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管理、服务设计与时尚——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海军专访- 视觉同盟 ...
→ → 文章内容
设计管理、服务设计与时尚——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海军专访


海军

海军 个人简介
男,湖南人,博士,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硕士,中央美术学院博士,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助理。
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管理硕士班负责人。《设计管理》杂志主编。从事视觉文化、设计政策、设计管理、设计商业研究与教学。
参与完成设计管理项目包括中国国家设计产业政策、北京DRC平台计划、扬州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为以下企业、机构提供长期设计研发和策略支持:三星、LG、西门子、中国八达岭长城特区等。
出版研究著作5本,《长物志图说》、《视觉的诗学:平面设计的符号学向度》、《中国时尚60年:1949-1978》、《中国时尚60年:1979-2009》、《设计交锋:无处不在的设计与设计方式》等。译著《为社会的设计》、《源于发明的设计》、《设计方法》等。发表各种研究性的设计论文、报告50余篇。组织“在中国设计”展、“设计关怀”等大型展览和论坛。

    视觉同盟:请介绍一下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管理的教学与研究情况。
    海军:
设计管理有一个研究生的课程,在美院已经做了很多年,在去年的十月份美国《商业周刊》,把我们设计管理课程评为全球{zj0}三十名课程,当时我也写了材料关于美院设计管理和产业之间的互动、政府的互动、行业的互动,在教学上的一些工作,我们做的一些项目,他们综合地考察被评为全球{zj0}三十名。
   
    视觉同盟:谈谈现在中国的设计管理的情况。 
    海军:
中国设计管理应该怎么样,我们要怎么样,我们能怎么样,它的可能性在哪里,我们现在要好好地来琢磨一下,包括整个行业,因为现在中国内地里面很多学校都在做,本科生的教学都有设计管理,到底本质性的东西是什么,很多的书也不能看出所以然来,就是把营销的东西加一点,工商管理的东西加一点,设计部分加一点放在一块就变成了设计管理,这可能是一个很简单的拼词做法“设计、管理”,这种“设计管理”、“管理设计”简单化了。
    我们可能需要搞清楚几个问题:{dy},需要搞清楚目前这个产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在这个产业的状态下面,需要评价设计对于产业到底能给予什么。很多企业有时候不知道什么层面上需要设计,设计如何能够帮助企业,美院设计文化与政策研究所做了很多这方面的调研和研究。第二,做设计政策研究,给国家写政策,去了很多地方做调研,包括做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方案等。去年又参与了扬州市工业创意产业规划的项目,也对长三角做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梳理,包括现在与顺德合作都是设计政策,设计管理方面的课题。所以我觉得这一块,从大的层面上,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设计与发展,从大的角度是国家的支持和推动的策略、方针、力度和可能性,这个层面上我们获得了很多直观的要素,另外我们写了很多的政策,这个很重要;像国外的设计发展都是政府在里面起主导作用,包括英国、芬兰,韩国的设计政策研究。第三,与企业合作。做了很多关于设计产业的调查,设计公司的调查。第四,美院设计文化与政策研究所在许平教授的领导下,持续做了四年的中国设计教育调查。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设计管理研究基础。
   
