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单列的副省级单位- dxh-1971的日志- 网易博客

中国计划单列的副省级单位

2010-05-20 22:15:52 阅读29 评论0 字号:

广州概况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广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范围为东经112度57分 — 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 — 23度56分,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是华南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是中国的“南大门”。

 

    人口广州市辖八区和四个县级市,总面积7434.4 平方公里,人口685多万人,共设82个街道办事处、78个镇。市区平均每天有流动人口182多万人。

 

    广州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和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四季常春。全市平均气温 20—22摄氏度,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为1600毫米以上。

 

    广州目前已发现52个矿种,主要产地396处,其中大中型矿点17处。 广州地区植物种类达数千种。野生动物约有210多种,其中兽类40多种、鸟类150多种、两栖类的动物20多种。广州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水资源总量81.29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的水电资源达40.9万千瓦。从化温泉一带有丰富的地下水,水温摄氏50℃ — 70℃,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蔬菜、水果为主。广州是“水果之乡”,共有500多个品种,其中荔枝、香蕉、木瓜和菠萝誉称“岭南四大佳果”。广州的花卉和盆景也久负盛名,主要有白兰、桂花、含笑、茉莉、米兰、剑兰、菊花、金桔150多个品种,分为观花、观叶和观叶赏果三大类。

 

    广州山明水秀,风光旖旎,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旅游景点达数十处。1996年,广州评选出xx旅游美景,分别是:百粤冠祠(陈家祠)、云台花园(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五羊仙庭.镇海楼(越秀公园、广州博物馆)、辛亥之光(中山纪念堂、黄花岗公园)、广州世界大观、莲花晓晴(莲花山旅游区)、东方游.情中留(东方乐园)、西关商廊(广州商业步行街)、六榕花塔(六榕寺)。近年,又陆续新建了一批公园 。

 

    广州是我国xx的华侨之乡,是华侨最多的大城市。据统计,全市有海外乡亲135万人,其中华侨、外籍华人52万人,主要分布在世界116个国家和地区,还有港澳同胞83万人,归侨、侨眷、港澳同胞亲属100多万人。广大的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一向热心支持祖国的家乡的建设,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为广州开拓国际市场,推进与世界各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还热心帮助家乡公益事业,兴建了一批学校、医院、敬老院、托儿所、幼儿园等。1998年,21位对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和对外交往作出突出贡献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外国友好人士被授予第九批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至此,广州市荣誉市民共有161位。

深圳市概况

 

【自然概况】深圳市位于东经113°46′~114°37′,北纬22°27′~22°52′,广东省南部。毗邻香港,北与东莞、惠州接壤。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东起大亚湾,西邻伶仃洋。海域辽阔,海岸线长229.96公里,有6处港湾建有深水港。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西部为滨海平原。境内{zg}山峰为梧桐山,海拔943.7米。全市总面积为2020平方公里。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为22.4℃,{zg}气温为36.6℃,{zd1}气温为1.4℃,无霜期为355天。每年5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为1933毫米。大小河流160余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深圳河、茅洲河、龙岗河、观澜河和坪山河。深圳河全长37公里,为深港界河。xx淡水资源总量为19.3亿立方米,年均径流量为18.3亿立方米。全市有水库247座。位于市区东部的深圳水库,总库容4000多万立方米,是深圳与香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已探明的矿产有27种,100多个点(区),其中黑色及有色金属铁、锰、钨等15种;非金属矿有大理石、石灰岩、花岗岩等。野生动物有虎纹蛙、蟒蛇、xx、大灵猫、金钱豹、穿山甲等。

 

    深圳旅游资源丰富,大鹏湾海岸线长70多公里,分布着大梅沙、小梅沙、溪冲、迭福等海滩,宽约30~50米,长约1000~3000米。梧桐山雄伟险峻,为珠三角{dy}峰,上有天池。山上溪涧纵横,飞云缭绕,建有森林公园、体育公园。还有1000多亩的红树林,是候鸟迁徙的中途站。深圳水库、西丽湖和笔架山银湖、香蜜湖等,水碧山青,环境幽雅,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深圳市辖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龙岗区6区。经济特区包括罗湖、福田、南山、盐田4个区。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至珠江口安乐村;南连香港“新界”,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脉,面积327.5平方公里,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

