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QQ群研讨前期材料之三_哥大晨光_新浪博客

8

九点四十五很快就到了,我们进入三年级的班交流,每个年级在教学楼里占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甚至有个专门的门到三年级。

一进三年级的区域,就感受到校长在邮件里所说的中国展览真是真不虚传。有一些七歪八扭的毛笔字,还有大幅的关于古代中国的图画,有学生所画的中国的铜钱,因为学生不知道铜钱上面印的是什么,所以就画成自己所想象的花纹。还有很让人震惊的东西,教室内外都有。

交流活动分为三场,因为三个三年级的班都分别进行了中国的学习。后来听五年级的学生介绍,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特色的学习项目,二年级学习西班牙,三年级学习古代中国,四年级学习玛雅文化。大致是这样的分期,不过记不清楚了,好在还可以再问。

三个班都进行了相似的学习,教室里都有大量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书,图画书,供学生阅读。学生们也无例外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各种创作,有的在创作中国的丝绸,有的创作了一个中式的院落,不是普通的院落而是以紫禁城为蓝本(挂在前面)的院落,他们有的是普通的橡皮泥之类的材料吧,因为我对这些材料不了解,不过,肯定是很古朴的材料。还有的班制作了中式的xx,样子很好看,不过因为也是橡皮泥制品,只能看不能用。

最让人吃惊的是一个班上的女生提问,问中国人为什么想到造纸,问我们会不会造纸。同行的女生一开始以为肯定是说的剪纸,还问我们会不会,结果,女孩的意思确实是造纸。我们解释了一下古代造纸是为了保存文化遗产,女孩似乎满意,又跑到一边去了,然后搬过来一本有几页自己绘的图,写的字的书,上面有一个小碎书,老师给我们看:THIS IS THE PAPER HER GROUP HAVE MADE!我们一看,是一种很粗笨,很沉重的纸,确实是的,那她们居然做出来几大张,还在上面试着写字、绘画。这时,我才注意到,教室的外面的墙壁,确实贴着中国古人造纸的几个步骤的图片以及所需的材料。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会模仿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人的发明的民族,很可怕,不是吗?

在这个最现代的城市里,一群小学生在从人类文明的源头出发,然后一步步地行走到现代;他们在家里享受着最现代的科技,但是在学校和在家里又在利用最简单的材料进行着最粗笨的手工,这种反差,你能想到吗?你能理解吗?我震痛。

在一个教室的门口,有一个玻璃展台,里面放着什么?学生们用石膏做的几个中国古代名人的头像,每个头像都很逼真,各有差别。又是学生做的!

又想起老校长带我们参观过的一个一年级或者两年级的教室里,有一个小展台,上面写着“我们真的研究了木头”,旁边用一个个小透明袋子放着学生们搞出来的木头的小碎片或者标本。我还是不明白这个研究的意义,不过,我必须承认,这种从小开始的动手,是很有意义的。孩子们在利用身边的东西,学校在利用杜威所提示的孩子们发现,动手制作,创作,表达和交流的兴趣,让孩子们一点一点的学习向上。在中国教育中所传说的什么中国的基础教育加上美国的高等教育,就成为最美好的教育,只能说是中国人的夜郎自大或者缺乏比较而已吧。

9

如果说看到教室的场面就让人崩溃的话,那么和美国三年级学生的对话会让你震惊。

{dy}个教室的交流有点太过平淡,相比之下,第二个教室的老师是一个男老师为主,所以似乎更有活力和创造性。{dy}个教室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先介绍自己所学过的中国的东西,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在这里看到了女孩的纸。然后提问,而这些问题是什么,可能比较容易回答,所以不记得。一个学生问到中国人的信仰问题,这是西方国家很xx的问题,我没有回答,同行的女孩大讲了一下佛教和道教。