    视觉同盟:中国设计管理现在要明确的有哪些方面?
    海军:
我觉得设计管理可能要指向三个问题,才能够被大家所认同,目前中国设计管理还没有做到这个指向性:
    {dy},从某种意义上大家在讲如何通过设计去帮助企业成功。可能今天设计不一定能够帮助企业成功,就是说设计师可能看到更多的就是设计本身、创意本身、想法好不好,但是在大的商业系统里面,设计本身到底占多大比例,可能是一个需要商榷的地方,所以我们需要有各种策略的递进,希望能够指向一个概念,就是“设计管理如何帮助企业达到产业成功”。
    这里我们需要从设计管理的视角重新看待设计的创意,对设计价值的评估,设计风险的评估,设计策略控制系统的应用等等方面都要做,而不是单纯的创意问题,特别是设计风险。其实企业{zd0}的问题就是风险,风险有很多种,设计也是其中一种。我们今天可能过于去夸大设计的创造性,以为它是一个{wn}钥匙,实际上它也伴随着高风险,它的风险不单纯是指的你的这个想法我做了之后,浪费了一个模具,而是整个生产链,因为这个想法大家都认为可能可行,实际上是错误的,{zh1}投入的生产力、流水线全部改进之后,这是很大成本的风险,投入的风险。所以我们今天只看到iPhone的成功,还没有看到苹果曾经有几款巨大的失败的产品,现在看到iPhone的成功,我们觉得设计是一个神话,其实设计不是一个神话,在商业领域设计不是神话,它一定是一套可以被控制的设计系统和方法,所以设计管理将有可能去引导出一套完整的,让创意有效的,在整个商业环境里面去贯彻执行{zd0}的商业价值的可能性。所以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方向,像设计风险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包括人力成本等等,这个是设计管理{dy}个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在产业里没有说服性,他们的xx点不单纯是一个所谓设计方案好不好的问题,他需要帮助企业重新来建立一个创新的策略,如何从开始到结尾,一直持续有效地贯彻和执行,并能够回避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都需要做,事实上对于企业来讲,很多企业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做设计,为什么需要设计,怎么去找需要的设计资源,为什么它是合适的,另外什么样的是不合适的,这些都是问题。像形象策略的问题,我们如何帮助企业建立一个非常有效的形象策略,这也是很重要的。对于现在企业来讲,实际上我个人觉得很多企业不是推广得太少,而是推广得太多了,不是视觉传达的东西太少,而是太多了。我可能建议需要做形象的控制,而不是形象的设计,这个真的很重要。
    我们会发现一个企业一年至少有几十本,上百本的出版物,各种各样的,xx不一样,还有线装的,这之间的形象系统怎么呈现?所以我就跟他们说:你们可能需要一个形象主管。你们不是传播得太少,而是传播得太多,你们现在要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我们中国的企业这种视觉质量和形象质量整个控制系统有问题。
    我们不是要做形象设计,可能要做形象控制,“控制”本质就是一种设计,设计是强调创造性,这个没有错,但是控制是在一个合理里面的创造性的发展,今天我们为什么谈“设计管理”?也就是说今天是一个有专业性的策略的发展、创新的方法,它需要一种和这个专业性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就是通过设计创新去引导企业新的竞争力的一种新的管理系统的呈现,不再是说只用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的手段,它是发展到这个时代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领域,有许多需要做的设计管理专题。
    第二个指向性是设计管理如何帮助设计企业或者是设计机构拓展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可能性。设计管理必须要对设计公司本身的系统建立起完整的商业认识,才能强调干预性、引导性和评价。我们如何帮助他们重新划分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设计商业进入的可能性,这个可能就是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这里面的空间很大,而且现在根本就没有呈现出这样的结构。
    比如有几个朋友在长沙做设计公司的,但是他们也开了一个饭馆,那个饭馆盈利的空间远远比公司业务高多了,但是他是一个设计师开的,就会把所有专业性的策略和想法放到饭店里经营,产生出一种xx不同的消费可能性,对于消费者来讲,这就是一种用户体验,刚好设计可以提供一个很强的体验性在里面,它就被接纳,空间就很大。所以说设计这个专业,可以和社会更多的商业空间形成对接,产生更多的商业可能性,而设计管理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慢慢地去xx,帮助大家产生这样的一种思考,帮助大家去形成这样的一种整合资源的可能性。
    我是说设计越来越成为一种整合资源的能力和策略,在这里面,其实就是一种设计管理的概念出现了,这个空间很大。 这就是一种新的商业可能性,它是由专业性、策略性所带有的商业的可能性。今天这么大的商业系统,这么充满灵活性,资源这么充满可能性,而我们却这么死板,这么具有创意的专业,反而它的商业模式这么死板,这是一个问题。
    第三,必须xx设计管理如何帮助设计师进行角色、身份的定位,如何帮助设计师进行自我塑造与突破。其实中国有好多设计师,以我们的调研来讲每年毕业近三十万名设计专业学生。现在上百万设计师,北京有多少个设计师?但是大家怎么知道设计师该怎么去做自我发展,现在设计师很多是很被动的。主动性的,能够根据环境,根据条件进行自我更新,自我突破,自我认识和评价的真是太少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帮助他建立这样的认识系统。
    其实在设计管理层面上,商业就是学术,学术就是商业。因为设计管理,比如说在这个层面,它就是帮助设计师成功,就这么简单,你说这不是学术?设计管理在这个领域里面就是学术,它的学术就是要帮助设计师成功,如果你不能帮助设计师成功,那么设计管理就没有贡献。
    你看看那些神话设计师,他们的名字就是经济,就是各种各样价值的体现,为什么会这样?设计管理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讲出来,甚至也会做很多涉及到培训、引导、公共讲座方面,一定要帮助设计师重新认识自己,在这个特别复杂的设计生态和特别庞大的竞争的压力下,如果这个事情不做的话,更是很大的问题。
   