【历史沿革】距今四、五千年前,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已有先民群居,被称为“南越部族”。他们善于捕鱼、航海,甚少农垦。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进行开发。深圳属南海郡。东晋咸和六年(331),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其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潮一带,郡治在宝安县。当时宝安县辖地大概为今天的东莞市、深圳市和香港。取名“宝安”,是由于今属东莞市的宝山,古时产银,所以“言宝,得宝者安,凡以康民也”。另一种说法是,“邑地枕山面海,周围二百里,奇形胜迹不一而足,而山辉泽美,珍宝之气萃焉,故旧郡名以‘宝安’”。至隋朝开皇十年(509),东官郡被废,宝安县改属广州。唐朝至德二年(757),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县治从南头迁往东莞。宋代,深圳不但是南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而且是食盐产区,此外香料亦很出名。迄至元朝,这里出产的珍珠已十分xx。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深圳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的防御性卫所组织。稍后,在南山半岛又设立了南头寨,是“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为一庞大的军事机构,管辖六汛,牵制范围东至潮汕,西至上下川,南至大洋。

 

  明万历元年(1573),朝廷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义,在东莞守御千户所基地进行扩建,建立新安县治。此时的新安县,范围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上以产盐、种植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7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南京条约》,新安县的香港岛被英军占领。咸丰十年(1860)1月11日,新安县的九龙半岛也因《北京条约》而被迫割让给英国。光绪二十四年(1898)4月21日,清政府又与英国签定《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又将新界借给英国,为期99年。此后,新安县原有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成为英殖民地。民国二年(1913),因新安县与河南省的一个县同名,为免混淆,又复称宝安县,县治仍在南头。抗战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迁往东莞县。1953年,迁至深圳墟。深圳墟建于清初,由于这一带水泽密布,田边又有一条大水沟,故取名深圳。

 

    1979年3月,宝安县改为深圳市,11月,深圳市改为地级市。1980年8月,成立“经济特区”。1981年3月,升格为副省级市。1988年11月开始实行计划单列,并实施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2002年全市总人口504.25万人。1997年,深圳市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00年,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2001年,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经济概况】深圳经济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三次产业比例为0.8:55.2:44.0。2002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为2239.41亿元,其中{dy}产业增加值18.87亿元,第二产业1234.82亿元,第三产业985.72亿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发挥了经济增长的龙头作用,全市形成了以计算机及其软件、通信与网络、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光机电一体化、数字视听以及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生产的企业有950家,高新技术产品品种达1496种。有36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产值超10亿元,有4家超100亿元。第三产业日趋发达,金融、证券、保险、信息、旅游、房地产、仓储、运输等新兴行业已发展成为深圳的优势产业。

 

    深准高速铁路时速为160公里,全长147公里,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修建,广深客运全程由2小时缩短为1小时左右。旅客列车60多对,货运能力增加到4000万吨。京九铁路全长2536公里,北起北京,南至深圳,连接香港九龙。跨越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9省市。全市汽车客运站44个,注册公路客运企业95家;每日穿梭于广州——深圳间的高速空调大巴达150多辆;每日往返于深圳、香港两地的直通巴士达300车次,全市共有货运车辆62614辆,总吨位达18.07万吨。公路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注册集装箱运输企业83家,集装箱运输车辆2232辆。

 

皇岗口岸 1989年启用,总体规划总占地面积101.6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zd0}陆路货运口岸。日平均过境车辆32000辆,客流约为5万人次。2003年开始实行全天候通关。这是深圳与香港实现的{sg}从物流到人流的全天候通关口岸,对粤港乃至内地经济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由于实行24小时通关,货运和出入境旅客数量不断创出新高,全日{zg}达9万多人次。并由此带旺了饮食、旅游、房地产等行业。

 

·金融·金融是全市第三产业中的{dy}大行业。银行、证券、保险业机构密度、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比例均居全国前列。国内主要金融机构在深均设有机构,与180多个国家地区300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业务代理关系。各类金融机构102家,其中综合类证券公司1家,基金管理公司10家,保险公司17家,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30多个。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是1987年9月成立的全国{dy}家证券公司,1991年6月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截止2002年底,已有上市公司508家,挂牌股票551只,市价总值12965.41亿元,开户投资者超过2800万户。10家基金公司发行基金资产600多亿元,机构数量和发行资产数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口岸·深圳是全国{wy}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经国务院批准的一类口岸12个。其中陆路:罗湖、皇岗、文锦渡、沙头角;海港:蛇口、妈湾、赤湾、东角头、梅沙、盐田、大亚湾核电站专用码头;空港:宝安 国际机场。2002年一线口岸出入境人数为12865.42万人次,占全国口岸出入境总量的60%。口岸进出口货物4077.6万吨,机场旅客吞吐量935.39万人次。

 

·对外经贸·2002年,共有17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到深圳投资或增资。全年新批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63个,合同外资16.12亿美元。全年共有57个国家和地区到深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72.31亿美元,其中出口465.57亿美元,分别超全省的1/3和全国的1/7,出口连续1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xx。全市1万多家企业组成了多形式多层次的生产出口贸易体系,有2000多家境外企业在深设立代表机构。出口额超亿美元的企业近50家,本地自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占80%,出口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190多个。一般贸易出口55.7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376.58亿美元,其它贸易出口33.29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6.8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33.7%。38户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超亿美元。

