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元良 谢珍文
纵观二十多年的党史研究工作,无论从中央到地方,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尤其是基层地方党史工作部门,大家默默无闻,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努力,不少人为地方党史研究作出了毕生贡献,取得了较好成绩。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地方党史研究工作如何去适应社会的发展?究竟该如何深化?有无新的途径?从现实需要和可能情况看,我们认为,唯有全面整体创新才是出路。其创新,可从四个大的方面入手,即:更新观念、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 一、更新观念 所谓更新观念,就我们党史工作而言,其实就是要解决好“价值观”的问题,要彻底地从党史工作无“为”、无“位”、无“味”的误区中走出。 什么叫“有为”,什么叫“有位”,什么叫“有味”呢?首先我们要从新的观念上认识到:“有为”——就是要求党史工作者能够做出成绩,拿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用强有力的事实去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 “有位”——它实际上就是让社会认可的一种地位,那么,就要让我们的成果走向社会,体现价值,要使人觉得若离开我们的事业,很多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便无从总结,成就便无人记载。“有味”——它其实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乐于其事的良好心态,是人在得到社会赞美、社会认同时的一种自我感受。“有为”、“有位”、“有味”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融洽,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有为”是“有位”的前提,“有位”是“有为”的必然,我们只要有所作为,就一定能够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就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而这种认同与赞美就会使我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当然就会感到“有味”,因而更进一步促使我们奋发有为,产生一种积极的工作效益,工作“有味”也就更能 “有为”。既然如此,我们党史工作者何不自己去努力,何不从新的观念出发呢?比如,我们可以去思考,究竟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在哪里?既然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党史工作性质定位为一项党委的特殊事业,那么我们能不能在“事业”二字上大做文章?能不能把一切可利用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起来,{zd0}限度地发挥它的效益?或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去积极走向市场?甚至兴办实体以期实现以文养文?总之一句话,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党史知名度,并积极为党史工作的发展蓄能造势。凡此种种,都迫切地需要我们有一个积极的活跃的超前的思想观念,紧随着时代的节拍、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各行各业的变化去大胆地思维,果敢地想像,努力地追求。唯如此,我们的事业才会赢得跨越式发展。 二、创新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的创新实际就是要求我们把党史研究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从而来实现党史研究价值的{zd0}化。 (一)、地方党史研究要为党委的决策服务,实现领导重视和支持的{zd0}化。 我们进行党史研究必须弄清的首要问题就是党委需要我们做些什么?我们的工作究竟该给党委做些什么? 我们知道:党的事业的发展与我们的社会是紧密相关的,社会所释放出的各种信息,往往能够折射出党的工作的重心和不足,透过现象去研究社会的本质,能够使党史工作者进一步准确把握党的历史进程,能够得到更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党史工作者应当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认真去加以审视,加以宏观把握,分析整理,拿出有价值、有份量的参考材料,供决策者参阅。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够得到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 1.要结合历史题材,写出能够揭示发展规律的专题。 