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朝十三号工程:中国江南厂如何为朝鲜建造潜艇_克己復禮_百度空间

编者按:援朝十三号工程是我国上世纪70年代重大援外工程之一,由当时第六机械工业部组织实施,按协议中方向朝方提供33型潜艇的全套施工图纸资料,并由江南造船厂提供半成品及成套设备在朝方进行装配。建造和试验,708所负责1700吨浮船坞的设计和监造。与此同时,中方派工程技术人员到朝方进行指导工作。本刊记者就援朝十三号工程设计专家组在朝的工作情况分别采访了专家组成员凌国桢和钱宏钧,他们在这项援外工程中分别负责33艇和浮船坞方面的工作。(专家简称"凌"、“钱",记者简称"记"。)

33艇庞大的整图工作

记:十三号工程是我国上世纪70年代援外工程中的重大项目,作为专家组成员,请凌老谈谈在朝鲜的工作情况。

凌:援朝十三号工程已是30多年以前的事了,是上世纪70年代我国援外工程中仅次于援建非洲坦赞铁路的大型援外工程。按分工,中方设计单位负责设计指导。我们设计专家组在1973年分三批去朝鲜,{zx0}去的是船体专业人员。设计专家组由五人组成。我是1973年6月去朝鲜,负责动力专业及装置专业的技术指导。设计组平均年龄为35岁,{zd0}的也只有38岁,我年龄最小,32岁。在去朝鲜之前,我还在国内参加了十三号工程"33"产品施工图纸整图工作,可以说经历了设计单位援朝十三号工程全过程。

记:那么先请您谈谈十三号工程"33"产品施工图纸的整顿工作情况。

凌:在援朝十三号工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中方向朝方提供"33"产品全套施工图纸资料。

上世纪70年代,"33"产品国内在几个厂同时建造,技术责任也由工厂负责。为了保证援朝图纸质量,供图前要求对援朝图纸进行全面整顿,将国内建造中发现的问题全部反映到图纸上。向朝方供图的技术责任单位是设计部门,为此成立了由设计所为组长单位,江南造船厂及驻厂军代表室为副组长单位的十三号工程三结合"整图小组",工作由701所的李建球负责。整图工作组1972年4月成立,地点设在上海。

记:施工图纸不就是在我国已建造多艘的33艇的施工图纸吗?为什么提供朝方前还要经过"整顿"?整图工作有哪些内容?

凌:这次整图工作包括3项主要内容。一是要按33艇在国内生产时所用的材料和配套设备对33艇施工图纸进行设计修改;二是要按国内施工的实际情况核对并修改图纸;三是要把全部施工图纸,包括专用图和通用图中国化,并选用我国标准。

33艇所用的材料、设备有一些是我国在仿制03艇时就已经仿制成功并和33艇所用的是同型的产品。在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后,有部分未仿制试制完工的,当时就采取了"缓装"的方式。到援朝时这部分产品已仿制试制成功,有了我国的产品。为了立足国内,自力更生,我国更加强了33艇的机、电、仪表、武备和材料的国内仿制试制工作。这些国产材料、设备也是我国用以援朝、装配在朝方建造的33艇上的。因此,也必须反映在援朝33艇的图纸上。

至于第二项整顿的内容则是要将图纸与国内的施工结果进行核对,是否"图"、"实"相符。一般情况下,是将施工图纸按实际施工情况进行修改。不过由于援朝任务紧迫,厂方图纸未能及时进行修改(一般是在提供潜艇完工文件时才全面进行修改,以便潜艇定型)。这一项的工作量也是相当大的。提供朝方的图纸必须是"图(纸)实(际)相符"的。

记:那么什么是中国化?