 

·物流业·1996年,深圳市开始提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策划构筑物流运输平台和信息平台。2000年提出将物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制定出发展规划。“十五”期间,深圳全市物流项目总投资要达到650亿元,重点建设六大物流产业园区:盐田物流园区、前海湾物流园区、机场航空物流园区、平湖物流园区、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和龙华物流园区。到2005年底,全市物流业生产总值将达到800亿元,占深圳GDP的20%。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模式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立深港物流产业共同体,确保香港的国际营运中心地位;二是建立国内货物的出口转运基地,充分发挥对京九沿线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建设新欧亚大陆桥东南 桥头堡;四是建立以海铁联运为主导的物流运作模式。深圳市独特的经济地理环境,良好的口岸条件,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居于珠江三角洲龙头地位的优势,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深圳已初步建成了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运输平台和以邮电通讯及网络为主的信息平台。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运输业、仓储业、货运代理业、网络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2002年深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766.73万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761.78万标箱,成为全球第六大集装箱枢纽港。共有35家中外船公司在深开通70多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平均每月靠泊深圳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达300艘次。全市全社会货运量达5577.61万吨,机场货邮行吞吐量33.41万吨。有10多家跨国公司在深设立采购配送中心。

武汉市概况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zd0}支流汉水在市区内交汇,将市区一分为三,形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全市现辖13个城区,3个{gjj}开发区,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万人。

 

武汉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一万多年以前),这里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据考证,位于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明清时代,汉口成为全国闻名的商埠,是当时四大名镇之一。近代武汉,作为民主革命的发祥地,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武汉风景秀丽,名胜众多。名闻天下的黄鹤楼,位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江城明珠”东湖,是{gjj}风景名胜区。“佛都古刹”归元禅寺,内藏惟妙惟肖五百罗汉。此外,还有古琴台、晴川阁、楚天台等古迹名胜,令人流连忘返。

综合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1992年被确定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后,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2-1998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6%,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的第六位。  

 

区位和资源

 

武汉地理坐标为北纬30°33"、东经114°19"。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平均无霜期约25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3℃。武汉地形属残丘性冲击平原,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   

 

武汉位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东去上海、西抵重庆、南下广州、北上京城,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

 

武汉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武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水利资源丰富,被称为“百湖之市”。武汉有各类矿藏33种,矿点154处,潜在经济价值8400多亿元,尤其是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丰富,并拥有全国{zd0}的熔剂石灰岩、白云岩和石英砂岩基地,膨润土储量居全国{dy}位。

 

武汉的最显著的资源优势,可以概括为“二厚”。即“得水独厚”,武汉临江傍水,湖泊星罗棋布,水资源相当丰富,总量大大超过了现有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用水总量;“得中独厚”,武汉是我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将形成东-中-西“H”型格局,武汉将成为重要的战略大支点。这种经济发展的强辐射效应必然带动武汉城市超常规发展。

产业结构及市场潜力

在新世纪里,武汉将着力推进产业和功能的深度开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系统。推进产业深度开发,重点是大力发展通信及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激光、软件等产业,改造和提升钢铁、汽车、机械等产业,逐步把武汉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利用外资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牢牢抓住“开口”和“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条件,适时制定“开放先导”方针,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开放促发展”的策略,积极利用外资,初步形成了xxx、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  

 

1980年我市批准设立{dy}家中外合资企业、向国际资本市场迈出重要的{dy}步,特别是1992年国家批准我市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以来,我市利用外资不仅规模不断扩大,而且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拓宽。武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可观的xxxx,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大批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投资。外商投资武汉的信心不断增强。

 

教育与科技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科技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

 

1、能源供应   

武汉煤碳、电力、石油、液化气等能源供应充足,价格合理,xx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所需。

 

全市拥有液化气贮存能力6000余吨;液化气输送管道14.4公里;煤气中压干管900多公里;与荷兰SHV公司合资建有年卸能力10万吨的液化气专用码头。民生石油公司已建成年周转能力60万吨的专用码头。  

 

目前,武汉正积极实施“川气东送”工程,到2003年每年将有30亿立方米天然气从四川进入武汉。

 

2、交通

 

武汉是全国铁路主枢纽之一。京广、京九、武大、汉丹四条铁路干线在武汉交汇。营业里程1077.7公里,每天到发旅客列车40多对,贷物列车80多对。

 

国道106、107、316、318及建设中的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市境内里程235.13公里,在册通车里程2974.2公里,长途客运班线1007条,日发班次3439个,客货运输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区。

 

市区内共有公交线路228条,线路总长度4016公里,公共汽、电车4461台。出租汽车12260台,中巴客运车361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9台,在全国大城市中居{lx1}水平。

