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山 之 巅_雪岸_新浪博客

    起初,天在下雨。

    这样一个周六的早晨,如果不想“自虐”,是可以舒适地睡到自然醒的。然后用遥控器换台,看看有什么值得一看的节目。

    然而,五点就起床了,开车前往集合地,把自家的车停好,就上了去“玉皇沟”的巴士。此行近四十人,从各自的热被窝起来,都不知道前程是否有雨,车便如期出发了,离棉拖鞋越来越远,城市被抛弃在后面……

    数小时后,到达山脚下。下车前下意识地给远在上海,未曾谋面过的唐小冲发了一个短信,依然是那种惜字如金的格式:“准备登山!”

    不一会,对方回过来,估计那时正被老公搂在被窝里“过xx”,说:“你很有军人气质,这和讲台上的你看上去不同”。就这一句,山还没开始登,俺就觉得已经上了云端……

    及时得瑟一句:“俺是纯爷们”,然后关掉手机,如同破釜沉舟。下车,背着包,跟着不太认识的队伍。不同的是,我比他们多出一套摄影器材,增加重量不说,还增加了分外小心,尤其在这样一个雨天。

    所以把登山这种原本为了快乐而进行的事看得这么沉重,某种意思上竟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味道,是因为报名的时有话在先:“有危险,有难度,根据自己的体力和能力谨慎参加”。这句话吓退了不少人,我也就在报名后在一直想象着到底有多 “难”和多“险”——我小时候有恐高症,有一次和大一点的伙伴去一座山崖上玩,崖上天风浩荡,别人无动于衷,而我一整天都觉得自己随时会被吹了下去,一头扑向虚无;长大后有没有这个“症”不知道,但每临高楼或绝壁,总有纵身一跃的冲动,不知道这是不是“恐高”的别样表达方式——所以,我要去,登山!

    十四个小时后,全体回到车上。副领队在车里总结性发言说:“开始不敢讲,现在请大家为自己鼓鼓掌。此山乃嵩岳之巅,山名“楼尖”,被十年以前的“驴友”视为不可逾越,而今天没有哭的,没有退的,都过来了……”

    然后掌声果然响起,我觉得别人登上的是嵩岳之巅,而我登临的则是精神之巅。

 

过程主线图:


1. 开始还有路,从山村一侧通过。

2. 这位花衣女士是此次的“总领队”,她希望大家听她的,而大家都很乐意听她的。她于这个周三已经登此山一次了,三天后再次领队登顶,不能不让人觉得她在“闲庭信步”,不服不行。


3. 队伍向前,几乎都有手杖,而我没有。我不能手里同时握有相机和手杖。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行头”还是不专业,缺少头灯(如果黑夜下山就危险了),缺少手套,缺少露营设备,缺少登山表,缺少毛巾,缺少换的衣服。“六六”看不起讲“行头”的男人,但这不是时装,这事关着生死……

4. 慢慢地,走上了碎石路,此是登顶的序曲。

5. 再走,就是这样的“路”了。

6. 然后一抬头,发现没路了。小冲说我们“爬山归来”,我及时纠正说:“专业术语叫‘登山’”,区别在于一个是匍匐的,一个是直立的——即使有时我们是匍匐的,精神上依然是直立的……

7. 无论男女,无论老幼,无论强弱,此乃必由之路。

8. 即使在极危险的境地中,也不忘记回头摆个pose,好像就是为此而来一样。

9. 以后不要藐视你车窗外任何一座像这样的山,当你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蚂蚁时,

   山才有尊严。

10. 向“水帘洞”发起冲击。

11. 关爱无处不在,但xx于男人施加于女人;男人们,无论胖瘦,得自己走。这爱有点硬,但男人要的不就是一个“硬”吗?

12. “水帘洞”局部放大。

13. 洞内有水,却还不足以为“帘”。

14. 即使在这种憋屈的空间里,我还是把装好的相机又取了出来,才拍到了这高反差的别样“洞天”——我适合做战地记者。

15. “水帘洞”之后,这样的攀爬似乎就成了行进的基本方式。

16. 女领队带着两个“菜驴”走这里,并示范他们如何走。


17. 我顺着女领队走过的路线去走时,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险,乃是针对胆量的;所谓难,乃是针对体力的,半途中的我发现自己不缺这两样,激动之余,回头摆了个胜利的pose.


18. 换个角度看。


19. 边走边拍。

18. 发现,我还缺少一个吊床以让我于山岳之巅舒展疲劳而满足的笑容——像他这样。

19. 我喜欢高山之巅:上次登山遇到自己的毕业生及其同事,一群美女,尽享摄影的乐趣,重新诠释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句;此次遇到另外一所大学的美女英文教师。信息越交流越觉得世界太小,我们几乎认识彼此的所有朋友,而在山脚下数年来却对面不识——不敢再聊了,怕聊下去发现竟然是亲戚!


20. 美女教师于山顶拜我为师,学摄影,众人起哄,很热闹,并一致要求她让出自己的吊床让与我休息,以为回报。我不累,再累也不能占用他人一路背上来的东西。我以为:此时哪怕是包里的一瓶水,其价值也已经翻了数翻,如同被“神舟”搭载过的种子或礼品。

21. 埋锅造饭——发现,我还缺少炊具。

22. 真正的危险来自于下山,人们拽着“维修锁链”,几乎以九十度的角度“索”下去。

23. 透过密密匝匝的树枝,看见对面的群山斑斓。

23. 我们从这样一块巨石旁边路过。如果不知道我们走的路是什么样的,那么请看下图……

24. 对面的崖壁,就是我们下山之路的“镜像”!以前认为只有岩羊和猿猴能及的地方,现在我们也来了。

25. 到达山脚下的平地,天已薄暮,回头拍下了所登之山,方识得庐山真面目,发现竟是这样一座山……

郑重声明:资讯 【高 山 之 巅_雪岸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