    视觉同盟:你们最近好像在作服务设计方面的项目和研究,请谈谈这方面的研究。   
    海军:
在去年的世界设计大会期间做了一个项目叫“设计为人民服务”北京市民版,我们有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设计在公共生活里面实现社会效益,因为我们xx到的很多设计都是商业层面的,那么我们想公共生活,确实也看到北京城的变化太大,但是设计对它的干预性很小、很弱,如果有的话也是景观规划这些工作,但是有那么多的问题在里面,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借这样的一个项目去唤起设计对于城市公共生活的思考,反过来讲它是一个大的公共服务系统设计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城市的建设,我觉得更多地偏建筑,偏景观,然后现在开始慢慢偏设计,当然我不能说建筑没有设计,建筑有建筑的设计,但是我现在强调的这个设计更多的是日常生活和公共生活领域里面的每一个跟日常生活实践的个体有关的这种设计,比如说公共设施,所有的这些公共产品等等。因为这和每一个实践者,个人是产生密切关系的,但是在之前的城市设计中很少,比如那些什么垃圾箱不知道谁做的,你不知道它的系统怎么建立起来的,怎么回事都不清楚,好像很随机,难道是因为人多就可以那样吗?所以这个设计,未来会进一步地偏重服务,就是服务设计,我们首先有一个大的服务品质作为一个标准,这个公共系统,我们希望带给公共一个什么样的服务品质?然后我们会有一套设计策略,会引发所有的事情。可能这个课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服务项目,而且是迫在眉睫的一个事情。
    反过来讲在整个公共生活里面或者在其他生活里面,服务设计仍然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个跟服务管理不一样,服务管理的目的是整个流程的有效性,顾客到我店里来了,整个服务都到位,准确就可以了,不要出问题,{zd0}的特点就是别出问题,公共管理,而服务设计的{zd0}问题是强调高品质的服务开发问题,比如说我们去喝咖啡,从进咖啡店到离开咖啡店,可能会和这个咖啡店产生二十几个接触的可能性,比如进到咖啡店,开门是一个接触,推门,门把手是一个接触,进到前面点咖啡是一个接触,碰到服务员是一个接触,坐在椅子上是一个接触,这都是单个的独立的接触点,整个接触点建立起一套服务系统,那么这个里面,实际上是要有策略的,因为这个强调体验消费等等,如果没有策略的话,可能因为那个地方很好,但是那个地方很差就出问题了,在服务下面,{zh1}就会划分到很多具体的设计类型,这个服务策略,服务品质的控制,我们才会来谈,比如说菜单需要平面设计,沙发是产品设计,环境是室内设计,人和人的接触是一个服务类型,就是一个人的交流和服务类型等等,但是整个一定是建立在服务设计的大的策略下面进行,这个现在已经越来越明显。所以你会发现,因为那个咖啡杯做得不好,杯子有点问题,无论它的环境怎么样,就会发现出问题了,因为整个服务是一个大系统,一点问题都不能出现,每一部分都要品质控制。事实上,每一个接触点的品质控制和品质设计都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领域,无论从商业角度还是从现在的趋势,包括消费趋势,用户对整个消费需求的趋势,都可能指向这样的东西,所以可能不单指公共服务,也包括和整个大的商业,整个系统都有关系。