武汉港是我国内河{zd0}的港口之一。武汉拥有码头泊位615个,年吞吐能力4400万砘。拥有各类船舶2080艘,总载重量150万吨、载客量6万客位,货轮可直达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港澳地区。货运量居长江内河港口第3位,客运量居xx。

 

武汉是我国重要航空指挥中心和航空港之一。航线可抵达全国56个大中城市,并开通了至香港、澳门及日本福网、韩国清州四条国际航线,至韩国汉城和俄罗斯的国际航线亦在筹划之中,预计2000年内开通。武汉航空客运量居全国第9位。

3、邮政

武汉邮政局是全国七大一级中心局和八大航空邮运中心之一,是中国南方七省(鄂、湘、粤、桂、川、滇、黔)的通信与邮政的传输、集散中心,并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邮及380个城市、130多个国家(地区)开办了特快专递业务(EMS)。

4、电信

武汉是全国主要的通信枢纽,京广汉同轴电缆与沪宁汉渝光缆通信干线在汉交汇。武汉拥有光纤、数字微波、中同轴载波和长途、市话程控交换、公用分组交换及数字网络为代表的现代通信手段。目前,全市已形成功能齐全的现代通信网络,可与国内900多个城市和国际150多个国家(地区)直接通话。   

1999年市内电话装机容量305.69万门,市话用户129万户。移动通信和国际互联网发展迅猛,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50.79万户,网络用户也达5.4万户。市区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45.48部,其中移动电话每百人拥有11.21部。市郊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5、供水 全市有供水企业15个(其中公用自来水厂12个),日总供水量429.9吨,供水能力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三位。

6、医疗卫生 1999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67个,其中医院220个。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5.64万人,医院病床2.77万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33.2人,拥有医院病床44.5张。

7、“三废”治理

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8.86%,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bfb};工业废气处理能力114.22万标立方米/小时;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255万吨/年。

成都市概况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历史文化名城、国宝熊猫的故乡,是中国四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小心和交通、通讯枢纽,是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平均海拔500米,年平均气温在16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屑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总面积12390下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87平方公里。东北与德阳巾、东南与内江市毗邻,南面与乐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地区、西北与阿坝藏族自治州接壤。全市总人口960.3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00.47万人,在全国特大城市中,仅决于北京、上海、重庆,居第四位。这里气候温和,沃野千里,水旱从人,物产丰饶,百业兴旺,世称“天府”。

  成都市现辖8区、4市(县级市)、8县,即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武侯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尚新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温江县、郫县、新都县、大邑县、新津县、双流县、金堂县、蒲江县。

  成都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此,取周太王迁歧“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出名成都。公元前311年,秦入桉咸阳建制兴筑成都的城垣。当时城周12里,高七丈。成都城市在这一年正式建立。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驰名天下,在城西南设置锦官。专骨织锦,并筑有锦官城,故成都又有“锦官城”、“锦城”之称。五代后蜀王盂昶时,在城墙上遍植关蓉,使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还有“荚蓉城”、“蓉城”之称。历史上,成都又是一座水网密布、江桥众多、树木葱茏、繁花似锦的“花城”。19世纪,法国旅行家古德尔盂曾赞叹成都是“东方的巴黎”。 

  成都是灿烂的巴蜀文化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兴学,开学馆,设讲堂,建石室。这是全国地方办学的xx,从此,蜀学得以迅速发展,成都古典城市文化也开始形成与发展。隋唐至米时期,成都的造纸术为全国的高峰。唐代成都的“益州麻纸”是官方规定的诏书.册令和小央图书馆的标准用纸。成都也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用木刻印刷五经、文选、诗文集,始于唐代的成都。宋代的成都,是全国印刷业三大基地之一,有“宋时蜀刻甲天下”之称。成都又是一座工艺名城。漆器久负盛名,蜀锦、蜀绣风靡天下,金银丝制品、瓷胎竹编名播遐迩。唐宋时期,成都 的音乐、歌舞、戏剧已非常聚盛,有“蜀戏冠天下”之称。

  悠悠岁月,历史沧桑.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拥有众多享誉中外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因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并具鲜明的成都特色:一是人文景观多。全市现有人文景观17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个。二是自然景观全。三是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四是成都旅游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成都正处在由剑门蜀道、九寨沟、乐山、峨眉山、长江三峡等旅游胜地组成的四川旅游环.是一个{jj1}的旅游圣地。

