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钢扣件生产技术_亦情轩_百度空间
  
  玛钢学名叫锻铸铁,它之所以称为玛钢是因为可锻铸铁的英文是Malleable CastIron 读音有玛字,又由于这种铸铁其性能接近于钢,所以人们俗称它为玛钢。我国南方地区因它是属于铸铁故又称称玛铁。
  玛钢的发展历史很早。在国外普遍公认为1720年由法国人李欧米生产出了白心玛钢,人们称它为欧法。1831年美国人生产出黑心玛钢,人们称它为美法,这种方法就是当前普遍采用的铁素体玛钢的生产工艺。其实最早会生产玛钢的是我们中国人,经考古学家发现,证明为铁素体加团絮状石墨的玛钢。另外在洛阳和大冶也多次发现古代的玛钢武器,虽然缺乏文字记载,但是根据出土文物证明,我国生产玛钢比欧美等国要早二千多年。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科学技术不受重视,铸造工业不但得到发展,而且有些技术性很高的工艺,如玛钢生产技术反而被淹没失传了。直至1933年有人从日本学得玛钢技术传 入我国。到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玛钢生产才得到较快的发展。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我国玛钢行业发展鼎盛日期,玛钢件产量跃局世界前列。
  玛钢与其他铸造黑色金属相比,其切削性能比铸钢、球墨铸铁好;耐蚀性能比铸钢好;耐热性能比铸钢钢、灰铸铁好;减振性能比铸钢、球墨铸铁好;低温韧脆性转变温度比球墨铸铁低;白心玛钢还具有铸铁家族中最良好的焊接性能。又由于玛钢的化学成分是低碳、中硅和合适的锰硫比,可以采用废钢作为主要原料,甚至也可采用钢屑、铁屑作为原料。玛钢的含硫量可相对地高于其他铸铁,这对冲天炉炼玛钢是有利的。由此说来玛钢铸件具有成本较低、效率高、质量均匀、工艺成熟易掌握,性能稳定和xx铸件浇冒口方便等优点。因此,玛钢行业曾是我国铸造业中一大分支。
  玛钢作为一种古老的工程材料,由于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又有很高的减振性和较好的延伸率,用它来制造小汽车、阀门、五金工具、武器及家庭用具等。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了球墨铸铁、玛钢有些领域被球墨铸铁所取代。但是实践证明:玛钢这种工程材料有其自身的特点,有其不可取代的独立应用领域,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生产玛钢的优势必将在国际玛钢市场中获得良好的机遇。
  一九八八年,我国参照ISO国际标准,并吸取工业发达国家标准的先进经验制定了我们自己国家的玛钢标准,即GB9440—88可锻铸铁件。这表明对玛钢生产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国家标准的颁布和执行,将对促进对外贸易,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产生积极的作用。
当前玛钢行业应从分散的、小型的、工艺设备落后的、管理无序的、产品质量低劣的状态中走出来。采用专业化、工艺严格化、设备实用化、管理标准化、使我国的玛钢行业适应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的需要。

玛钢扣件的技术要求

  扣件和钢管是构成钢管扣件脚手架的两大零部件。钢管扣件脚手架由于它装拆方便、搭设灵活、能适应建筑物平、立面的变化而深受建筑行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欢迎。国内外用钢管和扣件搭设脚手架外,还用于搭设井架、上料平台、遂道模板支护、栈桥、货架、模板支撑、搭架等。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工业发达的英国和美国首先在建筑工地上应用扣件,当明所用的材料有铸钢和玛钢两种,并制订了相应的标准。我国解放前就从国外引进了钢管扣件脚手架,当时扣件的材料用铸钢制作。六十年代初期我国不少工厂已采用玛钢为材料制造建筑扣件,如北京利群玛钢厂是生产玛钢扣件国内最早厂家之一,但当时产量很小。