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之道(3) 于丹论语心得(一)_*飞*向南北极_百度空间


  当时皇帝非常喜欢《菩萨蛮》的曲调,宰相令狐绹为了投其所好,就把温庭筠的的作品假充是自己所作,送入宫中,并叮嘱温庭筠万不可以说出去。但是温庭筠前脚离开令狐绹的门,后脚就到处宣扬这件事,让令狐绹丢尽了颜面。而后温庭筠又讥讽令狐绹,说他没学问没文化,令狐绹心里虽然生气,但他毕竟不是无赖小人,只是贪名而已,所以事后并没有报复温庭筠,仍然视他为朋友。


  可是温庭筠却因此而憎恨令狐绹,恨他不让自己中举,于是有意回避令狐绹,继续酗酒闹事,结果触犯禁令,被巡夜的虞候抓住打断了牙齿。于是温庭筠又去找令狐绹哭诉,令狐绹闻知大怒,就命人将打伤温庭筠的虞候拘来,替温庭筠出气。不想却被虞候如实说出了温庭筠当时的丑事,从此温庭筠的污秽行为传遍了天下。温庭筠的仕途进取之路,就这样被他自己亲手断送了。


  像温庭筠这样恃才傲物,但却不明白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凡事只论人过,闲时招惹是非,是社会上人之生存的大忌。所以当子张问起如何在官场上谋生的时候,孔子指点他说:凡事要多看,多学,多经验多体会,不要轻易表露自己的疑问,任何时候也不可以轻率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因为你任何形式的表达都有可能引发同事的不安心理,所以少说话,多用两只眼睛看,是人生成功的不二法门。


  在这里,孔子是以评论弟子颜回的方式所表达出的这种思想。颜回不与人逞口舌之利,那是因为他在内心之中尊重别人,任何事情都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出发,摒除内心中的反感、厌恶与好胜争强等情绪,能够容忍任何形式的不同意见的结果。


  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通常会把自己估高,比如有些人根本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却不愿意干简单普通的工作,又比如许多大学生刚刚毕业就以为自己是人才了,就希望社会能争相高薪聘请,有时甚至有单位来聘用还挑三捡四不愿意去,宁愿什么也不干,也不愿意像其他普通劳动者一样去工作。如果这些人领会孔子这句话的意思,不好高骛远,不管什么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去干,愿意从小事做起,向做大事努力,自然会有发挥特长的机会,也许还能减少许多无谓的精神烦恼。


  宽和待人,不与人争口舌之利

  孔子认为,不与人争是一种君子的修为,是一项基本的处世行为。世上事真的很难说,当你以为辛辛苦苦争到手了,有时却意味着更大的失去。人与人是没有可比性的,有时你用一生的心血去追求一个目标,也许别人用一个电话就能解决,你争了一辈子,终于成了山上的一棵小树,而你不争,则可能是山下的一棵大树,你愿意做山上的小树还是做山下的大树?你能说得清是山上的小树高还是山下的大树高呢?


  武则天掌握国政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娄师德,他的弟弟任代州刺史,即将上任,娄师德对他说:“我位至宰相,你又任州官,受皇帝的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所妒嫉的,你打算怎样避免这些妒嫉呢?”


  娄师德的弟弟跪在地下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的脸上吐唾沫,我自己擦去算了,决不让你担忧。”

  娄师德面色严峻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恨你,如果你将唾沫擦去,正违反了吐唾沫的人的意愿,只会加重他对你的愤怒。应该不擦去唾沫,让它自己干,这样笑着接受它。”


  这就是历史上唾面自干的来由。而娄师德奉行唾面自干的人生哲学,也是非常贴切到位的。

  娄师德曾有一次与李昭德外出,因为他身体肥胖,不能快步走路,李昭德认为他太慢了,就埋怨道:“被种田的粗人给耽搁了。”娄师德听了这话却一点也不生气,笑着回答说:“我不做种田人,谁去做呢?”


  娄师德不仅有着唾面自干的风度,对待手下官员,也是非常的宽宏大量。有一年闹旱灾,求雨要表示出诚心,按照惯例,一律禁止屠宰,以体现上天的好生之德。


  适逢娄师德去陕县视察,当地官员为了奉承他,就叫厨子拿羊肉给他吃。娄师德见了,就责问厨子:“你们为什么要违背朝廷法令而杀羊呢?”

  厨子解释说:“回大人的话,这个羊不是我们杀的,是被豺狼给咬死的。”

  娄师德听了,心花怒放,说:“这只豺狼倒是蛮懂得礼节的吗。”

  过一会儿,厨子又上了红烧鱼。娄师德皱起眉头,问:“朝廷法令,求雨斋戒期间,猪羊牛鱼,一律不准宰杀,你们怎么敢抗令捕鱼?”