西安市概况

地理状况        西安是陕西省省辖市,陕西省省会。位于关中盆地中部秦岭北麓,地跨渭河南北两岸。东北距首都北京900公里。介于北纬33°42′~34°44′,东经107°40′~109°49′之间。南和东南以秦岭山脉主脊为界,与汉中市、商洛地区相邻;西以黑河西之太白山及青化台原为界,与宝鸡市接壤;西北以渭河为界,与咸阳市隔河相望;东北大致以荆山黄土台原为界,与渭南市、咸阳市毗连;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渭南市相接。南北{zd0}纵距约100公里,东西{zd0}横距约204公里,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78平方公里。现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县、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8区5县。总人口654.87万人,其中城区人口303.3万人。居民中汉族约占98.82%,主要少数民族有回、满、蒙古等。地势南高北低,相差悬殊。秦岭山地与渭河平原是西安地貌的主体。秦岭为褶皱断块山脉,东西延伸,横亘于西安市南部,辖区内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10~40公里,一般海拔1500~2000米,周至县、户县、长安县域一带海拔2000~2400米,蓝田一带海拔1800~2000米。高度自西而东呈波浪式缓降。发源于秦岭山区的河流,自南而北,切割秦岭山地,形成许多深邃的峡谷,成为关中平原出入秦岭的通道。关中平原主要由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洪积扇群组成,一般海拔400~600米 。渭河各支流出秦岭,切割洪积扇和黄土台原,形成自山口通向渭河的多条河谷。西安市辖区内平原山地界线分明,秦岭北坡山势陡峭,坡降大,断层发育。断层面与平坦舒展的渭河平原相接,形成强烈的地貌对照。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季升温迅速,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高温,日照强烈;秋季凉爽湿润,时有阴雨;冬季寒冷干燥,雨雪偏少。年无霜期226天。1月份平均气温0.4°C,7月份平均气温26.6°C,年平均气温13.3°C。年平均降水量613.7毫米,年平均湿度69.6%。

历史沿革 

    公元前11世纪,兴起于周原地区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移至今西安城西南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其子武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京,统一华夏,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丰镐两京隔河相望,镐京为西周王朝政治中心,丰京是祭祀宗庙场所,直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之前,这座京城一直被全国各地诸侯奉为"宗周"。春秋战国时期,来自陇南(今甘肃天水一带)的秦人崛起于关中盆地。秦武公和秦穆公时,设立了西安附近最早的县--杜县(前687)。这是西安地区行政区划的开始。战国时代秦国先后迁都栎阳(今阎良区武屯乡一带)和咸阳,今西安城区附近成为咸阳的郊区。秦统一全国后,在今西安北郊建了许多xx的宫殿,如阿房宫、章台宫、兴乐宫、信宫等。地方上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建制,设内史辖京畿各县(内史政区与官职同名,为郡级建制),今西安市辖域属其管辖范围。秦末楚汉相争,咸阳宫室被毁。汉高帝七年(前200)建都长安(秦咸阳郊区一个乡聚的名称,在今西安西北郊渭河南岸)。惠帝时构筑长安城墙,城区面积36平方公里,城垣周长25.7公里。主要宫殿位于城的南部,宫殿面积占长安城总面积的1/2以上。除宫殿、衙署、达官显贵府第和宫廷作坊外,有9个商业区和160个居民闾里。城市规模宏大,建筑密集,街衢通达,交通便利。西汉高帝二年在原秦内史地设置渭南、中地、河上三郡,分别领有今西安市辖地。高帝九年(前198)撤销三郡复置内史,治长安城中。景帝二年(前155)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将右内史东部改为京兆尹,西部改为右扶风,左内史改为左冯翊,称为"三辅",共治长安城中。这三者既为地区名,也为官名,与郡守相当,共同管辖京畿地区。征和四年(前89)置监察区司隶校尉部,三辅属之。西汉末平帝元始四年(4),分京兆尹置前辉光、后承烈二郡。西汉末年,王莽废汉称帝,国号"新",改长安为常安。新朝天凤元年(14)分三辅为师尉、翊尉、光尉、京尉、扶尉、烈尉六尉郡。东汉复置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隶于驻洛阳的司隶校尉部。左冯翊治所迁至高陵,右扶风迁至槐里(今咸阳兴平)。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220)改京兆尹为京兆郡。黄初二年(221)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235)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244)改为京兆郡,今西安市属5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代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隋唐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20余县。唐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天元年(904),韩建为佑国军节度使镇守长安,废宫城和外郭城,重修子城(皇城),南闭朱雀门,又闭延禧门、安福门,北开玄武门,是为五代、宋、元时的长安城。后梁开平元年(907),改京兆府为雍州,后又改为大安府。后唐同光元年复为京兆府。后晋、后汉、后周一直沿用,辖有长安、万年等10余县。北宋时的长安城,人口减少,已失往日风采。长安城周围地区,宋金两代仍在城中置京兆府统之,辖长安、万年(樊川、咸宁)等14县(金12县)。元初仍置京兆府于长安城中,至元十年(1273)改为安西总管府。皇庆元年(1312)又改为奉元路。明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明太祖将次子朱木爽封为秦王,镇守西安。明将五代、宋、元的长安城向北、向东加以扩展,形成今天西安古城的规模。清代在西安城的东北隅修建了满城,占有今北大街以东、东大街以北。其他街巷一如明代。清继续沿用西安府名,辖长安、咸宁等15县,1州,孝义(今柞水)、宁陕(今县)等2厅。1913年,民国政府在关中地区设立关中道,辖长安等41县。1914年撤销咸宁县,并入长安县,结束了汉代以后一城由两县分管的局面。1928年,割长安城及近郊设立西安市。1930年撤市复归长安县。1933年再设立西安市,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的6个直辖市之一。1938年长安县迁至城南大兆镇。此后不久西安市再次撤销。1941年复设西安市,改为陕西省辖市。1947年再次升为全国13个直辖市之一。1949年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安,25日成立西安市人民政府,辖12个区,隶属于陕甘宁边区政府。1953年升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又改为省辖市,同时把原来12个区调整为9个(今7区除阎良,再加上长乐区、阿房区和草滩区)。从此以后西安市的领属关系再未发生变化,但所辖区县不断变迁,直到1983年才稳定。

