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钟表:自然状态的破坏者-《看历史》杂志-搜狐博客

    时钟在欧洲发明后,被垄断了大约500年。围绕着机械时钟,欧洲建立起一种文明形态,而这种包含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文明形态,随着殖民扩张开始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蔓延生长,现代世界就这样诞生了。

■《看历史》栗月静

    人和动植物一样能够以大自然的节奏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季自然轮转,岁月川流,人体内的生物钟自然地控制着这一切,而钟表是人为的,是外来的破坏者。(《看历史》2010-05-26

 

    修道士的“警报”

    16世纪末,在西方人到来的时候,中国人还是以古老的作息规律生活着。

    相比之下,中世纪的欧洲有一个阶层更关心更关注时间,这就是基督教会,尤其是那些遵循本尼迪克教规的修道院。本尼迪克这位圣徒在六世纪的时候为西方隐修院制定的教规保证整天能够按顺序奉献给上帝:首先要祈祷,其次要劳动,这是祈祷的另一种形式。{yt}中,修道者要把7个小时,后来则是8个小时用来祈祷,其中一个小时是在晚上

    晚上祈祷给基督徒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只遵循自然的节奏,在早晨、中午和傍晚的时候祈祷,但是基督徒需要一种类似警报的声音把他们叫醒起来xx。

    在罗马帝国时代的城市里,巡夜人员会发出信号。但是在中世纪的欧洲,类似的城市设施早就消失了,而且大多数修道院都位于荒郊野外,远离城市。所以修道院的每个屋子都必须有类似的警铃装置。教堂的守夜人在特定时刻拉响铃声,叫醒众人。很多修道院的规定里都警告守夜人履行职责时要谨慎小心,因为他的疏忽会把他的教友和他自己置于不能被“救赎”的危险境地。

    圣本尼迪克教规后来被本笃会的所有隐修院采纳,它把{yt}分成7段祈祷时间,公元7世纪,教皇下令隐修院的钟每24小时要敲响7次。这种划分{yt}时间的方法就是有名的“祈祷时间”。

对一般修道士来说,半夜里从床上爬起来可能是修道制度中最难的部分。

    12世纪克鲁尼修道院院长彼得记述过阿尔戈的故事:修道士阿尔戈觉得他听到了夜祷的铃声,看看周围,别的床铺都空了,于是他穿上凉鞋,披上斗篷,匆忙地赶往xx堂,但是令他迷惑的是那里根本没有起来祈祷的人。他回到寝室,看到别的僧侣都在沉睡,他明白了,这是魔鬼的伎俩,让他在错误的时间起来,当真的夜祷的钟声响起的时候他就睡过头了。

    对时间的担忧和焦虑,说明修道士的时间意识已经内在化了,成了和自然习惯一样的规律。法国有首古老的儿歌《约翰兄弟》唱的就是隐修院里的钟声:“你还在睡吗,约翰兄弟,晨钟正在敲响,晨钟正在敲响,叮当,叮当。”

    对中世纪修道院的测时法我们所知有限,当时所有的测时器都被称为“orologium(时钟)”,不过在一两个世纪里,机械钟表技术提高得很快,而且修道院时间越来越关注现世,这是因为在公元1000年以后,基督教会同时还是强大的经济王国,有自己的农业、矿业和工业,无数水车在为教会转动,大批世俗劳力在为其创造财富,因此教会处于技术革新的前沿。(《看历史》2010-05-26

 

    教堂时间的争夺者

    钟表的革新最开始是出现了一种漏壶和机械钟的混合物。到了14世纪上半叶,机械时钟得到了发展,它们的使用标志着欧洲计时器的根本性变革,因为机械钟差不多是以统一的节奏敲响,一个小时的长度是相等的。

    在之前,欧洲时间的标准是太阳,所谓的小时是把白天的时间平均分成多少等份,白天时间长的时候,白天的一小时就长,夜晚的一小时就短,反之亦然。随着季节的变化“小时”也在变化,水钟很容易这样计时。但是机械钟就不同了,很难人为地改变一小时的长度。

    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欧洲人逐渐学会了接受新的时间标准,接受了每天的太阳在不同的时刻升起,对我们来说这是太自然的事情,但是对最开始的欧洲人来说肯定很难接受。

