四川
529,211
3.1%
292,009
2.2%
西藏
14,332
0.1%
13,371
0.1%
新疆
60,422
0.4%
47,893
0.4%
云南
93,273
0.6%
69,871
0.5%
重庆
189,348
1.1%
149,545
1.1%
中部地区
安徽
197,537
1.2%
150,406
1.1%
河南
324,970
1.9%
252,892
1.9%
黑龙江
176,414
1.0%
144,046
1.1%
湖北
382,873
2.3%
320,641
2.4%
湖南
508,352
3.0%
452,276
3.3%
吉林
105,099
0.6%
83,942
0.6%
江西
149,836
0.9%
126,247
0.9%
山西
129,223
0.8%
88,457
0.7%
其他
2,573,138
15.3%
2,545,818
18.8%
合计
16,822,757
100.0%
13,568,885
100.0%
2008-2009 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第 37 页 共 37 页
表四 分省网站数
省/市/自治区
2008年
网站数量(个)
占网站总数比例
东部地区
北京
370,148
12.9%
福建
128,949
4.5%
广东
433,017
15.0%
海南
6,071
0.2%
河北
56,971
2.0%
江苏
163,739
5.7%
辽宁
65,016
2.3%
山东
149,829
5.2%
上海
178,762
6.2%
天津
26,039
0.9%
浙江
218,167
7.6%
西部地区
甘肃
7,508
0.3%
广西
35,972
1.2%
贵州
33,535
1.2%
内蒙古
11,518
0.4%
宁夏
3,730
0.1%
青海
1,585
0.1%
陕西
30,816
1.1%
四川
76,508
2.7%
西藏
1,331
0.0%
新疆
8,607
0.3%
云南
16,149
0.6%
重庆
26,259
0.9%
中部地区
安徽
33,117
1.2%
河南
68,880
2.4%
黑龙江
26,193
0.9%
湖北
71,511
2.5%
湖南
121,713
4.2%
吉林
16,067
0.6%
江西
27,839
1.0%
山西
23,079
0.8%
其他
439,428
15.3%
合计
2,878,053
100.0%

欢迎您发表评论:

郑重声明:资讯 【2008-2009“中国西部地区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 【易博达】】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