七十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高层建筑快速增长,由此钢管扣件脚手架使用越来越多,使用面也越来越广,因此扣件生产厂家也越来越多,据不xx统计,全国大大小小有四百多家扣件生产厂家。其中大多数是乡镇民营企业,技术力量薄弱,设备、工艺落后、管理无序,扣件质量无法保证。实际使用过程中扣件是一种保安部件,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一量出现质量事故,就会出现架塌人亡。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和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国内外有关部门对钢管对钢管扣件脚手架的受力性能作了专题研究。各国先后制订了一些标准。如国际标准ISO4054—1980《钢管脚手架扣件、对接销和底板要求及检验程序》;英国标准B·S1139—1982《金属脚 手架技术规格》;澳大利亚AS1575—1974《金属脚手架上用的管子联接器和附件》;还有法国、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等国家也制订了有关标准。
   我国于1984年在对扣件使用单位和生产厂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并参考国标标准制订了JGJ22—85《钢管脚 手架扣件》标准。1994年又制订了国家标准GB15831—1995《钢管脚手架扣件》标准中详细而具体地规定各项技术要求,主要有下列几项:
1、扣件必须符合按规定程序批准和图样进行生产。扣件分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和对接扣件。
2、扣件铸件的材料应采用GB9440中所规定的力学性能不低于KTH330—08牌号的可锻铁(玛钢)或GB11352—中规定的ZG30—450铸钢制作。
3、扣件与钢管的贴合而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扣件抗滑、抗拉性能的要求。
4、扣件与底座的力学性能应符合下表所列的要求:

5. 扣件(除底座外)必须经过65N·m扭力矩试压检验,不允许破坏。
6. 外观质量要求:
1) 扣件各部位不允许有裂纹存在;
2) 盖板与座的张开距不得小于49(52)mm;
3) 扣件不允许在主要部位有缩松;
4) 扣件表面大于10mm2砂眼不应超过三处,且累计面积不应大于50mm2;
5) 扣件表面粘砂面积累计不应大于150mm2;
6) 错箱不应大于1 mm2;
7) 扣件表面凸(或凹)的高值(或深)不应大于1 mm;
8) 扣件与钢管接触部位不应有氧化皮,其他部位氧化面积累计不应大于150 mm2;
9) 铆钉应符合GB867的规定,铆接处应牢固,铆接头应大于铆孔直径1 mm,且美观,不应有裂纹存在;
10) T型螺栓、螺母、垫圈、铆钉所采用的材料应符合GB700的有关规定。螺栓螺母的螺纹均应符合GB196的规定,垫圈应符合GB95的规定。T型螺栓M12,总长为72±0.5mm,螺母对边宽22±0.5mm,厚度14±0.5mm。T型螺栓和螺母用3级精度环规、塞规检查;
11) 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mm;
12) 产品的规格、商标应在醒目处铸出,字迹图案要清晰、完整;
13) 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不能用沥青漆)油漆应均匀美观,不应有堆漆或露铁。
扣件生产厂家应严格按上述技术要求进行控制检测。首先要检测扣件的玛钢牌号是否达到,是否稳定在KTH330—08牌号以上。生产出的扣件按标准规定随机抽样进行规定的各项检测,检验合格并签发产品出厂合格证后方准出厂。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减少损失,各生产厂应采取在生产各个环节上进行严格控制和检测。实行所谓过程控制。

