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 你到底毁了多少天才?
有人说,英语有多么重要,在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等等。可是我想说,任何知识都会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发挥作用的,别说一门英语,就是把德、法、意、日语全学会,都会发挥作用。但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你不能因为有用,就要求大家对这些外语就全精通,否则就不能升硕升博。大家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为什么不能投在最容易出成果的地方,投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而非要投在时间精力和效益根本不成正比的地方呢——学再多年的英语,只要有一年不看书,基本就忘差不多了,试问,有哪样东西比学习英语更不值?
看看那些从国外翻译过来的教材。不中不西,不伦不类,让人看得不知所以。我们全民都花了大量时间学英语,而只有极少数的人才用英语,而现今大多数翻译,中文不好,翻译过来的东西,让人实难理解,有时甚至要找原文对照才行。
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段经典名句:“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and for ability.(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如果放在今天,恐怕再无人能译得这么高雅、易懂又脍至人口。
想学好任何外语的{dy}步,是先把本民族的语言学好!否则,翻译翻不好,莘莘学子浪费了大量时间,鹦鹉学舌,根本就学不到真正的思想。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注意保存自己民族的文化,自己民族的语言。法国人以说法语为荣,在街头拒绝与说其它语言的人交流,他们认为世界上只有法语是最美的语言。那么,有哪个国家把哪门外语列为比本民族语言更重要的课程吗?只有中国,在国内,为了英语成绩耗费了人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很多人在学习阶段把时间和经历的一半都用在了英语上,而实际上不但生活中没有用上,而且工作上也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参加英语考试已经成为中国人强度{zd0}的学习任务,而不管学到什么程度,真正能够学有所用的人连5%都不到,学英语已经成为我国人力资源的{zd0}浪费。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需要必须用,不需要,学了也没用;如果不用,学了很快就会遗忘。在任何国家里,大多数人、大多数行业以及日常生活都不需要外语。因为我们根本没那个语境,如果硬要在一个纯中文的环境内,营造出纯英文的语境,那就干脆把中文取消,直接改英文教育了!
李阳——宣称自己之前没出过国,但英文说得以假乱真,说明语境不重要——可大家看看,李阳有多疯狂——他有多少时间是花在英语上的。李阳这种人,是想出国、想搞翻译的人学习的对象,而不是全民,李阳在数学上、物理上、化学上、文学上,有多少出色的成就呢?恐怕他这些年也就学了个英语而已。难道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就靠李阳这样英语说得流利、而其他平平甚至不一定合格的人?
而李阳的老婆就靠在中国教英语生存——她本人就是美国人。要这么搞下去,美国人根本不用怕什么金融危机——直接来中国就好了,当外教,中国十几亿人,美国才多少人,全都来中国,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学点英语好不好,好!但是不是这么个学法,把英语的位置放的高于一切,就过了。看看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不管你是搞中医、中药、古汉语、二十四史的,还是做教师、工程师、技术员、编辑、记者、搞企管的、做内贸的,一概不管你的专业能力,也不问对提高工作的业绩有多大帮助,只要你晋职、评职称、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等等,如果你学不好英语,只有两个字:“没门”。 一句话,不会“考英语”,就不会是人才。
也许世间再也找不到如此壮观的场景了:一个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几乎每个人都在为这门语言疯狂,好象不学好英语就会亡国。 由于无知的“共识”,英语在大学中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过不了英语四级别想拿学位,由于英语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们只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英语。四级考过,就准备考六级,六级考过了,准备研究生考试,或准备考托福、考GRE、考雅思。英语太重要了,专业课就对不起了,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专业课只要能考及格就行,如果运气不好,补考也能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也只能走走过场了。由于大学生在大学里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使他们就业更加严峻。