城市特点    

    西安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明清古城垣保存较好,城区和近郊文物古迹众多,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公元前11世纪,先后有西周、秦、西汉、东汉(献帝)、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建都于此,历时1100余年。西汉末更始赤眉、唐末黄巢、明末李自成,也曾建都于此。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xx历史博物馆"之美誉。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处。位于临潼区的秦兵马俑,气势恢宏,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西安又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汉唐两代尤为突出。西安是秦地文化中心,有光辉灿烂的汉唐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西安的经济以加工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商贸旅游业为主导。  

城市现状    

    西安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商贸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全国旅游热点城市,重要的加工工业基地。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约47亿元。已形成以机械、电子、纺织、国防工业为主体,包括轻工、化工、食品、冶金、建材、电力、医药等175个门类的现代化工业生产体系。现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3738个,年总产值547.4亿元。有三资企业1210个,其中已建成投产企业605个。利用外资签订协议项目167项,实际利用外资额2.05亿美元。西安杨森制药公司、大唐电信公司、西安飞机制造公司、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西安车辆厂、骊山微电子公司在全国影响较大。全市有平原、丘陵面积31.6万公顷,坡、原地面积14.1万公顷,山地51.5万公顷。有可耕地面积32.35万公顷,其中水田9000公顷,水浇地20万公顷,乡村人均耕地0.08公顷。有林业面积34.8万公顷。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和蔬菜及多种土特产,如临潼的石榴,长安的板栗、葡萄,周至的xx桃、西瓜,户县的辣椒、苹果等。1996年农林牧渔业产值82.26亿元,粮食总产量187.52万吨。全市现有公路总里程2877公里,配套桥梁320座,有5条国道和12条省道经过市区。西安至渭南、西安至铜川、西安至宝鸡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一个以西安为中心,以国道省道为主干,辐射全省的公路网已经形成,是连接省内及西北、中南、西南的重要枢纽。年公路客运量6802万人次,货运量7095万吨。西安至延安的铁路与陇海铁路在西安交汇,西安至安康的铁路已于1994年底开工建设,西安至南京的铁路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南北铁路贯通后,将连接长江流域以及陇海-兰新铁路南北水陆两大动脉,构筑起以西安为交叉点、十字网状的辐射圈。现有铁路正线延展里程1702.7公里,营业里程1357.88公里。年铁路旅客发送量2754万人次,货运量3477万吨。西安航空港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四大机场之一,已开辟国际、国内航线71条,与国内通航的城市有46个,与港澳地区及日本名古屋、广岛均有定期直达航班。民航通航里程120433公里,年民航客运量298万人次,货运量5.13万吨。1996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5亿元。现有市话交换机81万门,电话机总数58.6万部,长途程控交换机总容量3.2万线,可与世界上190多个城市直拨电话,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邮。全市各种商业服务网点已发展到7万多个,集贸市场总数已达到433个,批发企业2100多家,贸易中心80多个,其中有10个市场年交易额突破亿元。康复路小商品批发市场、文艺路布匹市场、环南路轻工业品批发市场等已发展成为立足西北、辐射到全国十几个省(区)的比较xx的批发市场。民生百货大楼是全国xx商场之一。199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82亿元。全市现有旅游涉外宾馆(饭店)46家,床位14800张,其中三星级以上涉外饭店27家,床位12500张。各类旅行社40家。1996年全市旅游设施建设总投资2.62亿元,与西北5省区、沿黄河8地市协作推出了"丝绸之路"和"黄河游"两条{gjj}旅游线路,设计了"黄河漂流"、"三国游"、"祭祖游"等旅游短线。1996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45.4万人,旅游创汇收入1亿多美元。旅游业总收入60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2.74%。旅游业作为西安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得到确定。西安是西北地区的金融中心,现有各类金融机构1437个,其中23个机构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14家证券交易机构开展了异地股票交易业务。