常见铸造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铸件缺陷种类繁多,产生缺陷的原因也十分复杂。它不仅与铸型工艺有关,而且还与铸造合金的性制、合金的熔炼、造型材料的性能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因此,分析铸件缺陷产生的原因时,要从具体情况出发,根据缺陷的特征、位置、采用的工艺和所用型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和xx缺陷。
一、 浇不到
1、 特征
铸件局部有残缺、常出现在薄壁部位、离浇道最远部位或铸件上部。残缺的边角圆滑光亮不粘砂。
2、 产生原因
(1) 浇注温度低、浇注速度太慢或断续浇注;
(2) 横浇道、内浇道截面积小;
(3) 铁水成分中碳、硅含量过低;
(4) 型砂中水分、煤粉含量过多,发气量大,或含泥量太高,透气性不良;]
(5) 上砂型高度不够,铁水压力不足。
3、 防止方法
(1) 提高浇注温度、加快浇注速度,防止断续浇注;
(2) 加大横浇道和内浇道的截面积;
(3) 调整炉后配料,适当提高碳、硅含量;
(4) 铸型中加强排气,减少型砂中的煤粉,有机物加入量;
(5) 增加上砂箱高度。
二、 未浇满
1、 特征
铸件上部残缺,直浇道中铁水的水平面与铸件的铁水水平面相平,边部略呈圆形。
2、 产生原因
(1) 浇包中铁水量不够;
(2) 浇道狭小,浇注速度又过快,当铁水从浇口杯外溢时,操作者误认为铸型已经充满,停浇过早。
3、 防止方法
(1) 正确估计浇包中的铁水量;
(2) 对浇道狭小的铸型,适当放慢浇注速度,保证铸型充满。
三、 损伤
1、 特征
铸件损伤断缺。
2、 产生原因
(1) 铸件落砂过于剧烈,或在搬运过程中铸件受到冲撞而损坏;
(2) 滚筒清理时,铸件装料不当,铸件的薄弱部分在翻滚时被碰断;
(3) 冒口、冒口颈截面尺寸过大;冒口颈没有做出敲断面( 凹槽)。或敲除浇冒口的方法不正确,使铸件本体损伤缺肉。
3、 防止方法
(1) 铸件在落砂清理和搬运时,注意避免各种形式的过度冲撞、振击,避免不合理的丢放;
(2) 滚筒清理时严格按工艺规程和要求进行操作;
(3) 修改冒口和冒口颈尺寸,做出冒口颈敲断面,正确掌握打浇冒口的方向。
四、 粘砂和表面粗糙
1、 特征
粘砂是一种铸件表面缺陷,表现为铸件表面粘附着难以xx的砂粒;如铸件经xx砂粒后出现凹凸不平的不光滑表面,称表面粗糙。
2、 产生原因
(1) 砂粒太粗、砂型紧实度不够;
(2) 型砂中水分太高,使型砂不易紧实;
(3) 浇注速度太快、压力过大、温度过高;
(4) 型砂中煤粉太少;
(5) 模板烘温过高,导致表面型砂干枯;或模板烘温过低,型砂粘附在模板上。
3、 防止方法
(1) 在透气性足够的情况下,使用较细原砂,并适当提高型砂紧实度;
(2) 保证型砂中稳定的有效煤粉含量;
(3) 严格控制砂水分;
(4) 改进浇注系统,改进浇注操作、降低浇注温度;
(5) 控制模板烘烤温度,一般与型砂温度相等或略高。
五、 砂眼
1、 特征
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充塞有型砂的孔眼。
2、 产生原因
(1) 型砂表面强度不够;
(2) 模样上无圆角或拔模斜度小导致钩砂、铸型损坏后没修理或没修理好就合箱;
(3) 砂型在浇注前放置时间过长,风干后表面强度降低;
(4) 铸型在合箱时或搬运过程中损坏;
(5) 合箱时型内浮砂未xx干净,合箱后浇口杯没盖好,碎砂掉进铸型。
3、 防止方法
(1) 提高型砂中粘士含量、及时补加新砂,提高型砂表面强度;
(2) 模样光洁度要高,并合理做出拔模斜度和铸造圆角。损坏的铸型要修好后再合箱;
(3) 缩短浇注前砂型的放置时间;
(4) 合箱或搬运铸型时要小心,避免损坏或掉入砂型腔砂粒;
(5) 合箱前xx型内浮砂,并盖好浇口。
六、 披缝和胀砂
1、 特征
披缝常出现在铸件分型面处,是垂直于铸件表面,且厚薄不均匀的薄片状金属突起物。
胀砂是铸件内、外表面局部胀大,形成不规则的瘤状金属突起物。
2、 产生原因
(1) 紧实度不够或不匀;
(2) 面砂强度不够、或型砂水分过高;
(3) 液态金属压头过大、浇注速度太快。
3、 防止方法
(1) 提高铸型紧实度、避免局部过松;
(2) 调整混砂工艺、控制水分,提高型砂强度;
(3) 降低液态金属的压头、降低浇注速度。
七、 抬箱
1、 特征
铸件在分型面处有大面积的披缝,使铸型外形尺寸发生变化。抬箱过大,造成跑火——铁水自分型面外溢,严重时造成浇不足缺陷。
2、 产生原因
(1) 砂箱未紧固、压铁质量不够或去除压铁过早;
(2) 浇注过快,冲击力过大;
(3) 模板翅曲。
3、 防止方法
(1) 增加压铁重量,特铁水凝固后再去除压铁;
