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茄子的吭唧】
游记里的文字不可怕,特别是对于话痨的茄子同学来说。但在众多相片里选些出来做插图用,实在是比较折磨人。特别是在回顾那些有着很多很多美丽的、可爱的、有趣的细节的地方时,更让人挣扎:选谁舍谁都难挑;全说又怕太话痨(不知不觉押韵成打油诗……文采啊~涅嘿嘿嘿)
比如说,第三天的小樽,那个在当年大热的纯爱电影《情书》里出现过的城市,现在就让我颇为苦恼。
虽然没有在雪天去,看不到纯白的纯爱世界;也没有逛最火最热门的“哨子所”(意译成咱中文叫玻璃工艺品店);也没吃着美味的海鲜寿司……但这晚住的是茄子同学指定的,一个有一小山头的森林和众多正盛开的樱花的纯日式温泉旅馆;吃的是11品怀石料理。所以,话痨就话痨吧,还是要把我们娘俩的所见所闻所吃所感都显摆一下滴~~~
~~~
【正文】
还是从早饭开始说。
第二天的食物又有一些变化,多了一个函馆地方特色:鱿鱼饭。把米饭塞在鱿鱼筒里,整个用略甜的酱汁焖煮而成,很赞!(可惜为了赶车,没照相留念)
饭毕,来到札幌市中央公共汽车中心。(听着十分响亮的名字,其实“中央”是北海道的一个公车公司,运营各大城市之间和市内的公车。)问了好几个人后,好容易在一串公车站牌中间、墙壁凹进去的小缝隙里,找到自动售票机。依然是不选目的地,只选面值的买票方法。看准了札幌去小樽需要590日元一人,可又捣腾了很久,才明白原来要先放money进去,才可以选择买面值多少的车票。
老妈注:自动售票的问题困扰我们好几次。比起特区香港的地铁售票机,明显透着小家子气,一定要先投币才能选择,那像香港,只要一按选择项目,就清清楚楚标出价码,反正你不给钱它也不出票,谁怕谁呀。这日本人顾虑什么呢?还是祖国同胞大气!
小小的车票跟拇指一般长,之比拇指略宽一些,地铁票也这般。
话说日本把入口处的验票机叫“改札机”。老妈很快就学会了此语的运用,并每每把小车票们叫“札”。于是经常听到她说:“女儿啊,把你的札儿给我帮你拿着。”或者“快点看,我们要改哪个路线的札儿?”之类的话。
买好了札,正好赶上10点45开往小樽的城市高速大巴,谁知道是站站停,{zh1}才上了一段高速路。难道“高速”大巴就是以会否上高速路来定?
老妈注:站站停倒是方便大众,但到哪儿都感觉各站之间距离甚短,有时感觉就是过一个街口红绿灯的距离。不过巴士司机们一是环保意识很强,等候红绿灯时通常都熄火(当然也说明人家的车启动设施{jd1}不用担心!)。二是礼貌周全,到站是必然要报站名、等客下车的,对每一位乘客都要道谢;每次再启动前都要提醒各位“现在发车了!”,免得老太大叔们吓着或磕着碰着。我们一路经常搭巴士,到哪儿都一样,有深刻的体会。
哦!在乘车过程中学了一句日文,而且经常使用:那就是车上的吊环把手,人家称为“吊皮”。百思不得其解,说是吊手还过得去。所以,印象特深!现在想来,有些后悔没把那俩字留影。
茄子再注:于是每每司机比较含糊不清地通报他要发车的时候,老妈都叮咛:“赶紧把皮吊好!”