我们党走过的八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涵盖了大量重大的史实,通过整理和记录这些重大史实,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我们可以结合大跃进时期,我们党所走过的曲折历程,开展一些让人冷静反思的课题研究,认真总结不良工作作风对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阻碍作用;可以根据“土地改革”历史过程的研究,总结出改革与社会环境的重大关系以及它与社会思想观念的关系,从而增强对改革的认识,帮助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用理性的思维大胆地去改革创新;还可以开展关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的研究,进一步理清计划与市场开放的辩证关系,给人们一些观念上的提示。此外,还有许多能够揭示现实意义的历史题材,需要我们去作深层次的挖掘。当然,研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现实意义,一定要考虑它是否能够给领导一定的思想启示作用。 2、要利用现实题材,围绕党委工作完成重大课题的研究。 立足现实,充分挖掘地情资料,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这样,才能够形成有价值的资政材料。就现实而言,党史工作应当关注党委、政府的各种重大活动以及社会各行各业、人民大众方方面面的情况,特别是要做好对以下几种题材的重点研究:一是关于工农业生产形势的研究。抓住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革、工程项目开发、农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情况,深入分析各项、各环节所表现出的问题,能够让领导及时得到当前经济政策引起的各种反映。二是关于反腐倡廉的研究。要从深层次去分析挖掘反面教材,从而揭示出腐败的思想根源,并就如何倡廉提出见解,为党委制定相关政策服务。三是关于社会稳定工作的研究。从现实社会环境及历史根源多方面入手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动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规律,找准问题症结,以便及早排除不稳定因素。四是关于当前物价水平的研究。物价是经济运行的一个客观外在表现,通过对物价变化情况的研究,可从一个侧面来把握整个地域经济状况,从而给经济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五是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如:学校教育中的入学、招生矛盾,医疗中的药价问题,劳动就业保障、下岗职工再就业、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问题,居民生活环境、城市噪音、移民搬迁中的安置补偿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加以关注,认真研究,及时给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3.开辟“史政内参”信息网,为领导查阅信息资料提供方便。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通“史政内参”网站,全面收集整理社会各类信息,按照“党委”、“政府”、“群团”、“工矿企业”、“社会”、“外地信息”、“其他”等七个大类,各大类之下按需要分设若干小类的分类办法将信息进行系统归类,同时对所剪辑的信息来源、出处及有疑问的地方作出详细说明。资料剪辑时,注意不能盲目行事,对于无价值材料和不真实的材料要大胆地xx,并对所搜集的资料分类予以研究,形成自己独特视角的参考资料,以区别于其他信息网络。“史政内参”要确保资料充实、有参考意义、真实可信。 资料搜集后,我们认为,至少每周给领导发布一次,长此以往,形成不可取代的阵地,领导还会不重视么?! (二)充分发挥党史资源优势,实现产业效益的{zd0}化。 党史资源产业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型课题。究竟党史资源能不能实行产业化?回答是肯定的。产业是一种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资本运作体,党史资源的产业化,就是将党史资源转化为一种经济运行资本,充分发挥它的社会作用,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党史资源产业化是对传统的党史观念的一种挑战。过去我们一谈党史工作往往只强调了它的社会公益性,而忽视了它自身所具备的独特经济价值,党史工作因此而不敢跨过市场经济的门槛,扭扭捏捏。一言商,仿佛全身便沾满了铜锈。其实,这是一种陈旧的思想观念,党史工作xx可以与经济联系起来,走向产业化。当然,这就需要从上到下、从各方面放开政策,使地方党史工作部门敢于放开手脚,敢于大胆创新,敢于谋求更为广阔的发展路子。党史资源产业化的具体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开发革命传统教育阵地 我们要抓住本地有重大影响的党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建设好革命传统教育阵地。 阵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上的革命基地。比如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遗址遗迹等,均可充分开发利用。二是从上至下,应努力争取兴办史志馆,利用展厅、门面,拓展教育途径和经营场所。 在开发革命传统教育阵地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做到点子新颖,对外的社会影响力必须强大。