(2) 降低浇包位置,降低浇注速度;
(3) 修正模板。
八、 掉砂
1、 特征
铸件表面上出现的块状金属突起物,其外形与掉落的砂块很相似。在铸件其它部位,则往往出现砂眼或残缺。
2、 产生原因
(1) 模样上有深而小的凹槽,同于结构特征或拔模斜度小,起模时将砂型带坏或震裂;
(2) 紧实度不匀,铸型局部强度不足;
(3) 合箱、搬运铸型时,不小心使铸型局部砂块掉落。
3、 防止方法
(1) 模样拔模斜度要合适、表面光洁;
(2) 铸型紧实度高且均匀;
(3) 合箱、搬运过程中,操作小心。
九、 错型(错箱)
1、 特征
铸件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在分型面的接缝处错开,发生相对位移,使铸件外形与图纸不相符合。
2、 产生原因
(1) 模样制作不良,上下模没有对准或模样变形;
(2) 砂箱或模板定位不准确,或定位销松动;
(3) 挤压造型机上零件磨损,例如正压板下衬板、反压板轴承的磨损等;
(4) 浇注时用的套箱变形,搬运、围箱时不注意,使上下铸型发生位移。
3、 防止方法
(1) 加强模板的检查和修理;定
(2) 经常检查砂箱、模板的定位销及销孔、并合理地安装;
(3) 检查挤压造型机的有关零件,及时调整,磨损大的要更换;
(4) 定期对套箱整形。脱箱后的铸型在搬运时要小心。在面浇注的砂型,应该做一排砂型围一排。
十、 灰口和麻点
1、 特征
铸件断口呈灰黑色或出现黑色小点,中心部位较多,边部较少,金相观察可见到片状石墨。
2、 产生原因
(1) 铁水化学成分不合要求,碳、硅含量过高;
(2) 炉前孕育的铋加入浇包内过早或过迟,或是铋量不足。
3、 防止方法
(1) 正确选择化学成分,合理配料,使铁水中碳、硅量在规定范围内;
(2) 增加铋的加入量并严格炉前孕育工艺。
十一、裂纹(热裂、冷裂)
1、 特征
铸件外部或内部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热裂时带有暗色或黑色的氧化表面断口外形曲折。冷裂是较干净的脆性裂纹,断口较平,具有金属光泽或轻微的氧化色泽。
2、 产生原因
(1) 铁水中碳、硅含苞欲放量过低,含硫量过高;
(2) 浇注温度过高;
(3) 冒口颈过大、过短,造成局部过热严重,或重口太小,补缩不好;
(4) 铸件在清理、运输过程中,受冲击过大。
3、 防止方法
(1) 控制铁水化学成分在规定的范围内;
(2) 降低浇注温度;
(3) 合理设计冒口系统;
(4) 铸件在清理、运输过程中避免过度冲击。
十二、气孔
1、 特征
  气孔的孔壁光滑明亮,形状有圆形、梨形和针状,孔的尺寸有大有小,产生在铸件表面或内部。铸件内部的气孔在敲碎后或机械加工时才能被发现。
2、 产生原因
(1) 小炉料潮湿、锈蚀严重或带有油污,使铁水含气量太多、氧化严重;
(2) 出铁孔、出铁槽、炉衬、浇包衬未洪干;
(3) 浇注温度较低,使气体来不及上浮和逸出;
(4) 炉料中含铝量较高,易造成氢气孔;
(5) 砂型透气性不好、型砂水分高、含煤粉或有机物较多,使浇注时产生大量气体且不易排出。
3、 防止方法
(1) 炉料要妥善管理,表面要清洁;
(2) 炉缸、前炉、出铁口、出铁槽、浇包必须烘干;
(3) 提高浇注温度;
(4) 不使用铝量过高的废钢;
(5) 适当降低型砂的水分、控制煤粉加入量,扎通气孔等。
十三、缩松、疏松
1、 特征
分散、细小的缩孔,带有树枝关结晶的称缩松,比缩松更细小的称疏松。常出现在热世部位。
2、 产生原因
(1) 铁水中碳、硅含量过低,收缩大;
(2) 浇注速度太快、浇注温度过高,使得液态收缩大;
(3) 浇注系统、冒口设计不当,无法实现顺序凝固;
(4) 冒口太小,补缩不充分。
3、 防止方法
(1) 控制铁水的化学成分在规定范围内;
(2) 降低浇注速度和浇注温度;
(3) 改进浇冒口系统,利用顺序凝固;
(4) 加大冒口体积,保证充分补缩。
十四、反白口
1、 特征
铸件断口内部出现白口组织,边缘部分出现灰口。
2、 产生原因
(1) 碳、硅含量较高的铁水,含氢量过高;
(2) 炉料中带入的铬等白口形成元素过多;
(3) 元素偏析严重;
3、 防止方法
(1) 控制化学成分、碳、硅含量不宜过高;
(2) 炉衬、包衬要烘干;型砂水分不宜过高;
(3) 加强炉料管理,减少带入白口化元素。



郑重声明:资讯 【玛钢扣件生产技术_亦情轩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