~~~
天气依然是阴阴雨雨。光线不好滴很。上了短短10分钟的高速路后,停在一个叫“见晴”的站上。遥拍一下“天灰灰海灰灰”的景象,到此一游。
到了小樽火车站前市营公车总站,第三次转车,搭乘开往“朝里川温泉”方向的13号公车。
再说一下日本搭公车和市内电车的特色。一般从后门上,入口处有一个取“整理券”的地方,每人拉一小条。
跟“札”一样大小的整理券上标有号码。公车最前方吊着一个显示板,上面是众多的号码和相对的价钱,按已行经的路程长远即时更新。等下车的时候,各人就按照手上的“整理券”对照价钱板,把钱和券一起投到钱箱里。没零钱的人还可以去钱箱写着“両替”的部位那儿用500铜板或千元纸钞来换。老妈于是经常提醒我:“两要不要替?!”
老妈注:因为是自由行,搭乘巴士是常事儿。有些小事颇有感触:
1)乘客们自觉取整理“札”、自觉投币,就是很小的孩子,也如此。
2)车上总有注明“优先席”的位置,留给老弱病残(日本人叫做“身体不自由者”)及孕妇和抱小孩儿的妇女。经常见到这些座位上空着,而旁边许多乘客“吊”着“皮”站着,致使我每每上车就紧张,先让女儿看清楚是不是优先席,才敢就坐,生怕一不留神,让人家说咱没规矩,给祖国抹黑。
3)所有巴士、火车、电车跟地铁上都注明不准xx提电话。十几天的旅程,搭了无数次各类公共交通工具,的确没听到一声电话铃音,没见一个人“煲粥”,但人人都低头默默收发短信。我们既担心国内亲友有事来电不敢关机,又担心坏了人家的规矩,心中那份焦虑,都有做贼的感觉。
~~~
又是半小时的站站停旅程,终于到了宏乐园旅馆!!
一路进去满眼的樱花。先吊一下看官的胃口,稍后再大篇幅展示
走了大段樱花夹道相迎的路,进入旅馆大堂。上一个木地板台阶,全馆铺着淡青色的榻榻米!!台阶下是一溜排开的木拖鞋。想了半天,觉得应该还是光脚踩上去保险。
到前台办Check In,被告知要到下午3点以后才可以。不过先把住客资料先登记一下,行李寄存在他们这儿,我们就可以出门玩儿去。
柜台里的店员{zh1}说了句中文(愣是10秒后才反应过来他在跟我讲中文)。他说自己曾在1989年的时候到沈阳留学过。
~~~
住处安顿好了,再回小樽市里略微观光一下。但首先要解决团友的午饭问题。
按火车站旅客观光中心拿来的地图,找到这个“荞麦屋”。
外观有点特色。老妈,你滴掀起门帘滴开路!!
写游记的时候再查到,这家叫“藪半”的店,还是个昭和29年(1954年)开张的小樽荞麦面xxx呢!
店里更是有味道。小小的店面,摆了五张方桌,其中三张都已经坐了人(所以不好意思拍)。靠里有个石台阶,上面有两席两座的日式小餐桌和坐垫,放在中间的炭炉上还从房梁上悬挂着个茶壶。
再往里(我身后),就是铺着榻榻米的包厢。
台阶上很小的空间,装饰都十分日式。
{zh1}钻进榻榻米包厢里偷拍一下店面。(啊~难道是饿得手抖?拍虚了)
又用{wd}招,询问本店的特色招牌菜,顺便加上了要小樽特色的要求。
点菜小妹介绍两款。{dy}款,雪见豆腐(630日元)。
以半猜半蒙的理解,是小樽某个小街道里以家传土法做豆腐的大叔,提供的“木棉豆腐”,配以昆布和大根一起煮至入味。(老妈:就是白萝卜蓉海带炖豆腐!名字倒真雅。)
没吃之前,就已经对这个造型惊叹不已了!明火上架一个金属网兜,直接烧一个纸碗???纸的哦!真的是纸的哦!!!!
老妈注:每家小餐厅的餐具都很有特色,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有些小物件儿真可爱,和我们有悠久瓷文化历史的祖国最不同的是:人家的瓷器大多是粗糙拙朴的风格,和我们描龙绘凤镶金边儿的细瓷,可谓是各有春秋吧!