    结果,新的机械钟成了旧的“教堂时间”的竞争者,不单单是时间的长短不同,所传达的信息也不相同。旧的修道院中的水钟并非公众的,它只为那些摇铃的人而响,那些声音并非现世的、当前的声音,而是祈祷者的声音,因此被称为“牧师的时间”。

    只有机械时钟的时间才能对正在不断增长的都市人口产生重要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中世纪的教会抵抗并拒绝新的机械时钟的时间。因为时钟的时间是世俗xx的重要象征,中世纪的人们想知道现在是午时经(天主教七段祈祷时间中的第四段)时间呢还是晚祷时间,而机械时钟出现后,人们会问现在是几时几刻,而且很快就以分钟来衡量时间了。

    从水钟的“教堂时间”到机械的“世俗时间”的转变很快就导致了新的都市社会的出现。一开始,新的机械钟表吸引了富人和权贵阶层的注意,钟表是他们炫耀性消费的{zh0}选择,几乎欧洲每个宫廷的君主都以能够拥有一个钟表为荣。但是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是,机械钟表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民众所接受。

    长期以来城镇已经习惯了用铃声来管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用钟声宣告市集的开始与结束。城市里还有下工的、工作的铃声、宵禁的铃声、开关城门的铃声等等。从这方面来看,中世纪的城市就是一个修道院景观的世俗化,同样通过铃声来确立时间秩序。

    城镇之中的纺织工厂是中世纪最庞大的产业,其内部确立的时间秩序尤其严格。工作时间对工厂的盈利,公社的繁荣都非常关键。纺织业{zx0}成为了为出口而大规模生产的行业。首先超越了传统的手工工场,开始分散性的分工合作。梳羊毛工人可能在佛罗伦萨,而染工在佛兰德斯。这些工人是真正的无产阶级,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出卖的只是劳动能力。

    他们每天早晨涌入染坊或者漂洗工场,从事加热染缸或者抡动铁锤等高消耗性的工作,这样的工作需要工人在厂房内全神贯注。而其他工作则可以在工人自己的家里完成,这样的雇员被称为外发(putting out),这些工人是根据工作数量而不是根据工作时间来付钱。

    外发能减轻雇主的负担,与工场的时间、纪律和监督相比,工人更喜欢这种自由,他们可以随意开始工作,结束工作,在他们自己的家里谁能向他们指手画脚呢?

    机械钟表的时间诞生后,雇主就想把时间纪律强加于在家工作的工人身上。计件制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雇主希望通过计件制度对工人产生金钱刺激,但是,实际上在家工作的工人对他们能挣到的钱感到很满足,当货要得很急的时候,如果提高单价只能让那些工人更加不积极劳作。所以雇主就想把工场内的时间限制搬到纺纱和织布工人的家里,因此机械钟表就成了人们怨恨的焦点。

    同时,在漂洗工场和印染工场里,钟表的使用也出现了问题。当时的工资合同规定:工人是按工作的天数拿工资的,而{yt}是多长,是由钟表时间决定呢,还是由自然时间所界定呢?雇主们当然希望他们付出{yt}的工资能够得到工人尽可能长时间的工作回报。工人则想知道城市里的工作铃声为什么那么长呢?他们怎么能相信工作铃声呢?他们认为整个城市就是由那些雇主的代表所控制的,工作铃声也是他们规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地方的工人就想方设法想让那些工作铃声沉寂下去。1367年法国泰鲁阿讷地区的主教向工人们承诺会让工作铃声永远停止,以平息在城市和教区里引发的骚乱。但是xx时间信号的努力从来不能取得成功,很快欧洲就建立起压制劳工的工资体系。

    一旦工作时间是根据钟表时间而不是自然时间来界定,工人和雇主就对工作时间的长短非常感兴趣。机械钟表的时间是把双刃剑:它既限制了雇主的贪婪,又规定工人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劳作。

    12世纪法国诗人克里蒂安·德·特鲁瓦的眼中,那些里昂的丝绸织工“生活在悲惨之中,雇主们压榨我们的工资变得富裕,我们就是为这样的人工作,我们在半夜里爬起来,成天不停劳作……”