重点是第二个教室,给我写信的就是这位男老师。一进门,我们对班上的模型感兴趣。他就把水龙头插上给我们演示,原来是学生所模拟的农民如何引水浇田。一开始就是直接提问。这些问题让人很惨淡。一个问题是:“中国古代有那么多的发明,能不能告诉我,中国当代有什么发明?”如何回答:我们的回答是-当代中国人也在进行各种研究,但如实来说,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且在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很难有古代那么大的发明,只能说中国人正在进行有价值的研究。虽然我们也不满意这个回答。第二个问题是:“秦始皇杀了很多的学者,有这件事吗?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以及秦始皇这个人?”我们没有准备这个问题,或者说我们什么问题都没有准备,不过,我还是回答了,我说秦始皇结束了中国的内战局面,但各国的势力仍然有残余,所以,秦始皇必须紧加提防;尽管有这样的事件,但在统一的开始,这是难免的,而随着统一的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同一个国家的意识,中国社会就越来越和平和和谐。这个回答我自己也不是很满意。还有人问信仰问题,问中国是不是有土地神。我们说中国有土地神,财神,龙王,各神有自己的职责。有学生问中国有多少人口,没等我们回答,老师说,你们知道吗?学生在嘀咕一些数字,都不是,老师继续说:“如果不知道答案的话,你会怎么办?”有学生说GOOGLE,有学生指向旁边的参考书。这也是让我们信服的地方。学生没有问题了,我转而开始介绍中国人的名字的含义。介绍完我儿子的例子之后,老师并没有过多地点评,而是转而请他的学生们介绍自己的名字的含义,每个学生都可以说一些出来。其实,不止中国人的名字有含义,美国人的名字也是有各种美好的含义的。接下来到了到第三个班的时间,那个老师已经来催了。

第三个班的老师对中国也很感兴趣,问是不是中国的学生很辛苦,一周只休息{yt},学期也很长。同来的女孩说中国的学生休息两天,在小学确实如此,不过如果算上xx的补习或者辅导或者培优班呢?我给他们讲了中国的{yt}的学时安排,学生们就惊叹了。学生很关心,中国的学生如果没有完成家庭作业,会有怎样的后果,我说后果会比你们这里这些NICE的老师对你们严重的多。

10

十一点半到了,校长又来接我们了。她说,现在是午餐时间,我们可以现在告辞,也可以在外面吃完午餐再回来进行下午的参观。我们说后者。有同伴说要参观学校的食堂。校长带我们去了,不过很明白的说:“那里没有为你们准备午餐。”餐厅是与同一幢楼的中学共享的,不过小学生和小学老师先用餐,此时中学生在楼下的运动场玩;用餐之后,小学生退场,中学生用餐。餐厅很简单,很宽敞,不同年级有固定的就餐区域,学生们在排着队。纽约中小学的午餐,是统一配送,还是分别加工?似乎是前者。餐厅没有什么装饰,尤其是楼层是裸的,有点黑压压的感觉,不过,墙上也分明地贴着大量的学生的绘画作品,没有什么展板,就是用透明胶贴在那里。

垃圾分类很严格,不只是一种垃圾桶,有放果核的桶,一个教师来丢了今天的{dy}个苹果核,还很兴奋;有放拖盘的台子;还有另外两个大垃圾桶,不知道用处。

然后,我们出门去找吃的,校长很友好地给我们指了方向,让我们走六个街就到了。在路上,同行的一位老师说这也是中美的不同,中国的校长不会像美国的校长陪伴这么好,但中午肯定要管吃的;美国校长陪伴很好,但不会管吃的。不管,我们上次在高中的时候,是享用了高中的免费午餐的,和学生吃一样的。

11到处都有中国菜

发现了一个中国餐馆,每个人花了五块四,一个菜,米饭,一份汤。

12

午饭后,闲适地在太阳里散会步,继续回学校参观。

校长很热情地接待我们,然后说下午她有事要忙,安排了两个五年级学生来带我们参观。她先送我们到五年级的教室,把一男一女两个学生找出来,然后就告辞了。

一个精干的有艺术气息的小男孩,口才比小女孩还要棒;一个漂亮丰满的小女孩,长长的头发,长得真是迷人,是学校一个老师的女儿。男孩开始介绍五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正在学习玛雅文化,四年级学习纽约在美国殖民地时期的状态和地位,三年级学习汉语。这次是纠正上面的描述。据学校宣传单介绍,五年级还会学习纳粹大屠杀的内容。

