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沣渭新区的几大规划方案展示- 上善若水的日志- 网易博客

西安沣渭新区的几大规划方案展示

2010-05-26 08:49:10 阅读11 评论0 字号:

海内外五强 沣渭新区斗智

  

  大腕云集,高标审评,智谋千里。5月22日的西安绿地假日酒店内,“西安沣渭新区概念规划评审会”吸引了国内十多位{dj0}规划专家、学者的汇聚。

  从沣渭新区区域功能定位到公共交通设计、从新区规划到古遗址保护、从产业定位到自然村搬迁安置,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自由空间内,专家、学者们仔细审读来自全球5大xx规划机构的概念规划方案,严抓细抠每个涉及沣渭新区发展、西安城市繁荣、关天经济区腾飞的细节。高瞻远瞩为沣渭新区建设把脉,综观全局为沣渭新区在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言,细致入微为沣渭新区联动西咸腾飞献策……专家、学者们严谨的态度、审慎的目光、缜密的思考,为沣渭新区概念规划的诸多方案插上了“理想与现实结合”的翅膀。

  此次评审会旨在选择最适合、最有利于沣渭新区发展的规划方案,通过国际人力、财力以及影响全球的战略产业汇集,加快沣渭新区发展,从而带动西安经济规模和城市风貌的改变,早日将西安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评审会上,5家设计单位代表分别通过投影、展板等形式,围绕沣渭新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模式、远景规划等,向与会专家做了详细的介绍。{zh1}经过专家综合评审,对5家单位的设计排出了名次。{dy}名是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二名是美国RTKL国家建筑事务所;第三名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第四名是德国BSP国际建筑设计公司;第五名是英国合乐Halcrow集团。而这些设计单位的规划如何实施,据沣渭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说,还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哪一个规划将成为沣渭新区未来的实景。

  由陕西省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西安市沣谓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这次重量级盛会,以高规格、高质量、高效率,使之成为继5月15日沣谓新区战略发展研讨会之后、西安谋划国际化大都市历程中的又一次重要动作!

双塔凤凰再现长安繁华

  

  RTKL国际有限公司,创办于1946年,是世界{zd0}的建筑规划设计公司之一。以丰富的经验及特长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各类专业设计服务,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结构工程,空调水电设备工程,室内设计,园景绿化设计,标志路牌系统设计等领域。

  规划主题:

  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规划战略

  新区愿景:

  国际开放之城、 文化历史之城、生态低碳之城、智慧信息之城、创新科技之城。

  西咸一体化

  西咸一体化是沣渭新区未来承担的重要战略任务。创造一个由西安市区到咸阳市区的城市走廊,通过更便捷的交通网络及合理的功能布局,充分推进西安-咸阳的一体化进程。

  城市轴线

  沣渭新区的规划结构起源于传统的中国城市“空间轴”的规划概念,在区域内的重要节点之间建立意向上的联系,包括:通向北部机场的门户轴、通向南部沣河的景观轴、通向东部阿房宫及西安古城的文化轴、通向西部天水经济区的产业轴。

  滨水双核

  毗邻沣河的阿房宫火车站是形成枢纽核心(TOD)的引擎,昆明路西沿线以及主干路网的合理规划保证了交通人流的迅速疏散,在该核心区内应大力发展枢纽换乘、门户商业、旅游推广、大型游乐等功能;与火车站隔河相望的是中央商务区(CBD),腹地开阔的可发展用地为创造富有识别性的城市肌理提供了可能,同时又享受到交通枢纽近在咫尺的便利,在该核心区内应大力发展金融保险、行政管理、国际商务、文化会展等功能。

  绿化整合

  依托沣渭双河,将基地中的河流干渠改造成滨水景观带,建立完整的绿色生态系统,与基础设施的防护绿带相连接,同时通过都市生态绿谷和都市景观大道的打造,将基地中几个大型的生态绿地和公园整合起来。

  特色分区

  打造多样的特色分区,深入挖掘城市各个片区的自身特色和优势资源,塑造个城市片区的独特魅力。

  

  空间布局

  总体空间结构布局可概况为:一轴、两廊、多片区。

  一轴——城市发展轴

  两廊——西咸走廊和滨河景观廊

  多片区——中央商务区、枢纽核心区、滨水现代生活区、教育培训产业区、生物科学产业区、智慧信息产业区、节能环保产业区等。

  

  规划亮点:

