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赏析)心暖经济暖,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_月到风来啦_百度空间

(美文赏析)心暖经济暖,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

  

      3月13日,上午10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有温家宝、李肇星等人。

引用诗词谈信心:

温家宝总理在谈到金融危机前景时称,“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

[温家宝]: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我期待着明年中国和世界都会变得更好。

编者注:“明年春色倍还人”语出唐朝诗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全诗如下: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引用谚语谈目标:

在被问道今年是否能够实现GDP增长8%的目标时,温家宝总理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确实有难度,但是,经过努力也是有可能的。

[温家宝]:我举个例子,目标不是决定一切的,但是它就像一艘航船中的罗盘一样,如果一艘航行中的船没有罗盘,它就不知道朝什么方向航行,什么时间到达。有一句谚语:这样的船只有逆风不会有顺风。

编者注:古罗马小赛列克曾说: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引用古语谈如何走出危机:

[温家宝]:其实,最为重要的就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中国人的心开始暖起来了。我以为,心暖则经济暖,我深知这场金融危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克服困难也不能脱离国际经济的影响。但是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就是说你想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因此,我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要以自己的暖心来暖中国的经济。

编者注: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 语出《淮南子·览冥训》

“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引用陆游诗词谈上合组织共渡危机

[温家宝]: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有的资源、能源丰富;有的科技实力强、高新技术发达;有的国家发展还比较滞后,需要我们帮助。我想我们可以在能源、资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农业、高新技术等方面加强合作。

你对“机遇”的了解和我们是一致的,我们认为我国经济面临巨大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机遇。

如果真正把握得好,措施得当,而且实施及时、果断、有力,我真希望中国经济能早{yt}复苏。那时,中国的经济经历一场困难的考验,将会显示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有些事情正像你所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要行动,而不能坐等。谢谢。

编者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语出陆游《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些中华经典文化的表达背后,浓缩着总理个人的情感和意志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邓媛发自北京 期待之中,意料之外,中国总理温家宝脱口而出的两句诗词,让中外记者顿觉耳目一新。

出自唐代诗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的开场白与随后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诗句,成为了世界瞩目的“中国信心”。香港《大公报》还饶有兴趣地收集了温家宝当天讲话的所有“旁征博引”,标注“温总妙语寄情殷”。

但事实上,这些“妙语”对温家宝而言大多只是信手拈来。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张筱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温总理饱读诗书,擅长以诗言志,这些中华经典文化的表达背后,浓缩着总理个人的情感和意志。”

爱民之心

早在2003年温家宝出任中国总理伊始,他便有了一个新称号:“诗人总理”。当年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他引用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表明自己今后的工作态度。

他说:“大家普遍认为我是一个温和的人,但同时,我又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

2003年正是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新的领导集体交接之时,据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教授齐明山回忆,一方面,中国挺过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并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不均衡发展也令社会转型期内矛盾凸显,亟待解决。

“因此,温总理的表态阐发了一切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不计较个人安危福祸的立场,爱民之意溢于言表。”齐明山说。

5年后,获得连任的温家宝再次立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是北宋神宗时期,力主变法的王安石提出的“三不足”论断,意为人类社会不必畏惧自然界的灾异,建立制度不必效法祖宗,国家立法不能受“人言”左右。

“温总理用这句话强调了自己要继续承担改革重任、改变客观时弊的决心、意志,这是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张筱强解释道。

齐明山注意到,5年以来中国政府把社会公平、关注弱势群体权益始终放在首要位置,温家宝总理更是在数次场合动情地表达了对民众的关切之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2006年9月访问欧洲前夕,温家宝引用这些诗句向英国《泰晤士报》表达了他时常牵挂的心事。

“为什么总理总提诗句表革新?因为他正是要实施惠民政策,保证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啊。”齐明山说。

骨肉之情

而普遍关注两岸话题的海外媒体发现,对台湾问题,温家宝总是饱含深情,意味深长。

2003年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xx能忘。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2004年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又引用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005年,中国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温家宝用古代谚语寄语台湾民众:“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希望全体台湾同胞能够理解我们的立法用意,也希望关心台海局势和平与稳定的国家和人民能够理解和支持这部法律。”

对此,张筱强认为,大陆和台湾拥有一脉相承的文化血脉,“中华文化精髓不仅深植于大陆民众心中,也渗透在台湾民众身上。温总理借诗抒怀,是通过文化的联系来加强民族联系。”

“而在这个过程中,温总理的诗句从不重复且古今通用,说明他时刻在关注着台湾人民的情感变迁。”齐明山感慨。

忧患之意

不过,温家宝引用的诗句迄今为止,有了一个小转变。

2003年,他铭记着这样一句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前半句选自《孟子·告子下》,后半句出自《左传》。3年后,他又说:“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后一句话出自《新唐书·魏徵传》,用齐明山的话说,“温总理的诗句中多有一股忧患意识。”

而今,无论是“明年春色倍还人”,还是“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柳暗花明又一村”,无一不在强调通过中国人民自己的努力,最终将克服重重困难,迎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这就是领导人的魅力。”齐明山分析道,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取得一些成绩,总理告诉我们居安思危,这是高瞻远瞩的表现,现在全球陷入金融危机,世界各国普遍缺乏信心时,中国总理却底气十足,这不仅鼓舞了中国民众坚持奋斗的士气,无疑也鼓舞了世界人民应对金融危机的士气。

温家宝还说,希望全体中国人以自己的暖心来暖中国的经济。

[温家宝]关于实现8%左右这个目标的可能性,我在报告中已经阐述了。我想再强调三点:

{dy},中国正处在市场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也处在消费扩大和结构升级的时期。中国13亿人口有9亿农民,如果你到农村去看,我以为,在那里有多少的投资都不算多。中国的市场无论从人口和面积来看,都比欧美的市场更大。

第二,中国有充沛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有众多的人才优势。虽然当前就业存在困难,但从长远看,这是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三,经过十年多的改革,中国的金融基本是健康和稳定的,这对于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可以做一个比喻,如果说美国、欧洲是在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受到影响,两条战线上作战的话,那么中国金融要防范风险,但是我们没有拿财政的钱去补金融的窟窿。

相反,在这个时候,金融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xx,这个数字你们都知道。去年11月份xx4700亿,12月份7700亿,今年1月份1.62万亿,2月份1.07万亿。

其实,最为重要的就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中国人的心开始暖起来了。我以为,心暖则经济暖,我深知这场金融危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克服困难也不能脱离国际经济的影响。但是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就是说你想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因此,我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要以自己的暖心来暖中国的经济

这句话和他的诗词一起登上了意大利《欧联时报》次日的头版,文章评论说,中国总理温家宝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已把中国人的信心、士气推到了一个顶点。



郑重声明:资讯 【(美文赏析)心暖经济暖,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_月到风来啦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