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豆瓣只值80万? 没流量2.0啥也不是
豆瓣网在Web2.0热潮中一直没被认为是典型的代表,媒体在4月曾报道称其被猫扑网收购。虽然这起收购已经被陈一舟公开否认,但是否被收购本身这并不重要,最关键是豆瓣的价值。网易科技从有关渠道获得的消息是,当时陈一舟收购豆瓣的谈判价格不到一百万美元,而这个数字很可能是 80万美元 。
很多人认为这个数字太小,起码要乘以五或者后边添个零还差不多。这些朋友的估价经验来自于平时所看的周遭的媒体报道,对于所获投资的真实数额,这个年头已经很少有人能够诚实的说出。即使是投资人,很多也不会反对被投资者鼓吹这个数字。因为真实的数据可能实在太小,既不能威慑同行,也提不起媒体的兴趣,想要个被关注的感觉都难。
多位资深互联网人士都认为,注册用户数量决定了豆瓣的出售价格,从注册用户数量和用户的活跃度指标来看,前段时间豆瓣官方公布的5万多注册用户数,能卖到这个价格已经不错了。对于大的互联网广告商来说,几万注册用的网站实在难有吸引力。
在谈融资的时候,很多投资人并不管你是几点零的网站,注册用户数和同时在线人数的目标,依然和你验证自己盈利能力并列属于最重要的考量指标。
用户数量和网站的访问量是Web 1.0时代最重要的指标,百度为什么要从李兴平手里买来Hao123,265做个站长大会为什么会来那么多人,3721为什么会成功等等,都是因为庞大的访问量。
刘韧新做的Inout网站链接交换系统也是这个道理,流量最终才是真金白银。如果你的网站带给Donews的访问量少于DoNews给你带来的访问量,他们会提醒你本周给你带来多少个点击,注册以来一共给你带来的多少点击,你给Donesws才带几个点击,并敦促你把他们的链接调到能带来更多流量的位置。
另外还有论坛聚合和博客聚合网站,为什么那么多论坛心甘情愿的为奇虎和Chinabbs提供内容,很多网站甚至安排专人给他们推送。打着Web2.0旗号,搞着流氓插件骗流量的人也不在少数。
而做SNS交友的网站就更不用说了,很可能你收到这类网站的垃圾邮件要比我多。即使是博客网站,从搜索引擎获得流量也远比通过RSS订阅所获得的流量大的火。而传统的软件捆绑,恶意代码等获取流量的传统手法,也没有因为Web升级到了2.0就被弃用。
{zh1}来看广告销售,除了少数门户和特大型的网站以为,其它网站都是按照广告点击等获得分成,巨量的用户才是获得大规模收入的基础,Web 2.0网站也包括在此列。不管是博客、个人门户、内容聚合、电子杂志等,各式各样的表现形态Web 2.0网站,都依然在按照用户的人头数定价。
在几乎所有的2.0网站内部,访问量和alexa排名都是被作为工作的重心。某Web 2.0的个人门户的总编辑,依然在每天盯着alexa的曲线变化,这和传统的网站以访问量为考核目标并无本质的区别。就连被国内很多网站膜拜的2.0偶像myspace,他们在谈自己的成功时,也是更多的说每天几亿次的访问量,每天有上千万的用户会登录。
说到最终,即使是2.0的网站,访问量依然是考核其的最主要指标。如果你问拿到了投资和在谈投资的2.0网站,三个月、6个月、一年达到多少注册用户,多少同时在线用户,在他们的计划书中所占的份量都不会小。(
第三章:商业模式不明 Web 2.0难寻新盈利点
不景气的SP,在很多Web 2.0网站主眼中却是个香饽饽。一家手握投资的Web 2.0网站CEO向笔者透露,为了尽快让公司的资金滚动起来,正在考虑收购一家SP。
以传统的无线收入来养Web2.0概念的网站,在这拨2.0热潮中大有人在。在同行中看来,这些有无线业务根基的公司已经够幸运了,更多的Web2.0网站还在为怎么获得{dy}笔大单而发愁。
广告、无线和游戏,这三大业务收入几乎是中国{dy}代互联网企业的全部。而Web2.0网站也未找到这三大块之外的盈利点。依靠巨量的用户基础,被称为1.0的部分传统网站已经能够从互联网增值服务上获得收入。
