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82(下)_红山居士_新浪博客

我的1982(下)

——《我的七十年》(54)

 

   过了“五一”,我家又搬家了。这次是由6号楼搬到8号楼,也就是俗称的校官楼。8号楼是红山{zh0}的一栋楼,坐北朝南,两个单元,3层高,每层住两户人家,3居室的大套间,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还有一个半露天的北阳台,面积大约有100平米,很宽敞。我家住西单元西边一层,对门是六队主任丁浩然家;我的楼上是基地科技委主任吕敏家,他家对门是七队主任陆兆达家。副所长杨裕生家和五队政委丁乐臣家住在隔壁的那个单元里。我已经晋升为技术8级暨正团级,所以有资格住进校官楼。

   听说我要搬家了,李惠洁让她的爱人郭遂团来帮忙。别看李惠洁是个女流,却很重义气,对我把她的母亲带进红山念念不忘,所以不管我家有什么事,她就让小郭来帮忙。小郭和我一起,打扫和重新粉刷房间,房子焕然一新。然后小郭又帮我搬家。帮我搬家的还有我的老邻居娄允文、郝明理和钱瑞生等。人多,不到{yt}就搬完了。晚上,我设宴招待帮忙的同志,一是感谢大家的帮助,二是祝贺我家的乔迁之喜。

   我们夫妻住南面的大间;女儿单独住南面的小间;儿子单独住在北面{zd0}的房间里,因为没有单独的客厅和餐厅,所以这个{zd0}房间既是卧室又是客厅和餐厅。从此,两个孩子各自有了自己的独立天地,高兴得手舞足蹈。

   这栋楼的旁边就有一个大菜窖和一个大鸡窝,这都是林洪钧留下的,如今又被我接收了,我成了接收大员。第二天,我们夫妻二人把一窝鸡也搬了家,这样喂鸡就相当方便了,再不用走很远的路了。

   过了几天,李惠洁生了一个可爱的大胖小子,妈妈喜,爸爸笑,姥姥乐。我们夫妻前去祝贺。从此,我们两家的关系越来越好,直到现在。

 

                 

                     三栋家属楼。前面两栋是6号楼和7号楼,后面一栋是8号楼

 

   自从到α组以来,我就集中精力学习α测量原理、方法和实验技术。α实验室有3台测量仪器,第1台是原子能研所研制的α电离室,用于测量α放射性活度;第2台是法国产的半导体α谱仪,用于α放射性的相对测量即比值的测量;第3台是800道分析器。我首先掌握了这3台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术。然后我调研了相关的所有档案,一面看一面做笔记。春节前,经过整理、归纳和总结,我写了一份读书笔记。孙芝南看过我的读书笔记后,说:“老杨,你这位高材生真是名不虚传呐!佩服,佩服!借给我参考参考。”李庚卯看过后,说:“老杨,你的读书笔记写得好,你的钻研精神可贵,你的研究能力强,那好,我把α解谱的任务交给你了!”我万万没有料到,我的这位师傅居然把他的这副重担转嫁给了他的弟子。

   原来,这是去年钱主任交给他的一项任务——研究α能谱的解谱技术。当时,γ能谱的解谱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商用软件已在世界各地的γ实验室广泛应用,七队的γ实验室也早已应用,快捷方便,很好用。但α能谱的解谱技术尚在研究的初级阶段,因此钱绍钧希望李庚卯开展这项研究工作。他借了几份文献开始调研,还没有什么眉目。于是,他把所有的文献都交给了我,自己当了甩手掌柜。我想:铁人王进喜有一句名言: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了这种压力是好事,它可以促进我全面学习和掌握α放射性核素的测量技术。于是,我接受了这项研究任务并开始了调研。调研后我才发现,国内尚无一人做过这项研究;国际上做的人也很少,日本人和美国人虽然做过一些研究,但水平都不高,只有两位西班牙科学家做得{zh0}。这样我便集中精力研究西班牙人的方法。因为实在没有把握,我没有报科研课题,而是利用空闲时间和业余时间搞研究,走一步看一步吧。

 

   火箭发射队原来由基地司令部管,住在马兰。1981年,基地又将其划归21所管,这样火箭发射队就由马兰搬进红山,连队营房在红山最西边的山涧口外,俗称红山口。当时的队长是杨国民,指导员是党明亮。1982年,杨国民转业了;党明亮调到8135工程指挥部去了,盛桂林任队长,李德江任副队长。这两位新上任的队长请我给发射队讲讲课。讲课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我就不辞劳苦地连续给他们讲了几天的课。我简明扼要地讲了核试验、蘑菇云、火箭取样、火箭的原理等基本知识。

   由于是同一个单位,离得又比较近,尤其是火箭取样工作把我和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我就常常光顾火箭发射队,有时还在他们那里蹭一顿饭吃。这样,我就和盛桂林、李德江渐渐熟悉起来。

 

   七室设取样、化学和物理三个大组,取样大组组长是邱永茂;化学大组组长是欧阳文治;物理大组组长是常永福。取样大组下设3个小组,1组是飞机组,组长是郑根松;2组是火箭组,组长是杨吉纯;3组是地下组,组长是刘珍国。化学组下设4个小组,4组是分凝组,组长是谷显均;5组是重元素组,组长是陈忠对;6组是xx产物组,组长是丁玉珍;7组是内活化组,组长是黎荫铭。物理组下设3个小组,8组是质谱组,组长是张子斌;9组是α组,组长是周新嵩;10组是γ组,组长是陈达。以上这些小头目就是核爆炸样品放化分析队伍的主力阵容。

   1982年9月,我国进行了第二次竖井地下核试验。一个多月后,地下取样组将核爆炸空腔岩石样品送进了放化楼,化学组和物理组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战斗。我{dy}次全面了解了放化分析的整个过程。