茄子再注:俺娘经常把人家的拙朴称为“出土文物”风。
再说一下吃后感:汤汁是很纯粹的海带、萝卜煮豆腐的味道,干净!但萝卜和豆腐的味道都十分浓,昆布十分硬=___=
老妈:还是那句话,确实是齁咸齁咸的!!
另一道是五月份限量的群来鰊荞麦面(1500日元)
这个口感就更奇妙了。上图中,最左边的是海带;左二是山药糊;中间的鰊鱼是甜甜的,肉质暗红色;右边是紫菜丝和被掩盖住的咯吱咯吱的鰊鱼籽。荞麦面有两种选择,我们选的是纯道产荞麦做的面,很有嚼劲。
鰊鱼到底是个啥鱼呢?wiki说,中文学名叫“太平洋鲱”,一种洄游鱼,春季的时候到北海道沿岸产卵。而小樽,就是捕鱼名地之一。难怪是限量版了,限的是许是这种带鱼籽的吧?
老妈注:鱼是带甜味儿的,后来我们在海鲜市场见过,好像是用红糖腌的(不过还是因为怕露怯,没敢细问。)
但!!!汤,还是齁咸…… 除了咸,味道确实不错。
这家餐馆怕是挺有名的,有不少本地大妈小妹就餐。老板娘穿着和服,迈着碎步,一说话就先鞠躬。咱叫收银处的地方,人家叫“御会计”。
~~~
午饭过后稍微逛了一下小樽市中心,看到北海道最老的铁道“手宫线”遗址。微雨的下午两个小孩儿牵着手在废弃的铁道上慢慢走远,很有老日本电影的感觉。
可惜,相机没电了……小樽的市容就让它留在咱娘俩的回忆里吧!
老妈注:大街尽头就是海,女儿说是运河。街上行人不多,小城既安静又清洁,就是城里上坎儿下坡儿,走得有点儿吃力。我挺喜欢这个小城市的!!!
~~~
为了照那些夹道相迎的樱花们,我们趁天黑前赶紧回酒店,给相机紧急充电。
进门就被告知,房间已经准备好了,行李也已经提上去了。有旅馆人员把我们带上楼,进了房门:
老妈注:一进大堂,就要脱鞋。穿着和式短衣的小妹在前带路,我一边急忙跟着,一边回头望咱娘俩的鞋。是显得有点儿小家子气,虽不是什么值钱的xx儿,可咱就只带了这一双鞋,万一有个差错,以后好几天的行程怎么办?
あかしや是我们的房间名字。有人入住了,旅馆人员就会把这个写着名字的小灯点着。房间的钥匙扣是个樱花色的塑料长条,一面写着“宏乐园”,另一面写着房名。相机罢工,没照成。
旅馆人员说,请我们慢用,带上房门就撤了。我们刚把相机充上电,在和式房间每个角落里东看西瞧的时候,敲门进来一位和服少女,进门就跪在榻榻米上给我们鞠躬,欢迎我们的入住。把我们吓得赶紧回到放在榻榻米中间的矮桌前跪坐,挺直身板儿,也向她问好。
接着少女给我们沏茶。一边喝茶,一边简单介绍旅馆设施。我们问了旅馆各个温泉的位置及营业时间,并确认是否可以穿着浴衣到处溜达。{zh1}少女把我们希望用晚餐的时间记下,又趴在榻榻米上鞠躬,暂时就告辞了。
如此高姿态的接待方式啊……
随即决定换装,抓紧时间到庭院里赏樱去。
酒店提供红色浴衣两套,付腰带、袜子和泡澡用的大小毛巾,还有穿在浴衣外的深蓝和式外套:
出发!
有招牌的小景前合影
樱花~罗汉松~和花瓣……还没满开就开始樱吹雪了!?