    虽然工人把一腔怒气都发泄到时钟身上,但是他们真正的敌人是控制工作时间的雇主们。而对人们的生活最有影响的是报时的钟塔,一开始,钟塔一个小时报时一次,后来变成了半个小时或一刻钟报时一次。这些巨大的时间的声音必然限制了权力阶层对时间的滥用。

    早期塔楼时钟非常昂贵,虽然构造非常简单,但是当时锻造钢材需要不停捶打,非常耗费人工和燃料。而且当时浇铸钟表的过程非常危险,建造和安装一个塔楼钟表也经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如果人们想把塔楼上那个简单的计时器换成精致的天文钟,花费就更大了。中世纪留下来的记录表明,付给画家和细木雕工的工资数额越来越大,这些工资条是时钟作为华丽的时间信号越来越重要的见证。

    各种时钟争奇斗艳,有的表盘上排列着圣徒和主教,有的在太阳升起的一刻会出现打鸣的公鸡。

    华贵的钟表是对上帝创造性的模仿,这些机械装置就是缩小版的世界。结果,在世俗化的,都市化的中世纪晚期的世界里,钟表显示出一种宗教和现世的混合物,既是人类高超技艺的展现,人类大胆的象征和骄傲的源泉;同时也是宗教圣迹的世俗模仿物,对中世纪的旅行者有强大的吸引力。1382年,勃艮第的菲利普公爵在打败了弗兰德的资产阶级之后,想惩罚这些骄傲的制造麻烦的呢绒商,他所能做的就是把库特赖,这个比利时西部城市的钟楼上的大钟带回了自己的封地。

    这些公共时钟,高高矗立在市场的顶端,史书对它们记载很多,但同时也让人们忽视了私人使用的家庭时钟。很久以来历史学家认为{dy}个机械钟表肯定是塔楼上的时钟,而家庭使用的钟表是后来技术发展之后,塔楼时钟的迷你版。

    其实当“心轴擒纵机构”发明之后,制造家内的机械时钟根本没有技术障碍,而且,机械时钟是修道院寝室内的闹铃改进的,本身就应该是适合在房间内摆放的,所以小型时钟很可能比大型时钟出现得还要早。

    也许还有另外的可能性——我们已知的两种类型的时钟,大型和小型的从一开始就都出现了。首次提及家内时钟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末期,法国民间诗人让·德·梅恩续写的《玫瑰xx》提道:穿过大厅和小室,他让钟表鸣响……但丁在他的《天堂》诗篇中赞扬“荣耀之轮”来来回回,几乎可以肯定是指房间内的时钟。(《看历史》2010-05-26

 

人类模仿上帝的杰作

    到了14世纪末期,有几百台时钟在西欧运转,出现了几个钟表制造商,这些制造商为了争夺客户,不断寻找改进、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历史上没有几个革新像钟表一样如此轻易。好像人人都欢迎它的出现,即使是那些深受时间所苦的工人也欢迎这些传达客观时间的时钟,它们总比那些雇主任意规定的工作铃声要强得多。1314年,法国卡昂桥头建造起塔楼之后,一个诗人写道:我将赋予时间以声音,给每个人以快乐。诗人、编年史作者让·傅华萨在1369年写道:钟表,这个美丽的器具,令人愉悦又非常实用,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告诉我们时间。

    即使是诗人也喜欢新的钟表,这是机械计时法早期最令人震惊的一面,因为诗人无论从本性上还是从情感上,都对技术革新持怀疑态度。而且,机械计时法还隐含着控制、秩序和自我限制的种子,所有这些都是自由的敌人,是所有崇尚创造力的艺术家所厌恶的。中世纪的时候人们崇尚节制和控制,崇拜模范,到了中世纪末期人们很快就发现钟表这种新装置的潜力,它深深影响了个人观念的形成和人们生活和工作理念的界定。

    机械钟表的发明和传播还深深影响了欧洲的技术、文化和社会,其重要性堪比后来的活字印刷术。首先,钟表能够小型化,一旦小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随身携带。要想做到这一步,需要一种新的动力,这种动力要类似螺旋弹簧在展开的时候会释放能量。

    这种装置在15世纪出现了,随之出现了新一代小型家内钟表。到了16世纪早期出现了可以拿在手里看的“手表”,非常方便随身携带。家内钟表和手表是国家时间私人化的基础,是现代性的个人和文明的标志。不管怎样,没有这种时间纪律,我们现在就不能让今天的社会运行。