凌:上两项工作就含有"中国化"的内容。

潜艇的施工设计图纸中有专用图、通用图和所用到的标准、规范等。

专用图,这是专门为某型潜艇而设绘的,只用在这型产品上。比如33艇的专用图就是为33艇设绘的,一般情况下对另一型潜艇是不适用的。但也有可能,如果认为03艇的某份专用图,适用于33艇,那33艇也可以借来用,称为"借用图"。专用图的图号都以潜艇的型号处于xx,往下按组号、序号来编写。例如,6633-562-118cx就是33艇专用图"液压系统原理图"的图号。562是"液压系统管路"组。118是序号,文字注脚cx为"原理图"。

通用图是多型潜艇适用的器材、设备和装置等的图纸,03艇可以选用,33艇也可以选用。例如,"233Q14.16-00"就是"尾升降舵曲面减速器"的图号。对通用图纸的编号,也有相应的规定。

苏联的标准自成体系。当时就有ГОСТ(国家标准)、ОСТ(部标准),还有造船工业标准以及指导性文件等。整图的要求就是援朝图纸上不能出现苏联标准,所有标准都要用我国相应的国标、部标或企业标准。这项改用我国标准的工作量相当大,而且供图时间紧迫,但整图组采取了多种措施,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真正做到了援朝图纸上没有苏联图纸的痕迹。

经过整顿的33艇援朝图纸,后来就成了我国33艇定型图纸的基础。

记:据说整图工作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投入的精力应该说是相当大的。

凌:是的。整图组工作人员在高峰时曾达到130余人,除技术人员主要是设计单位人员外,还有江南造船厂的技术人员参加。此外,还从10多个厂、所抽调了50-60名描图人员,集中出图。当时没有计算机绘图,都是人工描图。1973年7月完成了整图工作。共向朝方提供了3300多份专用图、1400多份通用图和标准、指导性文件等。

记:设计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凌:按协议要求,我们设计专家组在朝方的主要工作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以向朝方提供的"33"产品施工图纸为依据,向朝方人员作产品介绍,解答图纸中有关问题。

2、解答"33"产品施工图纸在朝方翻译复制中的有关问题。

3、处理"33"产品在朝装配建造、试验中有关设计方面的问题,并进行图纸设计解释等。

记:你们是如何指导朝方设计人员的?

凌:援朝十三号工程是一项大型综合性项目。除"33"产品以外,还有船厂的扩充设计,下水用的半潜式浮船坞工程等。所以,援朝人员也由各方面人员组成。我们设计专家组主要对口朝方设计所人员,实际工作中每一设计师对口相关专业人员。专业介绍以讲课形式进行。在朝期间,分专业介绍了40多个专题,朝方翻译人员汉语水平相当高,这一点,对技术交流很有好处。平时有什么问题,事前进行联系,通过一定形式进行交流。在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做事时时小心,技术交流一般我们都二人前往。朝方人员虚心好学及刻苦钻研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33"产品在国内建造了很多艘,在朝建造,图纸还有问题吗?

凌:"33"产品是一型成熟的产品,援朝图纸又进行了全面整顿,所以援朝十三号工程的"33"产品施工图质量是好的。在国内建造时曾出现过的一些问题,都已经过了处理,"33"艇在朝装配建造时,就都没有再出现过。但由于潜艇是非常复杂的装备,技术含量高,内部仪器设备多,布置十分紧凑,所以,同样一套图纸,在不同厂建造,由于工厂管理、工艺、习惯等不同,在施工建造中仍会出现不少问题。十三号工程在朝方装配建造中,也是如此。我们先后收到一千多个问题,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98%的问题我们在现场作了处理。在当时六机部统一领导下,厂、所等单位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任务。1975年6月底我们回国时,朝鲜国家副主席康良煜亲切接见并亲自为每人受勋,组长陈秀章被授于朝鲜国家二级红旗勋章和证书,其他人授于功劳奖章及证书。

记:{zh1}请您谈谈设计专家组在朝工作期间的生活情况。

凌:按协议规定,我们设计专家组在朝工作二年,于1975年6月底离朝。在朝鲜工作期间,吃、住、行均由朝方负责。上世纪70年代,中、朝两国都不富余,当时业余时间没有电视看,只有早上从收音机收听国内早新闻,更没有长途电话及手机。每月只能通过大使馆外交信使与单位及家里联系一次。业余生活也远没有现在丰富多彩。但朝方尽{zd0}努力,安排好我们的生活。我们设计组五人住在一个套间内,生活各方面安排得很好,每月安排看几次朝文版电影,还先后参观了金日成故居"万景台"、"金日成综合大学"、xx风景"金冈山",到朝鲜第二大城市咸兴参观"二八"维尼纶厂等,在"平壤大剧院"、"平壤杂技厅"等观看演出,我们每到一地都受到了有关方面热情接待,体现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友谊。