原来开始旅馆玄关那儿看到的木拖鞋们,是给旅客出门散步赏樱时借用的。穿上走路很颤悠,在加上浴衣对双腿的限制,顿时就变日式小碎步了了!
庭院里的小河,九曲十八弯的小木板桥。
锦鲤出没注意!
咳咳,很装意境的我啊~~~
锦鲤十分肥硕!前臂般长度,浑圆xx。而且不怕人,见到我就上来噘嘴了。
另一个小庭院里,叫“花音”的可能是高级套房?想起昨晚札幌啤酒园的“小沙”pose,学一个:怎么看怎么有搔首弄姿之嫌疑,难道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呆太久了,变得过于奔放?
除了樱,还有枫,和赏枫的资深美女背影:
惊现耐克牌樱花一株
哦~终于轮到吊了很久胃口的“夹道相迎”樱花们了!白的、粉的,纷纷怒放!
樱花下还有很多大射灯,估计是晚上用来给旅客赏夜樱的。
右一:你在cos木乃伊莫?
想到这次北海道樱花才刚开,估计是看不到樱吹雪了。这天风有点大,偶尔会飘落阵阵花瓣,可以想象如果漫山遍野都如此飘花瓣吹雪的景象,会有多美。可惜照不出“飘”,只能照到地上片片“雪花”。
最是那销魂的一回眸~
~~~
外面光线暗了下来,就回到旅馆。看着整洁干净的大堂玄关,忽然又想起:脱下来的鞋子到底哪儿去了涅?
原来在玄关左侧有个挂着深蓝布帘的小间,里面放着都是客人的鞋子,还标有客房名字。见到客人要出门,就立马会有旅馆人员把鞋子拿出来,而且从不需要问客人是哪个房间的。厉害厉害!
另一个神奇的地方就是,旅馆人员们又是从哪里瞬间出现的呢?
这个就是上文提到的木拖鞋拜访处,男式女式均有准备。没照到的另一边还有为不喜欢穿夹脚拖鞋的客人准备的款式,类似普通拖鞋。
大堂正中央的楼梯旁是四个温泉之二。男汤女汤各占一边。介绍说凌晨12点就会把布帘调换,直至第二天的上午10点,以便让全部旅客(特别为了照顾女宾们)都体验到旅馆里的各个温泉。
不论是旅馆的庭院,还是旅馆内部,很多拐弯抹角处都被精心布置成一景,比如说一个楼梯下的这估计就两平方米的小假山+锦鲤池。
~~~
还有大半小时才到晚饭时间,母女俩去泡汤!
{dy}个体验的叫“森の湯屋”,里面的露天风吕池用深色大石头砌成,池外就是种满罗汉松、樱花和枫树的小庭院。美啊美~~各位自个儿想象吧!
~~~
开饭时间到了!
戴着围裙的和服老太太,迈着小碎步,端着一碟一碟的精致菜肴往桌上放。
老太的动作太行云流水,只有这张相片里她的身影是完整的。另,我穿着加500日元租来的黄色和服和紫色腰带~臭美一把
老太太放了满满一桌子,再摆上一张十分长的名为“暖春”的菜单,让我们慢用,就关上门出去了。
下面由我,按菜单顺序一一作介绍。(菜单至今不能全懂,就按照中文继续猜,错了别介意哈)
{dy}品,食前酒:自家制无汽葡萄酒 (俺娘面前深红色的一杯)
第二品,先付:味噌腌制的 蛤 和 浅蜊,配白发葱 (俺娘面前美酒左边白茫茫毛茸茸的一小碟)
这俩都是吃完了才想起忘了照相
老妈注:围裙老太一边上菜一边说话,对于日文盲的我来说,就跟听背景音乐一样,反正听不懂说的是什么。但猜想是介绍原材料和食用次序方式。慌乱之中也想参与互动,端起二品,来了一句英粤合璧:“First尼个?”(还用的是一般疑问句的升调)居然老太听懂了,直点头:“嗨嗨!!”