  厨子回答道:“回大人,这鱼不是我们捕的,也是豺狼咬死的。”

  娄师德听了大笑道:“你这个傻瓜,为什么不说是水獭咬死的呢?这样就不会露出马腿来了。”

  后来梁国公狄仁杰做了宰相,他非常鄙夷娄师德,认为这种唾面自干的人性格鄙污,不屑于与之共事,几次三番想把娄师德排挤出朝廷,让他去边关打仗。娄师德却安之若素,不与狄仁杰相争辩。后来武则天就单独召见了狄仁杰,向他出示了一封推荐他做宰相的推荐信,而这封信恰恰是娄师德所写。然后武则天这才对狄仁杰说道:“我之所以用你,是由于娄师德推荐了你,娄师德的确知人善用啊!”


  狄仁杰为此感到非常羞愧,感叹的说道:“娄师德道德高尚,我是他所推荐的,我知道我远远赶不上他。”

  娄师德在这里所体现出来的,正是孔子寄望于后世的大智慧。

  这种大智慧是什么呢?就是任何时候也不与人争口舌之利,哪怕是再无礼过份的事情,但只要我秉持公正,宽和待人,纵然是污辱又怎么可能伤害到我呢?


  知诚信,讲诚信,做诚信人

  自古以来,诚信一直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只有诚心诚意、遵守诺言才能有机会立足于社会。诚信是最宝贵、{zg}尚的一种品质,一种责任,一种道义,一种准则,一种声誉,一种资源,更是不失信与别人的最基本人格。在中国古代,“仁义礼智信”被视为做人的五大基本准则,其中,“信”讲的就是诚信、信用。


  明朝刘基在他的《郁离子》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商人在过河时,船被礁石撞破,他大呼救命,并向周围的人许诺:“谁能救我,我将付他100两金子。”一个渔夫就救了他。商人上岸后,只给了渔夫8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讲信用,商人却训斥渔夫贪婪,渔夫只好作罢。后来,这个商人在乘船时又遇上险情,他还像上次那样呼救、许诺。碰巧上次救过他的渔夫也在旁边。但是渔夫没有去救他,反而告诉周围的人:“这个人言而无信!”人们听了渔夫的话,谁也不肯去救商人。这位商人就因不守信用而丧身,给自己带来了灾祸。一个人不遵守承诺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甚至可以丢失自己的性命。所以,诚信既是我们自身修养的根本,也是我们取信于他人的必经之路。


  诚信不意味着愚笨,它意味着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生活、对待人生。

  天生我材必有用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自己应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能,只要具备了这些就会受到重用。诗坛豪杰李白在《将进酒》中,留下了不朽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个“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孔子所说的话其实是一个意思。天生下我们,就应该是有用的;也可以说,天生我们人类,就应该是有用的;如果再引申一步,天生动物,天生植物,天生所有生命,都是有用的。它们的存在,就说明有用。因此,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可以这样说,人的出身并不重要,出身再卑微的人也不要有自卑意识。重要的是你自身要有才能,并且你还要深信,自己的才能总会派上用场。上苍让你这样一个人诞生于世,绝不是毫无理由的,xx是因为这个世间需要你这样一个角色才派你来的。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个位置,并发挥作用。


  可以想象李白说此语时的飞扬神采和洒脱豪迈!老天既然生下“我”来,就必有所用。其实他一生并不顺利,但是贵在有这种自信,所以才能成就大业。细想一下,每一个人,不论男女、无分胖瘦、不管求学多少、不理贫富贵贱……虽路途平坦崎岖有别,但只要努力,不被困难吓倒,每个人必有其用武之地!李白有过情困、有过无钱的拮据、有过失去朋友的怅惘、有过失业的无奈、有过贬官的打击……但是他豪爽乐观,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响亮声音,而且还潇洒自信地进取,怎不让人钦敬感慨!


  一个人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但后天的命运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关键看我们如何去认识自己的现实条件,并且是否能够选择一种正确的途径,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或理想中的境界。苏秦是东周洛阳人。他曾在东方的齐国拜师学艺,后跟随鬼谷子先生习艺,在外游历多年。他走了好多地方,人家都不肯用他。他先去请求周显王,说明自己学过一些治国的本领,可是周王身边的大臣都嫌他出身寒微,看不起他。后来苏秦到了秦国谋求发展,秦惠文王不喜欢任用外来的客卿,苏秦只好又离开了秦国。他出外两年多,衣服已破烂不堪,走了好些地方,却没有一处肯留用他。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气馁,也不放弃追求,而是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于是决心苦读。他相信只要学识丰富了,有了治国的本领,秦国不用我,自有用我的地方。抱着这种决心,苏秦日夜苦读,一年多以后,他把姜太公的兵书读通了,又读了一些医、农、经济的书。还把古代法令、诏诰等典籍方面的书也读了,然后又对各诸侯国的山川、河流、物产等情况,做了细心的研究,并着意揣摩天下大势。