两个小导游会流畅给我们介绍情况,我们有不懂的就问,感觉跟校长很随便的话,跟学生就更随便了。导游带我们去了健身房,大礼堂,大礼堂里正在进行同伴教育的培训课,就是培训一批大学生来做小学生的辅导者,进行同伴干预;健身房旁边有一个房间里中学生在跳街舞,这个房间也是中小学共用的。上半层之后,是音乐室和美术室。音乐老师正在闲着,我们就去聊一会,音乐教室满满的,有大量的唱片,还有大量的乐器,不同年级会不同的内容,不过,只靠音乐课,很难让学生满足,所以,如果学生对音乐有兴趣的话,会参加课外的学习班,老师说,上课在很多时候是交流和分享的时候,大家在课后学了什么东西,在课堂上分享一下,一个班有二十多个人,老师是顾不过来的。正好一个热心家长在四处张贴关于四年级音乐会的海报,在本月25号,问小导游,这是本校的保留项目,只有四年级搞这个活动,而校长后来解释说,学生们经过从幼儿园开始四年的音乐学习,节目是很精彩的。我们很想去看一下,我想了解,美国的小学生的晚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肯定是难以形容的清新吧。

继而去了旁边的画室。美术老师正在讲些什么而学生们的注意力都被我们吸引过来了。老师催促我们快点进去到后面去,然后对学生很严肃地说:“我在教你们东西,而不是他们。”学生继续听讲。画室里有几张很简陋的桌子,上面放着大纸和颜料,旁边的小箱子里有各种材料。最吸引人的是一进画室就会看到的很鲜艳的挂画,不知道是不是学生的作品?一旁的柜台上有很多学生自制的面具,从小学到高中的美国孩子都喜欢做这个,似乎可以供万圣节,狂欢节使用。男孩小导游还找出了他当年做的很美的面具给我们看,可以说是这些面具里的{jp}。男孩用了四次课的时间,大约一个月,因为一周只能做很少时间。

画室旁边,是一个近乎过道但比普通的走道稍微宽的拐角,小女孩很平静地说这是我们的展厅。要是中国的校长看到会崩溃,而中国的学生估计不敢这么说。所谓展厅就是在墙上钉了一层的石膏板,然后在板上钉上一些学生们用普通的纸画出来的很简单而粗笨的画。分不同的年级,我们看到这次是三年级和四年级的作品。一位同伴笑这里四年级的学生画得还是很幼稚和粗笨,然而,同时又意识到这可能就是创造性所在吧。

从小学教室内外的装饰物来说,这所小学或者说美国的小学或者美国的公立学校其实也是在花小钱办大事,尽量把钱花在刀刃上。没有什么专门购买的富丽堂皇的装饰,但钱用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材料,学生们会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五颜六色、生动活泼的装饰作品,还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中国的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时的种种表现,如校训石,精致展台、挂件,真是浪费钱,而且挂上了,做好了,几年都一动不动,这固然是一种美,但是静态美,或者是说是静止的死的美,两相对比,这就是中国学校文化和西方学校文化的一大不同之处吧。可以用玉兰中学的例子和棋盘街小学的例子来对比。不是他们做得差,而是他们做得在中国很有普遍性。

所有的教室,小导游都是推门而入的,这说明,推门听课,不仅是校长的特权,是这个学校里,是常有的事。

13

重新回到校长室,我们和校长,小导游一起合影留念。

校长继续带我们去转,我们都不知道还要转哪里。

去了一个让人大开眼界的地方,学校的图书馆,不过是和中学共用的,这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用。里面的书真是多,而且都是很精美的有图有字的。小学生基本不认识那些书里的字,两个老师在耐心地等待学生提问,学生不问,就让学生看书。

继续往前走。去哪里?她把我们带到了中学校长的办公室。两个人没有从属关系,而是伙伴关系,因为两所学校共享一些资源而来的关系。她介绍了我们,让中学校长来招乎我们。不过,我们表示我们愿意改天专门来中学参观一下,但校长还是带我们去了几个课堂。一个在上物理课,学生们都坐在桌子旁边了。不过,是两个长排,学生要看白板都要侧着身子看一下。之后是一个电脑室,学生们在进行电脑写作,其实就是在电脑室上写作课。学生们在写着什么,当然也在设计封面等。

之后就告辞中学校长,同时,表示我们一定会回来参观的。

14

回到校长室,我送给校长一个丝绸围巾。校长感谢,并且,重复说着一句话让我很感动:I WILL SHOW TO THE STUDENTS THEY WILL LOVE IT。还解释说为了让学生们喜欢,她不能拆开包装,免得没有那么好看了。

这样的校长,这样的觉悟,真是让人佩服啊。

收到礼物还要跟学生分享,说不定会贡献出来作为学校的教学资源,这种觉悟真是高。

我们说想回来参加音乐会,她很欢迎。

15

回程喝了一杯99美分的咖啡,就回家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美国小学QQ群研讨前期材料之三_哥大晨光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