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达所谓“国家线”的话,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相反,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往往成了录取的亮点。每一年的硕士研究生录取结束之后,常常听到老师们十分遗憾的感叹:某某同学专业优异,此次英语稍差而无法招纳门下。即便有个别幸运者在英语距线一两分的情况下,经导师多方奔走“拉”了进来,但补那一两分之缺须数万元,穷学生背着沉重的债务,又如何专心学业?想招的学生因为英语赶不上要求的水准,招不进来;而英语能力强,对专业了解肤浅,也无心专业的学生却脱颖而出挤上门来,这是太多中国导师的尴尬。以至于,有些“迂执”的老先生们发出这样的牢骚:不用什么招考了,直接到英语系找两个来就是。
太多英语系的专科、本科毕业生,在对所报考的专业知之甚少,甚至此前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凭借英语专业优势挤进去堂皇读之。而这种情况在博士生招生中更是见怪不怪。大学英语系讲师、副教授在没读{yt}中文的情况下,利用几本文学史考中文系博士似乎成了一种时髦。他们都即考即中,甚至个别人中文专业课程只有五十几分,但凭 “强大”的英语专业优势一样鹤立鸡群,真让那些在专业领域兀兀穷年者,羡慕、气愤、伤心、无奈。
全民学外语,幼儿园学外语,似乎只有中国才有。这种违背常理的现象还成为中国争先成为正面宣传的典型,外语在我国各级学校里成为了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中国人不但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外语的学习,甚至到博士阶段还有专业英语课程,是中国人太蠢了,还是体制的多此一举,把个本来轻轻掌握的语言本领非要弄的和科举考试似的,这样的考试和学习真的让人学会了吗?恰恰相反,即使是那些学了20多年外语的人,真要见了外国人,也还是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个东西来。
其实语言,哪怕是外国语言,也不是真的有多难,像秀水街、长城脚下就有很多的小商贩可以和外国游客交流。而中国孩子只要进入了外国的地界很快就和外国人混到一块了,那些留学的孩子有个三两个月的语言培训也就可以跟班上课了。反倒是在国内不管人们怎么努力,外语就成了癌症似的,怎们学都学不会。在经济危机之后,很多外国大学到国内来招生,发现人家根本不注重学生的英语成绩,反倒是看重专业课的成绩,哪怕现在的课程和到国外的课程不同,人家也关心你现在的专业成绩如何。其理由可能是专业课成绩能反映一个人的研究能力,而外语成绩及时不够,人家有培训部门保证在几个月内就可以轻松过语言关。但是,这可毁了那些一早就准备出国的孩子,以前人们误以为英语是通行证呢?
一个政协委员强调学一门英语很必要,其理由竟然是“一些明星穿的T恤上面有脏话或暧昧字眼,如果他们懂点外语就不至于那么尴尬。”因为这么点事,让一个民族花费半生的精力学外语?是不是太愚蠢了。明星看不懂外语有啥关系?有没有脏话那是有关部门的事情。话又说回来,即使是在国内学了几十年英语,关于脏话或暧昧字眼,咱们可能还真的没有接触过,在课堂上也是不会教学生学这些的,各类考试中更是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英语应该只是一种沟通工具,它的地位不能够超过中文。”一位研究生说,大学规定没有过四级就不能拿学位,却没有规定中文不及格就不能拿学位,这让人很费解。从小学到高中,每天早上{dy}件事,不是背《三字经》、不是诵《论语》、不是看经史子集或是自己喜欢的书,而是背英语。以为到了大学能松口气,谁知又要过级,否则不发学位证!高考是英语、语文都考,从考研开始,就只考英语,不考语文了。这一生不知花了多少时间来学英语,而到现在,如果两个月不看,就又不行了。同学在一起,常开玩笑说,如果把学英语的时间——闻鸡背ABC,改为闻鸡起舞——练个武功什么的,估计现在也成武林高手了。放在英语上,真是不值。上高中时,有个男生,物理好得让人咋舌,150分的题,他总是145分以上。可就因为英语不好,高考时连复习了两年,也只考了个大专。后来我们时常慨叹,不知英语害了中国多少本来可以大有作为的优秀人才!而女生之所以考研的多,是不是也是因为,她们肯下功夫背单词!这一关,又埋没了多少优秀男生!
大家都知道,现代西方发展的很重要一步就是,分工,专业化!可是不知为什么,中国却不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搞得全民学英语,结果,费时费力,也不出成果。不明白,为什么学英语这样出力却未必讨好的事,不能专业化呢?为什么不能交由翻译来做,从而解放闻鸡起舞的劳苦大众呢?并不是说英语无用,有人要说,现在英语有多重要,计算机、搞研究、找工作等等都要用英语——可是解决办法并不是全民强制学英语啊。
英语留给有兴趣的人学习,留给想出国的人学习。而且也很好解决,——那就是培养xx的翻译人才!计算机,现在不也成功汉化了吗?任何翻译都要先把中文这一关,否则就不配译书!只有先把中文学好,再把英文搞精,才能翻译出来高质量的东西。外文书,甚至外文网站,都可以靠翻译来改为中文的。这样就做到专业化,节约了大量中国人的时间!可以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至于工作和出国,因为如果英语改为选修,那大家就有一点点的英语常识,这种情况下进外资企业一段时间,或是集中培训两三个月,有那种语言环境,很快就能突破瓶颈。
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恐怕就是——沟通、交流,可是现在呢,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恐怕就是——考试,考大学、考硕、考博!根本就已经扭曲了。还有些学校以全英文教育为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