西安市城区格局以行政、商业服务为主的古城大致居中,城东为韩森寨机械工业城、灞桥纺织工业城,城南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艺团体聚集的文化城,城西南、东南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西为电力工业城。城北过去主要用于排放城市污水,现正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城区已初步形成两环(环城路、二环路)四横(东西大街及其延伸线、莲湖路及其延伸线、友谊路、小寨路)三竖(南北大街及其延伸线、解放路-雁塔路、含光路及其延伸线)的道路网骨架,对24条主干道、120条支干线和8个重要道路出入口进行了绿化、美化,在古城内修建了新城广场、钟鼓楼广场、西华门广场、革命公园、莲湖公园、儿童公园,环古城墙护城河修建了环城公园,南门、北门、玉祥门等主要城门口新辟了大块绿地,并在城南建西安植物园,在城西南建北方乐园,在城西建劳动公园,在城北建未央湖游乐园,在城东建西安动物园、兴庆公园。市区内有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出租汽车,交通极为方便。电力供应充足。水资源贫乏,正在进行黑河引水工程以解决水荒。陕北的天然气已输送到西安,配套工程仍在建设中。西安是全国的科研和高等教育基地,高等教育规模和科研综合能力在全国城市中位居前列。全市现有高等院校38所,在校研究生、大学生11.49万人,其中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xxxx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安公路交通大学也列入"211工程"进行重点建设。有各类科研及技术创新机构4080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万人,在航空航天、电力机械设备、光学仪器仪表、电子、纺织、中医药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生产能力。1996年全市共取得各项科技成果2880项,其中{gjj}185项,省、部级1695项。中等学校共计640所,在校学生44万人,专职教师2.91万人。全市有小学2362所,在校学生81.8万人,专职教师3.02万人。西安文化设施完备,现有电影院34个,开放性礼堂俱乐部35个,对内俱乐部141个,群众艺术馆1个,国画院1个,文化馆13个,文化站232个,其中乡镇文化站197个。公共图书馆14个,展览馆、博物馆9个,秦俑博物馆、碑林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此外还有一批纪念馆(所)和文化名人旧址等。西安以各类独具民族特色的文艺表演和电影艺术蜚声海内外。现有秦腔、歌舞、话剧、曲艺、音乐、杂技等20多个文艺表演团体,不少演出团体曾出访过许多国家和地区。西安电影制片厂实力雄厚,先后有20多部电影在国内获40项大奖,在国际获奖20多项。以陈忠实、贾平凹为代表的西安作家群在全国影响较大。西安的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迅速。目前西安地区有广播电台7个,开办了11套广播节目,日播音85小时以上。有有线广播电台10座。省、市电视台可同时播出5套节目,市有线电视台同时播出3套节目。西安现有出版社17家,每年出版图书近千种数千万册,发行报纸60多种。别具一格的西安国画、异军突起的户县农民画、乡土气息极浓的西安音乐等都享誉海内外。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441个,其中医院216个,疗养院10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卫生机构病床3.18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94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05人。全市现有社会福利事业、企业单位476个,工作人员12635人,1996年收养人数2530人。

名城保护与发展规划   

    {zx1}编制的《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过反复修改,已经国务院批准。名城保护的重点是:(1)周秦汉唐历代古都遗址,包括西周都城丰京、镐京遗址,秦代阿房宫遗址和早期都城栎阳遗址,汉代长安城遗址,隋唐长安城遗址和大明宫遗址;(2)明清古城垣,除北城墙东部一段因火车站难以修复外,全部进行了修复,并修建了环城公园,疏浚了护城河;(3)城区及近郊文物保护单位,包括隋唐圜丘、大雁塔、小雁塔、秦始皇陵及陪葬兵马俑坑、半坡遗址、碑林、清真寺、钟楼、鼓楼、西安事变旧址等;(4)北院门等古城历史街区。西安市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发展成为以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的外向型城市。

成都城市概况

文  化

  成都文化发达,早在汉代就创办了中国{dy}所官办学校--文翁石室。成都历代文人荟萃,社会名流众多。汉有大辞赋家、汉赋的奠基者司马相如,xx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杨雄和才女卓文君,唐有女诗人薛涛,五代有绘画大师黄荃,宋有史学家范祖禹,明有大学者杨慎。大诗人李白、杜甫、陆游等曾寓居成都。成都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宋代的成都,有“宋时蜀刻甲天下”之称。成都又是蜀锦的故乡。唐宋时期成都的音乐、歌舞、戏剧有“蜀戏冠天下”之称。清代以来,成都的茶馆文化别具一格,相沿至今。成都茶馆之多,世界{dy}。1993年、1997年,先后举办了国际熊猫节,1997年举办了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国际友好城市民间艺术博览会。全市现有艺术表演团体机构16个,有公共图书馆16个,群众艺术馆4个,文化馆14个,博物馆8个。