  打造西咸走廊,连接西安古城和咸阳火车站,形成连通的城市,连接西安与咸阳,连接历史与现代。

  沿着西咸走廊,打造滨水双核,具有不同的功能,体现在:滨水CBD以商务金融和行政文化会展为主,展示新城的活力和朝气。滨水TOD依托阿房宫火车站,发展枢纽换乘、门户商业、旅游等功能,是沣渭面向世界的窗口。

  南北向的城市轴线:北接机场,南至沣河景观轴。

  东西向的城市轴线:东接阿房宫和古城区,西连天水经济区。

  脉络状开敞空间:

  中国自古以来讲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方案充分体现这种理念并加以提升,规划充分利用沣河和渭河滨水景观带,结合基础设施的防护绿带,形成脉络状开敞空间。依托沣河创造生态绿谷,界定CBD,其尺度与古城相似。在这里有亲切的街道,紧凑的街区,一切都与古城的精神相呼应,生态绿谷也隐喻了古城护城河开放空间。

  在CBD核心打造中央公园,它是新区的灵魂。恰似纽约的中央公园,它是城市的地标和绿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景观和建筑浑然一体,地标塔楼形似凤凰重生,隐喻古时长安的繁华将在此以全新的形象重现,双塔凤凰代表了西安和咸阳互相依存共生共荣,由火车站看双塔,透过塔下的世纪之门,西咸一体的城市走廊正蓬勃生长。

“沣”声水起 “渭”为大观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称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93年。取得建设部授予的城市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国家旅游局授予的国家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拥有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主要作品包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新区及重点地区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风景区及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旧城保护与改造规划、居住区规划、校园规划、产业园区规划、城市物流园区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与交通影响评价、城市照明规划、环境与生态规划、景观规划与设计等多项内容。

  规划主题:

  关天经济区创新引擎

  

  规划战略

  总纲:“关中知识创新区,西咸共享智慧城”

  以培育国际化、外向型xx生产性服务职能为主,承接、孵化、集聚xx知识创新职能为特征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新区和产业新区。形成接轨国际、充满活力的现xx放之区;带动辐射、功能{zy1}的知识创新之区;灵秀文润、诗韵宜居的生态低碳之区。

  功能:

  创新功能——区域生产性服务中心,包括总部基地、创新研发、教育培训、会议会展、现代物流等。

  主导功能——行政办公、商贸金融、商业休闲、文化娱乐、旅游渡假等

  基本功能——生活居住、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生态公园等。

  目标:

  经济目标——具有高度国际化程度和强大区域带动能力的现代繁荣新区;

  环境目标——生态良好、环境友好、风景秀丽的低碳新区;

  社会目标——城乡一体、社会文明、人民富裕、宜居宜业的和谐新区;

  资源目标——资源节约、科技先进、科学发展的示范新区。

  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一核七片、两轴延展、网络共生”的整体格局。

  一核——中央商务核

  以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为主导,以商务办公、商贸服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为主要功能。

  两轴——两条城市生长带

  沣河生态轴和城市功能拓展轴

  七片—七个功能片区

  时尚生活区、奥体综合区、物流产业区、汽车博览区、中央综合商务区、信息生物科技产业区、环保低碳产业区。

  网络—网状发展态势

  水网、绿网、路网以及公共设施网络

  规划亮点

  形成“一个中心, 五大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个中心——以创意设计中心、金融中心等为依托,打造集商务、商贸、研发等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五大产业集群——信息研发产业集群、低碳环保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汽车博览产业集群、物流商贸产业集群

  规划倡导绿色出行,以慢行系统和公共交通系统引导空间布局,创造 “步行友好”的组团内部交通环境。

  摈弃传统城市开发的弊端,采用“鸡尾酒式”操作方案,突出SOD(通过城市广场、大型公共项目、大型商业设施的开发来体现地区品质)、EOD(通过维育绿色系统,整治水体,提高环境质量促进地区开发)、TOD(通过地铁站点周边交通换乘系统的完善引导地区的二次开发)三者结合开发模式,实现城市开发模式的创新。

  提出了K·I·Z(Knowledge Innovation Zone)发展模式,构建关中经济区{sjj}的知识创新区。

打造“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同济规划院”)是全国首批取得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035甲级)和旅游规划甲级资质。主要承担城市规划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编制等工作;承接设计任务的范围包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分区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风景旅游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交通规划、居住区规划与设计、城市建设项目策划与咨询、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等各类规划设计和咨询项目。