IDG已经投资了多家Web 2.0网站,但是总裁李建光仍然没有把握。他认为,Web2.0到现在为止依然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型。他估计这拨热潮会像1999年、2000年互联网新兴起来时一样,会经过一个非常严格的整合时期,最终只有很少的企业能发展起来。
探索赢利模式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从正在做P2P流媒体的几家网站来看,基本只有青娱乐网站有一些广告收入,其它几家并未传出有拿得出手的进账。一家P2P网站的CEO此前曾透露,公司除偶有提供技术服务的收入以外,并无其它收入来源。
规模较大的一些Web2.0网站,日子相对要好过一些,虽然短时间内入不敷出的局面不能得到很大的改观,但多少总拿两圈了投资,网站的生存没有太大的问题。
本文上述的P2P流媒体行业来说,它可以明显看到的盈利模式是电视+互联网。以电视的形态来看,可以在节目中插播广告,缓冲的时候播放广告,也可以收费观看,或者通过无线来做节目的互动。以互联网的形态来看,现行的各种广告模式都可以适用。由于网站的特性,即使做一个优秀广告的大联播,也会有观众来观看。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网站的访问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才有广告主愿意买单。
不少投资人和创业者都已经忘了曾经的伤痛,历经6年至今,在中国{dy}拨互联网热潮中很多叫得响的网站都已经灰飞烟灭。有人统计,能存活到现在的网站只有10%,活得滋润的就更少之又少。
成功把3721卖给雅虎的周鸿袆认为,现在是创业环境{zh0}的时代,也是最差的时代。他表示,说创业环境好是因为很容易就能拿到投资人的钱,创业环境不好也是因为很容易就能拿到投资人的钱。当每个人都能很容易拿到投资的时候,要成为脱颖而出的瞩目人物确实很不容易。
即使是暂时尚未拿到投资也无关紧要,Web 2.0的进入门槛非常低。许多的网站只有几个人和很少的资金投入就可以运作,恰恰如此,这些网站的创意和服务都很容易复制。
一家风险投资商认为,虽已看到许多Web 2.0公司起步,但他们其中只有一少部分的创始人可以获益。在国内新生代的网站中,通过广告联盟获利仍然是主要手段。据称国内现在有上千家的广告联盟,有点名气的就有两三百家。这些广告联盟最主要的分成方式就是按照点击来进行计费。
分类信息是去年最火的Web 2.0类型之一,几个月之间,出现了超过10家功能近似的网站,甚至老牌网站263近日在改行的时候,也选择了做分类信息。开放权限由用户参与创造内容,还让分类信息中充斥着虚假小广告。
博客出现得更早,但是博客的盈利模式至今没有出现。虽然在国外已经有了付费的博客业务,但是并不具有普遍性。以和讯和博啦为代表的BSP开始了博客广告的探索,但是仍然集中在小圈子之内,小额包月制的博客广告,天生就很难大规模推广。
即使在近期公开称已经拿到大笔的第二轮投资的土豆网,也一样没有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只是预想通过帮助有收费需求的节目制作者提供收费平台,可以参与分账。至于何时能赚到钱,土豆设想的也是等到网站的用户多了以后。
国外的偶像也不是每个都走上轨道,同时许多Web 2.0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以Writely为例,依然在不停的测试和探索不同的商业模式,包括特定用户的月租费或者将来的广告模式。而收月租费的模式,在中国除了交友和xx网站,很少能有取得大规模的成功。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