经  济

  1992年成都进入全国综合实力50强前12名,投资硬环境为全国城市40优之一。“八五”时期,成都市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16%。1997年,成都市生产总值1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均10254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1998年,成都市生产总值1103亿元,一、二、三产业占成都市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1.2%、45.1%、43.7%,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电子及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成都造”品牌增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社会总需求适度上升,社会供需平衡。1998年固定资产投资372.1亿元,比上年增加20%。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运行良好。

地  理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介于东经102°54′-104°53′和北纬30°05′-31°26′之间,是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内江市毗邻,南面与乐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地区、西北与阿坝藏族自治州接壤,属内陆地带。境内海拔{zg}5364米,{zd1}387米,平均高度500米。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部分丘陵和山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有邛崃山,东北有龙泉山。全市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建成面积87平方公里。

气  候

  成都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是东西两部分之间气候不同,出现东暖西凉两种气候类型并存的格局。二是冬暖、春早、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在16.5℃左右,全年无霜期大于337天,0℃以下天气很少,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2-3℃,提前一个月入春。三是冬春雨少,夏秋多雨,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124.6毫米,而且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zd0}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为2:1左右。四是光、热、水基本同季,气候资源的组合合理,很有利于生物繁衍。五是风速小,年平均风速1-1.5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042-1412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为83.0-94.9千卡/平方厘米。

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2006~07年度经济目标 

根据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2006年统计公报和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有关数字,就七个方面对各市2006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值和2007年预期增(减)速进行比较。

一、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及2007年预期增长速度

在15个副省级城市公布的2006年GDP总量中,从高到低依次为广州(6068.41亿元),深圳(5684.93亿元),杭州(3440.99亿元),青岛(3206.58亿元),宁波(2864.5亿元),南京(2774亿元),成都(2750亿元),武汉(2590亿元),大连(2569.7亿元),沈阳(2482.5亿元),济南(2185.1亿元),哈尔滨(2094亿元),长春(1934.1亿元),西安(1450.02亿元),厦门(1162.37亿元)。

在15个副省级城市(厦门除外)提出的2007年GDP预期增长指标中,沈阳15%,列第1位,济南14%,列第2位,以后依次为深圳、青岛、南京、大连、长春、西安13%,武汉、哈尔滨12.5%,广州、杭州、宁波、成都12%。

二、2006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2007年预期增长速度

低依次为成都(1899.6亿元),沈阳(1790.35亿元),广州(1696.38亿元),南京(1613.55亿元),宁波(1543亿元),青岛(1485.7亿元),大连(1469.5亿元),杭州(1460.54亿元),武汉(1325.29亿元),深圳(1272.26亿元),西安(1066.62亿元),济南(1016.8亿元),长春(950.1亿元),哈尔滨(810亿元),厦门(662.1亿元)。

80年代初重庆市设立计划单列市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首次尝试

        有人从“计划单列市”这个名称上简单地推断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主要是因为不知道计划单列市形成的历史原因,它恰恰并实实在在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只是受当时条件的限制,用这种名称而已。 

    1983年2月,经过重庆市多年的努力,国家首次批准重庆市作为经济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作为配套条件享有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即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由国家直接下达计划,在经济上享有相当于省一级的计划决策权和经济管理权。目的是要解决条块分割、城乡分割,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大城市为依托的经济区,政治与经济适当分开来发展经济的路子。 

    由于重庆市由解放初的直辖市降格后一直是副省级城市,当时就显得国家特别给予优惠。因此,后来就有很多城市争取这种改革试点,先是扩大到几个,{zh1}扩大到包括沿海开放的14个城市加上成都市,就有了后来的16个计划单列市,不过这些城市争取到计划单列后,国家并未对这些城市的行政级别做明确解释,一些城市原来就是副省级(主要是原来的八大城市,像南京、重庆、武汉等),一些仍然是地级市(像成都、青岛、宁波等),但都享受省级经济权限。结果这样一来,其中的省会城市与省里的矛盾很大,为解决这一矛盾,1993年取消了所有省会的计划单列,保留了非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但为了保留城市原有的决策权限待遇,又增设副省级城市,将一些原来不是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城市和取消单列的城市统统变为了副省级城市。 

    正是由于这个历史原因,像苏州、无锡当时没有进入沿海开放或计划单列,后来就没有了变为副省级城市的这样一种机会。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计划单列的副省级单位- dxh-1971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