    视觉同盟:谈谈个人出的两本关于中国时尚的书《中国时尚60年:1949-1978》、《中国时尚60年:1979-2009》情况。
    海军:
花了一年的时间做了关于中国时尚的研究,已经在印刷,马上就出版了,它是两本书,是保持我自己的个性做的事情,它的出发点很简单,在做中国设计研究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想,大家也都会想一个问题:中国有没有设计?
    前段时间我们做的展览,为什么叫“在中国设计”,其实我们想回避“中国有没有设计?” 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的判断本身的前提是错误的,“中国有没有设计?”当我们去说中国有没有设计的概念,就已经有很强的主导性,这个主导性是我们所理解的英国的设计、德国的设计、美国的设计,这些国家的设计史的概念,它是通过经典设计的呈现方式告诉我们,经典设计和经典设计师的概念告诉我们的,我们先把这样的一套坐标,这样的一套认识系统、评价方式拿过来,再来看待中国过去的设计。   
    所以你会发现我们找不到中国的设计史,这里面可能是一个问题,首先这种方法是不是合理?我们是不是要用这样的方法来看待?当年刚进工艺美院念书时,到今天对当时进大门时候的感受还是很深刻,大门有四个标志:衣食住行——很直观,设计和这四个方面的东西是有关的,反过来讲,我们说中国没有设计,难道说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边没有衣食住行吗?这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不能够用一种经典设计的标准和品质来看待中国过去有没有设计,可能我们有我们自己的设计方法,因为设计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生活的问题,这个生活问题解决之后的结果是不是经典,这个可能不重要,因为经典是被人阐释出来的,特别是在西方连贯性很强的设计史系统里面和美术史系统里面是可以体现经典线索的,对中国这样一种非常断裂的现代化的概念里边,整个现代化的价值坐标都不太容易建立,这种设计解决问题的方式背后产生经典价值的东西可能也很弱,所以这个认识方法就会有问题。
    反过来讲,你看看五十年代做得都很好看,可能我们就会产生一种很大的偏见,就是对于理解中国的设计,在这个情况下,我就观察到在过去几十年里边,日常生活的过程里面,这些丰富性是非常有魅力的,我们不能因为所谓经典的,没有经典的产品,没有经典的生活样式,没有经典设计师,而忽略了过去中国人日常生活里面的丰富性,所以我特别对这个感兴趣,想研究一下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这些人本身的实践能力到底是怎么样的。当然我做就发现变成一个既有时尚的概念,又有现代化的概念,又有很多的东西在里面,出版社是为了别的考虑,起了一个书名叫《中国时尚六十年》,我的基本前提就是在过去六十年里边,中国公众如何在生活里面实现了对于要抛弃的生活,正在进行的生活和他所憧憬的生活,这三者之间的理解、把握、实践和选择,我想去研究这个问题,从这里面获得了很多的感动。
    你会发现六十年代的那些人,那么单纯地去工作,那么艰难的情况下做那些行动,他们比1960年西方的那些人,那些同年龄的人,他们的幸福感是一样的,甚至他们的摩登感都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因为他穿了一件美国的衣服,就很时尚,我们这个就不时尚,在那个条件下,那个是很有幸福感的。所以我们必须抛弃东西方所谓进步意义上的时尚观来理解我们的生活方式,我是比较讨厌用“进步”这样的一种意识和观念去理解生活的变化,这就会导致我们今天看1985年,觉得那个时候好土,这个是错误的,因为时尚的概念里不存在进步与不进步,它是会变化的,只能说我们今天看的方式变了。
    反过来讲,我也更反对在东西方比较下,用这种进步的概念,这里边就会有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的嫌疑在里面,实际上这个概念在过去几十年里边,一直在中国社会里面有很强的支配性在里面的心理,其实不太好。
    我不能说我是一个什么民族主义者,我不是这样的,我只是希望我们能够更完整地来判断,到底怎么回事,反过来讲,大家说没有设计,我是说,我如果抛弃经典性的概念,我就能发现中国有很多让你很感动的设计智慧,实际上我们观察到的不一定要观察到那个物品,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事情,我跟很多人聊天,我说我去陕北,有很多次我都跟大家讲那个场景,印象太深刻了,傍晚的时候,坐在那个窑洞边,看一个老大爷推着一个独轮车,这边放着在镇上买的面粉,这边做着他的老伴,推着车在小路上走,特别是傍晚,那个太阳,那个画面太美了,从产品角度上讲,那种人机构成的合理性,他就是在那个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解决生活问题的一种智慧,可能不那么现代化,不那么高科技,不是汽车,但是他解决生活智慧的逻辑和出发点是非常地有他的智慧感的,也是一种生活智慧。我就觉得那个东西,设计师应该去观察,如果我们把那个观察到了,反过来讲也应该强调设计的品质感,中国很大情况下,其实不是没有创意,也是{zh1}在创意的出口上,设计控制很弱,这个品质感很弱。一种是设计智慧和这个土地上所伴随的生活智慧是统一的;另外一个,还要强调品质,如果这两块都有的话,至于说是不是经典,这都不重要。
    实际上设计史的写作有很大的问题在于早年写设计师的这批人都是美术史家,忽略了日常生活,按照美术史的逻辑去寻找经典线索,但是这个很重要,确实很重要,但是真的很少去观察到日常生活系统里面设计,更微观的设计怎么呈现,可能我们需要有更多这样的发现,会比较好一点。

(责任编辑:)
郑重声明:资讯 【设计管理、服务设计与时尚——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海军专访- 视觉同盟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