   在磨样室里,两台球磨机在研磨岩石样品。随着球磨机的不停转动,被敲碎成小块的沥青状岩石样品被研磨的越来越细,越来越细,直到变成黑色的粉末。

   在天平室里,一个人穿着防护服带着防尘口罩用万分之{yt}平在分装样品。他用小勺子将装在烧杯里的黑色粉末样品,小心翼翼地舀进放在天平里的一个编着样品代号的小玻璃皿内,按照样品清单称量了一份又一份,直到把各个分析项目所需要的样品都称量完。

   在溶样室里,两个人穿着防护服带着防尘口罩在溶解样品。他们把硫酸呀,盐酸呀,氰氟酸呀,小心翼翼地倒进盛有黑色粉末样品的坩埚里,然后用电炉加热,黑色粉末渐渐地溶化,溶化,直到变成一锅清澈的溶液。

   在钚同位素分析实验室里,陈忠对和刘国兴等不厌其烦地除去样品中的杂质,除去其他所有同位素,直到得到纯净的钚同位素样品。

   在镅锔同位素分析实验室里,赵焕珍、袁产生等在分离、纯化镅锔同位素样品。

   在xx产物分析实验室里,丁玉珍、张巧莲等在分离、纯化xx产物样品,分别得到了锆、钼和铈等的同位素样品,然后制成可供γ谱仪测量的手榴弹源。

   在铀同位素分析实验室里,朱柏之和王福根等在分离、纯化铀同位素样品,直到得到可供质谱仪测量的溶液。

   在内活化指示剂实验室里,黎荫铭和钱瑞生等,分离、纯化出铪、铱、铼等同位素样品,然后将其制成可供γ谱仪测量的手榴弹源。

   在α放射源制备实验室里,张宗元将钚样品溶液,电镀在圆形的不锈钢片上,制备出可供α谱仪测量的α放射源;伍晓梅则将镅锔样品溶液,电镀在圆形的不锈钢片上,制备出可供α谱仪测量的α放射源。

   在α实验室里,李庚卯在指导杨吉纯和孙芝南进行测量,孙芝南将一个玻璃片源放进电离室内,开动真空泵抽真空;杨吉纯将一个不锈钢片源放在半导体α谱仪内抽完真空,坐在800道分析器前测量α能谱,荧光屏上显示出一条美丽的彩色α能谱,好像是一座有几个山峰的山。

   在γ实验室里,常永福和陈达等正在用锗(锂)γ谱仪测量xx产物锆 —95和铈—144的γ能谱。多道分析器的荧光屏上显示出一条美丽的彩色γ能谱,好像是一座峰峦叠起的群山。

   在质谱实验室里,张子斌和朱凤蓉等正在测量铀同位素的质谱,笔录议正在自动地描绘一条曲线。

   就是这些人,就是这些高深莫测的人,他们像变戏法似的,把黑色的粉末变成了清澈透明的液体,之后把清澈透明的液体变成只含有某种单一同位素的溶液,之后把只含有某种单一同位素的溶液变成放射源,之后把这些放射源变成美丽的α能谱、γ能谱和质量谱,{zh1}把这些谱数据变成核燃料的燃耗、xx分当量、xx当量等珍贵的数据。

   半夜之后,劳累了大半夜的人们收工了。他们首先在淋浴室里洗个淋浴,洗去沾在身上、手上的放射性物质,洗去{yt}的疲劳。然后他们各自回到办公室里吃自己做的夜宵。做工作,各小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做夜宵,各小组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各展本领,有烙饼的,有包馄饨的,有包饺子的,有下挂面的。下挂面最简单,在大电炉上烧开一大铝锅水,放进挂面、白菜、葱花和盐,{zh1}再放进一桶大肉罐头,顿时满屋肉香四溢,令人馋涎欲滴。夜宵,大家最常吃的还是大肉罐头、白菜煮挂面。

   吃过夜宵,大家踏着月光下班了。

 

                                    

                                           放射化学实验室

    放化分析任务刚刚完成,一年一度的储存大白菜时节又到了。

   深秋了,公路两旁的杨树叶子已经落光了,只有一些残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辆又一辆满载大白菜的卡车开进红山,各个单位又都忙碌起来。

   一辆卡车停在篮球场上,七队干部几乎是倾巢出动,有的在卸白菜,有的在分白菜。这一边,一些人采用接力传递方式在卸白菜。那一边,白菜堆旁放了一个台秤和几个大筐子,行政干事掌秤,按照清单逐户称白菜。

   分到白菜的人家,有的用手推车推,有的用大筐抬,各有各的招数。

   我的招数{zg},用毛驴车拉,装得多,走得快,还省力。这毛驴车我是从火箭发射队借来的。海帆赶车,我跟车。车来到菜窖旁,只见窖口周围晾晒了一片大白菜,大白菜的清香引来一群牛,它们围着菜场转来转去,一头牛冲进场内叼起一颗大白菜就跑,文兰和海燕拿着树枝子就打,又一头牛冲乘机冲进场内叼起一颗大白菜逃走了,真是防不胜防。

   车停了,海燕抱了一些树叶喂毛驴子,毛驴吃树叶;我们一家子卸白菜晾白菜。白菜得先晾晒晾晒,走走水后再下窖,这样易于保存。

   我们家,我和两孩子是菜耙子,再加上养的十几只鸡,我家的白菜消耗量很大,因此,我买了2000斤大白菜,储存在两个大菜窖里。菜窖里,除了储存了大量的大白菜之外,还储存了一些土豆、青萝卜和胡萝卜。

   备好了一冬天的菜,吾无忧矣!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我的1982(下)_红山居士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