二要有经营头脑。盯准项目后,不要瞻前顾后,要大胆稳步推进。三可与旅游联姻。所建基地{zh0}是在设计、规划在游客必经之地、之处。而史志馆则可争取建到城市中人们休闲、游乐聚集的地段,让展厅成为可供人们消费的场所。 阵地建好后,可适当收取门票,并积极组织接纳社会各界旅游团体,同时加强各地党史部门的协作,形成资源整体优势,从而便于组织青少年开展夏令营等形式的活动,促使参观者在游览之中受到教育。 2、党史读物走上市场 党史,有很多值得人们看的内容,文章也深受大众欢迎。从我们有过的实践经验看,xx可实行市场化运作。首先,可充分运用好已有的正规党史期刊,从机制上解决目前的困境。比如,能自办的则自办,不能自办的可省、市、县合办,也可与其他部门联办,多种形式运作。如果经费困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可形成股份制办刊方式。但一定要实行企业化管理,将出版、印刷、发行、广告宣传结合起来。其次是选准题材,瞄准方向,出版发行一批具有影响力又受读者欢迎的党史热门书籍。从中央到省,尤其要利用党史研究室的特殊地位,争取到某些党史读物的{dj2}出版发行权,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3.设立党史影视创作中心 我们要利用党史系统写作队伍优势,充分发挥党史题材的可视性作用,在省级以上党史系统创设党史影视创作中心。 所谓影视创作中心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指单纯影视剧本创作,即是说只搞文字、文学或剧本创作,然后寻找拍摄制作伙伴,完成某一党史题材影视剧,牵动社会和经济效益。此种创作中心,简单省事,一个地方有几个人组成写作班子就行了。但其经济效益没有实现{zd0}化。另一种是指在组织剧本创作中心的同时,还要自己建立起影视拍摄制作中心,直接将文字作品转换为具有视觉冲击的影视产品,从而来实现价值的{zd0}化。 筹建党史影视创作中心,虽然有难度,包括资金问题、人才问题,但只要积极争取,也是可以尝试的。比如:资金方面,可利用广告、社会赞助、银行信贷、股份制投资等方式积极筹集。人才方面,在重点培养影视制作骨干的基础上,可实行聘用制,或根据需要与演艺界的xx影星签约,并注意发现和引进新人。 4、建立党史电子服务网络 首先,将党史资料系统归类,收集入馆,组成一个巨大的信息库。然后将图文资料制作成电子读物,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建立以史志为主体内容的网站,供读者网上查阅,并适当收取费用,将信息化服务与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给党史工作带来积极影响。 (三)、拓宽党史工作领域,赢得社会支持的{zd0}化。 社会是党史工作的有益载体,地方党史工作部门应当积极融入社会,主动出击,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赢得社会的广泛支持。 1.通过部门协作来拓展工作领域。 党史工作不仅仅是为党委服务,我们地方党史工作部门必须放开眼界,积极主动地去拓展服务空间,为其他部门做好服务,从而使自己的工作领域不断得到拓展。比如:我们巫山县就曾经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近几年,我室首先与当地旅游局进行了有益的合作,共同完成了《巫山旅游二十年》专题,为巫山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后又与县移民局进行了通力合作,完成了《渝东移民{dy}县》这一重大历史课题研究。在这两个合作项目中,合作部门提供必要的研究所需经费,我室很好地发挥了人才资源的优势,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另外,除了课题研究,地方党史部门还可以与一些经费比较充裕的部门、企业共同开展一些宣传教育活动,比如“七·一”党史知识大赛,节假日的“文艺”汇演,还有冠以企业名称的各种“杯”的竞赛等等。多种形式的协作活动能够为党史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又能够解决经费短缺的问题。 2、组织演出团体开展义演捐赠,广泛募集党史活动经费。 各级党史部门可视其机会,组织一些国内知名演艺名星、各类艺术家等到各地开展义演捐赠,激发人们的热情。这种活动,对基层来讲,难就难在演艺人员的组织上。对此,可通过上级各种关系联络或通过做工作由有xx的部门出面,作为一项党的公益事业来完成。也许可能乐观。当然,对募集到的经费,除了成本开支之外,余下部分可全部直接用于当地党史事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地方党史部门也可自己组织其他形式的经费募集活动,比如发起筹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史资料馆的募捐倡议等,来积极争取民间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友好人士的热情捐赠。 3、争取政策,力争在全国建立“党史教育基金” 一是依靠财政逐年投入资金。{zh0}由中央或省上组织实施。此举可先争取政策,然后各级落实。用上三到五年,后续资金便不用犯愁。二是社会集资。或团体,或个人,无论多少均可,甚至还可组织一些抽奖活动等等。 对于此类经费,只能作为党史基金储备。其使用支配权,可由中央党史研究室统筹安排。其一,可用于全国性的重大党史题材的研究。其二,可划拨部份到省市一级作预备金使用。其三,也可通过中央或省市直接划拨到县级党史部门,作为工作经费补贴。这样,从上到下便有了一种实质上的管理权。也避免了上级无钱给下级划拨经费的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