◆十三号工程浮船坞的建造

记:我们知道,囿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建成的潜艇无法通过朝鲜海峡,因此决定在朝鲜东海岸建设一座潜艇装配厂,但需要一座1700吨浮船坞,用于潜艇下水。1972年初,海军将援朝1700吨浮船坞的任务交给了708所。当然,这个1700吨的船坞在国内已有蓝本,并有潜艇下水的成功使用经验。

钱:只有国内已建造过的产品才能援外,这是援外装备的基本要求。当时,工作组主要人员南下广州,去该船坞建造单位及使用单位走访调研,并根据朝方的要求及气候特点,增加了甲板起重设备及取暖锅炉等,尽{zd0}努力,为朝鲜提供一套性能优良、符合使用要求的设计图。

记:是不是船坞的图纸要求也非常高?

钱:全套设计图纸都要重新描一遍。因此,708所组织了50多人的队伍,突击描图。晒出的蓝图图面蓝白分明,线条清晰,文字整齐,在短时间内完成了481份、总面积约130平方米的高质量设计图纸。

记:浮船坞在朝鲜的建造地点是如何选定的?

钱:修改设计紧张时,我参加了十三号工程的解释设计技术组,于1972年5月赴朝进行考察和谈判。主要任务是选择建造浮船坞的地点及确定供货范围、现场技术指导等事宜,同时向朝方介绍浮船坞技术性能,并先后考察了朝鲜新浦六台船厂、清津船厂、罗津船厂。六台船厂条件最差,原是一个造木质渔船的小船厂。另外两个船厂条件要好一些,但朝方不愿将其改造成潜艇装配厂,{zh1}确定将六台船厂改造成潜艇装配厂。浮船坞同时也在该厂建造,但还要建一个船台,用于建造浮船坞。

记:您当时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钱:我和王忠德、崔九成作为船体、轮机和电气设计师,于1973年3月到朝鲜指导浮船坞的建造。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对设计图纸进行解释,配合朝方翻译、复制图纸,以及对建造中有关设计进行技术指导。当时,朝方已经在翻译复制浮船坞图纸了。我们的{dy}项工作就是配合他们翻译图纸、解释图纸,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应他们的要求,对浮船坞的设计分专业作了多次介绍。后来我又利用回国休假的机会,收集了一些资料,给他们介绍了浮船坞结构设计的有关知识。我们是有问必答,毫无保留,尽可能满足朝方的要求,xx做到了无私援助。

记:当时,朝方的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如何?

钱:朝鲜六台船厂基础较差,制造浮船坞的船台等基础设施还在建设,大部分工人是新进厂的退伍军人。针对工厂实际情况,我们从计划安排到工艺顺序先提出设想,由他们实施。由于船台起重能力太小,我们就主动提出:把原定的坞体较大分段一分为二,根据浮船坞线型平直的特点,先把肋骨在平台上装配成肋骨框架,而后再组装成小立体分段,这样可以加快建造进度。我们还具体指导他们如何在乎台上划线和装配,并与他们一起干:帮助他们进行浮船坞下水计算,新建船台上的浮船坞下水设施,如滑道、沙箱、止滑器等,都是我们帮助设计。为适应浮船坞下料要求,我们帮助他们改装原有的半自动切割机,绘制乙炔发生器图纸;有时还与他们一起开箱,核对我国运去的材料、设备和舾装件等。不仅参加浮船坞技术指导的同志这样做,整个技术工作组的同志都关心浮船坞的建造。江南造船厂负责指导潜艇装配的老师傅们在浮船坞大合拢时前来支援,并抽调自动电焊机,提供焊丝。

记:工作持续了多长时间?

钱:浮船坞于1973年7月动工建造,1974年10月8日下水,10月20-22日完成接运首制潜艇下水工作,性能xx满足使用要求。

记:谢谢二位专家接受我们的采访。(注:凤凰网历史基于传递新闻价值之必要,特补发《舰船知识》2007年第2期标题为《援朝十三号工程回忆点滴-援朝十三号工程设计专家组成员凌国桢、钱宏钧访谈录》一文,以飨读者。)



郑重声明:资讯 【援朝十三号工程:中国江南厂如何为朝鲜建造潜艇_克己復禮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