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制播分离中- 财经考试- impugn - 和讯博客
新浪:制播分离中 [转贴 2010-05-26 08:25:07]   
新浪:制播分离中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728_90.html%20width%3D728%20height%3D9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这看上去是一场{df}合作:新浪正式启用谷歌作为它的默认搜索引擎。如果用户在新浪五颜六色的首页中那个小小的搜索框里输入关键字并敲击回车的话,你得到的结果将是google.cn的杰作。

      这起买卖究竟涉及多少金额,处于未公布状态。但如果说是一项不收费的合作(这在一些小网站里经常会发生),那是不太可能的。新浪的这任CEO曹国伟出身财务总监,算账是他最拿手的本事。不来钱的买卖,我有理由相信他不会干。

      新浪自己曾经做过"爱问"这样一个搜索引擎,但这次合作,重要的不是新浪为了收入而将自己开发的引擎置于外包商之后,而是更强烈地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新浪,在制播分离,并且,在传媒经济链中力争成为上游。

      制播分离,是广电的术语。在今天的气候中,电视台(包括电台,以下同)越来越不自己做节目。比如轰动上海滩的xx人物脱口秀节目<波士堂>并不是东方卫视自己做的,而是彻底的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的产品。东方卫视干吗呢?播而已。它掌握并投入了"频道"这个稀缺资源,与唯众合作,推出波士堂。在这样一起合作中,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来,卫视显然居于上风,因为"播"这个频道资源不是光靠创意和执行力就能拿到的。

      新浪有这个稀缺资源吗?当然没有。但它有另外一个稀缺资源:注意力。

      新浪的商业逻辑是这样的:陈彤一手打造的新闻中心,是中文世界中{zd0}注意力聚焦的平台之一。这个平台成为发动机核心,成为新浪的"稀缺资源"。然后,用这个稀缺资源,去展开"制播分离"的商业模式。

      所以,新闻中心,是新浪整个模式中的要害,正如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的要害一样。如果曹国伟下课的话,我不惊讶。但陈彤下课的话,那可是会震惊中文乃至全球互联网的大事件。

      最近,有一些圈外人士会问我,你们有没有考虑过被大网站收购?也许近来发生的并购案例实在很多,因此web2.0网站被收购成为一个"顺应天意"的做法。我笑笑,至少我知道,新浪不会去收购别人。制播分离的模式,造成只会被他人收购:某一个功能,卖给专业制造商了。

      最典型{zh0}的例子,便是这起{df}合作。新浪把自己的搜索这个节目给卖了,交给买方全力运作,而且,还在买方(google.cn)的未来经营中获得分成:广告。这和电视台的制播分离xx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全球通行的电视制作模式有两种:美国的赤字财政模式和英国的成本附加制度。前者节目制作方需要承担一定的资金投入但享有更多的基于版权的权益,后者则节目制作方不承担资金投入但几乎出卖了所有的权益。两种模式在今天世界中,美式似乎更占上风。中国电视台盛行的制播分离几乎应该是美式:节目制作方有时候甚至会被要求投入所有需要的资金。

      相比搜狐的矩阵策略,我个人以为,大搞制播分离的新浪无疑更像一只真正的"狐狸"。内容不是新浪的目的,而只是工具。正如新浪的logo那只大眼睛,它{wy}的产品便是受众的注意力。依托这个独特资源,新浪不需要进行节目制作(搜索引擎)的投入,也不会全部享有google.cn的权益。在这个意义上,新浪和本土化的谷歌,达成了前述的美国赤字财政模式的双赢合作。

      这反而会成就将来可能会发生的某类听上去有点匪夷所思的故事——事实上,发生过:比如新浪的旅游频道一度是某个专业旅游网站外包做的——Web2.0的小网站有可能会去收购新浪的某个节目。但对于新浪而言,它一定会自己先做这个节目,因为它毕竟不是电视台。利益有二:这样可以抬高自己出售的价格;以及,将很多没有规模的同类web2.0网站击垮而确保自己未来的潜在合作者都有足够专业的实力。爱问,或许就是这样一枚弃子。

      从商业利益角度,新浪很高明。从人文角度,想想那些可能被当成弃子的员工。不过,或许,新浪的工作履历会为他们未来找新工作添一份光彩?

      苦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作者系BlogBus.com首席运营官)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新浪:制播分离中- 财经考试- impugn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