另外,机械时钟准确性大大提高了,这是时间计量上革命性的飞跃。以前的时间计时器需要用持续的运动,比如太阳的阴影或者液体、沙子的流动来追踪时间的轨迹。而机械时钟测量时间是通过摆动装置。摆动的次数转化成时间单位——小时、分钟{zh1}到秒。

    从长远来看,受其天生缺陷的限制,日晷和水钟再改进提高已经非常困难,比如在夜里或者多云的天气就无法使用日晷。而钟摆测量法,在准确性上则前途无量。

    {zh1},钟表是所有机械的最初的模型,可以说是“机械之机械”。钟表是人类模仿上帝最成功的杰作,钟表制造业成了其他机械艺术的学校,美国科技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工业时代最关键的机械不是蒸汽机而是钟表……在现代技术中,时钟是最重要的机械,在每个时代都保持{lx1}地位,它代表着其他机械所追求的xx。

    时钟在欧洲发明,被欧洲垄断了大约500年,围绕着机械时钟欧洲建立起来了一种文明形态,而这种现代时间,现代的生活方式随着殖民扩张开始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蔓延生长,现代世界就这样诞生了。(《看历史》2010-05-26

■本刊来自《看历史》杂志社

 

国家历史大讲堂

 

主  题:揭秘松山抗日惨胜——余戈眼中的微观历史

主讲人:余戈

时  间:2010年5月29日(周六)下午 14:00-16:00

主  办:《看历史》杂志社

 

讲座主题:

1944年松山战役中国投入两万多兵力,攻打三个月,全歼日军一千余人——不到二战日军战死总人数的千分之一,而己方战死却达七千多人,是一场地地道道的惨胜。价值何在?余戈通过四年时间实地考察、走访战争亲历者,查阅大量史料,请友人帮助翻译了来自日本、美国方面的官私战史和“战记,通过“微观历史”的方式告诉我们,这场战役是二战日军在亚洲战场上的{dy}场“玉碎战”——被全部歼灭的战役,也是中国xx{dy}场成功的攻坚战;说它的成败,关系到整个中国战区的成败得失都不过分。

余戈在作田野调查的过程中,采访到了10多位老兵。无一例外,这些老兵年事已高,已经很难听到一个连贯的故事。与抗战的老兵们正在不断逝去一样,新中国成立以后几次战争亲历者的名单也在悄悄地缩短。在余戈看来,宏大历史的研究方式太粗线条了。事实上,每一个士兵都值得重视——他们才是战争最直接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微观战史的研究有助于后来人珍惜历史资源,从中见微知著,汲取更丰富的精神营养。中国的历史书传统总是宏大叙事,{zh1}留下的肯定是大人物的名字,大事件的结果,而那些鲜活的细节、卑微的普通人,改变历史的一个瞬间,肯定是{zx0}被删除的内容。在这期国家历史大讲堂中,余戈将向广大历史爱好者分享他在“微观历史”写作中的体会和感悟,为我们带来松山抗日战役中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讲师简介:

余戈,《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副主编,发表散文随笔、文化评论、报告文学类作品百余篇。2000年起,业余时间收藏抗战文物、研究抗战史。余戈的著作《1944:松山战役笔记》抛弃传统史学的宏大叙事,以“微观战史”的方式,展现了松山战役中日双方真实攻防一百天的全过程。钱文忠称此书“非仅还历史公正而已,实乃民族历史认识心理健全之标志,可愧杀某些历史学家也”。

 

讲堂简介:

国家历史大讲堂是由《看历史》杂志举办的公益性开放讲座,旨在推动公众对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讲座每月邀请国内历史文化学者主讲。《看历史》杂志前身为隶属成都传媒集团的《先锋国家历史》杂志,创刊于2007年9月9日,于2010年4月6日正式改刊名为《看历史》。是中国{dy}本‘以新闻方式发现历史’的新锐历史杂志。

报名方式:(电话)010-68425660 (邮箱)history0406@126.com(请注明姓名、电话、邮箱)

郑重声明:资讯 【机械钟表:自然状态的破坏者-《看历史》杂志-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