老妈注:菜式菜名儿眼花缭乱,也捧起菜谱装腔作势。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把横看的菜单竖着摆了个pose。还是女儿厚道,没把那张相片曝光。
第三品,前菜:海老芋的蟹味噌田乐;鲷和昆布博多;平目煮水(微妙的名字);鲭鱼握寿司;乌贼软骨配菜花和山葵
图为开始造型和打开后的样子,不晓得哪个名字对应哪件美食,就口感而言,白色如半个鸡蛋状的吃起来像某种薯类制品;旁边的是鱼刺身和海带做的千层糕;然后是整体不明的果冻般物体一个;接着是吃着看着都很寿司的寿司;{zh1}一个小杯里的凉菜,某贝类拌海草,可能就是乌贼软骨?
接着第四品,造里(都是刺身们):平目、昆布x鰊、帆立、南蛮海老(!!)、蝦蛄。
口感:很新鲜。那只叫“南蛮海老”的蝦十分甜。我猜“帆立”应该是扇贝……吧?
第五品,烧肴:奶油烤土豆+扇贝,配一条鲜艳xx的、被我妈形容为“日本藠头”的物体。
口感:奶油很香、土豆很香,所以差点忽略了夹在二者中间的扇贝。碟子的暗纹也很和风。
就是吃完这道菜后,就开始有饱的感觉了!
第六品,一品:鳕场蟹 ({wy}一个简明易懂的菜名)
传说中来北海道不吃不可的长脚蟹啊!!!!!
每支背面的壳都被细心地剪开了,只要用蟹勺轻轻一刮,就出来一条大肉!
第七品,台物:石烧和牛与海鲜。牛是名种黑毛和牛(不晓得是不是但马产的纯种牛),传说中的霜降牛肉的样子,厚实的三大片!海鲜是某种红皮的鱼,和刚才已经出现过一次的南蛮海老同学。还配有南瓜、茄子和野菌。
要说一下这个迷你个人石烧台。很可爱~里面有个直径五厘米高两厘米的蜡烛一个,开始上菜时点燃,至围裙老太上完菜的时候,就正好到达可以开始烤的温度;再等它燃烧完毕,全部东西都正好烤熟。赞一个!
再由老妈示范烤法:
口感:美味啊~~~和牛啊~~~~霜降的啊~~~~
老妈注:之前和服老太的介绍本来就没听懂,女儿复述的也不尽清晰,估计没按程序享用。也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那类,一道一道地只管吃进去就算了,次序肯定顾不上。
第八品,盖物:筍馒头若筍蒸。
从菜名感觉不出来到底是个啥的物件。总而言之,是个馒头的形状。淡淡的清甜,还有类似肉馅儿的内容。
这时已经是很饱很饱了!但是还要继续……
第九品,寿物:……(这个名字太复杂,我就直接形容吧)……生火腿、蝦蛄、生三文鱼拌番茄粒,配微妙的凝胶及青柠檬一片。
白饭一大锅,我们娘俩十分努力才吃了半碗。
第十品,椀物:紫菜葱花汤,里面有叫“菜花莲根包”(估计是下图的那长条)和“手毬麸”(俩带红绿花纹的小球?)的东西。
第十一品,水菓子:余市产的苹果做的冰淇淋。包冰淇淋的纸也是可以吃的。
老妈注:也可能是泡温泉饿了,也可能是心疼这一万多日元的食宿费,反正不管怎么饱,11道都吃光了!的确每道都很精彩,又养眼,又美味,用咱中国话说是色香味俱全!
{zh1},上一张秋风扫落叶后的餐桌。11品外加蘸料和饭碗之类的,总共接近30个碗碟。这还是已经撤掉10个的样子。
吃得十分{wd}的撑。(用一句中午刚从希望英语里听来的说法是:We
were
从今往后再也不感说日本人饭量小这句话了!