  规划主题:

  帝王之城   活力之城

  

  规划战略

  沣渭新区是西咸一体化发展的平台,是承载两市社会经济合作的基本空间,其空间布局结构需在功能上体现整体统一、相对独立。

  新区产业、研发及教育用地必然在整体用地中占有较大比例,且三者应在空间上临近布局。

  城市发展的持续性需要土地利用的持续性,考虑土地利用的持续性需要为城市未来发展留有空间,即建设用的集约性利用成为空间布局的主导因素。

  城乡统筹发展是本次规划最重要的原则理念之一,表现在用地上,需要考虑农村居民点的搬迁与安置以及农村产业的转型与发展。

  

  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 “一心、两轴、两带、四片区”的主体空间架构。

  一心——新区中心:中央商务区,作为西咸两市合作的启动区。

  两轴——区域发展轴与城市发展轴。

  区域发展轴:考虑到西咸两市在空间上的对接,强化连接两市中心区的轴向联系,规划将昆明路及咸阳市区方向的连接线作为新区另一条发展轴线。

  城市发展轴:该轴为新区主要的功能发展轴,东侧连接三桥片区中心,向西穿越中央商务区,延伸至行政中心,是连接整个新区主要公共功能的发展轴线。

  两带——渭河生态保育景观带与沣河滨水景观休闲带。

  四片区——城市核心片区、东北部生态休闲休闲服务片区、生产研发服务片区与生态产业及休闲度假片区。

  

  规划亮点

  在产业结构上提出了“1+5”的产业发展结构,即以生物产业为主导,以住房产业、养生产业、教育科研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都市农业为五大重要支撑。

  规划提出了可以与城市绿化、大气、土壤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

  规划在生态、节能建筑技术应用方面提出了包括屋顶绿化、可动式百叶、太阳能板、双层玻璃幕墙、风对策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创新和传承是发展的核心思路

  

  德国BSP建筑设计事务所是一个国际性的建筑设计机构,成立于1981年,在建筑、城市规划、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方面提供专业服务。利用德国在工程、环保、节能及生态方面的{lx1}技术为中国提供建筑设计。内容涉及酒店、写字楼、教学楼、医院、科技馆、博物馆、会议中心、公寓住宅、别墅、环境艺术等各方面。

  规划主题:

  在休闲中创新,在工作中度假,在和谐中生活

  

  规划战略:

  交融与沟通

  历史上的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中国十三个王朝的首都,地区间的经济交融是大西安精神的根本。因此新区的发展必须构建体系完善的交通格局,融入关—天经济区的大背景中。

  创新与传承

  西安自古就是生活、聚集的场所,信息、文化和创意也随之在这里创造、汇聚、传播和流传。创新和传承正是新区发展的核心思路。

  和谐与包容

  “水”是自然之源,有“水”则生,她蕴涵着人与自然地和谐、共生、包容、相依的伟大智慧。沣渭新区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的“人—水”关系。沣河贯穿新区南北,串联了新区内的湖泊和湿地系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大地的生态安全与健康具有特殊的价值。

  凝聚与积垫

  阿房宫遗址、沣镐遗址、汉长安遗址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双重遗产;积垫了从秦汉到唐宋元明清乃至近代的古迹,记录了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文明演进之路。沣渭新区为多个历史文化遗址所包围,彰显出新区的文化旅游特色。

  

  空间布局

  总体布局强调生态规划、低碳规划的思想,结合上面的土地综合评价,并遵循“自然群落布局”原则,以水、林为基质,以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为廊道,以生态群落、人居群落、产业群落为板块,积极践行生态、生活、生产和谐相融做现代生态化新区发展模式。

  主要形成“两轴、三区、五片区”的空间结构,形成以点带线的区域特色,和以线代面的整体布局。以商业、办公构成的起步区核心,北接奥体中心,南延至新区CBD,西侧以教育,旅游,生态,居住形成生活圈,东侧构建高水准的物流园、汽配城及化工装备产业。

  

  规划亮点

  产业发展战略方面提出了园区带动战略、生态城市战略和自主创新和产业集群创导战略。

  将新区的发展思路概况为:功能的充实、人气的聚集和品质的提升。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分别从水系的改造、防洪、水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滨水空间的规划出发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文/记者   王丽   张佳   高乐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西安沣渭新区的几大规划方案展示- 上善若水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