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后的致富经_新村家源的空间_百度空间

寿光日报讯(记者 郑小菲)9年前,他高中毕业,回到老家跟父母种起了大棚蔬菜,没有学历、没有技术,但年轻的他从不服输,“种地也要种出个样子来”,他想利用美国发展农业的农场形式来管理蔬菜大棚,但苦于没有资金。

种大棚、跑运输、卖衣服、存大蒜……他一直不停地忙碌、集聚资金,只为心中那个“农场主”的梦想。2009年,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20个蔬菜大棚在60亩土地上“拔地而起”,一季菠菜丰收,十几万元的收入让他信心倍增,现在他的绿色无公害蔬菜供应基地雏形初具

“80后”青年的“农场梦”

“现在蔬菜基地有西瓜棚、南瓜棚、甜瓜棚、五彩椒棚等,再过几天南瓜就能上市了,一个月后西瓜、甜瓜也陆续上市……”因为春节后遭遇了大雪、大风等极端天气,孟志华的蔬菜基地育苗晚了些,但是对于蔬菜销售他并不担心。

5月21日,记者来到孟志华的绿色无公害蔬菜供应基地,他正在大棚里给工人们分工,工作间隙孟志华谈起了他这个“农场主”筑建“梦想庄园”的过程。      

最初梦想:规模化经营蔬菜大棚

2001年,孟志华高中毕业后回家跟父母种起了大棚蔬菜。这期间,他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蔬菜农场”,像美国的农场主一样规模化经营。

“那时候太年轻,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太大的差距,没有种植经验,没有资金,一切都是空想。”孟志华说,为了积累经验,他种了一年大棚蔬菜。

2003年,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买了辆车开始贩运蔬菜,“这时候我开始做生意,长年游走在全国各地,我时刻留意着各地区的蔬菜发展情况。”他说,“最初我看准了陕西的市场,那时蔬菜大棚在那里还没有规模发展,我跟朋友商量合伙承包土地建大棚,但当时朋友觉得人生地不熟,时机也不够成熟,之后就不了了之,错过了这次机会后,我觉得还是要自己把握时机。”

20个拱棚在60亩土地上“拔地而起”

2001年至2009年,孟志华种过大棚、跑过运输、卖过衣服、存过蒜头……为了最初的梦想,他一人同时做着几个买卖。

2008年,孟志华通过存储蒜头赚取了部分资金。“那时起我开始筹划建设蔬菜基地。”

孟志华在纪台镇承包了60亩土地,从投入成本、管理模式、收入产出等多方面考虑后,他决定建设20个拱棚。“建设拱棚比温室大棚成本少一半;在管理模式上,拱棚蔬菜换季快,人力安排更易管理;同时,拱棚蔬菜的季节性强,能添补露天蔬菜与温室大棚蔬菜上市期的空白。”他说。

一季菠菜收入15万元

2009年11月初,孟志华的拱棚种上了{dy}季蔬菜,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孟志华的种植的菠菜产量并不是特别高,但那年菠菜价格一直不错。“20个大棚的菠菜卖了一个半月,最贵的时候卖到每公斤3元多,{zd1}价格也卖到1元多,一季下来挣了15万元。”

孟志华跟记者说,所谓的蔬菜基地规模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借鉴国外“家庭农场”的管理模式,其{zd0}的优势就是统一管理,标准高、苗质好,与一家一户的零散育苗相比,可节约成本近50%,并可实现一棚多茬,全部订单培育,经济和社会效益好。

梦想成真:蔬菜基地雏形初具

1983年出生的孟志华当上了梦寐以求的“农场主”,他的蔬菜基地雏形初具。

菠菜丰收后,孟志华的蔬菜基地又种植了多种瓜果蔬菜:西瓜、甜瓜、南瓜、五彩椒……

“我曾种过两年的茄子,种植别的瓜果蔬菜虽没有经验,但是我好学,定期请蔬菜专家进基地指导,我自己也在大棚里做实验,效果还不错。”孟志华说,在他的南瓜棚里,记者注意到很多南瓜上刻有文字,“我在尝试一些新的包装,‘庄园’里有这么多苗,作为‘地主’,我的地盘我做主,我会在种好绿色瓜果蔬菜的基础上,继续研发一些新形式。”



郑重声明:资讯 【一位80后的致富经_新村家源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