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东反思海南建省20年(续四)_陕西方鹏_百度空间

3、海南岛基本上没有经历过工业文明的洗礼

  公元1952年,海南全岛1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只有356户。

  被海南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海南38户大型工业企业”的这些私人企业,当年的总产值区区11万元。

  据有关资料显示,上述这些企业的总产值在1953年翻了一番,也不过23万元,平均每户企业不足6053元。

  在此后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由于国家战略的需要,中央政府开始对海南有了经济投资,但主要集中在国防建设和热带原料资源生产上,对工业的投资很少,工业发展仍然缓慢,这里的人们对工业的认识都是从橡胶加工,胡椒加工,铁矿石开采等领域产生感觉的。

  到建省初的1988年,海南拥有的工业企业才1075家,并且规模都不大,在一千多家企业中,规模企业只有十家,并且产值都只有亿元左右,其余全为中小型企业。

  1988年海南全岛的工业产值不过24亿元,产品只有糖、罐头、橡胶轮胎、木材、原盐、铁矿石等较为有名,轻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3.63%。

  工业在全省的地位也很低,比重很小,工业总产值在社会生产总值中只占26.37%。

  总体而言,建省时期海南的工业化程度大约只相当于全国50年代初的水平。

  由于缺乏工业文明的洗礼,人们习惯于在简陋又优美的环境中喝茶聊天,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一直主导着这里的人们。

4、海南长期以来城市化水平极低且由少数民族占主体

  海南全岛没有一个有规模的城市,当时{zd0}的城市海口市,人口也只有20多万。

  全岛的城市人口包括小城镇在内,总共才70~80万人。

  在海南过去的人口结构中,黎苗等少数民族一直占有很重的比例。

  可能是海南的气候炎热,最能适应这里生存条件的是黎苗同胞。但他们长期生活在深山丛林之中,过的是一种非常原始的生活,农业生产水平非常落后。

  汉族农民虽有强大的传统农业开发能力,但其战胜热带疾病和台风的能力较弱,愿意在这里扎根也能在这里扎根下来的不多,直到隋朝时期,海南岛的汉族移民总数从未超过2万人。

  有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不多的外来人又不得不分分撤离,挤上木船渡海回大陆。

  当然过后还会有人前来征服,但要在海南安安静静待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几番出入进退,海南岛成了一个让人害怕的地方。害怕的原因据说是水土不服,地气有毒,容易染病。

  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黎苗同胞都是海南岛的主体居民。

  上述情况的改变要归功于海南农垦的建立。

  50年xx始海南农垦建立,海南农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了国家对橡胶等热带资源需求,更在于在它改变了海南的农业结构和海南的人口结构。

  在建省前夕,海南农垦系统人口已达百万,超过全省总人口的1/6。

  60年代至70年代红卫兵、知识青年渡过了琼州海峡,以上山小下乡的方式投身于海南经济社会建设,据说前后累计上岛人数达三十多万远高于上个世纪美国开拓阿拉斯加的“淘金热”。

  由于知青奔赴海南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愿行动,他们的动力来自于对{lx}的热爱,一旦这种动力消减时,只能是大撤离结果。

  于是,在70年代中后期,三十万知青竟然几乎全部又渡过海峡大返城。

  总之,海南在建省办特区前,农村人口占全部人口80%以上的落后的农村社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3%,600多万人口中竟有100多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曾有一位高层的领导人说:“我在访问非洲之前,以为非洲是全世界最落后的地区。现在看来,海南岛比非洲还要落后、荒凉。”

  岂止上层人士有此感叹,在当时广东的首府广州的市民中也流传着一个掌故,如果有谁家的孩子哭得大人心烦,当父母的就吓唬说:“你这个细蚊仔,再哭就把你扔到海南岛去!”孩子听了顿时噤若寒蝉。

  毫不夸张地讲,此时的海南岛属于中国欠发达的地区之一。

    5、海南有着极具特色的海岛文化

  关于文化的理解,总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大多数人认为,从根本上讲,宇宙间除了存在的自然界外,无一不是文化现象。

  而文化产生的路径基本上都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内心的博弈、权衡、妥协中逐步形成的。

  为此,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化,其文化都会有自己的特点,都在努力反映本地区、本民族的理论意识、思维水平、心理状况和价值取向。

  据说文化的定义有200多种,不管怎么说,我们观察文化,不要从概念出发,应该从海南的实际出发。

  海南地理环境、人口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的水平均具有独特性,正是因为这种独特型,才蕴酿了海南特色的文化。

  海南岛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社会,这跟中国内陆地区的原住民系构成大不一样,海南的地xx候以及生活习俗也跟中国大陆有很大的差异,海南的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热带文化、海岛文化和移民文化的综合体。

  海南的文化虽然源自大陆,但大陆文化的主体是寒带文化、内陆文化和原住民文化。

  文化是以人为载体的,文化是跟环境相一致的,海南的环境跟大陆截然不同,它的民系构成也大不一样,这决定了海南的文化跟大陆文化存在着差异。

  从历史上看,海南自古以来都是大陆政权持不同政见者的流放地,海南的政治史甚至是一部流放史。这些来自大陆持不同政见者在思想观念上往往本身就已经跟大陆的传统文化以及思想潮流不一致。这些人被流放到海南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促进形成了海南独特的文化。

  由于这种文化从来未曾进入过大陆的主流社会,加上中原文化一向的妄自尊大,严重影响了中原文化对其它文化的了解,普通的大陆人对热带文化、海岛文化和移民文化一般都很陌生,大陆人甚至不知道海南文化的存在,于是,对海南文化的漠视成为了一种常态。



郑重声明:资讯 【胡卫东反思海南建省20年(续四)_陕西方鹏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