  一日他忽然豁然开朗,想出了“合纵之策”。苏秦认为当时国与国之间矛盾交错复杂,但有一层脉络清晰可见,那就是西方的秦国正在日益壮大,其趋势必然是吞并六国。东方六国要想摆脱被吞并的厄运,只有携起手来,签约合纵以抗暴秦。于是他就出游燕、赵、韩、魏、齐、楚诸国,凭三寸不烂之舌向各国国君陈述。他从各国的山川险隘、兵员物产,说到秦国日益强盛,威胁各国统治,进而提出联合抗秦的具体措施,终于逐个说服了六国君主,使各国结成抗秦的统一战线。他本人也由此佩六国相印,一时名扬天下。


  苏秦的成功,得益于他富有信心,敢于向命运挑战,认准一个目标,以一种钉子般的强劲和韧劲,锲而不舍,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种精神成就了无数向命运挑战的历史名人。


  曾看到过关于美国残疾网球选手罗吉的事例,读后让人深有感触:

  罗吉刚一生下来,就患了一种新生儿无指症,这是很罕见的新生儿疾病。医生说罗吉可能永远无法走路或照顾自己。然而罗吉的父母却教导他说:你残疾的程度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残疾。


  罗吉的父亲一直都鼓励罗吉运动,他教罗吉如何打排球。在罗吉放学后,便在后院教他打橄榄球。罗吉12岁时,便在学校的橄榄球队占有一席之地。每场比赛之前,罗吉会在脑海中想象他得分的美梦,然后有{yt}他真地逮到机会了!球掉到他手臂上,他用义肢尽其所能地向得分线奔去,他的教练和队友都疯狂地欢呼,但有一个敌队的球员在10码线上追上了罗吉,他紧紧抓住罗吉的左足踝,罗吉试着要抽出他的义肢,但相反地义肢却被拔下来了!罗吉当时站着不知道该怎么办,裁判跑过来,手在空中大力一挥,告诉罗吉:加油!得分!虽然最终罗吉没能取胜,但他对于运动的热情却丝毫没有有减少,而是与日俱增。


  但是,他目前{wy}能做的一件事便是旋转网球拍,美中不足的是,当他转拍子转得很快时,他无法紧紧地握好拍子,所以拍子常会掉下来。后来罗吉在一家运动用品店里意外地找到了一支看起来很古怪的球拍,当罗吉拿起这支球拍时,他出乎意料地刚好把手指伸入这支有两个把手的球拍,这天作之合使得罗吉可以转动球拍、发球和接球,就像一个四肢健全的选手一样。他每天都练习,不久之后就开始参加比赛,虽然屡尝败绩,但罗吉坚持下去了,他一再地练习,一再地参加比赛。左手两只手指的手术使罗吉更能握好他这支特殊的球拍,使他比赛的成绩大大进步了!虽然他没有前人可以指导他,罗吉对网球却越发着迷,不久他就开始赢球了!后来罗吉继续向大专杯进军,终其网球生涯,他获胜22次,输了11次。他后来变成{dy}个被美国职业网球协会认可为专业教练的残疾网球选手。


  这些逆境中奋发图强的故事,总是深深地感动并激励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由于家庭的条件、生活中的意外等等原因失去了求学或者工作的机会,于是他们就自暴自弃,认为此生很难有所作为。其实,一个人能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你内心是否对成功充满渴望,这种渴望能否促使你冲破环境所带来的磨难与阻碍。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成了激励人的名言。这说明人们渴望当“元帅”,我们上学,我们刻苦学习,就是为了能当上“元帅”。可是,有许多人沿着教育家设置好的路途,走到尽头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工具。工具再好,如果不会利用,它也毫无用处。有一些高学历的人,有才能,本身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从小到大,他们一直在积累能量,可是从没有人教过他们如何运用这股力量。更为悲惨的是,他们没有利用这个能量的念头,他们只是等待别人来利用。而有些没有学历的人,只是因为懂得了如何利用这股力量,他们不断地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所以成了成功人士。通过这一点,我们也应该明白,才能和成功是两回事,不能在他们之间画等号。我们要成功,不仅要有才能,还要学会如何运用才能。正是因为不会运用才能,众多高学历的人空守着五斗才富,却只能喊:伯乐难求,怀才不遇。其实,只有你才是自己的伯乐!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别人无法让你成功,只有自己才能让自己成功。


  每个人都有理想,都有抱负。在这个高压的社会想生存,必须得努力!除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永无止尽,一定要相信自己。对自己要有信心!不管我们的出身是多么的贫寒或低微,我们都有理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是{dywe}的!我们要努力做最



郑重声明:资讯 【为人之道(3) 于丹论语心得(一)_*飞*向南北极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