老妈注:人家日本人肯定还要来一大碗白饭配日本酱萝卜,咱就光把饭省下,留肚子吃那些看着好看吃着好吃的“料理”了……
~~~
吃完饭,消消食,给老妈沏杯煎茶,贤惠吧?
老妈注:酒店里除了客房必备的浴衣(蓝男红女)外,还有各色男女浴衣出租,每套500日元。估计像我们这样搔首弄姿,处处留影的大有人在。我们请大堂助理大叔为女儿按他们传统眼光挑选一套,结果三套颜色都是粉嫩嫩小碎花儿,颇具乡土气息,再就是像咱过去老乡的大花土布被面儿。还是自己选一套黄的,也不知颜色和花式有没有什么讲究……
按照老太太的说法,等我们吃完了就打电话告诉前台一声,就可以随便外出溜达了。
如此照做之后,决定再去泡个澡。这次去大堂入口附近那个挂着“女汤”门帘的“岩の湯”。不如先前的大,露天风吕跟外景庭院都略微小一些。
泡完澡,路过理疗中心,心想就彻底奢华一回吧,母女俩决定“精油马杀鸡”。马杀了一个小时的鸡,很舒服。出门睡眼惺忪的在人家烹茶的炭炉旁捏一张:
老妈注:在国内也时常“杀鸡”。对比之下,日本杀鸡手法特别轻柔,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轻声通报(跟巴士司机一般,可惜xx不知道说的是啥)。所有杀鸡用品都十分清洁,柔软,没有浓烈刺鼻的香气。
另外,温泉浴室里的洗洁用品和护肤用品也是十分讲究,是某xx的S打头品牌。大瓶大罐儿地放在那儿任君自取,丝毫不怕被客人顺回家了。
回到房间,被窝已经铺好了!哦~温暖的被窝啊!!!
就是那股烤和牛的味道依然清晰扑鼻。
本来还想去赏夜樱的,谁知马杀完鸡,人家已经关灯休息了。只好在房间窗户里拍一下楼下的露天风吕外景。
咋看着这么眼熟?翻翻馆内地图,原来就是我们{dy}个去泡的“森の湯屋”。时间已经过了正午12点,楼下继续咕嘟咕嘟的池子里,正泡着大叔们呢吧?
老妈注:母女俩楼上楼下到处溜达,生怕漏下哪一处亮点。旅馆里偶尔也有住客大妈大叔或者工作人员往来,但都悄然“飘过”,听不到脚步声。而我们一是不习惯在榻榻米上行走,怕滑倒;二是在国内都昂首阔步惯了,蹑手蹑脚的可不是咱中国妇女的作风;虽然已经挺注意了,但过道里仍不免有咚咚的脚步声在回响,骚里骚里。不由想起前段日子热播的《小姨多鹤》里小环的精辟论点……
{zh1}把可爱的猫头鹰“请勿打扰”标志挂到门外,欧亚粟米!明日请早!
【关于宏乐园】
宏乐园的一晚觉得十分物超所值。一人11700日元,含丰富的早晚两餐(明天再说早餐的),也就是“一泊二食”。
旅馆背景介绍一下:1937年,当年的地主就从当地农民手里买下了这片150000平方米的土地,里面包括花园、一个小山头和上面的森林。身为铁匠的地主自己动手修建了不少现在依然保留的庭院设施。他原打算发展成游乐园的土地,在后来战后农田回收期间,被政府强行收回了一大半。后来他挖出了温泉,并在1955年开始经营“宏乐园”旅馆。
喜欢的人可以去旅馆网页看看:
【后记】
终于写完了!用了50张图,虽然有点吓人,但都觉得哪张都不舍得放弃。
昨晚去看歌剧《霸王别姬》,今早赶紧完成作业。
老妈注:小樽这一集写得有点儿长。大家别嫌啰嗦,确实是很美好的记忆。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